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合集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教案标题:高频电子线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b.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元件和符号;c. 解释高频电子线路中的频率、波长、相位等概念;d. 讲解高频电子线路中的阻抗匹配和功率传输原理。

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a. 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特性;b. 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传输线模型和参数;c.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滤波器设计方法;d. 解释高频电子线路的放大器设计原理。

3. 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a. 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验操作,包括测量和分析;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c.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绘制;d. 提供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a.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b.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交流,培养沟通能力;c.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d. 提供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改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具和示意图,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

5. 知识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问题,拓展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教案标题: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3.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际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特点b. 高频信号的特性和传输方式c. 高频电子线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设备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a. 高频电子线路的建模和参数分析b. 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和功率传输特性c. 高频电子线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分析3. 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际应用技巧a. 高频电子线路的布局和布线技巧b. 高频电子线路的射频功率放大和调制技术c. 高频电子线路的滤波和匹配技术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高频电子线路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介绍高频信号的特性和传输方式,让学生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需求和挑战。

3.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设备,如电容、电感、晶体管等。

第二课时:1. 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建模和参数分析方法,包括S参数、Y参数等。

2. 演示如何使用软件工具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和分析。

3. 给学生布置一个设计任务,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高频电子线路并进行仿真分析。

第三课时:1.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在设计任务中遇到的问题。

2.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和功率传输特性,如增益、带宽等。

3. 演示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和功率传输特性。

第四课时:1. 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分析方法,如极点和零点分析。

2. 演示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给学生布置一个设计任务,要求他们设计一个高频电子线路并进行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分析。

第五课时:1.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在设计任务中遇到的问题。

2.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布局和布线技巧,如地线和射频屏蔽等。

3. 演示如何通过实验优化高频电子线路的布局和布线。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DOC)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DOC)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班级:通信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6年1月4日-2016年1月8日成绩: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三年摘要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功能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所谓外差,是指天线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超外差收音机在检波之前,先进行变频和中频放大,然后检波,音频信号经过低频放大送到扬声器。

由于其中的中频放大器对固定中频信号进行放大,所以该收音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课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会附带中频干扰。

关键词:收音机、组装、调试1.设计任务及目的1.1设计任务完成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1.2目的通过这次实验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仪器仪表检测元器件的能力以及焊接、布局、安装、调试电子线路的能力,培养及锻炼我们测试排查实际电子线路中故障的能力,加强对电子工艺流程的理解熟悉。

2.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原理及电路图2.1 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电路原理图如图2-1为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电原理图:图2-12.2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分析超外差式收音机主要由输入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前置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2.2.1输入调谐电路输入调谐电路由双连可变电容器的CA和T1的初级线圈Lab组成,是一并联谐振电路,Tl是磁性天线线圈,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调谐电路的谐振选出需要的电台信号,电台信号频率是f=l/2πLabCA,当改变CA时,就能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

2.2.2变频电路本机振荡和混频合起来称为变频电路。

变频电路是以VT l为中心,它的作用是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的465KHz的中频信号。

VTl、T2、Cb等元件组成本机振荡电路,它的任务是产生一个比输入信号频率高465 KHz的等幅高频振荡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教案标题: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以及相关的电子器件。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3. 学会使用相关的电子器件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搭建和调试;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高频电子线路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3. 相关电子器件的使用和调试。

教学难点:1.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2. 相关电子器件的使用和调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子教案、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教学实例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相关教材、实验报告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的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二、理论讲解(25分钟)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高频电子线路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应用,并解释高频信号的特点和传输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流程、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如S参数、功率放大器设计、滤波器设计等。

三、实践操作(6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器材,学生分组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搭建和调试实验。

2. 教师辅导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进度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四、实验总结与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3.熟悉高频电子线路的常见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高频电子线路的概述1.1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2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的区别1.3高频电子线路的主要应用领域2.高频放大电路设计2.1高频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2高频放大电路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2.3高频放大电路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高频滤波电路设计3.1高频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3.2高频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3.3高频滤波电路的常见应用场景4.高频混频电路设计4.1高频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4.2高频混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4.3高频混频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2.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搭建高频电子线路并进行测试和仿真。

3.讨论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实践中交流和分享设计经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其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理论讲解(30分钟)讲解高频放大电路、高频滤波电路和高频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3.设计实践(6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一个高频电子线路,并在实验室中搭建并测试该电路。

4.讨论交流(2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和讨论。

5.展示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学生设计的高频电子线路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搭建和测试。

