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肖文化的对外传播
中外文化差异之论十二生肖

中外文化对比之论十二生肖内容摘要:十二生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国人口中广为流传,并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十二星座遥相呼应,好比东西方文化中的两颗璀璨的明星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它的独特光芒。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十二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古人亦将它们用于纪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有关十二生肖的文化,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本论文主要从十二生肖的生成、十二生肖的究源、十二生肖的选择与取数、不同名族的十二生肖文化等主要方面,结合中外及各民族文化背景进行论述与解读。
关键词:十二生肖生肖溯源生肖选择生肖取数民族特性生肖跨文化异同属性“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出这则谜语请周恩来总理猜。
总理听了开怀大笑,脱口而出:“十二生肖。
”(见《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2月6日)这是一段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佳话。
十二生肖是十二种动物的表象,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生命体,是人类灿烂文化中的一朵瑰丽奇葩。
我国古人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具有自己独特的理念,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西方名族虽无十二生肖一说,但他们以西方人的审视观,赋予其西方名族特有的色彩。
我国的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兽、十二禽、十二物、十二虫、十二神或十二属,是一套纪年符号,一个生肖历法和属相方法,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十二生肖的“生”是指“人的出生年份”,而“肖”则意为“类似、相似、像”,因此“生”与“肖”结合,即为“人的出生与某一类似的动物有所关联”。
十二生肖就是以十二种动物来表示人的生年之用的中国特色文化。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十二生肖世代承传,长盛不衰,炎黄子孙,乐此不疲,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影响力之广泛,吸引力之巨大,凝聚力之强大。
一、十二生肖的生成我国十二生肖源远流长,世人公认,然而对其生成年代,则众说纷纭。
生肖在中国华族文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生肖在中国华族文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一、生肖的起源和意义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种动物的总称,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十二地支,它们与人类的出生年份相对应,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生肖在中国华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生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生肖的年份生肖作为中国农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每逢新年的到来,人们都会按照自己出生年份所属的生肖,选择合适的祥瑞物品,如红包、挂饰等,以祈求好运和吉祥。
同时,生肖还用于表示人们的年龄,例如常用的“十二生肖”来形容成年人的年龄。
2. 生肖文化的传承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中,人们常常通过表演生肖形象的舞蹈、表演、绘画等方式,来庆祝节日和传递祝福。
生肖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民俗风情,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三、生肖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象征意义1. 生肖与人性特点中国人认为每个生肖都代表着一定的人性特点,与人的性格、命运和吉凶等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今年是“狗”年,狗被认为是忠诚和友善的象征,因此有些人在选择招财物品或吉祥物时,会选择和狗相关的纹饰,以迎接幸福和好运的到来。
2. 生肖与命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相信生肖与人的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
每个人的出生年份所属的生肖,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命运特点和吉凶祸福。
有的人将生肖视为幸运的象征,而有的人则通过一些仪式来消除生肖的压力,其中包括穿着相应的颜色、戴着相关的饰物等。
四、生肖的文化价值和传承1. 生肖记忆的价值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载满着历史和传统的记忆。
无论是对于当代人来说,还是对于后代的传承,了解生肖文化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了解生肖文化,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积极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2. 生肖文化的创新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生肖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与应用。
生肖文化在剪纸艺术中的呈现与对外传播

生肖文化在剪纸艺术中的呈现与对外传播作者:赵洪娟来源:《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11期【摘要】生肖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生肖动物是中国民间剪纸的重要题材。
