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的腐蚀性评价实验测试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精品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之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2.1取样和测试12.1.1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的土或水(地下水或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不具腐蚀性时,可不取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否则,应取水试样或土试样进行试验,并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1.2采取水试样和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下水试样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试样,并分别作腐蚀性试验。
2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采取土试样作土的腐蚀性试验;3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表水中时,应采取地表水试样,作水的腐蚀性试验;4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各2件,对建筑群不宜少于各3件。
12.1.3腐蚀性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2.1.3的规定。
注:1、序号I〜7为判定土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序号I〜9为判定水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2、序号10〜12为水质受严重污染时需试验的项目;序号13〜16为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试验项目;3、序号I对水试样为电位法对土试样为锥形电极法(原位测试);序号2〜12为室内试验项目;序号13〜15为原位测试项目;序号16为室内扰动土的试验项目;4、土的易溶盐分析土水比为1: 5 12.2腐蚀性评价1221受环境类型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应符合表 境类型的划分按本规范附录 G 执行。
衰12.i i ; I 友怕截值适用于有于湿交醉作用的情况.无干編愛普H 屮时*表中乘萇3的系数匸2表中Ifc 值适用于不痢区(段}的情说』对体拣区f 段),表中数價应乘以 0 54的眾粘对做逬I H ■和底廨以0 9的毎山3 左屮数但适用F 水的關坝性评价r 财土的腐烛性评f 站I 业以1.5的承 !jj r 屮:':'以 mg/kg 扎]<:4 fl Utu.HFi.k -iir^ ijS'y. h XaOH W KOH 'I'lTj OH* ,; (me Li.12.2.2受地层渗透性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应符合表12.2.2的规定汀:1臭中九是指直腰临水戒强透水层屮的地卜木;B 是指弱透水恩中的地下2 HCO1含量璧揩水的0化度抚乎(Mg/L 的软水时.该農水质HCO j 的腐 锂性:3卜的腐也怦泮价貝考堪pH 值揣标t 评柳其腐蚀件时,A 是指含忒握 宿鼻20%的養證水土鳳 水量3鼻30%的骆透水上站12.2.3当按表12.2.1和12.2.2评价的腐蚀等级不同时,应按下列规定综合评定:12.2.1的规定;环1腐蚀等级中,只出现弱腐蚀,无中等腐蚀或强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弱腐蚀; 2腐蚀等级中,无强腐蚀;最高为中等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中等腐蚀; 3腐蚀等级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为强腐蚀,应综合评价为强腐蚀。
水土腐蚀性试验方法

水土腐蚀性试验方法水和土腐蚀性试验方法是评估材料对水和土壤环境下腐蚀性能的一种常用手段。
通过该试验方法,可以了解材料在不同水质和土壤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能,从而指导材料的选用和设计。
水腐蚀性试验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试样的制备:首先需要准备好试样,通常是片状或块状。
试样的制备要尽量符合实际使用条件,包括尺寸、表面处理等。
2.洁净水的准备:为了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水质条件,需要准备洁净水。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准备洁净水,如沸腾煮沸、过滤等。
3.试验槽的准备:将准备好的洁净水倒入试验槽中,使试样能够被完全浸泡。
试验槽的尺寸要适合试样的大小,槽底应平整,不得有异物。
4.试样的浸泡:将试样放入试验槽中,使其完全浸泡在水中。
同时,要保持试样的位置稳定,避免因水流的影响造成试样的移动。
5.观察和记录:在试样浸泡的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试样的变化情况。
记录试样的腐蚀程度、颜色变化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6.试验周期和条件:试验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通常需要持续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同时,试验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也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与水腐蚀性试验方法相比,土腐蚀性试验方法稍微复杂一些。
