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_岩相古地理特征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摘
要: 通过 层序 地 层 学研 究 , 川 东北地 区下 三 叠统 飞仙 关 组划分 2个三 级层 序 ( Q 将 S 1和 S 2 , Q )8
个体 系域 , 分析 了飞仙 关组 三级 层序 的 岩相 古地 理 特征 和 演化 。研 究表 明 : Q1 序 时期 , 东北 S 层 川
地 区受晚二 叠世 长兴 末期 的 区域 构造 抬升 影响 ,一度 开宽 水深 的 台盆水 体逐 渐 变浅而 转化 为 开 阔
we . r gtesc n eoio f h i — re q e c y l S ) u o a d a dh t rc ma , l Dui eo dd p sin o et r odrs u n ec c s(Q2 ,d et r n o e l t 1 n h t t hd e e i t i e
台地 相 沉积 环境 , 中 台地 边缘 和 台 内的鲕 滩相 极 为发 育 , 形成 整 个 飞仙 关 组鲕 滩 的 主要 时期 , 其 是
其 中尤 以 海侵 期 的鲕 滩 最为 发 育 ; Q S 2层序 时期 , 由于 受极度 干 旱 炎热 的 气候 影 响 , 海平 面 下降 和
水循 环 受限及 台地 暴 露 , 东北地 区鲕 滩 消减 , 入 局 限和 蒸发 台地 沉积 环境 , 川 进 最后 沉 积地 貌 基本
C h n xng sa e o t r in n no t at r Sc ua a g i tg fLaePem a i rhe sen i h n,t e w a e nc e nd w i e be a e s lo , a d he sa t ro e de p a d c m hal w n t d po ii n l e o u i n c a g d fom a i a is t pe p a o m a is o h c o l e b a h de eo d he e sto a v l to h n e r b s fc e o o n— lt r fc e , f w ih o i e c v l pe n f t
川东北普光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特征

川东北普光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特征
张艳平;任利剑;胥中义;杨国栋;康志华;郝振江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8(034)017
【摘要】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境内,构造上属于川东断褶带东北段双石庙-普光NE向构造带上的一个鼻状构造,气藏类型为高含硫、构造-岩性气藏.主要储层为飞仙关组.根据古地理、岩性组合特征、单井相分析,该区主要发育台地边缘暴露浅滩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蒸发岩相,其中台地边缘暴露浅滩相是形成储层最有利的相带,台地蒸发岩相是较有利的相带,鲕粒滩、砂屑滩等是最有利的沉积微相.提出了川东地区存在蒸发台地沉积模式、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缓坡沉积模式三种沉积模式,而在普光地区主要为缓坡沉积模式.
【总页数】4页(P145-148)
【作者】张艳平;任利剑;胥中义;杨国栋;康志华;郝振江
【作者单位】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50021;长江大学,湖北,荆
州,434023;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50021;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50021;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50021;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东北部龙会场—铁山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演化与鲕滩储层分布规律
2.四川盆地东北部龙会场—铁山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演化与鲕滩储层分布规律
3.川东北地区普光2井飞仙关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4.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5.川西北广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_岩相古地理特征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李国军1,郑荣才1,唐玉林2,汪洋2,唐楷2(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摘要: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8个体系域,分析了飞仙关组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和演化。
