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教案

合集下载

危险物品常识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

危险物品常识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

危险物品常识安全教育教案危险物品常识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危险物品常识安全教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危险物品常识安全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的:1、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谈话: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②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4、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5、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6、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师生小结:提问: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危险物品常识安全教育教案篇2俗话说“水火无情”,是说水灾火灾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没有安全感。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危险品远离我》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危险品远离我》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教案《危险品远离我》一、教学目标1.了解危险物品,并掌握简单的识别方法;2.学会如何避免接触危险物品,并形成自我保护意识;3.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准备1.小组图片或卡片,分别画出安全的生活场景和危险的场景;2.现场模拟教学的道具:药品盒、生化试剂瓶、白色液体瓶、电线等等;3.学生形象明确的玩具或实物糖果、软糖、棒棒糖等。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危险物品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危险物品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危害?3)通过提问方式切入主题,引导幼儿们重视安全问题。

2.学习1)教师展示各种危险品,包括药品、生化试剂、危险液体、信号、电线等,对于幼儿们无法接触的化学危险品,可以在教室用PPT、录像等方式呈现教学场景。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各种危险品的特征、形状、颜色、标识等,并告诉他们不要随便拿或尝试接触这些物品。

3)教师利用小组图片或卡片,分别画出安全的生活场景和危险的场景,通过图片让幼儿们掌握避免、远离危险物品的方法,并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教师在课堂中制造模拟意外事件,模拟糖果坠落后,地上拾起的不是糖果,而是某种危险物品,再向幼儿普及防范意外的必要性,引导幼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4.活动1)游戏,用玩具或实物来加深幼儿记忆,教师在班级中藏好常见的危险品,幼儿们合作来寻找,找到后让他们识别这些物品,并接受听取关于危险品的知识澄清。

2)小组竞赛,坚定幼儿的安全观念,同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置家庭场景让幼儿接到一个虚假的“电话”,接到电话后让他们描述出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通过这种现象,让幼儿猜测出目前发生了什么危险事件,并让他们转达幼儿安全的重要性和学习危险品的方法和技巧。

5.跟踪检查1)教师提醒学生,危险品不是一个好朋友,自己如何做才能避免危险。

提醒学生遇到危险品时要向附近有帮助的人提出求助。

2)师在平时观察幼儿如何避免危险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做法,并对成功的避免危险品的学生发表肯定的言论。

幼儿园危险品安全教育教案 危险品安全教育

幼儿园危险品安全教育教案 危险品安全教育

一、前言在幼儿园,危险品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正处于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阶段,对危险品的认知和防范意识较低,容易因为好奇心或者不懂规则而接触到危险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意外伤害。

建立幼儿园危险品安全教育教案,对幼儿进行全面系统的危险品安全教育,对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危险品安全教育教案1. 目的1.1 了解危险品的定义和危害程度,提高幼儿对危险品的认知能力和防范意识。

1.2 培养幼儿正确对待和使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品的能力,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2. 教学内容2.1 什么是危险品?2.2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危险品有哪些?2.3 危险品的危害。

2.4 危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2.5 发现危险品时应该怎么做?3. 教学重点3.1 了解危险品的定义和危害程度。

3.2 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危险品的种类和危害。

3.3 学习危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4. 教学准备4.1 选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4.2 教师准备相关道具和实验器材,进行示范和互动式教学。

4.3 教室环境准备:保证教室通风、明亮,并注意教室的整洁与安全。

5. 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了解危险品,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5.2 学习:介绍危险品的定义和危害程度,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危险品,让幼儿了解危险品的危害。

5.3 示范:老师通过示范和操作实物,教授危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5.4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游戏、实验等形式,让幼儿能够亲自动手,感受危险品带来的危害。

5.5 总结: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强化印象,加深对危险品安全教育的认识。

6. 教学方法6.1 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危险品的危害。

6.2 实践教学法: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危险品的危害。

7. 教学效果评价7.1 观察:通过观察幼儿对危险品的认知程度和学习效果。

7.2 问答:通过提问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回答,检验学习效果。

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优秀4篇

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优秀4篇

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优秀4篇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1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危险的小圆珠》教案设计活动目标: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币等小物品,赛道耳朵、鼻子、嘴巴里会有危险。

