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实验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注意力集中测试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注意力集中测试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注意力集中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体育心理学中的注意力集中测试,并分析其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
1.注意力集中测试问卷(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20个题目)。

2.计时器。

3.运动场地。

实验步骤:
1.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对第一组被试进行注意力集中测试,让他们在运动场地内完成20个题目的测试,并记录下他们的平均得分。

3.对第二组被试进行同样的测试,但在测试过程中播放一段音乐,以干扰他们的注意力。

4.比较两组被试的平均得分,分析音乐对注意力集中的影响。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发现,第一组被试的平均得分为65分,第二组被试的平均
得分为55分。

可以看出,音乐对注意力集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第二组被试的平均得分较低。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注意力集中是体育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音乐等外界干扰因素会对注意力集中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体育训练中应该尽可能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体育心理学实验指导体育系实验一动作的协调性与稳定性测试实验一

体育心理学实验指导体育系实验一动作的协调性与稳定性测试实验一

体育心理学实验指导体育系实验一动作的协调性与稳定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会测定动作协调与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动作协调性与稳定性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仪器与材料双手协调器,动作稳定器,秒表,记录纸。

三、实验步骤1.先进行手—眼协调的练习。

主试向被试发出指导语:“在双手协调器上有一个由双线组成的图形,你可以用两只手前后、左右来回移动指针。

如果指针离开了双线的轨道,接触两旁的金属片,灯光就会亮起,记失误一次。

请注意要尽量使自己描完的时间短,失误少。

”2.让被试从图形的一端开始测试,秒表同时启动。

描完之后,秒表也同步断开。

主试记下一次所需的时间;同时记下灯亮的次数,即错误动作次数。

实验进行10次测试。

3.在动作稳定器上进行动作稳定性的测试。

稳定器上九孔的直径各为2.5、3、3.5、4、4.5、5、6、8、12 mm。

4.要求被试小心地将笔端触入不同大小的九个洞孔中。

如果不小心碰到了洞的边缘,就会发出响声,这算一次失误。

主试记录每次测试失误的次数,实验也进行10次测试。

四、结果与解释1.统计动作协调性测试中,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被试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及错误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列表说明。

2.统计动作稳定性测试中,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被试完成任务的错误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列表说明。

3.将双手协调与动作稳定性两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五、思考与讨论1.从本实验结果分析动作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一个人的动作协调性与动作稳定性之间有何关系?3.讨论本实验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意义。

实验二深度知觉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深度知觉的测定,了解被试者视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并区分是否让被试者知道知觉结果对其深度知觉的影响。

二.仪器与材料深度知觉仪、记录纸三.实验程序1.用双目观察,不让其知结果。

(1)被试坐在深度知觉仪窗口标准剌激2米处,手握遥控器,双目与观察窗水平,可观察比较剌激的前后移动。

(2)主试告诉被试者用双目在深度知觉测试仪的观察窗口注视内面的两根铁柱的尖端,并同时用双手拉线,把两柱的远近校正到相等为止,然后双手放下两线,并说“相等”。

运动心理学实验

运动心理学实验

实验9技能迁移测试实验目的熟悉仪器的使用,演示一只手的动作技能对另一只手的迁移性影响。

实验说明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掌握所发生的积极影响,称为技能的迁移。

学习的新技能与已掌握的旧技能所包含的共同成分愈多,二者的相似性愈大,那么迁移的程度也就愈大。

身体两侧对应器官所形成的技能容易相互迁移,如左右手、左右脚之间的动作技能的双向迁移。

仪器与材料BD—Ⅱ—401型触棒迷宫Automatic Tally Stylus Maze,遮眼罩,BD—II—308A型定时记时计数器,电源接线板,记录纸。

图2—15 触棒迷宫方法与程序1.触棒迷宫与定时记时计数器的“外控、地、计数”端分别接连。

选择定时记时计数器的“声音”反馈,接通电源。

2.被试戴上遮眼罩,主试把被试手拿的测试棒放在迷宫的起点。

被试听到“预备……走”的口令,手持测试棒在迷宫的通道中移动,从起点走到终点,记为一次实验。

如果测试棒进入盲巷,触到巷尾金属块,将发出提示声响,这就算错误一次。

记时计数器可以显示实验进行的时间与错误次数。

3.每做完一次后,在第二次实验开始前,主试应把测试棒放在迷宫的起点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能让被试看见迷宫的路线)。

