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体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巧,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3、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机。
4、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因而它既是一种医学现象、心理现象、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现象。
5、应激:是指个体对应缴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一种特别的关系,即个体认为所拥有的资源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并对其健康产生危险。
6、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有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7、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8、体育能力:9、人本主义10、迁移11、注意12、心境状态13、归因二、问答题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2、什么是心境状态?答:是由于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在消极心境所包括的这些情绪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
3、什么是倒u型假说?答:倒U形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
4、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受学生教育措施有哪些?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运动心理复习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和锻炼心理学(大众健身)各自的侧重点1)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心理选材、心里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2)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进行的。
3)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围绕曹家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性质:运动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正是体育运动实践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促成的。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里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选材:心理选材是指采用心理学的指标和方法,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人选入运动员训练体系的过程第二编运动员的动力来源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分类:(1)成就需要(2)内部动机(3)目标定向(4)外部动机二、了解动机的三个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它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指向方面的差异。
成就需要受早期父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与工作目标的选择、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业绩有关。
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选择适中难度的目标,从事风险大、责任大的职业,工作业绩好。
成就需要水平可以通过训练得至9提高。
认知评价理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归因理论: 是对行为与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即人们总是力求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着各种事件。
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4.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激力的微弱而持久,但井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5.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话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6.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7.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有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8.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9.驱力理论:经spense等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在这里习惯是指完成动作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
10.倒u形假说:倒U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发改善。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的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和成绩的下降。
11.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和预测及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他们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12.归因训练: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研究对象不同:体育心理学侧重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侧重于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侧重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研究目标不同:体育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运动心理学的目标是心里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锻炼心理学的目标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体育心理学发展:1.古代的体育心理学萌芽2.近代的体育心理学:1926年,马约翰《运动的迁移价值》3.现代的体育心理学: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里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3.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发二、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该理论把环境看做刺激,把伴随刺激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