2、自己或者同伴有异物塞进口、鼻子、等处时,知道及时告诉大人。

活动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2、幼儿安全教育用书第40-43页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游戏《指五官》。

教师说: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请幼儿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 教师带领幼儿分别闭上眼睛走一走,捂着耳朵听老师唱歌,轻轻捏住鼻孔、闭着嘴巴呼吸,具体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讲述故事《危险的小圆珠》,引导幼儿感知异物入鼻的危险。

(1)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提问:明明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玩什么?他把小圆珠放到哪里了?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 小结:把小圆珠放在鼻子里,会堵住鼻孔不能呼吸。

小圆珠如果进入鼻子深处,会很危险。

三、引导幼儿说一说:怎样才能让五官避免伤害。

(1) 哪些东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为什么?(2) 进餐和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 入园时不能带什么?午休时不能玩什么?(4) 阅读幼儿用书第42-43页:简单了解有异物进入口、鼻、耳怎么办?(5) 小结:笔帽、扣子、棋子、发卡、图钉、硬币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进餐吃水果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不然小饭粒就容易进入气管;早上入园不带小物品;午休时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链,不玩被角、线头、棉花等,有异物进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

小班关于危险物品的安全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的后果,玩具不能塞进耳朵等身体器官。

2、知道发生意外是要去医院。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中班教案:远离危险品

中班教案:远离危险品

中班教案:远离危险品教案名称:远离危险品适用年龄:3-4岁(中班)教案目标:1.培养幼儿对危险品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2.教育幼儿如何保护自己,远离危险品。

3.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知识。

教学准备:1.故事书《小熊安全出行》或类似故事书。

2.危险品图片卡片。

3.安全宣传画或海报。

4.幼儿园周边的危险品应急预案。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危险品概念1.教师向幼儿介绍危险品(如火柴、电线、刀子等)。

用图片卡片展示并帮助幼儿认识危险品。

2.教师可以给幼儿分享一些实际发生的危险品事故,提醒幼儿需要避免这些物品或场景。

3.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安全宣传画或海报,让幼儿通过图片认识危险品。

活动二:故事分享1.教师向幼儿讲述故事书《小熊安全出行》中与危险品相关的部分,让幼儿了解小熊是如何远离危险品的。

2.教师提问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中小熊如何保护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活动三:危险品游戏1.教师准备一些装有危险品的盒子,将盒子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每个盒子上贴有危险品的图片。

2.教师带领幼儿围绕教室寻找盒子,幼儿找到盒子后,根据贴在上面的危险品图片表达对该危险品的了解和安全知识。

3.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问幼儿如何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品以及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做。

活动四:制定安全计划1.教师引导幼儿制定自己的安全计划。

比如,不随意触碰火柴、插座和电线,不拿刀子玩耍等等。

2.幼儿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安全计划并向其他幼儿展示。

3.教师根据幼儿的安全计划可进行个别指导和补充。

活动五:应急预案讨论1.教师提醒幼儿家庭在家中注意危险品的放置和使用,了解家庭周围的危险品及应急预案。

2.教师与幼儿讨论在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出现危险品时的应对措施,如告诉老师、找其他家长寻求帮助等。

教学延伸:1.家长可以与幼儿合作制作个人的危险品警示牌或安全宣传画,提醒幼儿注意危险品及安全问题。

2.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家庭安全规则,教育幼儿如何在家中保护自己。

危险品安全教育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

危险品安全教育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

危险品安全教育幼儿园教案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中,危险品安全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提高对危险品的辨识能力,从而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二、危险品安全基础知识1. 什么是危险品?危险品指对人的生命、财产或环境构成危害的物质。

包括化学品、电器、尖锐器具等。

2. 危险品的常见特征危险品常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腐蚀性、易燃性或易爆性等特征。

3. 危险品的危害危险品可能导致中毒、烫伤、爆炸、火灾等意外。

三、危险品安全教育内容1. 危险品标识介绍危险品标识的含义和作用,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危险品标识,避免接触危险品。

