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关于老战士的事迹材料

关于老战士的事迹材料老战士是指那些在中国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其他军事行动中担负重要角色的退伍军人。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他们的事迹饱含着勇敢、坚忍和牺牲精神。
老战士的事迹多种多样,下面我将以两位老战士为例,向大家介绍他们的事迹。
第一位老战士是李老师。
在抗日战争年代,当年轻的李老师还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时,他毅然决定参军,投身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行列中。
李老师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勇猛的作战风格,他带领部队在多次战斗中击败了敌人。
然而,他也是一位非常谦虚的人,他从不把战果归功于个人而是归功于全体战友的努力。
尽管环境艰苦,李老师一直坚持战斗,以身作则,激励他的战友们。
即使在战争结束后,李老师依然对国家的发展充满热情,他投身教育事业,并为培养年轻一代的人才付出了巨大努力。
第二位老战士是王叔叔。
在解放战争年代,王叔叔担任基层指挥员,他率领部队在战役中过了河不拆桥,紧紧贴着敌人军队进行战斗,以确保战略上的胜利。
王叔叔具有出色的战略眼光和灵敏的决策能力,他常常能够迅速判断战场形势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勇敢地为解放军中的每个战士树立了榜样,并以身作则,迎难而上。
除了战斗之外,王叔叔还是一位在军队中非常受人尊敬的政委,他尽力培养年轻一代的将士,并且总能给他们正确的指导与鼓励。
如今,王叔叔已经退休多年,但他依然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持续关注,并向年轻人传递着他的知识和经验。
老战士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军人的责任和使命感。
他们在野战时的英勇,在战斗中的坚忍,以及对祖国的忠诚,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
老战士们也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应该被广泛传扬和弘扬。
总的来说,老战士们的事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是英雄,他们的事迹应该被世人铭记。
只有通过学习和弘扬老战士们的精神,我们才能够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在建设我们的国家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军人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军人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正义之战,为了保卫祖国,中国抗日军人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抗日军人的英雄事迹,以纪念这些无私奉献的英雄。
一、黄继光——为国捐躯的烽火英雄黄继光,河南周口人,1937年参军,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
1945年1月,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在防守归绥的战斗中,郑守陈团团长阵亡,黄继光被推为旅长。
1945年5月,日军发动了对英国领事馆的进攻,黄继光奉命派兵参与保卫工作。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黄继光慷慨就义,为抵住日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黄继光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成为了中华儿女永远记住的英雄。
二、刘永福——生死一瞬间的英勇刘永福,山东人,1937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参加游击战争。
1945年4月,日军发动了对绵阳的大规模攻击,刘永福所在的部队奉命坚守阵地,力图阻击日军的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永福所在的火炮阵地几乎被日军夺取,为了保卫阵地,刘永福奋不顾身地拉响了阵地内的弹药库,炮弹爆炸后,重伤的他不幸牺牲。
刘永福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生死一瞬间的英勇”。
三、杨靖宇——顽强不屈的中国战士杨靖宇,湖南衡山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位杰出战士。
1940年11月,杨靖宇率领的红军在兰州奉命发动兰州战役,成功收复了兰州。
1941年12月,杨靖宇率领部队积极参加保卫武汉战斗,阻击了日军的进攻。
最终,杨靖宇带领的队伍被包围,他们孤军奋战,直到弹尽粮绝。
杨靖宇宁死不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铜墙铁壁,为保卫祖国、为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做出了一系列不朽的贡献。