生肖文化通过在剪纸艺术中的呈现得以广泛传播,而剪纸艺术则以生肖文化为主题得以发展传承,二者互为载体,互促发展。
生肖文化起源于民间,在剪纸艺术中呈现,生肖剪纸具有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其欣赏价值担当了文化传播的重任,而实用价值则承载了民俗功能。
【关键词】生肖文化;剪纸;属相一、前言十二生肖又为十二属相,古时称十二兽、十二神、十二禽等。
十二生肖纪年最早始于十二兽纪辰,《蒙鞑备录校注》记“又按明陆《深春风堂随笔》云:方言以十二生肖配十二辰,为人命所属,莫知所起”。
[1]而关于十二生肖所属“属相”的记载则最早见于南北朝时之文献,如《庾开府集箋注》记载,“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当时已有此语”。
至宋元之时,关于生肖属相的记载逐渐增多,至明时学贤即开始讨论十二生肖之源起,李诩、杨慎等认为,子鼠丑牛十二属之说朱子谓不知所始。
对于生肖起源,学者各抒己见,虽未有共识,但大多认为十二生肖主要源于图腾崇拜、动物崇拜和天文星象。
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关联密切。
“生肖文化不只是一种单纯的传统纪时、纪月、纪年的历法,更主要的在于由此衍生、发展出许多同人生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事象”[2]。
经由民俗事象,又可逐渐衍化出诸多民俗活动及艺术。
作为民俗文化阐释符号的十二生肖是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题材,而剪纸则是对当地民俗生活、民俗文化的一种表达,其可生动、传神地展现传播生肖文化,二者互为载体,互动发展。
挖掘、开发生动多彩的生肖文化,而后用剪纸这一带有强烈生活和艺术感受的表现方式,同时用其虚实切换、粗细结合的线条将十二生肖动物传神地展现出来,二者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
通过考量生肖文化与剪纸艺术的互动关系,本文将深入探讨生肖文化在剪纸艺术中的呈现方式及对外传播途径。
生肖民俗文化浅析

生肖民俗文化浅析一、生肖文化生肖文化是一种民俗文化,属于大众文化。
流传到今天,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
中国现在流传的十二生肖是众所周知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生肖纪年的历史,至今一些周边国家也还存在与中国大同小异的生肖文化。
一些欧美国家也流传着生肖文化,例如当前许多年轻人喜欢的十二星座等等。
尽管东西方的生肖文化极为不同,我们仍可以说,生肖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
这种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文化,其起源和发展历程至今却仍是历史。
留的谜团之一。
从古至今,诸多学者试图找到打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出现了众多的说法,却很少有能令人信服的观点和见解。
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诗经最早出现与生肖相关的部分,而传世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是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论衡》中的生肖与当前的十二生肖一模一样,可以肯定的是,生肖的发展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二、生肖文化的成因任何一种文化产生都有它自己的成因,生肖民俗文化亦是如此。
一种说法是生肖成因与天干地支的纪年法有关系,早在商朝,我国人民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甲骨文中甚至出土了完整的干支纪历表。
许多学者认为,为了记载这12年时间,干支纪年很不方便记忆,因此就产生用生肖来纪年,并且十二干支也是与生肖互相对应的,从许多文献中对于生肖称呼可以看出,如“子鼠,丑牛,寅虎……”。
持这种说法的占很大一部分。
另一种说法是,生肖起源于图腾崇拜,由于生肖中包含着的动物许多都是家畜,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学家)的图腾崇拜理论认为,某些图腾都是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物,是由于这些事物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生肖中许多家畜,正是符合了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以农业为基础的状况。
而农业生产又伴随着许多跟农事有关系的民俗事像产生,如岁时节日,原初时就是符合远古农耕文明而生的,生肖中的家畜存在亦是此理。
而生肖中另一些动物的出现,则也是符合图腾崇拜论的另一个基本观点,古人们相信自己是某种动植物的后裔,血脉中还有这种动植物的特性,比如虎的勇猛,蛇的精明等等,。
生肖剪纸生肖文化可视化传播的独特载体

生肖剪纸生肖文化可视化传播的独特载体摘要:生肖剪纸是生肖文化与民间剪纸结合的产物。
生肖剪纸为生肖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提供独特载体。
剪纸艺术造型使生肖文化的视觉表征具象化,可视可感;独特的剪纸技法是对生肖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剪纸的色彩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提升了人们对生肖文化的审美感受和生活情趣;生肖剪纸双双入图的表现手法巧妙地揭示了生肖文化内涵,增强了传播效果。
关键词:生肖文化;生肖剪纸;可视化传播十二生肖是由源于自然界的十一种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它来纪年,并赋予十二种生灵以文化品格和神性,这样便产生了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承载着古人们无穷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多以口头文学、神话传说、服饰装饰、雕塑、绘画、邮票、剪纸等载体形式出现。
在传承生肖文化的众多载体中,剪纸是重要而又特殊的载体,“滥觞于魏晋南北朝时代[1]”的剪纸民俗是遍布于我国传统民间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生命的诉求。
剪纸艺术与生肖文化的结合,使生肖文化的传播更加有效、直观明了、形象生动、可视可感。
剪纸艺术独特的造型和诸多元素的巧妙运用使生肖文化变得丰富多彩而又新颖别致,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色彩。
一、剪纸艺术造型使生肖文化传播具象化、视觉化剪纸是一种造型艺术,它通过视觉和触觉的传播途径,通过剪、刻、剔、镂等方法来创造出夸张变形、古朴典雅的造型图案,再现人们对外在物象的感知,或虚构人们生活中纯粹的想象,体现一种纯情的美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用剪纸艺术来表现生肖文化,实际上是用可视可感的实体造型艺术与具有象征意义的虚体的生肖民俗的结合,正如学者所言:“生肖是一种虚体的文化存在,而剪纸则是一种实体的表现方式。