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川东北地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一度开宽水深的台盆水体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其中台地边缘和台内的鲕滩相极为发育,是形成整个飞仙关组鲕滩的主要时期,其中尤以海侵期的鲕滩最为发育;SQ2层序时期,由于受极度干旱炎热的气候影响,海平面下降和水循环受限及台地暴露,川东北地区鲕滩消减,进入局限和蒸发台地沉积环境,最后沉积地貌基本被填平。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鲕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川东北中图分类号:P531文献标识码:ASequence-basedlithofaciesandpaleogeographyofLowerTriassicFeixianguanFormationinnortheasternSichuanBasinLIGuo-jun1,ZHENGRong-cai1,TANGYu-lin2,WANGYang2,TANGKai2(1.StateKeyLaboratoryofOilandGasReservoirGeologyandExploitation,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2.ChongqingGasDistrictofSouthwestOilandGasCompany,PetroChina,Chongqing400021,China)Abstract:Basedonthestudyofsequencestratigraphy,FeixianguanFormationisdividedintotwothird-ordersequences(SQ1,SQ2)andeightsystemtracts,ofwhichthelithofaciesandpaleogeographyareanalyzed.Duringthefirstdepositionofthethird-ordersequencecycles(SQ1),influencedbytheregionaltectonicupliftinginChangxingstageofLatePermianinnortheasternSichuan,theseawateroncedeepandwidebecameshallow,andthedepositionalevolutionchangedfrombasinfaciestoopen-platformfacies,ofwhichoolitebeachdevelopedwell.Duringtheseconddepositionofthethird-ordersequencecycles(SQ2),duetoaridandhotterclimate,fallensealevel,limitedwatercycleandexposedcarbonateplatform,thedepositionalevolutionbecametore-strictedplatformandevaporatedplatformfacies,andtheoolitebeachinnortheasternSichuandecreased.Finally,thesedimentarygeomorphologywasnearlyfullfilled.Keywords:sequencestratigraphy;lithofaciesandpaleogeography;oolitebeach;LowerTriassic;FeixianguanFormation;northeasternSichuanBasin收稿日期:2007-09-27作者简介:李国军,1981年生,男,硕士,主要从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方面的研究。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沉积相特征

1 概 况
近些 年 ,在 四川盆 地 相继 勘 探 发 现 了普 光 、 元
展 了飞仙关 组 鲕粒 滩 的叠 置迁 移沉 积 特征 研 究 ] . 但 这 些均 未 系统 地 开展 元 坝 地 区鲕 粒 滩 纵 向 、 横 向
近十 年来 .众 多学者 针对 四川 盆地 东北部 飞 仙 关 组层 序地 层 和沉积 相开 展 了研 究工 作 .其 中对 飞
仙关 组 的层 序 划分认 识 已逐渐 趋 于一致 f 将 飞仙 关 组 划 分 为 2个 三级 层序 ) 卜 4 ] .近年 又对 元 坝地 区 开
细层 序一 沉积 相编 图提 供 了可能 本 次研 究在单 井 层 序 的 划分 对 比 以及 等 时层 序 地层 格 架 建 立 基 础
相 到 台地 相 的演 化 。 综 合 钻 井 资料 和 地 震 资 料 , 飞仙 关组 划 分 为 2个 三级 层 序 ( s Q 和 S Q 2 )  ̄ 8个 四级 层 序 ( C 一C 。 ) 。
S Q 沉积早期( C 一C : ) , 受 长 兴 末 期 古地 貌 差 异 性 的 影 响 , 西北部相对快速充填 , 发 育 台地 边 缘 相 沉 积 。S Q 。 沉 积 晚期 ( C , 一C ) , 主 要发 育 两 期 鲕 粒 滩 , 第 一 期发 育 于 台地 边 缘 相 带 , 第 二期 鲕 粒 滩大 面 积 分布 , 在 开 阔 台地 和 台地 边 缘 均 有 发育。 S Q 沉积时期( C 一C 。 ) , 沉 积 相 带相 对 单 一 , 仅在 C 沉 积 期有 一定 差 异 , 在 相 对 低 部 位 发 育 开 阔 台地 鲕 粒滩 和 滩 间亚相, 晚 期 全 区演 变 为局 限 台地 相 和 台地 蒸发 岩 相 。 鲕 粒 滩 的分 布 受控 于 层 序一 沉积相, 但 鲕 粒 滩 储 层 的发 育 受控 于 高 频 层 序 与微 地 貌 的 耦合 关 系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

飞仙 关组 台地前缘 斜坡 发育在 飞一段和 飞二段 ,包括 上 斜坡 和下斜坡 两个 亚相 。上斜坡 在B 井飞一段 上部和 C 井
飞二 段 上部 均 有 出现 ,根 据岩 性 可 识别 出塌 积 、斜 坡灰 泥 、含泥斜坡灰 泥等微相 ;下斜坡 主要分布在B 井飞一段 下
屑 ,沉积 时水动 力强 ,高能滩 ),纵 向上与微 晶鲕粒 灰岩 ( 沉积 时水 动力 相对较 弱,低 能滩 )交替 出现 ,砂屑 滩分
的B 中部 和c 上部 可见 ,主 要为亮 晶砂屑 灰岩和 亮 晶鲕 井 井 粒砂 屑灰岩,亦为高能环境沉积的结果 。 5 结论
( )根据元坝地 区内岩 石学特征 、沉积构造 、古生物 1 类 型 ,结 合测井 、地震等 地球 物理标 志综合分 析 ,认 为研 究区飞仙 关组飞 一段发 育开 阔台地 台坪 ,飞二 段为 开阔台 地 、 台地 边缘鲕粒 滩 ,飞三段 为开阔 台地 台坪 ,飞 四段 为 蒸发 台地 。 ( )飞二段开 阔台地 台 内鲕滩和 台地边 缘鲕滩 2 沉积 特征 突出 ,台内鲕滩 平面上 呈现 出横 向迁移 ,纵 向上 与 滩 间沉 积 相 间 ,非 均质 性 强 ,滩 体 厚度 薄 ,大 部 分 为
晶灰岩台地边缘 .