4.实验中将被试分为实验与控制两组。

实验组被试先用左手练习走迷宫10次,主试记录每次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

5.实验组被试然后用右手练习走10次,记录每次的时间及错误次数。

要求被试休息10分钟,左右手均不做任何动作。

6.实验组被试再用左手练习走迷宫10次,同样记录时间及错误次数。

7.控制组被试,要求先用左手练习走迷宫10次,主试记录每次所需时间与错误次数。

然后要求被试休息10分钟,左右手均不做任何动作。

8.要求控制组用左手再练习走迷宫10次,同样记下每次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

结果与解释1.根据练习结果,绘制两组被试前、后各10次左手练习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的比较曲线。

2.按下面的方法计算:设实验组用左手先与后练习时的第10次所需的时间(或取错误次数)分别称为测验前与后实验组10;控制组用左手先与后练习时的第10次所需的时间(或取错误次数)分别称为测验前与后控制组10。

体育心理学的实训报告

体育心理学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训练、比赛心理调控以及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自身在体育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体育心理学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测量技术,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理论课程学习在实训的第一阶段,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测量技术、运动员心理特征、心理训练方法、运动心理障碍及其预防等。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在实训的第二阶段,我们进行了多项实验操作,包括运动员心理素质测试、运动心理干预等。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如问卷、量表等,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 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体育心理学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分析了著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运用心理战术,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调整心态等。

4. 实践教学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教学,模拟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场景,运用所学知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和训练。

通过实践,我们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实训成果与体会1. 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心理测量技术,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2. 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4. 对体育心理学应用的思考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体育心理学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重要性。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心理学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深度知觉》心理学实验报告

体育心理学——视觉线索对深度知觉的影响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在单眼和双眼两种不同观察条件下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量,验证双眼产生深度知觉的能力显著优于单眼的能力。

两名复旦大学心理系二年级本科生被随机抽取,通过深度知觉仪测量其双眼和单眼对深度判断的误差,并用t检验证实了两者差异的显著性。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差角、双眼线索、单眼线索1.引言1.1 术语解释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是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对物体远近距离或三维特征的知觉。

人们可以自动利用多种线索形成对深度的知觉,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结构、相对关系和敏感程度以及双眼的生理变化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总的来说,深度知觉的视觉线索主要可分为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其中单眼线索指的是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物体遮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

相对于双眼线索,单眼线索提供的距离信息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双眼条件才能利用双眼视差判断空间距离。

双眼视差指的是因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而在双眼视网膜结像时出现微小的水平像位差,是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

1.2 历史研究最早的深度知觉实验是H.von Helmholtz于1866年设计的三针实验。

后来H.J.Howard 于1919年设计了一个深度知觉测量器。

他测定了106个被试,结果发现,双眼的平均误差为14.4mm,其中误差仅5.5mm的有14人;误差有3.6mm的有24人。

但单眼的平均误差则达到285mm,单眼和双眼平均误差之比为20:l。

这足以表明双眼在深度知觉中的优势。

两只眼睛的视野发生重叠是双眼视差产生的重要基础。

物体同时刺激双眼形成两个独立的网膜视像,而人们任然把它知觉为单一的物体。

缪勒(1912)认为这是由于物体的同一部分落在两个视网膜上相应点的缘故。

此后,缪勒和菲特用视野单向区这一概念来描述能产生视觉融合的空间点。

体育心理学实验

体育心理学实验

体育心理学实验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方法和心理干预效果,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三个典型的体育心理学实验,分别是心理暗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实验、比赛前动作准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实验和自我对话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实验。

一、心理暗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心理暗示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实验设置两组实验对象,一组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另一组接受消极的心理暗示。

实验过程中,通过给予运动员不同的暗示,观察他们的运动表现。

结果显示,接受积极心理暗示的运动员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和动力,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接受消极心理暗示的运动员则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和表现不佳的结果。

这说明心理暗示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动力,从而提升竞技水平。

二、比赛前动作准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比赛前动作准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实验设置两组实验对象,一组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准备,另一组只进行身体准备。

实验过程中,观察两组运动员的比赛表现。

结果显示,进行全面准备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更为出色,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说明比赛前的动作准备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准备,还包括心理上的准备。

全面准备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调整心态,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三、自我对话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实验该实验旨在探究自我对话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影响。

