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

说一说,“扫一室” 与“扫天下”各有什么特 殊的含义?
“扫一室”主要指平常的小 事。 “扫天下”主要指轰轰烈烈 的伟业,也就是指大事业。
• 志存高远 懒散 拜访 脏乱 垃圾 • 着实 蜘蛛网 肮脏 污浊 不禁 • 皱眉 沉思
寒暄 满不在乎 轰轰烈烈
理直气壮 1.见面时谈论天气冷暖的话。 2.完全不放在心上,显得十分得意。 3.理由充足,说话很有气势,无所畏惧。 4.形容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于是他盯着陈蕃,反问道:“年轻人,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
天下呢?”
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 话很有道理。
9/30/2017
年少的时候不努力, 长大了怎能报效祖国呢?
薛勤走后,陈蕃沉 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 道理。
陈蕃觉得薛勤的话很 有道理,他明白了什么?
说一说,“扫一室” 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
成就一番伟业往往需要从 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 情做好了,才能保证做好大事 业。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战国)荀子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3、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南朝)丘迟
东汉时代,有个青年,他志存高 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
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屋子里又脏有乱 桌子 上书呀 杂物呀什么都有 满 是灰尘 地上到处都是垃圾 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 屋里 不仅肮脏 连空气也显得污 浊
屋子里又脏有乱,桌子 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 满是灰尘;地上到处都是垃 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 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 得污浊。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扫一室扫天下名言警句

扫一室扫天下名言警句
1.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像连自己的房间都整理不好,还能奢望干成什么大事吗?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哪个不是从点滴小事做起的!比如马云,他也是一步步才走到今天的。
2. 别小瞧扫一室,这可是扫天下的基础啊!这不就跟盖房子要先打牢地基一样吗?你想想,如果地基不稳,房子能盖得高吗?就像雷锋,他做的都是小事,但积累起来就是伟大。
3. 扫一室真的不重要吗?大错特错!它可是通往扫天下的必经之路啊!好比登山,不先迈出脚下这一小步,怎么能登上高峰呢?看看那些科学家们,哪个不是从细微处钻研的!
4. 难道扫一室就不是本事啦?那可是扫天下的前奏啊!就如同学习走路,走好了才能跑起来呀!就像袁隆平爷爷,也是在田地里一点点耕耘才有那么大的成就。
5. 不注重扫一室,还谈什么扫天下呀!这就好像不会走就想跑一样荒谬!你看周围那些优秀的人,他们不都是先做好身边小事的吗?
6. 扫一室都做不好,还妄想扫天下?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就像不会写字就想写文章,可能吗?王进喜不就是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的嘛!
7. 别觉得扫一室很简单,它可是和扫天下紧密相连的呀!这就跟链条的一环扣一环一样,少了哪一环都不行!像焦裕禄,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小事,才成就伟大的吗?
8. 还不明白扫一室的重要性吗?这可是扫天下的敲门砖啊!如同建塔,一块砖一块砖才能建成高塔!想想那些奥运冠军,哪个不是刻苦训练每一个小细节才成功的!
9. 忽视扫一室,能扫天下吗?绝对不可能!这就像没有基石的大厦,随时会倒塌!看看那些劳动模范,都是从日常小事干起的!