2. 危险品应急知识教育幼儿在发现危险品时要立即向老师或家长报告,并远离危险品,避免接触。

3. 安全用电知识介绍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教育幼儿不得私自触碰电器,避免触电危险。

4. 不触碰尖锐器具教育幼儿不得随意触碰如剪刀、刀具等尖锐器具,以免导致划伤或割伤。

5. 防范化学品教育幼儿不得私自触碰化学品,避免中毒或烧伤。

四、危险品安全教育教学活动1. 观察游戏准备一些危险品及其标识的图片进行观察游戏,引导幼儿认识危险品的外观特征和标识含义。

2. 安全演练进行危险品的应急演练,让幼儿模拟发现危险品后报告老师或家长,并远离危险品。

3. 电器使用体验让幼儿体验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插头插座的正确用法、电器开关的操作等,以加深他们对电器安全的认识。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拟遇到化学品、尖锐器具等危险品时的正确反应,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危险品安全教育的难点及解决方法难点:幼儿对危险品的辨识能力较弱,容易在不经意间接触到危险品。

解决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加强对危险品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危险品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1. 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2. 教育活动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幼儿的安全。

2023幼儿园中班儿童教案——识别危险品教案

2023幼儿园中班儿童教案——识别危险品教案

《2024幼儿园中班儿童教案——识别危险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品,如刀、火柴、药物等。

2. 能够正确辨别和判断什么是危险品,以及准确描述有关的特征和危险程度。

3. 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形成团队精神,并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环节老师介绍近期发生的事情:“最近我们所在的社区有一些意外,发生了一些特别危险的事情,有的孩子被扎伤,有的孩子被烧伤,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危险事件。

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危险事情吗?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危险品造成的。

”老师将观察、想象、体验三个方面来引导小朋友接触危险品。

2. 观察环节老师带领小朋友观察、认识家庭常见的危险品,如锅、刀、药物等。

3. 想象环节老师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危险品一旦被不负责任的人拿到,会带来怎样的危险?如果你们碰到这些陌生人,怎么办?”引导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想象,来预见情形以及情况应对能力。

4. 体验环节老师通过幼儿园原有的危险品模拟实验来加深小朋友们对于危险品的认识。

运用模拟火柴、电线模型、虚拟药瓶等实物,让小朋友们能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加深对于危险品特征的理解和分辨。

三、教学方法1. 以情境导入、以角色扮演、以游戏交互等多样化教学策略,增强课程趣味性,引导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以模拟实验为主要手段,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幼儿们亲身感受危险品的特点和危害,达到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3. 采用小组互动学习法,通过协作、分享、辅助等行为,达到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1. 观察分类老师引导小朋友看到周围的家居、玩具,让幼儿观察和搜集一些危险品。

教师将这些危险品放在桌面上,让幼儿们围绕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学习。

如:一类是火、电、器官液等危险品;一类是刀、镊、针、绳等直接能够伤害人的物品;一类是常见的药品等。

2. 发现问题老师会逐一介绍危险品,同时引导幼儿们尝试发现问题,如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和需要注意细节哪些。

中班教案:远离危险品(精选3篇)

中班教案:远离危险品(精选3篇)

中班教案:远离危险品(精选3篇)教案1:远离危险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险品,以及常见的危险品有哪些;2. 培养学生远离危险品的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正确的危险品应对和自救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危险品的种类和危害;2. 掌握远离危险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危险品图片、实物或PPT、常识卡片、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危险品吗?有哪些常见的危险品?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危险品图片、实物或PPT,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是危险品吗?它们有什么危害?2. 探究(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危险品的种类和危害,可以通过讨论、观察实物等方式进行。

3. 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远离危险品的意义和方法,例如不接触陌生物品、不随意捡拾、不尝试使用未知物品等。

4. 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些常识卡片和游戏道具。

让学生根据常识卡片上的提示,辨识危险品,并运用所学知识远离或正确处理危险品。

5.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远离危险品的重要性。

6. 拓展(5分钟)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绘制或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远离危险品的理解和决心。