实验组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控制组则未进行训练。

实验过程中,观察两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变化。

结果显示,进行自我对话训练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更好的专注力、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说明自我对话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从而提高竞技水平。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典型的体育心理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暗示、比赛前动作准备和自我对话训练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有着明显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

体育心理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比赛压力对表现结果的影响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比赛压力对运动员表现结果的影响,通过分析运动员在高压力和低压力条件下的表现结果差异,进一步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应用及其对运动员的影响。

实验步骤:1.参与者选择:从大学校园中筛选出20名参与此实验的学生运动员,确保他们具备一定的运动水平且对比赛压力有一定的了解。

2.实验分组: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高压力组,一组为低压力组。

3.压力制造:高压力组的参与者将接受一项严格的比赛前准备,包括进行困难的训练、面对评委的评判等;低压力组的参与者将接受相对轻松的比赛前准备,包括进行简单的训练、无评委的评判等。

4.数据收集:在比赛结束后,使用量表对参与者进行身心状态的评估,并记录比赛结果和表现情况(如得分、击败对手的数量等)。

5.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部分通过统计学方法对高压力组和低压力组的表现结果进行对比,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如均值、标准差等。

实验要点:1.保证实验的随机性: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来选择参与者,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2.压力制造:高压力和低压力的制造要具体可操作,使参与者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心理变化。

3.数据收集:使用科学可靠的量表来对参与者的身心状态进行评估,确保收集到准确的数据。

4.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高压力组和低压力组的表现结果差异。

预期结果:预计在高压力组中,参与者的表现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身心疲惫、压力过大等现象,从而导致表现结果较差。

而在低压力组中,参与者则可能表现出更好的状态,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

实验意义:本实验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们了解比赛压力对运动员表现结果的影响,从而采取更合理的心理调节策略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对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参与者的隐私和权益应得到保护,确保实验过程安全且尊重个人隐私。

《体育心理学》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

《体育心理学》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
i e lc a l s in f rt i ig a d d v lp n t d n s h n s—o k l,p t r ft o g t b l y t r ・ r p a e b e p i o o an n n e eo ig su e t a d r o t r nsi l at n o u h ,a i t o a a e h i i
Ab t a t s c o o i a e p r n ,t ema n c mp n n f h a hn o tn so p rsP y h lg i f s r c :P y h l gc l x e me t h i o o e t e t c ig c ne t f o t s c oo y, so i ot e S
维普资讯
《 育心理 学》 体 实验课 程改革 与探索
Re o m n p o a i n o p rm e t l Co r e o p r s Ps c o o y f r a d Ex l r to n Ex e i n a u s f S o t y h l g
周君华
Z HOU J n—h a u — u

