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地貌、土壤和生态环境。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措施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感兴趣,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
2.掌握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植被、气候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点。
2.视频资料:播放有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
3.实地考察:学生参观当地类似的地貌区域,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黄土高原治理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实地考察地点:联系当地相关部门,确定实地考察地点。
3.案例资料:收集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案例。
4.小组讨论话题:制定小组讨论的话题和评分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知识。
初中地理_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都是窑洞的优点。
而窑洞能够成为黄土高原的传统特色民居,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窑洞的修建?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可就地取材;师:且黄土具有直立性,因此建成的窑洞坚固耐用。
师:再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探究问题2: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的环境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生:山西人喜食面食,醋有利于调味和消化;水呈碱性,食醋有利于酸碱平衡。
(对学生难以总结出的答案进行启发:师:同学们的回答主要是从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解释了当地人喜食醋,那么从供应的角度来看,山西有利于生产食醋的条件有哪些?今天黄土高原上的主食有杂交高粱等,而这正是酿造醋的原料。
)政府政策支持下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反馈师:以上就是本节课我们所学的全部内容,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大家完成学案上【反馈矫正】的题目,看看谁能又快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接下来,1分钟的时间,小组核对答案,解答疑难,并将仍然存疑的问题标出,我们在全班范围内解决。
(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题目进行点拨:第4题:可持续发展,应该侧重于保护性的开发,而非大力发展。
)反馈矫正,落实提高。
5min落实师:谁能分享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
2min结课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以及它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了解了环境的有效治理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配合板书)。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样的理念,只有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富足,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正如习总书记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所提到的: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够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归纳总结,达成情感目标。
2min板书设计学情分析5、经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了分析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7章 第五节 《黄土高原》 课件

•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
• 黄土高原丰富 的矿产资源
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
黄土高原的地下埋藏
着煤炭、有色金属等多种
黄 土
矿产资源。晋、陕、内蒙
高 原
源 分
为“乌金三角”。这里煤炭
布 示
储量大,煤质好,开采成
意 图
本低,运输方便,是21世
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 原
黄土高原景观
黄土高原植被稀少,黄土地貌景观多种多样。
塬
墚
峁
•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我国水土流 失最严重的地区。要使黄河的泥沙减少, 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造成了 土地贫瘠、旱涝灾害 频繁,严重制约着整 个黄土高原社会、经 济、文化的发展。治 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植树种草、修建梯田、 建淤地坝等。
黄土高原煤炭资源的开发
原煤运出来
转换为煤气输出来
• 黄土高原丰富 的矿产资源
发电送出来
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 矿区及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黄土风情
窑 洞
• 知识拓展
信 天 游 安 塞 腰 鼓
• 随堂练习
1.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水网稠密,湖泊星罗棋布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关键因
素是( )
①干旱;②洪涝;③寒潮;④水土流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五节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高原之殇
高原之源
01Leabharlann 02 01高原之情
03
高原之梦
04
一、高原之源/魂
黄土高原在哪里,包含 哪些地区?