其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首先需要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筛分、干燥等。
样品的处理过程要尽量避免对土壤化学成分造成改变。
2.试样的制备:与水腐蚀性试验类似,试样在土腐蚀性试验中也需要进行制备。
与真实使用条件相符的试样有助于准确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3.试验槽的准备:将准备好的土壤样品放入试验槽中,使试样能够与土壤充分接触。
试验槽的尺寸要适合试样的大小,且要保证试样能够完全被土壤覆盖。
4.试样的埋藏:将试样埋藏在试验槽中的土壤中,确保试样被土壤包围。
试样的埋藏深度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以模拟真实使用条件。
5.观察和记录:在试样埋藏的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试样的变化情况。
“腐蚀与防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极化曲线法”测定土壤腐蚀性一、实验目的1.对比金属在电介质溶液和土壤中的腐蚀现象。
2.了解金属受土壤腐蚀时极化与去极化作用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学会用“极化曲线法”判断土壤腐蚀性。
二、实验装置与原理:如图1所示,在玻璃缸中放有含盐、含水量为某一百分比的均匀土壤,其上插入二根同样材料、形状及大小的金属电极A和K,插入深度相同。
金属电极K上焊有绝缘导线,通过单点开关M,毫安表mA及可变电阻R 与电源的负端相连,金属电极A上也焊有绝缘导线,直接与电源正端相连。
两个电极间并有电压表V。
实验所用电极是用镀锌电工螺栓改制而成,外径D,电极插入深度h,实验时自行调整。
本实验采用恒电流的方法测量极化曲线(两极电位差△V与电流密度i的关系),以电流为自变量,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阻R使某一恒电流通过电极。
当电表上指示的电位差及电流值达到稳定以后读数,为了使电池系统获得稳定极化电流,应采用高压,高阻实验装置。
如图2所示,B为极化电源。
通常可取数十伏或数百伏的直流电源。
R c为电池系统等效电阻,R为可变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回路中的电流I是由B、R、R c、电源内阻R i 以及包括导线电阻,电压表内阻在内的电阻R x来决定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R>>R c+R i+R x则I=B/R,这样由于电解池电阻或线路中接触点电阻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可减少到很少的程度,极化电流I值基本稳定,达到了控制极化电流的目的。
为了能获得较大的电流值,可采用较高电压的电源;若希望电流的可调范围更宽一些,也可采用分压一恒流混合线路。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装置,看清各种仪表量程及直流表的接线方向。
2.用砂纸擦净金属电极,使之发出金属光泽。
3.埋金属电极时注意在玻璃缸中央,并用手按紧金属电极周围的土壤,使之与金属接触良好,记下电极的埋深h。
4.检查联接线路是否正确,电压表是否在零点。
5.根据给出的可变电阻范围,选好拟调节的电阻值(一种土样至少选四个测点,通常由大电阻开始测定,合上单点开关M,接通电路,迅速观察电压表及电流表指示值的变化情况,待读数稳定后,记录下稳定的电流和电压值,以及稳定所需时间,打开单点开关,断开电路,并记录电压表回零的时间。
管道土壤腐蚀速率测试方法

经验交流管道土壤腐蚀速率测试方法3罗金恒33 赵新伟 白真权 路民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王 荣(西安石油大学) 罗金恒 赵新伟等:管道土壤腐蚀速率测试方法,油气储运,2004,23(11)50~53。
摘 要 在电阻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测试技术,建立了一种可以获得可靠管材土壤腐蚀速率数据的测试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采用较大尺寸的腐蚀试样;能够在较短的试验期间内获得稳定的腐蚀速率,测试精度高,可以达到0.3μm ;对于管材的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均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主题词 管道 土壤腐蚀 腐蚀速率 测试 方法 应用一、管道土壤腐蚀速率测试中的问题油气管道在土壤中的腐蚀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可靠的腐蚀速率数据,是进行管道腐蚀寿命预测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在土壤的腐蚀性评价工作中,广泛采用现场埋片试验法〔1~3〕,然后用失重法测定腐蚀速率。
由于土壤腐蚀的埋片试验周期很长,一般为10~30年。
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可靠的土壤腐蚀速率数据,是土壤腐蚀研究一直追求的目标。
随着电化学技术的发展,在许多土壤腐蚀研究中采用了线性极化法或电化学极化扫描法〔4~6〕,但很少与实际埋片的腐蚀速率结果进行对比。
通常,电化学技术测定的腐蚀速率为均匀的腐蚀速率,不能反映管道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局部腐蚀情况。
电偶或电解加速腐蚀试验也是土壤腐蚀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强烈的电化学极化会掩盖土壤组成的各个因素对腐蚀过程的作用,因此,所得到的腐蚀规律不一定符合管道的实际腐蚀情况。
管道腐蚀是在土壤中自然产生的,在土壤中研究管材的自然腐蚀是符合管道实际腐蚀情况的。
