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实验参考 (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物理上册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实验参考 (新版)新人教版(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实验目的:
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实验原理:
物体运动的快慢既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有关,也与所用时间有关,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在其中一个量相同的情况下,去比较另一个量。

即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比较它们所用时间的长短,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实验器材:
两张纸片。

实验步骤:
1.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的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做成两个锥角不等高度相等的纸锥(如图1所示)。

2.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哪一个纸锥先落地,则先落地的纸锥下落得快。

(判断方法: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比较它们所用时间的长短,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3.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在它们落地前(也就是都在空中)仔细观察,离地面距离较近的纸锥下落得快。

(判断方法: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操作提示:
1.制作纸锥的纸张厚度要适中。

如果用太厚的纸张制作成的纸锥,下落时,空气阻力影响相对较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相差不大,实验效果不好。

如果用太薄的纸张制作成的纸锥,下落时,稳定性不好,实验效果也不好。

2.实验时,最好将两个纸锥举过头顶,增加下落的高度。

否则,由于下落高度过小,两个
纸锥下落的时间差异还未显示的时候,纸锥就落到地面了,不便于观察。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同步单元检测(Word版 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同步单元检测(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题文)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2)物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cm【来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期末复习题【答案】20变速②③144【解析】解:(1)由实验数据可知,物块在5s内通过的路程s=100cm,所以它的平均速度。

(2)由实验数据可知,物块在相同的时间间隔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

(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1s的时候,路程是4cm;时间是2s的时候,路程是16cm;时间是3s的时候,路程是36cm;时间是4s的时候,路程是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4cm/s2×t2;当时间是原来的几倍,平均速度也是原来的几倍,所以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故猜想②③正确。

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4cm/s2×(6s)2=144cm。

2.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__;(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来源】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质量检测试题【答案】svt=刻度尺0.180.225变速【解析】(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vt=;(2)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3)上半段路程2190450.452s cm cm m=⨯==,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11035031035003t s=-=::::,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220.450.15/3s mv m st s===,下半段路程为310.90.452s m m=⨯=,时间为21035051035032t s=-=::::,则3330.450.225/2s mv m st s===;全程长1900.9s cm m,==通过全程的时间11035051035005t s=-=::::,全程的平均速度1110.90.18/5s mv m st s===,(4)由(3)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变速运动.故答案为(1).svt= (2). 刻度尺 (3). 0.18 (4). 0.225 (5). 变速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小车长L AC=10cm.(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用________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________测出小车从斜面如图位置滑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________m/s;(2)把金属片移动在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如图位置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m/s;(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________m,所用时间t3=________s,平均速度v3=________m/s;(4)根据测量可知:小车运动越来越________,小车做________运动.【来源】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单元巩固训练题【答案】刻度尺秒表 0.14 0.1 0.4 2 0.2 快变速直线【解析】【详解】(1)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AB的长s1=80cm,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如图位置滑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小车通过AB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小车从C处运动到O处的路程,则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小车在下半段的路程为,所用时间,平均速度为;(4)比较v2、v3可知,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实验探究题训练(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实验探究题训练(一)

第一章机械运动实验探究题训练1.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O点开始的路程s/m00.3 1.2 2.7 4.8(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成正比,表达式为: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2.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3.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 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选填:A、B)(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

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

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m/s。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物态变化》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物态变化》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上期末复习实验专题《物态变化》1.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______℃;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水的质量偏大”或“当地气压偏低”)。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2)由图作a可知,当地大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3)由图象a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

(4)如果只提高水的初温,重新实验绘制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选填“b”或“c”)。

3.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

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此时a处于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4.芳芳和圆圆学习了物理后,做了两个物理实验:(1)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①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②图乙中,该物质在t1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t2时的内能.(2)她们还利用天平探究了液体蒸发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 (“调节平衡螺母”或“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依然保持平衡,如果,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5.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2)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不变.(3)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2分钟处于________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6.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实验探究题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实验探究题训练(解析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训练1.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3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验中使品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写出一条即可)(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经历了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晶体可以继续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其中一个组员误把盐水当做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

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则他测得的盐水的沸点是℃。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盐水的浓度(%)024********沸点(℃)100.0100.3100.6101.0101.3101.6102.0102.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放盐(选填先”或“后”)。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

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观察发现,冰熔化后的升温比熔化前的升温慢,这是因为。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实验(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

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时间t/s路程s/cm00412824123616482060(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

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答案】svt=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

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svt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2.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小 C【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通过的路程s=s 2-s 1,则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21v s s s t t-==;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s t =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 .s-t 图象,路程s 不随时间t 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 不符合题意.B .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 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v-t 图象,速度v 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2)安装斜面时应保持______(选填“较大”、“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3)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斜面总长s 1=90cm ,若秒表每格为1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4)在测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顶端位置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来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s v t =较小 时间 0.3 0.45 偏大 【解析】【分析】【详解】(1)[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s v t=。

(2)[2][3]安装斜面时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下落不会很快,方便测量时间。

(3)[4]从图中可以看到,一开始秒表的示数是最右边的读数,通过全程的时间是3s t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90cm =30cm/s 0.3m/s 3ss v t === 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3m/s 。

[5]下半程所走的路程是''11=90cm 45cm 0.45m 22s s =⨯== 下半程需要的时间是'1s t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0.45m 0.45m/s 1s s v t ===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0.45m/s 。

(4)[6]如果小车过了顶端位置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时间是较小的,根据s v t=,路程是正确的,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是偏大的。