四、邱少云——英勇反击的战士邱少云,河北曲阳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一位杰出的抗日战争英雄。
1948年,邱少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参与了渡江战役、大别山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
1950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在匪漠河战斗中,进攻失败后,邱少云带领的一组战士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并重创了敌军。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
在我县村村落有一名老人,叫。
此刻101岁高龄的他,虽然很多事已忘掉,但一说到昔时短兵相接“打鬼子”的峥嵘岁月,老人显得干劲十足。
老人,是一名之前参加过台儿庄战争的抗战老兵。
1931年闹灾荒,16岁的外出乞讨,赶上国民党招兵,就报名参军。
1936年,他地址的军队划归国民党军第13军,驻守内蒙古。
那时他已担任班长,参加了著名的百灵庙战争,这场战争共击毙、抓获日伪军4000多人。
“七七事变”后,13军转战北平,在“南口战争”中,和地址军队防卫居庸关,同日军苦战三天三夜,耸峙不退。
不幸的是在日军的飞机大炮轮流轰炸下,中弹负伤。
这次战争后,23岁的升任国民党中央军13军89师上尉连长,1938年春天开赴台儿庄作战。
其时,率领的6连,使命是死守县城的一角。
那是一场拉锯战,打了5天4夜,几进几出,两边死伤繁重,最终全连只剩下了8个人,但官兵们没有畏缩一贯坚持到援军到来,完全击退了日寇。
70连年过去了,和老人昔时一同参战的老兵,多数离世了。
此刻还健在的他,虽然已年过百岁,耳朵有点聋,但精力矍铄。
即即是坐在松软的沙发上,也是两腿并拢,双手搭膝,目视前方,身上总洋溢着武士那一往无前的精气神。
或许正是有着这些令人哀思而难忘的抗战回忆,老人额
外珍惜晚年的平稳日子,与儿子、儿媳过着无拘无束的晚年日子。
采访中多次听到老人提起对此刻的日子特别满意,他期望能有更多人知道抗战的不易,铭刻前史,珍惜此刻的日子。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抗战烽火铸人生_事迹材料_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抗战烽火铸人生自幼参军打日寇7月28日上午,市干休所家属院一栋平房内,今年89岁的刘老人把记者带进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
1926年8月,刘出生在xx省xx市xx县大石柏村一户农家。
姊妹8人中,他排行老七。
由于生活艰难,他在出生后差一点儿被送给别人。
屋漏偏逢连阴雨,他4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一群孩子,靠租种姑母家的一亩半地过活。
刘在村里私塾只读了半年就辍学在家,每天捡柴、拾粪,帮助母亲种地。
可地少人多,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连糠皮、豆皮加野菜蒸出的窝窝头都算是好东西。
“七七”事变后,日军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不久便占领了北平、天津。
刘家靠近大路,他经常见到败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
再后来,他也见到了八路军的队伍。
八路军东奔西跑打鬼子,而且自己的3个哥哥都相继参加了八路军,刘心里也萌发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
1938年春季,由共产党领导的xx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xx 县抗日战委会)由地下转为公开。
当时,八路军冀南抗日行政公署(简称冀南行署)也驻扎在xx县。
12岁的刘闻讯后便来到县城,由此成为县抗日战委会游击大队的一名战士。
“我不算最小的,队伍里还有9岁的女娃哩。
那时候,我们那一带是半个村半个村的人参加八路军,我还回到村子带了几个人来到队伍上呢。
”刘说。
“那时候敌强我弱,华北大平原上除了村庄部队无处隐蔽,因此一有敌情就要转移。
”刘说,“我那时年纪小,行军时跟不上队伍,有时候边走边打盹,经常是部队宿营很久后我才赶上,为此在行军中丢了好几回,但我都找到了部队。
一次我撵上部队后,首长说我年纪太小,让我回家,可我坚决不离开队伍。
”“到部队几个月后,我逐渐适应了行军打仗,就被调到冀南行署,在文教处当通讯员。
”刘说,“当时部队以打游击为主,在邢济路(至山东济南的公路)一带袭扰日军。
鬼子沿路修碉堡、挖壕沟,加强封锁。
鬼子在白天修路、建炮楼,我们就在夜里破坏。
后来鬼子夜里沿路挂上煤油气灯,防止我们通过和破坏公路,我们就先打灭灯后再动手。
抗战老兵典型事迹

抗战老兵典型事迹
抗战老兵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其中有一位老兵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这位老兵叫做杨师群,曾任抗日战争期间红十军团的营长。
在战争中,他率领部队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连队受到了日军的猛烈攻击,身边的战友纷纷倒下,但是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挺身而出,率领部队进行顽强抵抗。