10. 扫一室就是扫天下的开始啊!有什么可怀疑的!好比种子,不先种下怎么会有丰收呢?像钟南山院士,也是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中才成为大家敬仰的人。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1《“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东西堆得杂乱无章。
陈蕃虽有“扫天下”的志向,却连眼前的“一室”都不愿清理干净,认为这只是件小事。
难道大事不是从小事做起的吗?空有志向不行,还须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实现大的志向。
他父亲的朋友也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我们小学生也一样,不管你从小立下什么远大目标,都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就要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什么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
你要敢于幻想,敢于大胆的猜测,还要仔细观察,长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从小好好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续写“扫一室”与“扫天下”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他想:是啊,他说得可真有道理呀!如果我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去扫,哪有那个能耐去扫天下呢?从今以后我一定照他的话去做,这样子再去扫天下就更容易一点儿了。
他拿好了工具就准备开始大扫除了,他打开窗户一股新鲜的空气便一下子跑了进来,他拿起拖把拖地,拖把脏了就洗一下,拖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地拖干净了;他把竹竿拿起来,然后再去卷蜘蛛网,他卷了一会儿就把蜘蛛网从麻布上洗下来;他拿起鸡毛担子,把书柜、桌子、椅子……上的灰尘扫得干干净净。
他转了转屋子感觉整个屋子像刚洗过澡似的,变得焕然一新。
后来,陈蕃成为了一个刚正不阿,远近驰名的好人,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仅扫一室,而且扫天下,成为名垂青史的清官。
陈蕃明白一个道理,人有一颗志存高远的心还不够,还要懂得:做大事情,就要先从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2今天,我们学习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1《“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东西堆得杂乱无章。
陈蕃虽有“扫天下”的志向,却连眼前的“一室”都不愿清理干净,认为这只是件小事。
难道大事不是从小事做起的吗?空有志向不行,还须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实现大的志向。
他父亲的朋友也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我们小学生也一样,不管你从小立下什么远大目标,都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就要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什么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
你要敢于幻想,敢于大胆的猜测,还要仔细观察,长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从小好好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2我们学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含意非常深刻,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名叫陈蕃的年青人,他有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但他却因此而忽略了打扫自己的书房这样的小事,认为自己是干大事的人,这些小事不值得一做,后来,一个叫薛勤的人批评了他,认为陈蕃连小是都不做,是不能做成大事的。
陈蕃听了他的话后,深受启发。
陈蕃后来开始看见自己的错误,开始注重小事,后来当上了东汉时代的政治家。
由陈蕃我想到了自己,我虽然是个现代人,却和古代的陈蕃一相似之处,例:我的书房也很少收拾,全是妈妈在帮额收拾。
还有上英语课时,自以为这些英语单词太简单了,当老师讲到最关键的时候,我还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自以为读很难的单词才算学习,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
还有下课时我只顾玩,发下来的本子,看都不看,自以为这次能得“优”,上课时,我满头大汗的跑到座位上,翻开本子,没想到却马马虎虎得掉了个句号,我想这是一个小错误,不用管它。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扫一室”与“扫天下”

三.陈蕃在认真地想什么?仔细地想什 么?静静地想什么?
○ 陈蕃以后会有改变吗?现在陈蕃的书房 已经变成什么样了?
做好小事情的能力是从平 常做小事的过程中培养的, 做好小事情的习惯也是从 平常做小事的过程中养成 的。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 做好了,才能干成轰轰烈 烈的大事业。
”
陈蕃为什么很少收拾、打扫自己 的书房呢?
添加标题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 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添加标题
同学们平时都做过清洁,做过家 务活吧?看见自劳动出成果时, 有什么感受?别人会怎么说?老
师、爸爸、妈妈会怎么说?
学习第六自 然段,思考:
一.薛勤走后,陈蕃有什么表现?
二.沉思”是指怎样地想?
2
添加标题
2---5自然段讲陈蕃 和薛勤的不同看法。
3
添加标题
6自然段讲陈蕃觉得 薛勤的话很有道理。
添加标题
薛勤看到和听到陈蕃的 想法后,是怎么劝陈蕃 的?
添加标题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 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 去扫天下呢?
很少收拾的书房会是什么样子?
(乱七八糟、肮脏、污 浊)
01
பைடு நூலகம்02
03
添加标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
“扫一室”与“扫天下”
0
你知道吗?