2.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2.0m/s 从A 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v 随时间t 均匀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t /s0 0.1 0.2 0.3 0.4 0.5 0.6 v /(m ⋅s -1) 2.0 2.5 3.0 3.5 4.0 4.5 5.0(1)小球在斜面上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报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 图象______;(3)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v = ______;(4)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 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₁内通过的路程是s ₁=v ₁t ₁,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s—t图象如乙所示,由图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s;(2)根据图乙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3)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乙中未画出),则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0.5 0.6 1.6【解析】【详解】[1]由图乙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0.5s;[2]由速度公式svt=得到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BCBC0.4m0.1m0.3m=0.6m/s0.5s0.5ssvt-===;[3]由图乙知OB段即0s到0.5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OBOBOB0.1m=0.2m/s0.5ssvt==CD段小球即1s到1.5s内的平均速度为:CDCDCD0.9m0.4m=1m/s0.5ssvt-==又由第一问知道小球0.5s到1s内的速度为0.6m/s可得1.5s到2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1.4m/s,所以1.5s到2s内小球的运动路程为:1.4m/s0.5s0.7ms vt==⨯=所以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0.9m0.7m 1.6m+=。

2.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问题。

(1)该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倾角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_(填“缩短”或“增加”)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2)小车通过ABC 三个位置时停表对应如图所示,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AC =_____m/s ,若s 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____________m/s ,小车通过BC 段所用时间是_______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 AB=5cm,s BC=1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______;【来源】安徽合肥包河区四十八分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加速 0.5 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可判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2]AC段的路程s AC=s AB+ s BC =5cm+15cm=20cm=0.2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0.2m0.5m/s20.2sACACACsvt===⨯(3)[3]由(1)[1]已知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描述的是减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小,描述的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先做减速后做加速,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C。

2.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80 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下图甲所示。

(1)小明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一段路程后,气泡做__________运动。

(3)气泡在第4 s时离O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m。

【来源】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期末专题复习:1.3测量平均速度【答案】匀速直线0.32【解析】(1)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5),(20,2.50),(30,3.75),(40,5.00)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2)由图象可知,物体的s-t图象是一条直线,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物体移动的速度为:;气泡在第4s时离O点的距离为.故答案为:(1)如图;(2)匀速直线;(3)0.32.【点睛】此题考查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和用描点法画s-t图象,难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

3.小华想测—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则:(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 A=______m/s;v AC=_____m/s.(3)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4)斜面的作用是_________,斜面坡度应保持较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来源】辽宁省大连市格致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svt= 0 0.3 大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使小车运动小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测量时间更准确【解析】【分析】【详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svt=;(2)由于车从斜面顶端A由静止下滑,所以在A处时,速度为0,即v A=0m/s;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90.0cm,即0.9m,时间为3s,故平均速度0.9m0.3m/s3sACACACsvt===.(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svt=可知,AC 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4)小车在斜面顶端时,具有重力势能,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使小车运动,所以斜面的作用是: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使小车运动;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小些,这样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一些,运动时间更长,则测量时间更准确.【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当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小车的运动时间较长,所以便于测量时间,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 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反映纸锥下落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图的________.(2)若测得纸锥在 A 、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8.40cm ,则 AC 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小组间交流时,小段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应该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来源】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A 0.21 纸锥的质量 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A 选项符合题意.(2)由速度公式s v t = 可得,0.084m 0.21m/s 0.4sv == (3)(1)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2)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点睛】题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大小的计算;2.力与运动的关系,3.物体速度时间图象的识图方法5.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和,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辆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和的平均速度大小.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两辆车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汽车和汽车,谁运动的路程要长?【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试题【答案】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车的平均速度.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汽车的运动路程要长.【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汽车A的四组数据分别是(1s,0.1m)、(2s,0.2m)、(3s,0.3m)、(4s,0.4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汽车B的四组数据分别是(0.5s,0.2m)、(1s,0.4m)、(2s,0.8m)、(3s,1.2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图象如下:汽车A的平均速度:,汽车B的平均速度:所以汽车A的平均速度比B的小.(2)因为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都为一定值,所以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当时;当时, ,由此可以知道,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答: (1) 由数据可知汽车A比汽车B平均速度小 (2)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运动的路程要长.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如图是八年级八班的同学测平均速度实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坡度,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3)小明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从斜面下滑物体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来源】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答案】较小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时间小于 0.2m/ssvt=改变斜面高度时,没有控制斜面的长度相同【解析】【分析】【详解】(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则小车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并发出声响,便于准确测量时间;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下半段的时间是2s,所以据svt=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1m ,总时间是5s ,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m =0.2m/s 5ss v t ==; (2)“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s v t =; (3)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研究下滑速度与斜面的高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斜面的长度相同,所以他的实验中,斜面长度不同,即没有控制变量,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点睛】重点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当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时,小车的运动时间较长,所以便于测量时间,计算速度时注意单位要统一.7.一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1 cm 、长为60 cm 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 点运动到10cm 、20cm 、30cm 和40cm 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你同意 ____________ 同学的方案.(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从O 点开始的路程s/cm0 10 20 30 40 从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5 10 15 20 以路程为纵坐标、时间t 为横坐标,在图(3)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 图像______.(以答题卡上的坐标为准)(3)气泡在10 cm 到40 cm 区间的速度是 ____________ m/s .(4从图像看,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 ____________ (正/反)比.【来源】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乙见解析0.02正【解析】(1)因为实验目的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因此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到0位置时开始计时,故同意乙同学的方案;(2)根据表中的时间关系可知,漏掉的时间为15s;(3)先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所用时间t=20s-5s=15s,则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的速度:v==2cm/s=0.02m/s;(5)根据s-t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为正比例函数,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