最终,他和同志们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并成功解围。
这次胜利成为了他军旅生涯中的一个最耀眼的篇章。
退役后,杨师群并没有甘于退休生活,他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中,为祖国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尤其是在抗洪、抢险、救灾等方面,他多次作为志愿者前往灾区,为受灾人民提供帮助。
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伟大的抗战老兵杨师群,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诠释了一个军人的担当和忠诚,他的事迹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永远坚定信仰,追求梦想。
讲述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讲述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
在二战期间,日军入侵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在这场战争中,有无数的中国军人英勇抗敌,其中许多老兵至今仍在世,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
有一位老兵叫李大爷,他当年是中国军队中的一名士兵。
当日军进攻他的家乡时,他毅然加入了抗日队伍并参加了几年的战斗。
在战争中,他曾被炮弹炸伤,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战斗。
最终,他幸存了下来,但他的许多战友都牺牲了。
另一位老兵王大爷,他是抗战时期的一名狙击手。
他在战争中一度被日军围攻,但凭借着他的勇气和技能,他成功逃脱了。
他说:“在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拼命战斗。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我们必须放下一切,即使面对死亡也不能退缩。
”
还有一位老兵张大爷,他是在战争中受了伤的。
他在医院里度过了长达数月的康复期,但他从未放弃过战斗。
他说:“我是为了祖国而战,如果我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会觉得非常遗憾。
我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战争结束。
”
这些老兵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勇气和坚韧。
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们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战斗。
他们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1 -。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

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抗战老兵,从战火中走来,见证了中国的战争、解放和发展时期,值得后人敬仰。
小编整理了有关抗战老兵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的战火岁月:在金郝庄镇张伴屯村街头,经常看见一位腰杆挺直、说话大嗓门、身穿绿军装的老人。
他就是87岁的王仲秀。
一起看看以下一个抗战老兵的故事吧!“我是一个抗战老兵。
我这身绿军装里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
”这是临清市金郝庄镇唯一一名健在的抗战老兵王仲秀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16岁参加抗日游击队金郝庄镇是革命老区。
当时,王仲秀的家乡张伴屯村有一位村民吕子明的街坊,是游击队员。
1944年,吕子明找到16岁的王仲秀,给他讲抗日救国的道理。
从那天开始,“打日本鬼子”这句话一直萦绕在王仲秀脑海里。
作染坊掌柜的父亲不同意王仲秀去投奔游击队,无奈王仲秀去意已决。
一天半夜,他摸黑穿上衣服,悄无声息地拉开门闩,去找吕子明,成为一名抗日游击队员。
为了保护家人,王仲秀曾经化名“李英才”。
在游击队,他配发了一杆长枪,8发子弹,空着的子弹夹,是用秫秸秆填充的。
平时,他和队员一起在村头放哨站岗,和村民装束一样,若无其事地在身边放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三四枚手榴弹,手榴弹上用一把草盖着作掩护。
抗战老兵与鬼子兵交上了火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熟睡中的游击队员被集合哨惊醒。
随后,队伍就出发了。
队伍从魏湾镇秦薛王刘村出发,走到西南一里半的地方,与日军和“皇协军”遭遇,对方冒充是“武训独立团”,耳尖的王仲秀听见有大盖枪皮盖的响声和皮靴踩地的声音,马上告知当时带队的永智县委书记、后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的赵振清:“敌人想包围我们!”识破日军的伎俩后,游击队与之交上了火。
因敌众我寡,我方死伤十几人。
赵振清决定组织撤退,王仲秀打了最后一枪,丢下身上的手榴弹和米袋子,跟着队伍迅速后撤。