管材在土壤中的自然腐蚀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只有腐蚀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测定其腐蚀速率。
目前所使用的电阻探针可以在自然腐蚀条件下几天内检测出腐蚀速率在0.1~0.2mm/a 的变化量,为了达到这样的测试精度,所采用的试件的截面面积要非常小,同时要提高试件的电阻,通常采用细丝金属,直径在2mm 以下。
土壤腐蚀性的影响及评价指数

土壤腐蚀性的影响及评价指数学生姓名学号教学院系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单位二、代码: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Z1!, Z2!, Z3!, Z4!, Z5!, Z6!, Z7!, Z8!, Z9!, Z10!, Z11!, Z12! Dim Bo!, B1!, Ba!, Bk!, Be!Dim a!, b!, c!, d!If Check1.Value = 1 Then Z1 = 4If Check2.Value = 1 Then Z1 = 2If Check3.Value = 1 Then Z1 = 0If Check4.Value = 1 Then Z1 = -2If Check5.Value = 1 Then Z1 = -4If Check6.Value = 1 Then Z1 = -12If Check7.Value = 1 Then Z1 = -12a = Val(InputBox("请输入测得土壤电阻率(Ω·cm)"))If a > 50000 Then Check8.Value = 1If a > 20000 And a <= 50000 Then Check9.Value = 1If a > 5000 And a <= 20000 Then Check10.Value = 1If a > 2000 And a <= 5000 Then Check11.Value = 1If a > 1000 And a <= 2000 Then Check12.Value = 1If a < 1000 Then Check13.Value = 1If Check8.Value = 1 Then Z2 = 4If Check9.Value = 1 Then Z2 = 2If Check10.Value = 1 Then Z2 = 0If Check11.Value = 1 Then Z2 = -2If Check12.Value = 1 Then Z2 = -4If Check13.Value = 1 Then Z2 = -6If Check14.Value = 1 Then Z3 = 0If Check15.Value = 1 Then Z3 = -1If Check16.Value = 1 Then Z4 = 2If Check17.Value = 1 Then Z4 = 0If Check18.Value = 1 Then Z4 = -1If Check19.Value = 1 Then Z4 = -3If Check20.Value = 1 Then Z5 = 0If Check21.Value = 1 Then Z5 = 1If Check22.Value = 1 Then Z5 = 3If Check23.Value = 1 Then Z5 = 0If Check24.Value = 1 Then Z5 = -2If Check25.Value = 1 Then Z5 = -4If Check26.Value = 1 Then Z5 = -6If Check27.Value = 1 Then Z5 = -8If Check28.Value = 1 Then Z5 = -10If Check29.Value = 1 Then Z6 = 0If Check30.Value = 1 Then Z6 = -3If Check31.Value = 1 Then Z6 = -6If Check32.Value = 1 Then Z7 = 0If Check33.Value = 1 Then Z7 = -1If Check34.Value = 1 Then Z7 = -2If Check35.Value = 1 Then Z7 = -3If Check36.Value = 1 Then Z7 = -4If Check37.Value = 1 Then Z8 = 0If Check38.Value = 1 Then Z8 = -1If Check39.Value = 1 Then Z8 = -2If Check40.Value = 1 Then Z8 = -3If Check41.Value = 1 Then Z9 = 0If Check42.Value = 1 Then Z9 = -1If Check43.Value = 1 Then Z9 = -2b = Val(InputBox("请输入第二次测得土壤电阻率(Ω·cm)")) If b > 50000 Thenc = 4If b > 20000 And a <= 50000 Then c = 2If b > 5000 And a <= 20000 Then c = 0If b > 2000 And a <= 5000 Then c = -2If b > 1000 And a <= 2000 Then c = -4If b < 1000 Then c = -6d = Abs(Z2 - c) 'd = |ΔZ2| If d < 2 Then Check44.Value = 1If d >= 2 And d <= 3 Then Check45.Value = 1If d > 3 Then Check46.Value = 1If Check44.Value = 1 Then Z10 = 0If Check45.Value = 1 Then Z10 = -4If Check46.Value = 1 Then Z10 = -2If d >= 2 And d <= 3 Then Check49.Value = 1If d >= 2 And d <= 3 Then Check47.Value = 0If d >= 2 And d <= 3 Then Check48.Value = 0If d >= 2 And d <= 3 Then Z11 = -1If d > 3 Then Check50.Value = 1If d > 3 Then Check47.Value = 0If d > 3 Then Check48.Value = 0If d > 3 Then Z11 = -2If