在远古社会结束之时,黄土高原 孕育了两大部落(炎帝部落+黄帝部 落),最终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群体— —炎黄民族集团,中华儿女有了第一 个称号“炎黄子孙”。他们以其强大 的凝聚力与包容性促成了多元统一文 化体系的形成,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壮 大进程。
四、高原之梦
区域发展 与生活质 量提高
绿色之梦 富裕之梦 文明之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 km2,占总面积的70.9%,每年向下游 输沙量约达12.8亿吨,占黄河向下游 输沙量的80%。水土流失降低土地 资源生产能力,严重破坏农田,也 使旱灾不断加剧,林草地比例严重 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制约当地经济 发展。如何恢复高原的生态环境是 历代高原儿女的梦想。脆弱的黄土 地上富集了大量的能源矿产资源, 数以千计的高原儿女期盼美好环境 与富裕生活,进一步实现文明之梦 ,达成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低 实验四: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相同的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
,
水土流失越严重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中国主要地形区图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土
壤
黄土特点: 直立性强,土质疏松,遇水易溶解、
*
崩塌,在干季也易被风侵蚀
*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高原之殇—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植 被
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生态脆弱,植被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贮水拦沙
改善生产条件,合 理利用水土
蓄水保土,发展多 种经营
合理安排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
生产活动
放牧的牲畜数量
【典例】 读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窑洞”景观图,完成(1)~(2)题。
(1)这种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 A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2) 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B.缓坡地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C.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D.陡坡地种植牧草,大量增加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及生态建设的措施。读图 可知,图中所示的是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生态环 境脆弱,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其水土流失,可以在坡脚修挡土坝、护坡; 陡坡地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缓坡地修建梯田,适当发展种植业等措施。
【名师讲解】
黄土的成因 图8-5-3
【巧学魔方】 1.黄土高原的位置
图8-5-4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地形破碎沟谷深,土质疏松直性强; 降水集中在夏季,植被缺少地表露。 人口增长破坏强,过牧过垦植被荒。
知识点二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历史上
现在
生产方 半农半牧,经济发展缓慢,
式
工业也很落后
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3.当地采取了哪些环境整治措施和生态重建工作?
【答案】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在沟里 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总结】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 原因
地形条件 黄土特征
地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 斜坡多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 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7章第五节 《黄土高原》 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3.了解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4.了解黄土高原主要的矿产资源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4.黄土高原主要的矿产资源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照片让学生对比流经黄土高原前后黄河水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P2 2.让学生在地图上观察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回忆: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强调: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P33.利用相关图片,分别介绍塬、墚、峁等黄土高原地貌,并引导学生总结黄土高原地貌的基本特征,强调:沟壑纵横、植被稀少。
由此引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P44.强调: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要使黄河的泥沙减少,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P55.简述水土流失的危害。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多个角度提出防治措施,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P66.利用“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分布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重点介绍“乌金三角”,强调山西省煤炭资源尤其丰富。
P77.结合图文资料,简述黄土高原煤炭资源的多种开发形式。
强调: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P88.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回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民居,并结合图文资料,简单介绍其他黄土风情。
P92.随堂练习(点学生口答,教师进行点评)。
P103.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五节黄土高原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1.位置2.范围二. 黄土高原的地貌1.地貌类型2.地貌特征三.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原因2.防治措施四.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1.种类2.分布3.开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认知。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掌握。
3.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成因。
2.运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黄土高原地区的人类活动案例。
3.地图: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图。
4.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提问:“你们听说过黄土高原吗?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等。
同时,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如植被稀少、土壤贫瘠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黄土高原》参考课件

加强黄土高原的教育普及,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黄土高原的医疗卫生保障,提高当地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以 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完 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
务质量。
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 如民俗文化体验、自然风光游 览等。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 打造旅游线路和品牌,实现资 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05 黄土高原的未来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保护
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措施,
利用率。
人才培养
加强黄土高原的人才培养,提高 当地居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技合作
加强黄土高原与其他地区的科技 合作,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经 验,以推动黄土高原的科技创新。
社会进步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黄土高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讯、水利等设施, 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便利程度。
建筑风格
黄土高原的窑洞、土楼等 传统建筑风格独特,体现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艺术
剪纸艺术
刺绣艺术
黄土高原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以其 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黄土高原的刺绣艺术精美绝伦,以针 法细腻、图案丰富而著称。
皮影戏
皮影戏是黄土高原的传统表演艺术, 通过灯光照射,将剪纸人物投影在屏 幕上进行表演。
04 黄土高原的经济状况
农业发展
01
农业是黄土高原的重要 经济支柱,主要种植小 麦、玉米、马铃薯等作 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给当地和黄河下游造 成怎样的危害? 土地贫瘠,农业低产
水土流失——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怎样的危害? 泥石流、滑坡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假如你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一员。请你为 治理水土流失出谋划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 然 原 因 人 为 原 因 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黄土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不合理的开垦 过度放牧,过度的砍伐 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原因
阅读教材90页“讨论”的内容,请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降水 植被
?