[2]”生肖剪纸正是用实体的剪纸造型艺术来表现虚体的生肖民俗的,二者浑然天成。
向外国人介绍十二生肖作文

向外国人介绍十二生肖
很多的国外有人多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都想要学习中国的文化,想要更加的了解中国。
在所有的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可以说是很多外国友人最为感兴趣的文化之一了。
但是因为十二生肖,很难理解,所以当很多的外国友人在为十二生肖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很多的人都不能够正确回答。
那么关于应该怎样向外国朋友介绍十二生肖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可以十二生肖的来源先讲清楚。
中国之所以会出现十二生肖这种文化,主要还是因为在古代有一个关于十二生肖这个文化的来源。
所以如果要想让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十二生肖这种文化有一个彻底的了解,那么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十二生肖的时候,就可以先当十二生肖的来源讲清楚。
二、然后再讲清楚十二生肖在中国到底代表着什么。
在将十二生肖的来源讲清楚之后,我们就可以在等清楚十二生肖在中国到底代表着什么,十二生肖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意味着什么。
当讲清楚了十二生肖的来源,并且还将十二生肖在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讲清楚了之后,外国友人就能够理解十二生肖这种文化了。
三、希望中国的文化能够被世界所喜欢。
中国文化有很多都是非常有趣的,同时也是非常深邃的。
抛除掉中国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其实中国的很多文化都是非常耀眼的,都是值得被传承下来的。
所以希望中国的文化能够被世界所喜欢,也希望中国的文化能够被更多中国的年轻人所喜欢。
十二地支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十二地支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十二地支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深受人们热爱和喜爱。
它不仅仅是一个表示出生年份的简单符号,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本文将探讨十二地支生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其传承的意义。
一、十二地支生肖的起源与象征意义十二地支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是由黄帝时代开始形成。
它由老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
每个生肖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特点,例如老鼠代表机智灵活、牛代表力量和勤劳、虎象征勇猛等。
这些地支生肖被广泛运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例如绘画、书法、雕塑、节庆等。
人们喜欢将这些生肖作为纹身、摆件、装饰,以展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同时,它们也被用于命名、寓意和预测等方面,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
二、十二地支生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十二地支生肖正是体现了这一价值观念的重要符号。
每个地支生肖都与自然元素相联系,与季节、气候、星象等紧密相关。
人们通过对生肖的崇拜和喜爱,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另外,地支生肖也承载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例如,十二生肖中的鼠被认为聪明灵活,人们喜欢将“鼠”与智慧联系在一起;龙代表尊贵和权威,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这些地支生肖代表了追求善良、勇气、聪明和尊重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十二地支生肖的传承意义十二地支生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支生肖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熟知和喜爱的文化符号。
例如,在中国年的庆典活动中,人们可以看到各国的地方传统和风俗与地支生肖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其次,地支生肖的传承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
中国古代生肖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生肖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生肖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种文化遗产。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融合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多文学作品、艺术品、民间传说与生肖有关,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人民对这种文化的高度重视和热爱。
而今天,我们看到生肖文化早已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历史或文化中,而是得到了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一部分。
最初的生肖文化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是以狩猎为主要生产活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生肖的分析和认知。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770年,就已经有了“十二地支”的概念,这被认为是最早的生肖起源。
可以说,中国人对生肖的理解和解读与他们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受到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这些自然规律也反映在了人类自身和动植物身上。