Check47.Value = 1 Then Z11 = 0If Check48.Value = 1 Then Z11 = -6If Check51.Value = 1 Then Z12 = -3If Check52.Value = 1 Then Z12 = -8If Check53.Value = 1 Then Z12 = -10Bo = Z1 + Z2 + Z3 + Z4 + Z5 + Z6 + Z7 + Z8 + Z9B1 = Bo + Z10 + Z11If Bo >= 0 And B1 >= 0 Then Text1.Text = "Ⅰa"If Bo >= 0 And B1 >= 0 Then Text2.Text = "实际不腐蚀"If Bo >= 0 And B1 >= 0 Then Text3.Text = "极轻微"If Bo >= 0 And B1 >= 0 Then Text4.Text = "极轻微"If Bo >= -4 And Bo <= -1 And B1 >= -4 And B1 <= -1 Then Text1.Text = "Ⅰb"If Bo >= -4 And Bo <= -1 And B1 >= -4 And B1 <= -1 Then Text2.Text = "弱腐蚀" If Bo >= -4 And Bo <= -1 And B1 >= -4 And B1 <= -1 Then Text3.Text = "轻微" If Bo >= -4 And Bo <= -1 And B1 >= -4 And B1 <= -1 Then Text4.Text = "极轻微" If Bo >= -10 And Bo <= -5 And B1 >= -10 And B1 <= -5 Then Text1.Text = "Ⅱ"If Bo >= -10 And Bo <= -5 And B1 >= -10 And B1 <= -5 Then Text2.Text = "腐蚀" If Bo >= -10 And Bo <= -5 And B1 >= -10 And B1 <= -5 Then Text3.Text = "中等" If Bo >= -10 And Bo <= -5 And B1 >= -10 And B1 <= -5 Then Text4.Text = "轻微" If Bo < -10 And B1 < -10 Then Text1.Text = "Ⅱ"If Bo < -10 And B1 < -10 Then Text2.Text = "强腐蚀"If Bo < -10 And B1 < -10 Then Text3.Text = "极强等"If Bo < -10 And B1 < -10 Then Text4.Text = "中等"Ba = Z1 + Z2 + Z4 + Z5 + Z6 + Z7 + Z8Bk = Z1 - Z2 + Z4 + Z5 + Z6If Ba >= 0 And Bk < -4 Then Text5.Text = "不起作用"If Ba > -4 And Ba < -1 And Bk >= -4 And Bk <= -1 Then Text5.Text = "弱"If Ba > -8 And Ba < -5 And Bk >= -4 And Bk <= 0 Then Text5.Text = "强"If Ba < -8 And Bk > -4 Then Text5.Text = "极强"Be = Ba + Z12If Be >= 0 Then Text6.Text = "轻微"If Be >= 0 Then Text7.Text = "极轻微"If Be >= -4 And Be <= -1 Then Text6.Text = "中等"If Be >= -4 And Be <= -1 Then Text7.Text = "极轻微"If Be >= -8 And Be <= -5 Then Text6.Text = "强"If Be >= -8 And Be <= -5 Then Text7.Text = "中等"If Be < -8 Then Text6.Text = "轻微"If Be < -8 Then Text7.Text = "极轻微"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EndEnd Sub。
建筑场地水、土腐蚀性的调查、测试与评价

⑥ 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案。
整理ppt
8
(三)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方法 1. 定性分析 :
2. ① 工程选址和场地对拟建工程的适宜性评价; 3. ② 拟建场地地质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4. ③ 拟建场地的区域稳定性评价;
(4)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各2件,对建 筑群不宜少于各3件
整理ppt
3
腐蚀性试验项目
序号
试项目
试验方法
1 pH值
电位法或锥形电极法
2
Ca2+
EDTA容量法
3
Mg2+
EDTA容量法
4
CI-
摩尔法
5
SO2 4 -
EDTA容量法
6 HCO- 3
酸滴定法
7
CO2 3 -
酸滴定法
8
侵蚀性CO2
整理ppt
10
二、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
(一)工程地质图件
以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常用图件为例,简述 其编制方法 :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工程地质柱状图 3、工程地质剖面图 4、现场原位测试图表 5、岩石和土的土工试验图表 6、其它图件
整理ppt
11
9
游离CO2
10 NH+ 4
盖耶尔法 碱滴定法 钠氏试剂比色法
11 OH-
酸滴定法
12 总矿化度
质量法
13 氧化还原电位
铂电极法
14 极化曲线
两电极恒电流法
15 电阻率
四极法
16 质量损失
管罐法
建筑场地水、土腐蚀性的调查、测试与评价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实 际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相对较少, 未来需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筑 场地水、土腐蚀性的调查、测试与评 价提供更加实用的方法和手段。