当撤离到为湾村西边小运河对岸时,为了迷惑鬼子,游击队的机枪和长枪集中火力向鬼子喷射,鬼子以为是主力部队,不敢恋战,未敢追杀。
“其实,当时游击队只有100多人。
老兵事迹材料

老兵事迹材料一、老兵事迹概述老兵是指那些曾经在部队服役,经历过战争和军事训练的退伍军人。
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牺牲,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
老兵们的事迹充满了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尊敬。
二、老兵的个人事迹1. 张三(化名),一位曾在解放军服役的老兵。
作为一名炮兵,他参加了多次战斗,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斗素质和勇气。
在一次战斗中,他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一颗敌方炮弹,保护了战友的安全。
他的英勇行为赢得了全军的嘉奖,并被授予了荣誉勋章。
2. 李四(化名),一位曾在海军服役的老兵。
他在一次护航任务中,遭遇了强烈的海上风暴,船只濒临沉没的边缘。
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李四带领船员们冷静应对,采取了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最终成功挽救了整艘船只和船员们的生命。
他的英勇行为被海军部门高度赞扬,被授予了优秀舰长荣誉称号。
三、老兵的集体事迹1. 红军老兵的事迹:红军老兵是指那些曾经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退伍军人。
他们在长征、抗战和解放战争等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畏艰险的勇气。
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中国的基石,为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
2. 抗战老兵的事迹:抗战老兵是指那些曾经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服役的退伍军人。
他们在艰苦的战斗中,守卫了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他们舍生忘死,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付出了巨大牺牲。
他们的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爱国主义的楷模。
四、老兵事迹的意义老兵们的事迹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示,更是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
老兵事迹的宣传和弘扬,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责任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五、对老兵的关爱与尊重为了表达对老兵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国家和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开展了老兵关爱和尊重工作。
例如,设立了老兵事务部门,提供退伍军人的医疗、教育、就业等保障和福利;组织老兵事迹宣传活动,弘扬老兵精神;建立老兵纪念设施,激发社会对老兵的关注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3 抗战老兵先进事迹材料:永不磨灭的记忆
核心提示
他16岁参加鲁南抗日部队,从此走进枪林弹雨之中;17岁经历“鲁南事变”,浴血奋战数日才突出重围;19岁调入军工厂,制造、改进地雷、手榴弹……他就是今年已92岁高龄的抗日老战士黄xx。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近这位抗战老战士,走进他记忆里的炮火硝烟之中。
不愿偷生赴国难
在山东省临沂市西南25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发生过“鲁南事变”的小县城——苍山县(现改名兰陵县)。
这里是抗日老战士黄xx的家乡。
1924年2月,黄xx出生在苍山县的一个农家。
家里只有两间草屋和几亩靠天收的山坡地,由于家里穷,他到了上学年龄却不能
走进校门。
7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和一个哥哥艰难度日。
8岁时,他得了一种在当时很难治的黑热病。
由于脾脏肿大压迫腹腔,他连路都走不成,母亲背着他四处求医,但均无疗效。
眼瞅着他的病情越来越重,母亲找到了“神婆”。
有两个村子的“神婆”都说,这孩子活不成了。
再后来,路过村子的一个八路军卫生员告诉他母亲一个治病方子。
母亲按照方子把用醋泡过的乌鸡蛋蛋清和罗面时散落的飞面掺和在一起,贴到他的脑门上,没想到贴了几次他的病情居然好了起来。
1940年初,日寇的铁蹄踏进沂蒙山区。
每一次鬼子进山扫荡,全村人都跑出去躲避。
可有一次乡亲们没有来得及撤离,黄xx 亲眼见到鬼子在村里烧杀抢掠。
“抓鸡赶猪抢女人,我家的两间草房也被烧了。
”黄xx说,“鬼子杀人比杀鸡还容易。
我想,与其这样等着被鬼子杀害,还不如参加队伍跟鬼子干!”