于是,人们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和认知,构建了丰富的生肖文化。
生肖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民间文化,还在历史上与宗教和文学艺术紧密相连。
例如,在众多有关生肖的文学作品中,《红楼梦》、《吕洞宾》、《海瑞罢官》等作品中都出现了生肖的元素,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方面,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佛家等都对生肖文化产生了影响和贡献。
然而,现今的中国生肖文化传承已经不同于以往。
虽然具有许多传统元素,但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时代气息和创新意识。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通过彩旗、新春祭祀、庙会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和传承生肖文化。
而在时尚领域中,生肖设计也成为了时装、家居等领域中的创新元素,使得生肖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生肖文化在历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它囊括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和认知,也融合了当代文化中的创新元素。
中国生肖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既需要对其历史背景和起源进行研究,也需要关注其接受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创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肖文化的对外传播马志春【内容提要】生肖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并与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图腾现象相融合,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对外传播,在文学、艺术、风俗、收藏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是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独特标识之一。
生肖邮票是记录和传播生肖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生肖邮票2200多种。
通过一张张“国家名片”,使这一源于中国,凝聚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和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文化现象得到了国际认同,有力地促进了生肖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生肖文化源流对外传播生肖属相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终生不能更改的标记和吉祥物。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生肖吉祥文化,既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也是海外华人维系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的纽带。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生肖文化融入世界步伐日益加快,生肖文化对外传播越来越得到国际共鸣,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社会的又一扇窗口。
生肖文化源流于群体传播尽管当前学术界对生肖的起源有着不同看法,但认为生肖起源于中国、起源于原始时代动物崇拜的观点却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一种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等,导致对动物的崇拜。
在动物崇拜基础上产生的原始信仰和图腾现象,通过群体传播,逐渐赋予十二种生肖动物不同的精神内涵,便演变为生肖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肖文化源流于群体传播,其主要载体是图腾。
图腾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旨在区分群体。
在文字没有产生以前,图腾也是氏族社会信息传播的标志和重要符号,属于群体传播的范畴。
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生肖动物与图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因为与图腾现象相融合,才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生肖文化。
如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
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
”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
古越人甚至断发纹身,以像龙子。
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
这种龙图腾观念,在东南亚也比较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其他生肖形象也大都有着图腾的历程,至今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还存有遗存和实证。
如:白族虎氏族图腾为虎,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虎日(寅日),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
白族鸡氏族图腾为鸡,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
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
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
北方游牧与游猎民族中的图腾多为马,保安族流传雪白神马的神话,满族有供奉马神、修建马神庙的习俗,达斡尔族人称神马为“温古”,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可随处吃、走,不准人驱赶,甚至可以在田中随意吃秧苗。