重视技术手段的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手段如 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等可以应用 于建筑场地水、土腐蚀性的调查、测 试与评价中,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效 率和精度。
任务和要求
充分了解建筑场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背景;
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场地水、土的腐蚀性进行评 价;
对建筑场地水、土进行全面的腐蚀性物质调查和测试 ;
为建筑场地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可靠的腐蚀性数据支持 。
02
建筑场地水、土腐蚀性调查
调查目的和方法
01
了解建筑场地的水、土腐蚀性状况,为后续规划和设计提供基 础资料。
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现有的研究大多针对某一特定的腐蚀因素或某一特定的建筑场地进行,缺乏对多 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和不同场地之间的比较,这使得难以形成普适性的结论和指导 。
研究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建筑场地水、土腐蚀性的调查、测试 与评价涉及到环境科学、地球化学、 土木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不同 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提供更全面、更 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评价内容和标准
内容
主要包括建筑场地水的化学成分、微生物和放射性元素含量的测定,土壤的物理 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和放射性元素含量的测定,建筑材料耐腐蚀性能的评估 等。
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
将测试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建筑场地水、土的腐 蚀性等级。
二、建筑场地水、土腐蚀性的调查、测试与评价

(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内容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及对拟建工程的适宜性; ① 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及对拟建工程的适宜性; ② 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地层结构的几何参数及岩土体工 程性状的设计参数; 程性状的设计参数; 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及有关参数; ③ 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及有关参数; 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 ④ 预测拟建工程对现有工程的影响,工程建设产生的环 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 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工程的影响; 提出地基与基础、边坡工程、 ⑤ 提出地基与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各项岩土工 程方案设计的建议; 程方案设计的建议; 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 ⑥ 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案。 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案
• 表格说明: 表格说明: 序号1~7为判定土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 序号 为判定土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 ① 序号 为判定土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 序号1~9为判定 为判定 水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 水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 序号10~12 为水质 受严重污染时需试 验的项目 ; 序号 为水质受严重污染时需试 ② 序号 13~16为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试验项目; 为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试验项目; 为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试验项目 ③ 序号1对水试样为电位法 , 对土试样为锥形电极法( 原 序号 对水试样为电位法, 对土试样为锥形电极法( 对水试样为电位法 位测试) 序号2~12为室内试验项目 序号13~15为原位 为室内试验项目; 位测试);序号2~12为室内试验项目;序号13~15为原位 测试项目;序号16为室内扰动土的试验项目 为室内扰动土的试验项目; 测试项目;序号 为室内扰动土的试验项目; 土的易溶盐分析土水比为1∶ 。 ④土的易溶盐分析土水比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