教案2:远离危险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危险品对生活和健康的危害;2. 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远离危险品的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精神和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危险品的种类和危害;2. 掌握正确判断和远离危险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危险品图片或实物、常识卡片、学生自带的日常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危险品吗?举例说明一下常见的危险品。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危险品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是危险品吗?它们有什么危害?2. 探究(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危险品的种类和危害,可以通过讨论、观察实物等方式进行。

3. 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判断和远离危险品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通过外观、标识、嗅觉等方式判断危险品,并远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类:有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其物质分子结构极不稳定、易于分解的物质。
氧化物质具有以下的危险特性:
(1)在一定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放出氧气,增加了与其接触的可燃物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剧烈性。
(2)氧化剂与可燃物质,诸如糖、面粉、食油、矿物油等混合易于点燃,有时甚至因摩擦或碰撞而着火。混合物能剧烈燃烧并导致爆炸。
四、第4类——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本类是指除了划为爆炸品以外的,在运输情况下易于燃烧或者可能引起火灾的物质。本类在“国际危规”中,可分为以下三小项:
4.1项:易燃固体
具有易被外部火源(如火星和火焰)点燃的固体和易于燃烧、助燃或通过摩擦引起燃烧的固体以及能自发反应的物质。本类物质包括浸湿的爆炸品。
六、第6类——有毒(毒性)的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6.1项:有毒(毒性)的物质。它是指被吞咽、吸人或与皮肤接触易于造成死亡、重伤害或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有毒物质的危险特性:几乎所有的有毒的物质遇火或受热分解时会散发出毒性气体;有些有毒的物质还具有易燃性;很多本类物质被认为是海洋污染物。
有毒物质毒性大小的衡量指标:
感染性物质的危险特性;对人体或动物都有危害性的影响。
七、第7类——放射性物质
本类包括自发地放射出大量放射线,其放射性比活度(单位为kBp/kg)大于70 kBp/kg的物质。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a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中子流等四种。所有的放射性物质都因其放射出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看不见的射线而具有或大或小的危险性。
在《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放射性物质放出射线量的大小用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比活度、辐射水平〔单位为msv/h(毫希沃特了小时)〕、运输指数(TI)来衡量。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必须对运输指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常规运输条件下,运输工具外部表面任何一点的辐射水平不得抄获2 msv/h,并且距其2m处不得超过0.1 msv/h。装在单一运输工具上的包件、集合包装、罐柜和货物集装箱的总数在该运输工具上的运输指数总和应不超过《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护货物集装箱和运输工具的运输指数限值》表中所规定的数值。
易燃液体按其闪点的大小分为三小项:
3.1项:闭杯闪点低于一18℃的低闪点类液体;
3.2项:闭杯闪点为一18-23℃(不包括23℃)的中闪点类液体;
3.3项:闭杯闪点为23-61℃(包括61℃)的高闪点类液体。
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1)挥发性和易燃性易燃液体都是含有碳、氢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常温下就易挥发,形成较高的蒸气压。易燃液体及其挥发出来的蒸气,如遇明火,极易燃烧。易燃液体与强酸或氧化剂接触,反应剧烈,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3)大多数氧化剂和液体酸类会发生剧烈反应,散发有毒气体。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些氧化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或被确定为海洋污染物。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对摩擦、碰撞或热都极为不稳定,易于自行分解,并放出易燃气体。受外界作用或反应时释放大量热量,迅速燃烧;燃烧又产生更高的热量,形成爆炸性反应或分解。有机过载化物还具有腐蚀性和一定的毒性或能分解放出有毒气体,对人员有毒害作用。
2018年月日
章节
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各类危化品的分类和特性
教学重点
危化品的特性
教学难点
化学性质
教学关键点
教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提示与补充
一、第1类—爆炸品
爆炸品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以及为产生爆炸或烟火效果而制造的物质和物品。
所谓爆炸性物质是指通过其本身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其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某一固态、液态物质或混合物。