台地边 缘位 于台地与 广海连通 的 台地 边缘 部位 ,主 要
分布 在飞二 段 。元 坝地 区飞仙关 组根据岩 性可 识别 出台地
边缘 浅滩亚 相 ,并根据颗 粒类型进 一步 可识别 出鲕粒滩 和 生屑 滩微相 。飞仙关 组 台地 边缘 浅滩 以鲕 粒滩 为主,局 部 发育 砂 屑滩 。鲕 粒滩 主要 发育 在飞 二段 B 的 上部 和中下 井 部 ,厚约 10 图2 5 m( ),岩性主要为亮 晶鲕 粒灰岩 ,反 映沉 积时期 的水动 力较强 ,砂屑滩 常常 以夹层 出现 ,在 飞二段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刘雁婷【摘要】为研究川东北地区黑池梁台地南江东—黑池梁、镇巴地区储层特征及差异性主控因素,开展了露头及新增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岩石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储层物性测试、地震解释等工作.从沉积、成岩方面入手,系统对比与剖析了南江东—黑池梁及镇巴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岩性、储集空间、储层厚度及物性的差异性,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地区在储层岩性、厚度、储集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认为古地貌及基底断裂、成岩作用与构造作用均是造成储层差异的关键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川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9页(P78-86)【关键词】储层特征;差异性成因;长兴组—飞仙关组;川东北地区【作者】刘雁婷【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勘探研究院,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0 引言四川盆地是海陆相叠合的沉积盆地,其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1]。
据统计,世界上52%的油气储量富集在碳酸盐岩中。
近年来,随着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勘探,在川东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生物礁滩气藏[2-3],特别是以普光、元坝、龙岗等为代表的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大中型气田的发现,使生物礁滩作为油气储集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4-6]。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台缘礁滩储层,特别是对勘探开发程度较高的川东北普光、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已从不同角度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7-9]。
马永生等[10]探讨了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的关系,认为层序高位体系域中的储层岩石孔隙发育,储集条件较好,分布面积较广,从而成为研究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杨威等[11]认为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中的成岩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控制孔隙的演化过程;郭彤楼[12-13]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普光、元坝、盘龙洞等不同部位的台缘带沉积及储层分布明显受同沉积古地貌、白云石化强度、断裂、埋藏期成岩作用和流体活动等综合因素的控制。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层序充填结构及成藏效应

L T, n h e tc n b i ie n o TS a d HS Co to ld by f s i fa t e , urn a g i g Fex a - HS a d t e r s a e d vd d i t T n T. n r le o sl r cur s d i g Ch n x n — iin g n pe o u i u e i n a y p te fp a o m le a i g wih ba i n h a le n tn t o o r p c ua r d, n q e s d me tr at r o lt r at r tn t sn a d s o latr ai g wi tp g a hi i n f n h l w c u d i he c r o t o k p af r n n rh a tr i h a sn. h o slfa t r sa d r ltv e - o o c  ̄e n t a b nae r c l t m i o te se n S c u n Ba i T e fs i r c u e n ea ie s a o
C e n d , h n ia g Ho n ciLnLa g i , o gG iu “uJ h n h nHog e Z o gYj n , uMiga ,i inba D n uy , i o g i o a
( t e e aoaoyo ia dG s e r i Gooya dE po ai ,hn d n e i eh o g , Sa yL brtr tK fOl n a s v r el n xltt n C eg uU i r t o cnl y R eo g i o v sy fT o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的成因_郑荣才