2.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深入思考和交流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理论讲解、设计实践和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班级:电信12-1班*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目录摘要 (1)引言 (2)1. 概述 (3)1.1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1.2 起振条件与平衡条件 (4)1.2.1 起振条件 (4)1.2.2平衡条件 (4)1.2.3 稳定条件 (4)2. 硬件设计 (5)2.1 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5)2.2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 (6)2.3改进型反馈振荡电路 (7)2.4 西勒电路说明 (8)2.5 西勒电路静态工作点设置 (9)2.6 西勒电路参数设定 (10)3. 软件仿真 (11)3.1 软件简介 (11)3.2 进行仿真 (12)3.3 仿真分析 (13)4. 结论 (13)4.1 设计的功能 (13)4.2 设计不足 (13)4.3 心得体会 (14)参考文献 (14)徐雷:LC振荡器设计摘要振荡器是一种不需要外加激励、电路本身能自动地将直流能量转换为具有某种波形的交流能量的装置。

种类很多,使用范围也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即满足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

通过对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的分析,根据课设要求频率稳定度为10-4,西勒电路具有频率稳定性高,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因此选择西勒电路进行设计。

继而通过Multisim设计电路与仿真。

关键词:振荡器;西勒电路;MultisimAbstractThe oscillator is a kind of don't need to motivate, circuit itself automatically device for DC energy into a waveform AC energy applied.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oscillators, using range is not the same, but the basic principles are the same, to meet the vibration, the equilibrium and stability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inductance of the three point type oscillator ( Hartley), three point capacitance oscillator ( Colpitts) and improved capacitor feedback oscillator (Clapp and Seiler) analysis, according to class requirements, Seiler circuit with high frequency stability, amplitude stability frequency regulation, convenient, suitable for the band oscillator etc., so the final choice of Seiler circuit design. Then through the Multisim circuit design and simulation. Key Words:Oscillator; Seiler; Multisim1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引言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高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3. 学习常用的高频元件及其性能、应用和测量方法。

4. 学会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5.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范围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2. 高频信号的产生与传输高频信号的产生原理及装置高频信号的传输介质高频信号的调制与解调3. 高频电子线路的接收与处理高频接收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调谐器、放大器、滤波器的作用与设计高频信号的处理方法4. 高频元件及其应用电阻、电容、电感在高频电路中的应用晶体管、集成电路在高频电路中的应用天线、馈线、变压器等高频元件的应用5. 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流程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与实验高频电子线路的优化与调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电路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频电子线路教材。

2. 实验设备:高频信号产生器、调制器、解调器、放大器、滤波器、天线等。

3. 软件工具:Multisim、Cadence等电路仿真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 实验报告: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课程论文: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某一专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知识的评估。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解和16次实验操作。

2. 课时的分配:课堂讲解:每次2课时,共计16课时。

实验操作:每次2课时,共计16课时。

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高频电子线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则和常见设计方法。

3. 学会使用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工具进行线路设计和性能优化。

二、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概述a. 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b. 高频信号的特点和信号传输原理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则a.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匹配b. 引脚布局和电路分区的优化c. 降低线路损耗和噪声干扰的方法3. 高频电子线路的常见设计方法a. 放大器设计:射频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的设计要点b. 混频器设计:频率变换和频率合成的原理与方法c. 滤波器设计: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d. 频率合成器设计:锁相环和频率倍频器的设计原理4. 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与优化a. 仿真工具介绍:ADS、CST等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b. 线路性能优化:利用仿真工具进行线路参数优化,提高线路性能三、教学过程1. 理论讲解a.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讲解b.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则和常见设计方法的讲解c.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的讲解2. 实例分析a. 相关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实例分析和讨论b. 学生参与实验室实践,掌握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教师辅助指导a. 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答疑b.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评价:通过实验室实践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测验评价:通过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相关教材:《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射频电子线路设计》等。

2. 仿真工具:ADS、CST等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工具。

3. 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说明: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

2. 作业习题选自教材: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

3. 以图表方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第二节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第三节通信的传输媒质目的要求1. 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标志2. 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3.熟悉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方框图和组成部分4. 了解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区别和优缺点5. 了解常用传输媒质的种类和特性讲授思路1. 课程简介:高频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特点详述学习方法与前导课程(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的关系课程各章节间联系和教学安排参考书和仿真软件2. 简述无线电通信发展历史3. 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图解信号传输流程哪些环节涉及课程内容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三要素:载波、调制信号、调制方法各种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方法▲详述AM、FM、PM(波形)4. 详述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图解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各单元电路与课程各章对应关系)超外差式和直接放大式比较5. 简述常用传输媒质:常用传输媒质特点及应用有线、无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天波、地波各自适用的无线电波段(无线电波段划分表)作业布置思考题:1、画出超外差式接收机电路框图。