斯金纳强化学说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性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建构主义心理学在体育运动学习中的运用: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1.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2.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3.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4.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三、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的特性:1.倾向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效能性运动兴趣的分类:1.根据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根据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4.根据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培养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四、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种需要:1.提高内部动机2.激发外部动机(2)提高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体育态度: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五、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学习目标定向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1.看待成功2.运动目的3.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4.运动快乐感5.学习策略目标设置的作用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3.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4.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特点:1.成员之间相互依存2.成员之间相互协调3.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4.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设置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1.不要设立高不可攀的目标2.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3.设置简洁、可操作的目标4.让所有团队成员知道团队目标六、运动归因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海德的归因理论: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这种现象称为协变性原则结果依赖情绪:对结果的“自然反应”,情绪反应中没有归因的成分,运动员对成功的最初反应是愉悦或高兴,对失败的最初反应是失望或悲伤归因依赖情绪:与认识到的结果的起因或理由相联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练或运动心理学家了解运动员的认知活动过程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感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对习得性无助感的教育措施:1.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1)内部因素: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2)外部原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七、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1)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2)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人们健康的个人信念调节者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二)合理行为理论:个体认识到由于自己静止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受到威胁时,就会采纳合理建议,做出参加锻炼的决定(三)计划行为理论:个体对锻炼有积极态度和正确认识,但如果他觉得自己无能力或无足够机会去锻炼,那么其锻炼意图就会减弱(四)控制点理论: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有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五)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预测锻炼行为的重要变量(六)跨理论模型:1.包含了处于不同行为变化阶段的人2.行为的变化时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3.提出了个体行为变化状态的不通过程4.强调除了行为会发生变化以外,其他结果会伴随行为的变化而产生干预的手段:一对一干预、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策略:1.情景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八、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1.应激2.动机3.人格4.心理准备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1.否认2.愤怒3.许愿4.抑郁5.承认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2.设置目标3.积极性思维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九、注意与运动表现注意的特点:1.选择性2.强度(阈限性)3.注意资源的有限性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3)奈德弗的四种注意方式:1.广阔-外部注意(篮球)2.广阔-内部注意3.狭窄-外部注意(射击,斯诺克)4.狭窄-内部注意(体操,跳水)注意控制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多维度注意技能的心理机能训练程序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1.唤醒调节2.设置线索词3.自我谈话4.模拟比赛场景并设置比赛行动的方案5.过度学习技能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表现的预测: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十一、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唤醒有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倒U形假说:倒U形假说描述了运动表现与唤醒水平的关系(1)总体来说1.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2.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后继续想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2)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粗糙简单的运动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3)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相对外向的人需要的唤醒水平相对较高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2.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是倒U形的3.随着自信心增强,运动表现水平提高,二者也成线性关系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2)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十二、心理技能训练概述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机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已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认知理论与方法、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2.