1940年10月的一天,八路军山东鲁南军区司令部驻扎村里,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黄xx第一个报名参军。
浴血奋战突重围
走进部队,也意味着走进了枪林弹雨之中。
黄xx至今还记得当
年那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
那是1941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黄xx和战友们刚围坐在一起准备吃饺子,村头突然响起急促的枪声。
“鬼子想趁过年把我们‘包饺子’。
战友们丢下饭碗紧急转移。
我们接连翻了3个山头才甩掉了后面的日军。
”黄xx回忆说,“到了天黑后,部队隐藏到一个小村子里,靠老乡帮助,一人吃了一个小红薯算是过了这个年。
”
在之后的时间里,黄xx跟着部队在山区里打游击。
埋地雷、炸汽车、拆铁路,他参加过多次战斗。
黄xx说,铁道游击队属于鲁南军区司令部领导,他所在部队经常配合游击队行动。
“鲁南事变”,是黄xx经历的又一次残酷战斗。
1941年4月25日,国民党顽固派经充分预谋,乘鲁南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春季反击日军“扫荡”之际,出动整编师团的军队,并纠集地方土顽2000多人,大举进攻鲁南军区所在地苍山县。
“4月25日天刚亮,县城四周就枪声大作。
我们刚从西城门撤出,敌人就进了东城门。
出西城门就是一条长沟,沟的北边是山头,敌人早已埋伏在那里。
我们刚一出城,敌人的机枪子弹像雨点儿一样射来,很多战友都倒在了沟里。
”黄xx说,“我当时给鲁南军区司令部军工科科长黄华(建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国务院
副总理)当通信员,他带着我顺着沟底的北沿跑,穿过了敌人第一道封锁。
”
“我们跑了一整天,天黑后到了一个村子,休息了一两个小时后又向东转移。
半夜时到了另一个村子,但黄华根据枪声判断前边仍有敌人封锁,立刻带着我们又掉头向天黑时到过的那个村子走。
”黄xx说,“黄华比我大6岁,他个子高、本事大,对形势判断准。
不久,我们听到东边的村子枪炮声响成一片。
原来,由于天黑看不清,鬼子和伪军打了起来。
”
伤疤是抗日“纪念章”
“4月26日天亮时,我们又被包围了。
黄华带我们先向西北突围,再往东南走,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27日才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一次整个鲁南地区都被敌人包围了。
”黄xx说。
在突围过程中,黄xx两次负伤。
一次是弹片击中前额,幸好只是擦破了皮肉;另一次是子弹击中他的左臂,这一次是实实在在开了个洞。
黄xx抬起胳膊,指着他左肘关节上方一处大而深的疤痕说,当时没有药,伤口感染,形成了一个大脓包,整条胳膊都肿得厉害。
行军时他就用布条把胳膊吊在胸前,到营地后把脓
往外挤,再用盐水冲洗,洗后撒些中药面。
过了两个多月,伤口才慢慢愈合。
1942年,鲁南军区开展生产自救,黄xx被调到被服厂工作。
一年后,他到鲁中军工厂学习武器弹药制造技术,之后在鲁南军工厂任手榴弹模具组组长。
他先后参与过枪榴弹、手雷、地雷、破击炮弹等生产制造,直至日寇投降。
194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期间,几家军工厂合并,他依然工作在弹药生产一线。
1949年,黄xx被抽调到华东工业干部学校学习,两年后被分配到华东工业部下属的一家建筑单位。
1955年,他随单位参加了洛阳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玻璃厂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土建工程建设。
1956年调入河南省公安厅工作,后被分配至焦作劳改单位。
1965年调市教育局负责基建工作,1986年在市建筑三公司离休。
新中国成立后,黄xx曾多次调动工作,但最高职务仍是副科级。
如今,他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身体尚好,头脑清楚,听力、表达力都好,而且行走自如。
老人现住在焦东北路一号院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是10年前购买的二手房。
关于待遇和住房,老人并无挑剔。
他说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幸运多了;比起抗战
年代,现在的生活好多了。
战争年代的炮火硝烟已经远去,但关于战争的记忆将伴其终生。
“我是战争的亲历者,日寇侵略中国的历史,我是见证人。
”黄xx说,“谁要想抹杀和篡改历史,那是痴心妄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