第29卷 第6期2008年11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29Nov. No.62008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研究”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郑荣才,男,1950年12月生,1983年获成都地质学院硕士学位,现为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E 2mail :zhengrc @文章编号:025322697(2008)0620815207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的成因郑荣才1 耿 威1 郑 超2 李 爽2 李瑰丽2 罗 平3 文华国1(1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59; 2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重庆 400021;3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摘要:以岩石结构分析为基础,根据锶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埋藏白云岩的结构明显有别于准同生白云岩;飞仙关组各类碳酸盐岩的87Sr/86Sr 值变化范围覆盖了全球早三叠世海水锶同位素范围,其平均值与全球早三叠世平均值基本一致,具有早三叠世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埋藏白云岩87Sr/86Sr 值变化范围和平均值与川东北地区飞仙关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特征非常接近,说明白云岩化流体具有强烈的飞仙关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特征;飞仙关组白云岩为成岩期多期次埋藏交代作用的产物,白云岩化流体来自于地层中高镁、高锶和高盐度的同期经萨勃哈环境浓缩的海源地层水。
关键词: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锶微量元素;锶同位素;成岩流体;海源地层水中图分类号:TE 112121 文献标识码:AG enesis of dolostone reservoir of Feixianguan Formationin Low er T riassic of northeast Sichuan B asinZH EN G Rongcai 1 GEN G Wei 1 ZH EN G Chao 2 L I Shuang 2 L I Guili 2 L UO Ping 3 WEN Huaguo 1(1.S tate Key L aboratory f or Oil and Gas Reservoi r Geolog y and Ex ploitation ,Cheng du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 y ,Cheng du 610059, 2.Chongqing Gas Dist rict ,CN PC S outhwest Oil and Gas Com pany ,Chongqing 400021,China;3.Key L aboratory f or Oil and Gas Reservoi rs ,Pet roChina Ex ploration andDevelopment Research I nstitute ,B ei j 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ock structure ,strontium trace element and strontium isotope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sis of high quality dolostone reservoir of Feixianguan Form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e Lower Triassic of northeast Sichuan Basin.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rock structure of the deep burial dolostone is quite different f rom that of penecontemporaneous dolostone.The 87Srto86Sr ratios of carbonate rocks in Feixianguan Formation cover the range of that of global seawater in the early Triassic.The aver 2age value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global in the early Triassic.The 87Sr to86Sr ratio of the burial dolostone in Feixianguan For 2mation contains the changing range of that of global seawater in the early Triassic and can well approximate to that of seawater in theearly Triassic of northeast Sichuan Basin.The average value of87Sr to86Sr ratio is closer to that of seawater in the global early Trias 2sic ,which shows that dolostone diagenesis fluids have much strontium isotop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riassic seawater.The dolostone of Feixianguan Formation is the product of diagenesis in multi 2period replacement 2burial ,and the dolostone diagenesis flu 2ids come f rom condensed sea source water in sabkha ,which is rich in Mg ,Sr and high salinity.K ey w ords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dolostone reservoir ;strontium trace element ;stronti 2um isotope ;diagenesis fluids ;formation water of sea source 川东北地区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普光、铁山坡、渡口河及罗家寨等一系列大中型气田的发现,均成为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122],是当前中国石油天然气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3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层序- 岩相古地理编图技术 传统的岩相古地理编图是以岩石地层单位为