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一般心理技能训练、专项心理技能训练3.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4.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长期心理技能训练、短期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依据:1.训练目标2.起始状态3.训练规律4.训练条件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3.制定具体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程序:1.教育2.实践3.实施计划4.坚持5.评价6.收获十三、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基本渐进放松法的联系2.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3.在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作用:1.调节应激反应,提高放松效果2.克服放松训练的盲目性3.增加联系着参与训练的能动性系统脱敏训练:是一种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训练过程程序:1.肌肉放松训练2.建立害怕时间层次3.系统脱敏的实施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1.提高适应性2.提高抗干扰能力3.提高备战针对性4.提高训练质量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裁判判罚的模拟3.观众的模拟4.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5.地理、气候模拟法6.时差模拟法十四、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表象训练: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是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表象训练的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2.符号学习理论3.唤醒-注意理论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手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训练的形式与方法:1.自我暗示2.他人暗示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自信训练方法:1.通过暗示法树立自信心2.通过理性情绪疗法重建自信3.通过设置适宜的目标增强自信4.通过对最佳操作的表象训练提高自信5.通过对成败的正确归因增强自信6.用积极思维替代消极思维法增强自信7.通过成功体验的认知积累增强自信心十五、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团体在追求目标的了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直倾向的动态过程。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出现暂时停顿的想象。
2、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5、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6、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7、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9、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
10、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2、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13、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特征14、运动需要:主要是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15、自然反馈:方信息不是有外界的人或物提供,而是在个体完成动作后,通过自身感觉系统提供有关动作信息,就是自然。
二、填空1 动机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2 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可预知性3 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构成因素:运动场地、器材的设施、场馆的色彩、温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 A ).A.提高教与学的效果B.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C.体育锻炼的前因.D.心理效应.2.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 C )A.理论任务.B.实践任务.C.理论和实践任务.D.以上都不是.3.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实验研究法( D ).A.实验室实验.B.自然实验.C.准实验.D.以上都是.4.下列哪个心理学派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 D )A.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B.认知理论心理学派C.建构主义心理学派D.人本主义心理学派5.下列属于目标定向理论研究的早期的是( C )A.学习目标定向.B.成绩目标定向.C.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D.以上都是.6.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的设置应遵循的条件( D )A.体能水平.B.运动技能水平.C.心理素质.D.以上都是.7.下列哪项不是团队目标的作用的是( D )A.凝聚作用.B.导向作用.C.激励作用.D.巩固作用.8.下列哪项不是运动兴趣的品质 ( B )A.倾向性.B.激烈性.C.广泛性.D.稳定性.9.根据运动兴趣的分类,可分为( C )A.物质兴趣.B.直接兴趣/C.效能兴趣.D.精神兴趣.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A )A.优越的身体素质.B.运动需要的满足.C.成功体验的获得.D.融洽的师生关系.11.下列哪项不属于运动动机的功能( B )A.发动功能.B.稳定功能.C.强化功能.D.选择功能.12.下列哪项不属于运动动机的种类( D )A.生物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成就动机.13.下列不属于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的是( C )A.直接模仿.B.象征性模仿.C.间接模仿.D.创造性模仿.14.weiner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下列不属于三个维度的是( B )A.内外源维度.B.倾向性维度.C.稳定性维度.D.可控制维度.15.下列不属于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的是( C )A.自我效能感低.B.消极思维.C.控制力弱.D.情绪失调.16.下列不属于在归因训练的常用方法的是( A )A.内外差异法.B.强化矫正法.C.观察学习法.D.团体发展法.17.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D )A.心理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生理因素.D.感知因素.18.下列对认知归纳错误的是( B )A.信息处理的过程.B.心理锻炼的过程.C.心理上的符号运算.D.问题求解.19.属于体育活动中的特殊情绪体验的是( C )A.心情舒畅.B.身体舒适.C.跑步者高潮.D.情绪激昂.20.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不包括( B )A.