1
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十三亿人口就会
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
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人
0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扫干净屋子等客人来文言文

扫干净屋子等客人来文言文1. 扫一室与扫天下古文及解释典故是这样来的,据《后汉书·陈蕃传》记载: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翻译过来就是,东汉名将陈蕃小的时候单独居住的庭院十分肮脏,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批评他说:“你为什么不将庭院打扫干净后接待来客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的道理就是,应该关心天下大事,有必要去打理一小屋子的事吗?”。
薛勤当即反驳他说:“一小屋子的事都做不好,有什么本事去治理天下事呢?”2. 《陈藩愿扫除天下》的文言翻译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 "大丈夫不扫房屋,何以扫天下也"出自哪个文言文"大丈夫不扫房屋,何以扫天下也" 出自《后汉书·陈藩传》。
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刘蓉(清)《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孟子》中也有记载。
含义: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原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祖河东太守。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024年《“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_1

2024年《“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2024年《“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1(约638字)今天,我们学习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远在东汉时代,主人公陈蕃虽志向高远,但是生活很懒散。
一个叫薛勤的人看见他的书房很乱,就批评教育他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愿意打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
”薛勤走后,陈蕃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改掉了毛玻我读了这篇__深受启发,就好像薛勤在批评自己。
我也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将来要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而且还要成立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以便实现我的设计。
但我也是有很多小事情或者不做,或者做了也不认真,觉得这些事情都无妨。
先说在学校,个人卫生很乱,什么东西都往位兜里塞,经常一看,哎呀呀,怎么跟垃圾似的,里面的东西经常会掉出来,弄得我“满地找牙”。
宿舍里,我晚上一回去,脱-衣服就往床上一放,也不叠起来,就什么也不管了。
再说家里,早上起来从来不叠被子,还得让姐姐来收拾,刷牙甚至还得让别人给挤牙膏,几乎从来不作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晚上也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这些看起来是小事,这是锻炼我生活自理的能力,而且做这些事情的态度会影响我将来做其他“大事”的态度。
正如三国着名人物刘备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今天起,我就改掉我以前的坏习惯,只有做好了今天的每件小事,才能成就将来的大事。
2024年《“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2(约477字)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马虎,瞧,我的房间简直比猪窝还要脏乱:到处塞满杂物,被子没叠好,书本随处可见,书桌摆放着一堆零食。
每当妈妈边为我整理房间边唠唠叨叨的时候,我总是满不在乎。
我想: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书读好,将来我又不当保姆,没必要做这些琐碎的事。
今天,我读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深受教育。
文中讲到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都不打扫。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告诉我们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把大事做成功,为大家整理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今天,我们学习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远在东汉时代,主人公陈蕃虽志向高远,但是生活很懒散。
一个叫薛勤的人看见他的书房很乱,就批评教育他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愿意打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
”薛勤走后,陈蕃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改掉了毛玻。
我读了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就好像薛勤在批评自己。
我也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将来要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师,而且还要成立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以便实现我的设计。
但我也是有很多小事情或者不做,或者做了也不认真,觉得这些事情都无妨。
先说在学校,个人卫生很乱,什么东西都往位兜里塞,经常一看,哎呀呀,怎么跟垃圾似的,里面的东西经常会掉出来,弄得我“满地找牙”。
宿舍里,我晚上一回去,脱-衣服就往床上一放,也不叠起来,就什么也不管了。
再说家里,早上起来从来不叠被子,还得让姐姐来收拾,刷牙甚至还得让别人给挤牙膏,几乎从来不作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晚上也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这些看起来是小事,这是锻炼我生活自理的能力,而且做这些事情的态度会影响我将来做其他“大事”的态度。
正如三国著名人物刘备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今天起,我就改掉我以前的坏习惯,只有做好了今天的每件小事,才能成就将来的大事。
读了《“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以后,我知道了东汉时代有一个叫陈蕃的年轻人,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有着远大的理想,但是他生活却非常懒散,很少收拾打扫自己的书房,后来,一个名叫薛勤的人,教育了陈蕃一番,使陈蕃受到了启发,改过自身,成了一位人才,是呀,我现在虽然是一位现代人,但是跟陈蕃却有着一些比较相似的地方,如:经常不愿意收拾书桌,忘记整理好书籍,不愿意折好被子,不讲究个人卫生,早晨洗脸、刷牙很随便,衣服鞋袜自己从来没洗过等等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易懂。
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陈蕃的情况,突出了它的两个特点:心存大志及生活懒散;第二部分为2至5段,通过薛勤与陈蕃的一番对话阐明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部分为第6段,写陈蕃的感悟。
课文以“扫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扫天下”寓意轰轰烈烈的伟业,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成就大事必然要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完成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事的成败,从这个角度上想,可以说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事小事之分,只要是该做的就是大事,“轰轰烈烈的伟业”与“平凡小事”之间应该画等号,甚至很多时候小事大于大事,因为没有小事的一步步积累就无所谓大事。
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小事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不让道理只停留在学生的嘴上,而是真正地指导学生的行为,我认为在教学本课时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懂得这个故事的寓意。
2.认识6个汉字,会写7个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预学
1、字词认读
拜访寒暄满不在乎着实理直气壮懒散沉思污浊
2、多音字组词
散
3、写生字:
预习写了生字,谁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板书:暄
4、提出质疑
预习了这篇文章,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共学
一、分析陈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陈蕃的词句,并在文中做简单的批注。
陈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能用文章中的词句说一说吗?