要: 心理实验是《 体育心理学》 课程教学 内容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 思维方式、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都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本 文从明确心理 实验教学的意义 , 改革心 理 实验教 学内容和方法 , 完善心理实验考试制度和 实验 室管理体 制, 强心理学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等 加 方面进行思考和探 索, 以期推进《 体育心理 学》 实验教学改革, 高实验教 学质量。 提 关键词 : 课程 ; 教改 ; 运动心理学; 心理 实验 ; 学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仪在一组实验结束后,可显示: 1. 一组实验的次数。 2. 总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累加) 3. 平均反应时间。 4. 总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的累加,已去 除错误的运动时间) 5. 平均运动时间。(已去除错误的运动时 间和次数) 6. 错误次数。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反应时运动 时的概念,掌握实验操作技术,为运动训练、 选材提供依据。
(四)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三)深度知觉测定
主要技术指标: 1. 变异刺激的移动 速度为25mm/秒、 50mm/秒二种,移 动范围为±160mm, 准确度为1mm。 2. 变异刺激与标准 刺激的横向距离为 45mm。 3. 观察窗尺寸为 110×20mm。 4. 荧光灯:12W 5. 外形尺寸: 610×270×250mm。
(二)实验仪器: EP206-P型运动时反应时仪
(三)实验步骤:
1、连接电源,打开电源,显示“SEL”。 2、设置实验次数,如需“20”按面板上按键“20”。 3、被试者按住反应键,当随机的刺激呈现(灯亮点) 仪器开始计时,当被试者手指离开反应键时,计时停 止,仪器内部将自动记录这次的反应时间,与此同时 仪器又开始重新计时,当被试者按下相对于刺激的目 标键时,计时又停止,仪器内部也将自动记录这次的 反应时间,按错的时间将不计入总时间。 4、被试者手指再按反应键,就可以进入下一次实验。 5、当显示“END”设置的实验结束. 6、主试者按功能键,此时显示实验统计数据(主机板 面有显示的内容)。 7、一组的人每人做三次,每次设置10次,记录结果, 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2)当主试发出“预备”口令时,被试者 用试棒笔尖端插入最大的洞孔内,深度为 1—2毫米,然后主试发出“开始”口令。同 时计数器记时间。被试用试棒插入最大洞中 并立即取出,要尽量做到不碰洞边,再依洞 的大小顺序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其余的八个洞, 如果电笔碰到第七洞边,讯响器响了,计时 计数器计出错一次,碰壁指示灯点亮,当做 到小孔时碰到孔底计数停止,结束指示灯点 亮,同时蜂鸣器鸣响,实验结束。按动计时 计数器上的N/T按钮,获得实验的时间和出错 次数。
实验六、注意力集中能力实验
(一)实验依据: EP701C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仪是根据体育 运动心理训练的实践,心理学科研和实验及 教学需要而设计的,可进行视觉动作学习和 注意力测定,以达到培养运动员的注意力集 中的能力和增强运动员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在教学上,它既能做演示实验,又能做视 觉动作学习的教学实验;在科研上,它能研 究和测定各种职业人员的注意力集中水平。 在测试过程中,本仪器能记录在预定时间 内被测试人员动作失败(即离靶)的次数, 还能记录总的在靶时间,同时还可根据需要 制造各种干扰因素,以测定在各种干扰环境 下被测试人员的抗干扰能力。
1 实验目的 1.1学习深度知觉仪的使用。 1.2通过深度知觉的测定,了解被试者 视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探讨影响视 深度知觉的因素。
2 实验原理
本实验利用深度知觉仪测试双眼对深 度视觉误差的最小阈限,以此来判断 个体视深度知觉,可广泛应用于驾驶 员、炮手和运动员等与深知觉有关职 业的测试和选拔。
姓 名
1
时 间 错 次
2
时 间 错 次
3…
时 间 错 次
10
时 间 错 次 时 间

x
错 次 时 间
S
错 次
左 手
右 手
(实验二)运动时反应时实验
1. 反应时间指的是从刺激呈现到外部 反应开始所用的时间。 2. 运动时间指的是从开始运动到运动 完成所用的时间。 3. 反应时运动时测定仪 , 就是根据这 个意思 , 采用单片计算机控制 , 随机呈 现不同方位的刺激,以测定被试的反 应时运动时。
可以设想,运动场上的所有活动随时 都需要在空间知觉的帮助下进行,如 投篮、射门、击球、扣球、传球、抢 断球、突破过人等在完成这些活动前, 运动员必须首先判断出球、自己、对 方队员、同伴队员的空间特征情况和 彼此间的关系。
跳高、跳远和跨栏运动员为了在助跑 和栏间跑的最后一步准确地踏在预定 位置上,在整个跑的过程中始终要要 用空间知觉来控制自己的步幅。而这 些判断依靠的是空间知觉提供的线索, 没有准确的空间知觉就无法完成这些 动作。
(三)实验步骤:
1、将随机附件电源变换器输出插头插入 仪器的电源伸入端,然后将电源变换器插 入交流220V供电电网的插座。(电压为9V)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数字显示 (0000.00)的计时状态,使用者可按动 N/T按钮来选择仪器数字显示计时状态 (0000.00)或计数(错误次数)状态 (000)。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动 进入电复位状态(也可在任意 时刻按“红色”键进行复位)。 仪器面板上的转速显示“50” 定时“0030”,在靶时间显示 “0000.00”,并且转速显示 在不停闪烁。
3、仪器进入转速设置及定时设置, 此时仪器转速显示开始闪烁,接 着按定时定速键组的按钮,选择 转盘速度,在每个键的左上方分 别标有“10、20、30……90”选 择相应的键,以决定转盘速度, 例如:按标有30的键,则转盘速 度是每分钟转30圈。完成转盘速 度选择后,转速显示停止闪烁。
8 思考题
影响视深知觉的因素是什么?对提高
运动成绩有什么意义?
(实验三)双手协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试学生注意力分配能力,掌握 双手协调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EP711型双手协调器和EP105型计时计数器
(三)实验步骤:
1、接通计时计数器输入插座(注意方向一致)。 2、打开电源开关,计数器显示0.000 00状态。 3、通过双手,即右手完成上下移动轨迹,左手 完成左右移动轨迹,将动作目标按圆的轨迹正 常移动。 4、根据被试完成一次所用时间及错误次数,观 察其注意力分配的能力。 5、每人测试5次,记录结果。
(3)左手与右手各实验10次,在每次 左右手轮换之间相隔15秒钟。
2.测定比赛时紧张情感对动作稳定的 影响的影响
两组进行比赛,共分成四对,每对比 赛三次。三战二胜。主试要报道比赛 状况,营造比赛气氛。
(四)实验结果:
1、列出测量动作稳定性的成绩表,并计算其 平均数和标准差右手与左手的动作稳定性。 2、比较左手与右手的动作稳定性 3、写出实验报告
3 实验仪器与材料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实验步骤
4.1步骤