个人身体状况.B.健康信念.C.物理环境.D.社会环境.21、影响赛前焦虑得主要因素错误得一项是(C )A、赛前的重要程度B、比赛结果得不可预测性C、自信 D自尊22、下列与运动行为无关得因素是( D)A、人格B、情境C、误差D、身高23、倒U形假说最初是睡提出来的( A)A、耶克斯-多德森B、牛顿C、福特D、詹姆斯24、焦虑分为( B)A、特质焦虑和一般焦虑B、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C、一般焦虑和状态焦虑D、特殊焦虑和一般焦虑25、心里技能分为(C)A、一般技能B、特殊技能C、一般技能和专门化技能 D专门化技能26、心里技能评价可以通过下列那些量表来进行(D)A、运动心里技能量表B、运动应对技能量表C、行为策略测验D、以上都可以27、下列不是心里技能训练得作用得一项是(A)A、不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B、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C利于增强意志品质 D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28、下列不属于表象训练理论的是(B)A心里神经肌肉理论 B相对论 C符号学习理论 D唤醒—注意理论29、下面不属于合理情绪疗法实施得步骤得一项是(C)A首先向学生或运动员介绍Ellis合理情绪疗法理论,澄清不合理信念与不良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B结合在体育教学货训练中,学生或运动员所存在得普遍性或特殊性问题,与学生或运动员分析并识别出自己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C举例分析D转变不合理信念30、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得操作过程得一项是(B)A姿势成分 B动作形状 C身体移动成分 D操作成分31、下面是动作技能学习评价指标有错误的一组是(B)A反应时、误差值 B运动学指标、柔韧性C动力学指标、反应时 D肌电图、协调性32、下面不属于动作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的一项是(D)A练习曲线 B前测与后测 C次任务测验 D一般测验与迁移测验33、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一项是(B)A认知定向阶段 B调整阶段 C动作的联结阶段 D协调完善阶段34、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学习内部因素的一项是(C)A经验与成熟度 B智力 C性格 D个性35、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学习外部因素的一项是(A)A智力 B知道与示范 C练习 D反馈36、下列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的一项是(C)A学习态度 B学习目标 C性格 D技能间的相似性37、下列不是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依据得一项是(D)A依据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B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C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 D依据自己的水平38、下列不属于体育学习策略的一项是(A)A感觉策略 B选择性注意策略 C练习策略 D认知-调控策略39、下面不属于体育课堂心里气氛的作用的一项的是(D)A效应功能 B信号功能 C教育功能 D感染功能40、关于体育能力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A)A状态 B体能 C心里运动能力 D信息加工能力41.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A )○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A.○1○2○3B. ○1○2C. ○1○3D. ○2○342.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作用是( C )A.筛选干预对象B.提供干预依据C.自我概念的评估D.评估干预效果43.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的是( C )A.整体认知B.设置目标C.积极参与训练D.社会支持44.下面属于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是( A )A.团体的一致性和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B.团体的一致性和个人的吸引力C. 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D. 团体的一致性45.下列不是个人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的是( B )A.满意感B.团体目标C.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D.团体成员角色46. 下列不是团体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的是( D )A.运动项目 B团体目标 C.团体状况 D. 满意感47.下面属于体育团体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的是( C )○!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A. ○3○4B.○1 ○3○4C.○1○2○3○4D.○1○2○348.对领导者定义正确的是( B )A.领导者是实施具体细节的人 B领导者是实施领导过程的人C.领导者是传达任务的人D. 领导者是处理大事件的人49.教练员发挥领导功能的先决条件主要是(B )○1决策权○2领导权○3权威性A○1○2 B.○1 ○3 C. ○2○3 D.○1○2○350.下面属于教练员影响力的种类的是( C )○1强制性影响力○2自然性影响力○3领导性影响力A.○2○3B.○1○2○3C.○1○2D.○1○351.权威性影响力不包括下面哪个选项(C )A.传统因素B.职位因素C.感情因素D.资历因素52.下面属于教练员的素质与魅力的的是( A )○1感召力○2前曕力○3决断力○4控制力A. ○1○2○3○4B. ○1○2○4C. ○1○3○4D. ○2○3○453.下面不属于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的是( C )A.教练员的素质与魅力B.教练员的领导方式C.待遇的好坏D.运动队或运动员的特点54.以下对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正确的是( D )A. 攻击性行为是指用一些工具击打另一物体B.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去报复另一生命体C. 攻击性行为是指身体受到外部刺激所作出的一种正常行为D.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55.道德评价是个体应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对行为的()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A )○1是非○2好坏○3善恶○4美丑A. ○1○2○3B. ○1○3○4C. ○1○2○4D.○1○2○3○456.下面不属于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内部因素的是( D )A.唤醒B.内疚C.人格特征D.害怕报复57.下面属于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外部因素的是( A )○1环境的温度○2噪音○3拥挤的人群○4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5害怕报复○6内疚A. ○1○2○3○4○5B. ○2○3○4○5○6C. ○1○3○4○5D. ○1○2○3○4○658.运动员损伤心理反应的基本过程是( B )A.否认阶段→愤怒阶段→许愿阶段→反省阶段→承认阶段B.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许愿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C.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许愿阶段D. 否认阶段→感慨阶段→许愿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59.下列不属于团体凝聚力对团队成员的影响的主要效益的是( B )A.认知B.个人能力C.情绪D.行为60.