板书: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
2、我们一起看一看陈蕃的特点,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
你能在这三个词语中加一组关联词语吗?(虽然.....但是......)
3、同学们,陈蕃眼中的志存高远指的是什么呢?(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
他生活懒散,而懒散这个不好的习惯又会让他失去什么呢?(毅力、责任心)4、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看看文中的陈蕃究竟懒散到什么程度?找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直接描写房间脏乱的句子。
请同学汇报。
(1)直接描写房间脏乱的:屋子里又脏又乱......
(2)薛勤的话。
这种不直接对事物进行描述,而是通过别人的语言行为进行描写的,我们称之为“侧面描写”。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书上标注出来。
出示ppt图片,追问:如果你就是此刻站在陈蕃书房中的薛勤,看到这样的屋子,你会怎么想?你又会对陈蕃说什么?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薛勤的话:出示ppt,请同学读,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长者对年轻对年轻人说话的语气。
(薛勤是皱着眉头说,心中对陈蕃的做法是不满意的,所以这两句反问一定要读出责备的意味)
5、薛勤看到陈蕃的房间,很不理解,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而陈蕃听了薛勤的话,又是什么态度呢?
请同学读陈蕃的话。
板书:满不在乎,理直气壮。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你的朗读给我们解释解释“满不在乎和理直气壮”吗?指名读。
(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的神气,勾勒出的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形象,在朗读中可以略带夸张的语气,将他那种得志意满,不可一世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如果你是薛勤,听到陈蕃这样回答了你,你怎么想?(出示ppt,陈蕃心里暗想......)读出反问句式的强烈情感。
你要对他说:(出示ppt:年轻人,你连一间屋子都不愿意打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读出反问。
7、回顾陈蕃与薛勤的对话,两人一组表演朗读,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动作,一会老师请同学们过来表演。
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与关系
1、对啊,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连一间屋子都不愿意打扫,又怎么能扫天下呢!
现在请大家思考,课题中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指的是什么呢?
(“扫一室”指的是身边的小事;“扫天下”指的是除去人间不平之事,指的是远大的志向)
那么谁来说说“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呢?
(扫一室是在为扫天下做准备呢!从薛勤的话中,我们也能知道一个道理:“扫天下”必须从“扫一室”做起;不能“扫一室”,就不能够实现“扫天下”的大志向。
)
2、同学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啊。
我们看看这句话,再看看课题,这句话中的“扫”与课题中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题中的要加引号?
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讨论一下。
(没加引号,是扫书房,扫天下是扫除天下不平之事;加了引号,扫一室指的是做好身边的小事,扫天下指的是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每一件所谓的小事都认真去做,自然就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啊!)
指名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指名读最后一段。
听了薛勤的话,陈蕃沉思起来,想象一下,假如不久之后,薛勤再次拜访陈蕃,他的书房会是什么样子呢?还会像现在这样脏乱吗?(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陈蕃已经听懂了薛勤的话,明白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4、总结:正因为陈蕃生活懒散,才有了这篇文章,正是因为薛勤的教导才让陈蕃明白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出示ppt,找同学读“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请同学解释。
老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延学:
1、陈蕃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
东汉末大臣,汉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
2、《世说新语》: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3、《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板书:“扫一室”与“扫天下”
直侧陈志存高远,喜好读书接面蕃生活懒散描描
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