编图单元, 一方面其跨度时间较长, 图件相对粗糙, 另一方面是其等时性较差, 很难真实地反映古地理 面貌和相带展布特征。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 层序 界面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不整合面或相关 整合面组成, 界面上发育有与海平面下降有关的物 性标识, 能够加以识别。层序内部体系域之间的界 面也有相关的物性标识, 也能识别。体系域是在海 平面统一上升或统一下降过程的地层旋回中形成 的, 具有强的等时性。因此, 依据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编制的层序- 岩相古地理图更具等时性、成因连续 性和勘探实用性, 并能较好地克服同时异相地层之 间 的 等 时 比 问 题 [ 7] 。
地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 一度开宽水深的台盆水体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
台地相沉积环境, 其中台地边缘和台内的鲕滩相极为发育, 是形成整个飞仙关组鲕滩的主要时期,
其中尤以海侵期的鲕滩最为发育; SQ2 层序时期, 由于受极度干旱炎热的气候影响, 海平面下降和
水循环受限及台地暴露, 川东北地区鲕滩消减, 进入局限和蒸发台地沉积环境, 最后沉积地貌基本
飞仙关组一段、 飞仙关组二段、 飞仙关组三段
66
岩性油气藏
第 19 卷 第 4 期
2007 年
李国军等: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 岩相古地理特征
67
盆、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 5 个 相带和包括台地边缘和台内鲕滩在内的 9 个亚相, 各亚相带按其岩性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再细分微相 ( 由于受篇幅限制, 对各亚相和微相特征不再细述) 。
表 1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划分简表 Table 1 Sedimentar y facies classification of Feixianguan For mation in nor theaster n Sichuan Basin
沉积体系
相
亚
相
岩
性
蒸发台地
潮间—潮上蒸发坪 膏盐湖
泥 — 微 晶 灰 岩 和 白 云 岩 、膏 云 岩 、云 膏 岩 、石 膏 岩 泥 — 微 晶 白 云 岩 、石 膏 岩 、石 盐 岩
被填平。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岩相古地理; 鲕滩; 下三叠统; 飞仙关组; 川东北
中图分类号: P531
文献标识码: A
Sequence-based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 aphy of Lower Tr iassic Feixianguan For mation in nor theaster n Sichuan Basin
2 飞仙关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划分
飞仙关组于川东北地区连续分布, 其下伏地层 为上二叠统长兴组( 或大隆组) , 上覆地层为下三叠 统嘉陵江组( 图 2) , 主要由深灰色、灰色薄—中层状 含 泥 质 、泥 质 灰 岩 、灰 岩 、鲕 粒 灰 岩 、鲕 粒 白 云 岩 、藻 纹层白云岩和石膏等岩性组成。通过对川东地区飞 仙关组大量岩心描述和室内镜下薄片鉴定, 认为飞 仙关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组合和演化特征符合里德 的碳酸盐台地概念和沉积模式, 提出如表 1 所示的 沉积相划分方案, 将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划分为台
台地边缘
滩间 台地边缘鲕滩
泥 — 微 晶 灰 岩 、鲕 粒 微 晶 灰 岩 、微 — 粉 晶 白 云 岩 鲕 粒 灰 岩 、鲕 粒 白 云 岩
台盆( 台内盆地)
泥 晶 灰 岩 、泥 灰 岩 、钙 屑 浊 积 岩 、硅 质 岩
发育层位
飞仙关组二段、 飞仙关组四段
飞仙关组二段、 飞仙关组三段、 飞仙关组四段
层序类型划分的关键在于识别层序界面, 它是 建立层序和进行层序分析的基础, 川东北地区飞仙 关组可识别出 3 个层序界面和 2 个最大海泛面[4]。 3 个层界面分别位于飞一段、飞三段底部和飞四段 顶部, 其中位于飞一段底部的层序界面也是飞仙关 组与上二叠统长兴组之间的分界面, 该界面为一有 强烈暴露作用的古岩溶界面, 具典型Ⅰ型层序界面 性质。飞三段底部和飞四段顶部的层序界面都为一 由区域性海退折向区域性海侵的相转换面, 属Ⅱ型 层序界面。 2 个最大海泛面分别发育于飞一段上 部和飞三段上部( 图 2) 。依据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 面的位置, 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划分出 2 个Ⅲ级 层序, 其中由飞一、二段叠加组成的 Ⅲ 级层序定名 为 SQ1 , 属 于Ⅰ类 层 序 , 飞 三 、四 段 叠 加 组 成 的Ⅲ 级层序定名为 SQ2, 属于Ⅱ类层序。层序的成因类 型和地层格架, 对鲕滩储层和膏盐岩盖层的发育和 组合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第 19 卷 第 4 期 2007 年 12 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文 章 编 号 : 1673- 8926( 2007) 04- 0064- 07
Vol.19 No.4 Dec. 2007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 岩相古地理特征
李国军1, 郑荣才1 , 唐玉林2 , 汪 洋2 , 唐 楷2
蓬安县 带
过
造
山
土黄镇 带
苍 平昌 米
双河镇
正坝镇
川东北 东 部 地区
清溪区 宣汉
罗龙镇
罗江镇 南坝镇
达县
开江 川东 断 褶 带