影响运动员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主要包括( A )○1特质焦虑○2控制点○3人的品格○4成就动机A. ○1○2○4B.○1○2○3C. ○1○3○4D.○1○2○3○421、影响赛前焦虑得主要因素错误得一项是(C )A、赛前的重要程度B、比赛结果得不可预测性C、自信 D自尊22、下列与运动行为无关得因素是( D)A、人格B、情境C、误差D、身高23、倒U形假说最初是睡提出来的( A)A、耶克斯-多德森B、牛顿C、福特D、詹姆斯24、焦虑分为( B)A、特质焦虑和一般焦虑B、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C、一般焦虑和状态焦虑D、特殊焦虑和一般焦虑25、心里技能分为(C)A、一般技能B、特殊技能C、一般技能和专门化技能 D专门化技能26、心里技能评价可以通过下列那些量表来进行(D)A、运动心里技能量表B、运动应对技能量表C、行为策略测验D、以上都可以27、下列不是心里技能训练得作用得一项是(A)A、不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B、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C利于增强意志品质 D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28、下列不属于表象训练理论的是(B)A心里神经肌肉理论 B相对论 C符号学习理论 D唤醒—注意理论29、下面不属于合理情绪疗法实施得步骤得一项是(C)A首先向学生或运动员介绍Ellis合理情绪疗法理论,澄清不合理信念与不良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B结合在体育教学货训练中,学生或运动员所存在得普遍性或特殊性问题,与学生或运动员分析并识别出自己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C举例分析D转变不合理信念30、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得操作过程得一项是(B)A姿势成分 B动作形状 C身体移动成分 D操作成分31、下面是动作技能学习评价指标有错误的一组是(B)A反应时、误差值 B运动学指标、柔韧性C动力学指标、反应时 D肌电图、协调性32、下面不属于动作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的一项是(D)A练习曲线 B前测与后测 C次任务测验 D一般测验与迁移测验33、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一项是(B)A认知定向阶段 B调整阶段 C动作的联结阶段 D协调完善阶段34、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学习内部因素的一项是(C)A经验与成熟度 B智力 C性格 D个性35、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学习外部因素的一项是(A)A智力 B知道与示范 C练习 D反馈36、下列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的一项是(C)A学习态度 B学习目标 C性格 D技能间的相似性37、下列不是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依据得一项是(D)A依据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B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C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 D依据自己的水平38、下列不属于体育学习策略的一项是(A)A感觉策略 B选择性注意策略 C练习策略 D认知-调控策略39、下面不属于体育课堂心里气氛的作用的一项的是(D)A效应功能 B信号功能 C教育功能 D感染功能40、关于体育能力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A)A状态 B体能 C心里运动能力 D信息加工能力41.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A )○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A.○1○2○3B. ○1○2C. ○1○3D. ○2○342.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作用是( C )A.筛选干预对象B.提供干预依据C.自我概念的评估D.评估干预效果43.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的是( C )A.整体认知B.设置目标C.积极参与训练D.社会支持44.下面属于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是( A )A.团体的一致性和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B.团体的一致性和个人的吸引力C. 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D. 团体的一致性45.下列不是个人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的是( B )A.满意感B.团体目标C.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D.团体成员角色46. 下列不是团体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的是( D )A.运动项目 B团体目标 C.团体状况 D. 满意感47.下面属于体育团体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的是( C )○!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A. ○3○4B.○1 ○3○4C.○1○2○3○4D.○1○2○348.对领导者定义正确的是( B )A.领导者是实施具体细节的人 B领导者是实施领导过程的人C.领导者是传达任务的人D. 领导者是处理大事件的人49.教练员发挥领导功能的先决条件主要是(B )○1决策权○2领导权○3权威性A○1○2 B.○1 ○3 C. ○2○3 D.○1○2○350.下面属于教练员影响力的种类的是( C )○1强制性影响力○2自然性影响力○3领导性影响力A.○2○3B.○1○2○3C.○1○2D.○1○351.权威性影响力不包括下面哪个选项(C )A.传统因素B.职位因素C.感情因素D.资历因素52.下面属于教练员的素质与魅力的的是( A )○1感召力○2前曕力○3决断力○4控制力A. ○1○2○3○4B. ○1○2○4C. ○1○3○4D. ○2○3○453.下面不属于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的是( C )A.教练员的素质与魅力B.教练员的领导方式C.待遇的好坏D.运动队或运动员的特点54.以下对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正确的是( D )A. 攻击性行为是指用一些工具击打另一物体B.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去报复另一生命体C. 攻击性行为是指身体受到外部刺激所作出的一种正常行为D.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55.道德评价是个体应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对行为的()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A )○1是非○2好坏○3善恶○4美丑A. ○1○2○3B. ○1○3○4C. ○1○2○4D.○1○2○3○456.下面不属于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内部因素的是( D )A.唤醒B.内疚C.人格特征D.害怕报复57.下面属于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外部因素的是( A )○1环境的温度○2噪音○3拥挤的人群○4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5害怕报复○6内疚A. ○1○2○3○4○5B. ○2○3○4○5○6C. ○1○3○4○5D. ○1○2○3○4○658.运动员损伤心理反应的基本过程是( B )A.否认阶段→愤怒阶段→许愿阶段→反省阶段→承认阶段B.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许愿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C.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许愿阶段D. 否认阶段→感慨阶段→许愿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59.