4.1.1主试和被试,两人一组。被试坐在离仪器视窗半米远 处,双眼通过视窗平行观察仪器内二根垂直的固定棒(固 定棒的位置为0点)。 4.1.2被试用远近开关调节活动棒,第一次实验活动棒的起 点顺序从远点(即远离被试那一点)开始调节向近点(即 趋向被试那一点)移动,使它和固定棒看起来离自己双眼 同样距离时停下,主试从标尺读数中观察被试的活动棒与 固定棒之间的误差并记录。 4.1.3按1、2步骤共实验六次,起点顺序为远点、近点、近 点、远点、远点、近点、近点、远点、远点、近点。 4.1.4按照上述程序,在做单眼视觉实验10次。
6 思考与讨论
1、单眼和双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 有无显著差异? 2、深度知觉阈值得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3、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体育理论与实 践意义?
7 结果分析
深度知觉与形状知觉、大小知觉和方 位知觉共同构成空间知觉。空间知觉 是反映物体空间特征的知觉。我们看 到一个篮球,能准确判断它是圆的, 是一个球体,还知道它距离我们有多 远,在什么方向。
3、拉出小抽板,拿出试笔,被试者手 握试笔,将笔头的起点,试笔应尽量和迷 宫平面保持垂直,开始实验前,被试作为 第一次学习,应仔细观察迷宫的走道和盲 道,然后被试者戴上眼罩。
4、开始实验被试者将笔在迷宫内滑动, 计时器开始计时,当时试笔达到终点时, 仪器的蜂鸣器鸣响,计时计数器停止工作, 按动N/T按钮,数字显示实验时间和出错 次数。
4.2 注意事项
4.2.1被试要先练习用远近开关调节活 动棒从远处向近处、或从近处向远处 移动几次,熟练后再开始正式测验。 4.2.2被试由视窗向内平行观察,不能 上下左右地寻找参照物,否则实验数 据不准确。
5 数据记录与结果处理
5.1将实验结果列入表3-1。 5.2计算平均误差添入表3-1。
二、声光反应时的测定
1、声光反应时先按4号键“n4”为声光反应时,显 示“20”、“40”、“60”、“80”。 2、同上设置测试次数。 3、被试者将手指放在反应键盘上任意圆孔中, 主试按下2号键开始。 4、仪器自动显现声光次数相等。 5、实验途中,手指放回键盘圆孔中实验继续。 6、结束同上。 7、连续按3号键,显示依次的数据。
深度知觉是空间知觉中最重要的知觉之一。 本实验利用深知觉仪用四次测定的误差平均 数来表示视觉辨别远近的能力。平均误差越 小,辨别远近能力水平越高,深度知觉越准 确。反之,平均误差越大,辨别远近能力水 平越低,深度知觉越不准确。经多次练习后, 深知觉误差平均值趋向于越来越小。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专项训练可以改善个体的深 度知觉和空间知觉,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了 保证。
(四)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个人及整组分析:
1号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平均数 2号测试者 第一次…. 第五次 平均数 用时 错误次数
用时
错误次数
(实验四)声光反应时运动时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操作仪器,并测量在不同声音条件下 和不同光色下 的反应。 (二)实验仪器: 89C52型主机一台和光电反应键盘RS232-9
5、主试记录数据,被试取下眼罩。
6、按仪器的RET按钮,仪器复位,数 字显示0000.00。 7、第二次实验,被试再一次观察迷宫 的走道和盲道,作为第二次学习,然后戴 上眼罩重复上一次实验。
8、被试连续三次无错误地完成整个迷 宫后,即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时间曲线 和出错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