2、说明超外差式接收机各级的输出波形。

1. 第二章选频网络第一节串联谐振回路第二节并联谐振回路第三节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目的要求1.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2.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3.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4.了解串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5.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6.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7.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8.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9.了解并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10.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11.了解低Q值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12.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计算13.了解并联电路的一般形式14.熟悉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计算讲授思路★◆▲1. 选频网络概述:选频网络(后续章节的基础)谐振回路(电路分析课程已讲述)滤波器单振荡回路耦合振荡回路(耦合回路+多个单振荡回路)串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2. 详述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电路图详述回路电流方程的推导(运用电路分析理论)谐振状态特性非谐振状态特性★计算谐振频率、特性阻抗、能量关系、★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阻抗特性、电压特性、空载品质因数▲计算有载品质因数★计算通频带(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品质因数的影响)串联谐振回路适用场合3. 简述并联谐振回路:参照串联谐振回路的讲述过程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对偶性4. 详述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和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运用上述标准串联或并联谐振回路的已知结论,分析复杂谐振回路混联电路到串联或并联电路推导抽头电路到无抽头电路的等效互换◆推导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电感抽头电容抽头(依据等效前后阻抗虚实部恒等)谐振回路的应用电路只需推导串联或并联电路形式之一不考虑互感、谐振条件下推导◆推广到一般情况(非谐振、有互感)抽头电路等效互换举例1. 第二章选频网络第五节耦合回路第六节滤波器的其他形式目的要求1. 了解耦合回路的一般性质2.掌握耦合回路频率特性曲线及方程3.掌握耦合因数η不同时曲线形状的变化及特点4. 了解LC集中选择性、石英晶体、陶瓷和表面声波滤波器特性和应用讲授思路1. 详述耦合回路:单振荡回路缺点(阻抗变换不灵活 + 选频特性不理想)耦合回路+多个单振荡回路互感耦合串联型(串并联电路可等效互换)电容耦合并联型推导耦合回路反射阻抗(电路分析课程已讲述)★推导耦合回路频率特性方程(节点电压法或KCL)▲反射阻抗性质★频率响应曲线克服单振荡回路缺点:阻抗变换不灵活临界耦合、过耦合、欠耦合★推导通频带克服单振荡回路缺点:选频特性不理想2. 简述各种滤波器特点及应用:LC选频网络缺点(选频特性不理想+体积大)LC集中选择性(选频特性好)石英晶体、陶瓷和表面声波滤波器(选频特性好+体积小)▲根据Q值、通频带、插入损耗比较各种滤波器优缺点作业布置思考题:1、在调谐放大器的回路两端并联一个电阻,放大器的通频带将如何变化?2、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电容两端的电压大小与输入电压有什么关系?3、若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R、L、C,则并联谐振频率为多少?4、耦合回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当η<1和η>1时,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5、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流过电感的电流大小与输入电流有什么关系?6、若已知串联谐振回路的R、L、C,则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为多少?7、选频网络分为两大类。

除选用谐振回路外,还可以采用哪些滤波器形式?8、反射电阻和反射电抗的大小与什么有关?9、理想的LC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的等效阻抗各等于多少?10、谐振回路通频带与品质因数存在什么关系?11、LC并联谐振回路选频性能的好坏由什么指标衡量?12、耦合电路反射电抗的性质与原电路电抗性质存在什么关系?13、空载品质因数与有载品质因数相比,哪个更大?14、LC并联谐振回路相频特性曲线具有斜率单调变化的特点。