下列不属于团体凝聚力对团队成员的影响的主要效益的是( B )A.认知B.个人能力C.情绪D.行为60.影响运动员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主要包括( A )○1特质焦虑○2控制点○3人的品格○4成就动机A. ○1○2○4B.○1○2○3C. ○1○3○4D.○1○2○3○4二、多选题1 以下几点属于影响技能迁移个人因素的是?()A 学习态度B 学习目标 C技能间的相似性 D 有效的指导与示范2 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A 能力分组B 兴趣分组C 友伴分组D 专业分组3 以下那几点属于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A 自主学习法B 探究学习法C 合作学习法D 分组学习法4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作用有那些?()A 效应功能B 信号功能C 教育功能D 调节功能5 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主要心理运动能力包括那几点?()A 操作的准确度B 四肢协调性C 定向反应D 反应时间6以下属于体育动机对体育活动行为起着的功能是()A 非定向B 始动C 强化和维持D 强制7 多血质类型为主的学生有哪些表现?()A 活泼好动B 表情丰富,反应灵敏C 学习有惰性,缺乏主动性 D情绪发生快而强8 体育差生的心理致因是?()A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B 意志品质薄弱C 过分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D 自信心不足9 属于常见的心理评估手段的是?()A 观察法B 会谈法C 心理测量方法D 医学检测法10 体育团体凝聚力具备以下那些特征?()A 多维性B 动态性C 目的性D 情感性11 团体凝聚力的发展模式有以下哪几种?()A 凝聚力的线性模式B 凝聚力的钟摆模式C 凝聚力的周期模式D 凝聚力的循环模式12 教练员发挥领导功能的先决条件是?()A 决策性B 权威性 C情感性 D 超前性13教练员的领导功能与作用是?()A 决策功能B 组织功能C 沟通功能D 激励功能14 教练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呢?()A 感召力B 前瞻力C 决断力D 控制力15 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内部因素有哪些?()A 唤醒B 内疚C 环境的温度D 拥挤的人群16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那几点?()A 运动需要的满足B 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C 成功体验的获得D 融洽的师生关系17 属于运动动机的功能的是?()A 发动功能B 选择功能C 强化功能D 维持功能18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有以下那几点?()A 个性特征B 成就动机C 自我效能感D 训练年限19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着手?()A 进行积极的反馈B 增加成功的体验C 强调个人努力D 实事求是20 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A 情境安排B 积极反馈C 目标设置D 决策评定答案:1 AB 2 ABC 3ABC 4ABC 5 ABCD 6 BC 7 AB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 12 AB 13 ABCD 14 ABCD 15 AB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三、填空题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和()。
运动心理复习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和锻炼心理学(大众健身)各自的侧重点1)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心理选材、心里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2)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进行的。
3)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围绕曹家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性质:运动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正是体育运动实践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促成的。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里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选材:心理选材是指采用心理学的指标和方法,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人选入运动员训练体系的过程第二编运动员的动力来源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分类:(1)成就需要(2)内部动机(3)目标定向(4)外部动机二、了解动机的三个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它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指向方面的差异。
成就需要受早期父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与工作目标的选择、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业绩有关。
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选择适中难度的目标,从事风险大、责任大的职业,工作业绩好。
成就需要水平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认知评价理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2、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4、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P3245、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6、渐进放松训练: 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7、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8、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较为固定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P5810、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应激: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12、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13、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4、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7、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18、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机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9、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0、认知结构:21、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动机: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它们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P47二、填空题1、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研究中,摩根(Morgan)使用心境状态剖面图研究发现,与常模样本相比较,成功的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________较高,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