八、第8类—腐蚀性物质
本类包括在其原态时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能严重伤害生物组织,如从其包装中漏出也可损坏其他货物或运输工具的固体或液体。
腐蚀性物质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金属、有机物及动植物等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其遭到破坏。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特性: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及刺激性,对人体有特别严重的伤害;对货物、金属、玻璃、陶器、容器、运输工具及其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性物质中很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些能产生或挥发有毒气体而引起中毒。
爆炸品的危险特性主要有爆炸性、燃烧性、毒性或窒息性。
爆炸品如在一起能安全积载或运输而不会明显增加事故率或在一定量的情况下不会明显增大事故后果,可以认为是“相容的”或“可配装的”。根据这一标准,本类物质又可分成十二个配装类,用英文字母A-L(不包括I)和S表示,其相应的配装类类别符号见附录一。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2)爆炸性当易燃液体挥发出的燕气与空气混合,达到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引起爆炸。
(3)麻醉性和毒害性
易燃液体的蒸气,大都有麻醉作用,如长时间吸人乙醚蒸气会引起麻醉,失去知觉。深度麻醉或长时间麻醉可能死亡。
(4)易积聚静电性大部分易燃液体的绝缘性能都很高,而电阻率大的液体一定能呈现带电现象。
(5)污染性一些易燃液体被认为是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海洋污染物。
2.2项:非易燃气体。这类气体中有的本身不能燃烧,但能助燃,一旦和易燃物品接触,极易引起火灾;有的非易燃气体有窒息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人畜置息。
2.3项:有毒气体。这些气体毒性很强,若吸入人体内,能引起中毒。有些有毒气体还有易然、腐蚀、氧化等特性。
第2类危险货物的危险特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1)易燃性和爆炸性一些易燃气体容易燃烧,也易于和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馄合气体。
4.3项:遇湿危险物质
即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固体或液体,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气体易自燃。
遇湿危险物质的特性:本类物质遇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并产生一定热量。当热量使该气体的温度达到燃点时或遇到明火时会立即燃烧甚至爆炸。
五、第5类——氧化物质(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
5.1项:氧化物质
氧化物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在无机化合物中含有高价态原子结构的物质,其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
(2)窒息性、麻醉性和毒性本类气体中除氧气和空气外,若大量溢出,都会因冲淡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影响人畜正常的呼吸,严重时会因缺氧而窒息。
(3)污染性一些气体对海洋环境有害,被认为是“海洋污染物”。
三、第3类—易燃液体
此类易燃液体包括在闭杯试验61℃(相当于开杯试验65.6℃)以下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处于溶液中呈悬浮状态固体的液体(如油漆、清漆等)。
九、第9类—杂类危险物质
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具有多种的危险特性,每一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的特性都载于有关该物质或物品的各个明细表中。
总结:
(1)致死剂量,用符号LD100或LD50表示;
(2)致死浓度,用符号LC100或LC50表示。
根据毒性的危险程度,有毒的物质的包装可分为三个类别:
包装类1:呈现剧毒危险的物质和制剂;
包装类2:呈现严重性危险的物质和制剂;
包装类3:呈现较低毒性危险的物质和制剂。
6.2项:感染性物质是指含有微生物或它们的毒免会引起或有可能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物质。
爆炸品按其危险性,又分为五类:
1.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即实际上同时影响全部货物的爆炸)的物质和物品;
1.2项:具有喷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者兼有此两种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4项: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5项:具有整体操作危险但极不敏感的物质。
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易燃固体燃点低,对热、摩擦、撞击及强氧化剂作用较为敏感,易于被外部火源所点燃,燃烧迅速。
4.2项:易自燃物质
具有易于自行发热和燃烧的固体或液体。本类物质包括引火物质(与空气接触在5 min内即可着火)和自然发热物质。
易自燃物质的危险特性:本类物质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都具有自燃点低、发热以及着火的共同特征。这类物质自燃点低,受外界热源的影响或本身发生生。化学变化热量积聚而使其温度升高引起燃烧。
提示与补充
二、第2类—气体
本类包括永久性气体(指在环境温度下不能液化的气体)、液化气体(指在环境温度下经加压能成为液体的气体)、可溶气休(包括经加压后倍解在溶剂中的气体)及深度冷却的永久性气体(指在低温下加低压液化的气体)。
气体按其危险性可分为:
2.1项:易燃气体。这类气体自容器中溢出与空气混合,当其浓度达到极限爆炸时,如被点燃,能引起爆炸及火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