图 1 川东北地区区域构造概况 Fig. 1 The r egional str uctur e fr amewor k
of nor theaster n Sichuan Basin
川东北位于米仓山—大巴山山脉的前缘地带 ( 图 1) , 地理上属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中 、高山区,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上扬子地台的一部分。印支运动 以来, 在秦岭、松潘—甘孜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 发育了北东向的龙门山和北西向的米仓山—大巴 山 2 个巨型推覆构造带, 构成造山带—盆缘推覆山 系—盆地组合格局, 该地区处于一个多边界的盆缘 推覆山系与 盆地构造交 接 部 位 , 于 中 、新 生 代 经 历 了性质多变的构造演化, 具有十分复杂的构造格 局。笔者研究重点位于川东北地区的东部, 包括毛 坝—普光构造带在内, 西起双河镇和罗江镇, 东经 正坝镇至川渝边界, 北起铁山坡, 南至渡口河、罗家 寨( 图 1) , 属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宣汉—达县地区黄 金口构造带。区内发育很厚的高品质烃源岩和巨大
局限台地
碳酸盐台地 开阔台地
潮间—潮上坪 泻湖
台内浅滩( 鲕滩) 潮下静水泥
泥 — 微 晶 灰 岩 、颗 粒 微 晶 灰 岩 和 微 — 粉 晶 白 云 岩 、藻 白 云 岩 泥 灰 岩 、泥 晶 灰 岩 、泥 — 微 晶 白 云 岩 鲕 粒 灰 岩 、砂 屑 灰 岩 、颗 粒 白 云 岩 泥 — 微 晶 灰 岩 、微 — 粉 晶 白 云 岩
65
1 地质概况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层系多、厚度大、分布广, 油 气资源丰富。近年来, 在川东北地区以下三叠统飞 仙关组为重点目的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 和突破, 先后发现了毛坝—普光气田、渡口河气田、 罗家寨 气田、铁山坡 气田 等 大 中 型 气 田 , 其 储 层 物 性好 、厚度大, 展示 出川 东 北 地 区 飞 仙 关 组 具 有 巨 大 的 天 然 气 资 源 和 勘 探 开 发 潜 力 [ 1~6] 。 笔 者 以 区 域 背景、岩心观察和测井特征等综合研究为基础, 以 层序分析为技术路线, 编制层序- 岩相图为技术手 段, 研究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和与 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鲕滩分布 规律。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发育齐全, 分布面积 广, 地层可对比性强, 具备在等时间地层框架内编 制层序- 岩相古地理图的条件。为了摸清川东北地 区飞仙关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和相带展布规 律, 特别是鲕滩展布规律, 以二级层序体系域为编
LI Guo-jun1, ZHENG R ong-cai1, TANG Yu-lin2, WANG Yang2, TANG Kai2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收稿日期: 2007- 09- 27 作者简介: 李国军, 1981 年生, 男, 硕士, 主要从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方面的研究。地址: (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E- mail: brook- 001@163.com
2007 年
李国军等: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 岩相古地理特征
2. Chongqing Gas District of Southwest Oil and Gas Company, PetroChina, Chongqing 400021, China)
Abstr 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Feixianguan 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third-order sequences ( SQ1, SQ2) and eight system tracts, of which the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are analyzed. During the first deposition of the third- order sequence cycles ( SQ1) ,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ing in Changxing stage of Late Permian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the seawater once deep and wide became shallow, and the depositional evolution changed from basin facies to open-platform facies, of which oolite beach developed well. During the second deposition of the third- order sequence cycles ( SQ2) , due to arid and hotter climate, fallen sea level, limited water cycle and exposed carbonate platform, the depositional evolution became to re- stricted platform and evaporated platform facies, and the oolite beach in northeastern Sichuan decreased. Finally, the sedimentary geomorphology was nearly full filled. Key wor ds: sequence stratigraphy;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oolite beach;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