2、目前在体育运动领域中,从不同视角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Nideffer)提出了一个有关注意的结构、个体差异与运动表现间关系的注意方式理论,并将提出注意的四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知——运动能力是指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影响个体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有:____环境的温度___、__噪音___、__拥挤的人群___、____对对方意图的感知__、__害怕报复__、__比赛的结构_。
7、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讲是只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_______和________施加影响的功。
9、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提出,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动动机的功能有:___发动功能_____、_选择功能_______、_____维持功能___和强化功能。
11、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应注意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指导性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方案的主要依据是:__训练目标_、___起始状态__、__训练规律___、__训练条件___。
14、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
从主体构成看,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从内容构成看,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5、在有关锻炼行为研究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
16、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不仅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方面。
17、体育教学目标要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学生________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________。
18、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 _任务凝聚力__、_社交凝聚力__。
19、在表象训练的原理与机制问题上,不同的心理学派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较有影响的有:_心理神经肌肉理论__、__符号学习理论____、_唤醒-注意理论__。
20、体育运动中注意的特点有:__注意的选择性___、___注意的强度___、____注意资源的有限性__。
24、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分为:____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_____、___认知理论与方法_____、____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方法_____三种;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分为:__ 一般心理技能训练____、___专项心理技能训练_____两种;根据心理技能训练实施的复杂程度,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分为:__单一的心理技能方法____、___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___两种;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分为:_长期心理技能训练方法____________、___短期心理技能训练__________两种。
25、Carron(1984)提出了三个团体凝聚力的发展模式:__凝聚力的线性模式___、_凝聚力的钟摆模式___、_凝聚力的周期模式___。
26、目前采用的锻炼行为干预手段主要有:__一对一干预___、____小群体干预_____、__社区范围的活动___、____政策干预____四种。
27、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有:__流畅体验___、____跑步者高潮_____。
28、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__物质兴趣____、____精神兴趣___;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 __直接兴趣_、__间接兴趣___;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__广泛兴趣____、_____中心兴趣_____;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____有趣_________、____乐趣_________、___志趣__________。
三、多项选择题1、请在下列各项运动中选择出属于复杂反应时的反应动作。
( C、D )A、听到发号令就开始跑步B、在篮球比赛中,一听到吹哨子就开始跳球C、打乒乓球时的每一回击动作D、拳击运动中的反应E、罚点球时,足球守门员的反应动作2、良好的体育动机结构主要以下列动机为主( B、C )。
A、直接动机B、间接动机C、社会性动机D、个体性动机3、先前学习的动作对回忆后继学习动作的干扰作用,称为(A、B )。
A、前摄抑制B、先摄抑制C、倒摄抑制D、无条件抑制4、以下的几项动作技能中( B、D )属于封闭式的连贯的动作技能。
A、篮球中的罚球;B、自由体操;C、铅球;D、游泳;E、打乒乓球5、焦虑包含有下列情绪状态(A、B、C、D )。
A、紧张B、惧怕C、愤怒D、压抑6、关于人的智力,选出表述正确的观(A、C )。
A、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B、智力的发展是等速的;C、智力的发展是不等速的;D、青少年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7、身体自尊与(A、B、C、D )有关。
A、动能力B、吸引人的身体C、身体的抵抗力D、身体健康状况8、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之为(B、C )效应。
A、班杜拉B、皮格马利翁C、罗森塔尔D、特里普利特9、表象训练,又称(A、B、D )。
A、念动训练;B、想象训练C、再认训练D、心理演练10、学校体育团体的心理效应有(A、B )。
A、社会从众行为B、去个性化行为C、教师的期望效应D、团体凝聚力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 错×)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影响到体育态度转变的难度。
(√)2、如果球以同样的速度沿水平方向上移动,比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看起来移动得慢一些。
(√)3、注意的紧张度与注意的范围之间没有关系。
(×)×注意的紧张度与注意的范围之间有关系4、想象的生动性与想象的能力有关系。
(√)5、减少动作技能的开放性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6、控制学生体育学习焦虑状态,最根本的途径应从认知焦虑,以及躯体焦虑这两个方面入手。
(×)×控制学生在体育学习时的身心负荷、以及明确学习目的这两个方面入手7、某种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其他能力来补偿(√)8、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于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对于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9、在学生的动作学习中,第一位重要的是表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