利用其曲线的线性部分,可以完成什么功能?习题:第54页题2.5第54页题2.71. 第三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参数第三节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第四节 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目的要求1. 掌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2. 掌握晶体管y 参数等效电路的画法3. 了解晶体管混合π等效电路的画法4. 掌握晶体管y 参数等效电路y 参数的计算5. 了解晶体管的高频特性参数6. 掌握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和矩形系数计算7. 了解级间耦合网络的形式8. 了解多级谐振放大器的特性和计算讲授思路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概述: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有选频网络,第三章内容)调谐放大器(谐振回路作负载) 非调谐放大器(阻容放大+滤波器)单调谐回路 双调谐回路(串并联谐振回路作负载) (耦合振荡回路作负载) 集成电路放大器由主要性能指标比较其优缺点★详述电压增益和功率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稳定性、噪声系数定量指标,由等效电路计算获得 定性指标(第二节至第五节) (第六节和第九、十节)2.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参数等效电路:晶体管工作于高频晶体管混合π等效电路 晶体管的高频特性参数(模拟电路课程已讲述)★详述晶体管y 参数等效电路 ▲β频率特性曲线(并联结构+并联谐振电路,便于求解)▲计算max f f f T 、、β混合π等效电路中,根据y 参数定义,求解y 参数公式3. 详述单调谐放大器分析计算:单调谐放大器电路原理图小信号等效电路(运用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推导电压增益公式推导功率增益公式★谐振时电压增益★谐振时功率增益归一化电压增益公式最大功率传输时电压增益★最大功率传输时功率增益(不考虑回路损耗)(不考虑回路损耗)★通频带矩形系数★最大功率传输时功率增益(考虑回路损耗)4. 简述多级单调谐放大器特性和计算:多个单调谐放大器级间耦合网络(简述各种形式)多级单调谐放大器▲推导归一化电压增益公式▲通频带矩形系数周次:5 课时:3教学内容1. 第三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第五节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第六节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与稳定措施第七节谐振放大器的常用电路和集成电路谐振放大器2. 第三章作业讲解和答疑3. 第一章、第三章复习和习题练习目的要求1. 掌握双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和矩形系数计算2. 了解y re对谐振放大器稳定性的影响3. 了解单向化方法4. 了解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谐振放大器的应用讲授思路1. 详述双调谐放大器分析计算(参照单调谐放大器讲述过程):双调谐放大器电路原理图小信号等效电路(运用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耦合回路结论)推导电压增益公式★谐振时电压增益(临界耦合、过耦合、欠耦合)★归一化电压增益公式(临界耦合、过耦合、欠耦合)★通频带(临界耦合)矩形系数(临界耦合)2. 简述y re对谐振放大器稳定性的影响:y re(分析单、双调谐放大器时忽略)反馈导纳▲实部改变输入回路Q值或正反馈虚部引起失谐自激条件稳定系数及稳定性判断稳定电压增益▲单向化方法(中和、失配法)3. 简述谐振放大器的应用:谐振放大器分立元件放大器举例(谐振回路+滤波器)集成电路放大器举例(谐振回路+滤波器)4. 第二章作业讲解和答疑5. 第一章、第二章复习和习题练习: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作业布置思考题:1、双调谐放大器为什么优于单调谐放大器?2、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单向化方法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若已知单调谐放大器的中心频率f0和品质因数Q,则其通频带为多少?4、调谐放大器的级数增多,选择性会如何变化?5、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通频带与品质因数有什么关系?6、高频时晶体管常用什么等效模型进行分析?7、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在满足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时,最大功率增益等于多少?8、什么是特征频率f T?9、最高工作频率fmax指什么?10、谐振放大器的稳定系数S为多少时放大器自激?11、晶体管y参数与哪些因素有关?12、半功率点又称为什么?习题:第121页题3.10第122页题3.17周次:6 课时:3教学内容1. 第四章非线性电路、时变参量电路和变频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非线性元件的特性第三节非线性电路分析法第四节线性时变参量电路分析法目的要求1. 了解非线性电路、时变参量电路的概念2. 了解非线性元件的特性3. 了解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4. 了解非线性电路不满足叠加定理5. 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幂级数分析法和折线分析法6.了解时变跨导电路的分析方法7. 了解模拟乘法器电路的分析方法8. 了解开关函数分析法讲授思路1. 简述非线性元件和非线性电路:元件线性非线性特性分析(伏安特性曲线,直流和动态电阻)应用(频率变换)近似工作于线性状态工作于非线性状态(含开关状态)线性电路(第四章)非线性电路(第五至第十章,不满足叠加定理)图解分析法解析分析法(特性曲线)(特性方程)★详述幂级数分析法(通用方法)针对PN结的特殊方法大信号:指数函数分析法★小信号:详述折线分析法(幂级数分析法特例)2. 简述时变参量电路:元件非时变参量时变参量时变参量电路电抗性:时变电容电阻性(第八章)▲时变跨导▲开关元件(时变电阻/电导)模拟乘法器(时变增益)三极管变频二极管变频模拟乘法器变频三种变频方法:频率成分依次减少周次:7 课时:3教学内容1. 第四章 非线性电路、时变参量电路和变频器第五节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第六节 晶体管混频器第七节 二极管混频器第八节 差分对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第九节 混频器中的干扰第十节 外部干扰2. 第三章作业讲解和答疑3. 第三章复习和习题练习目的要求1. 熟悉变频器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2. 掌握晶体管混频器变频电压增益、最大变频功率增益和实际变频功率增益的计算3. 熟悉二极管混频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4. 了解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的应用5. 了解混频器干扰的种类6. 了解混频器干扰的克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