黄土土质
水土流失
?
?
人类活动Βιβλιοθήκη ?水土流失——原因
降水集中在7、8月,多 暴雨
流水侵蚀作用强
水土流失——原因
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水土流失——原因
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人口增长过快 过度的开垦
过度放牧,过度砍伐
————————————————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泾渭分明
1、陡坡—植树种草,缓坡—梯田,
2、打坝淤地
动动脑?
粗暴地“撕裂”黄土高原, 使她的地表沟壑纵横的“巨 手”指的是什么?
知识卡片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 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 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 的土壤受水力冲蚀。 据估计黄土高原每年约有1 厘米厚的土壤流失,流失面 积占高原中面积的80%.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 失最严重的地区。
怎么办——寻对策
角色扮演
专家
政府人员
村民
学生
假如你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 , 请从你的角度提出治理水土流失的好建议。
走进黄土高原——认识地貌
黄土塬
走进黄土高原——认识地貌
黄土墚
走进黄土高原——认识地貌
黄土峁
走进黄土高原——认识地貌
黄土柱 黄土林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 的黄土覆盖区。
形成? 风成说
走进黄土高原——认识地貌
黄土塬(yuan)
黄土墚(liang)
黄土峁(mao)
黄土林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沟壑纵横
“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 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 痕„„”——摘自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
粗暴地“撕裂”黄土高原,使她 的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巨 手”指的是什么?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
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七章
认识我我国的区域
地 理
七年级下册
猜猜它们属于那一条河流?
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九曲第一湾
在哪儿——找位置?
请在教材89页图B画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并将黄河的干流用笔描出。
长城 乌鞘岭
太 行 山
秦岭
重要的省区
宁 夏
陕 西 省
山 西 省
知识卡片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多 千米,南北长700千米。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 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 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 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 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
不合理开矿
归纳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 原因 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黄土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人为 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过度的开垦 过度放牧,过度的砍伐 不合理的采矿
俗话说黄河“一碗 水,半碗泥”黄河以泥 沙含量高而闻名于世。 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 量最大河流。据计算, 黄河从中游带下的泥沙 每年约有16亿吨之多, 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1 米高、1米宽的土墙, 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的 说法。
不合理的采矿
五、懂治理
种植林果树木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建梯田,种优质牧草
缓坡
陡坡
修挡土坝
坡脚
坡脚修挡土坝
陡坡植树种果
缓坡修建梯田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零星绿色)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后的披绿黄土高原
归纳总结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 然 原 因 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植被稀少,地表裸露 黄土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控制人口增长 退耕还林还草 合理利用土地 等。 治理措施 植树种草 修建梯田 建淤地坝
水土流失
原 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危害
土地贫瘠 滑坡、泥石流 地上河
措施
植树种草 修建梯田 建淤地坝 控制人口 退耕还林还草
小试牛刀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 B ) A 降水较多的冬季 B 多暴雨的7、8月 C 12月-次年2月 D 气温较低的月份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D ) A 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B 黄土土质疏松 C 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 D 开垦、采矿、砍伐等活动
人 人口增长过快,过度的开垦 为 过度放牧,过度的砍伐 原 因 不合理的采矿
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 我国土地政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据公布的中国第 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 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占国土总面积的 37%.
你听说过我国的土地日吗?
小试牛刀
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 ) A 保持水土 B 提高粮食产量 C 改良土壤 D 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4.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是 ( D ) A 黄土高原全部退耕 B 黄土高原禁止放牧 C 清理泥沙 D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作业布置:
2013年6月25日,第二十三个全国土地日宣传 主题:"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2016年6月25日,第二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主 题确定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请你为我国2017年第27个全国土地日拟一个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