神马多为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志。
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后来演化为神。
羊图腾在许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述了远古的一种无口不食却长生不老的神羊,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都崇拜山羊神。
随着民族融合,各民族图腾在对外传播中相互借鉴和交流,在由氏族小群体向华夏民族这个大群体整合中,通过不断分化、扬弃、创新而加以传承,逐渐形成为各民族接受的十二个生肖动物形象。
拥有这十二属相,就代表着我们同属于一个华夏民族,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
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也是在群体传播过程中不断探索,最终形成共识,大体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所确定的。
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生肖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形式生肖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形式有不同的划分,如根据参与人数和传播范围分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根据传播手段不同分为: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备份传播(复制、仿制)、电子传播或综合传播(影像传播、三维动画)等;根据传播运用的体裁不同可分为新闻传播(如报道生肖集邮活动的消息、通讯、评论、人物专访等),实证传播(如生肖学术论文、争鸣、考证、调查报告、鉴定报告等),文艺传播(如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戏剧、小品、相声、漫画、宣传画、歌曲、电影、电视剧、报告文学等)、广告传播(如各种生肖收藏品交流启事、生肖展品征集、出售广告等)。
“传播”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思是共同分享;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观点的过程。
其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生肖文化的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或通过通信、电话等方式相互交流,获得并传播生肖信息、藏品及观点的活动过程,是生肖文化最基本的对外传播方式。
如与他人见面互问对方属相,生肖集邮者与各国邮友交换生肖邮品等。
生肖文化的群体传播又称小团体传播,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群体内部或之间经常进行的动物崇拜仪式、祭礼以及图腾现象等是典型的群体传播活动;现代多为人们自发结成小范围的松散型团体、小组或进行聚会,在一起畅谈生肖文化、收藏、品评生肖藏品、传播生肖信息的活动。
如生肖文化沙龙、生肖集邮小组不定期聚会、为本命年朋友祝寿等。
生肖文化的组织传播指通过生肖组织或其它组织举办的生肖文化活动,(生肖集邮收藏展览、生肖文化博览会、交易会、拍卖会、征文、讲座、知识竞赛等)交流、研讨生肖知识、传播生肖文化和信息的形式。
如生肖集邮研究会已连续举办四届全国生肖邮展,南通易家桥中学等学校邀请集邮家开办生肖集邮课程和讲座等,都是普及和传播生肖文化的有效形式。
生肖文化的大众传播指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交流生肖知识、传播生肖信息的活动。
这是生肖文化不断传承和对外传播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在报刊、电视等现代传媒诞生之前,书籍(包括具有图书雏形的甲骨、竹简等)是传播生肖文化的唯一大众媒介,也是现代考证生肖起源的重要文献。
关于生肖文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诗句,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首例。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出土的竹简,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文献。
其中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记载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申,环也,盗者圆面……”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
长期以来,人们将《论衡》视为最早传播生肖文化的图书。
《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
《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
戌,土也,其禽,犬也。
……午,马也。
子,鼠刀。
酉,鸡也。
卯,兔也。
……亥,豕也。
未,羊也。
丑,牛也。
……巳,蛇也。
申,猴也。
”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
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流传至今,可见其对传播生肖文化的贡献之大。
现代传播生肖文化的图书可谓车载斗量、举不胜举。
随着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相继出现,生肖文化的大众传播日益丰富多彩,在对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如每逢年终岁尾,各类广播、电视、网络上介绍生肖知识、反映生肖起源、传说的节目层出不穷。
浙江一影视机构还投资拍摄了《十二生肖传奇》系列剧,计划分为12部共360集。
(据《新民晚报》2010年1月23日报道)就生肖集邮方面报刊来说,除了生肖集邮研究会会刊《生肖集邮》担负“弘扬生肖传统文化、传播生肖集邮信息”等主要作用外,《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等报刊也纷纷开辟生肖集邮专栏,在对外传播生肖文化方面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此外,世代流传关于十二生肖起源和位置排列的各种传说、故事、笑话之类口口相传的口头传播,以及文学成分较浓的寓言、戏剧、诗歌等文艺传播,也是生肖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形式。
如中国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至今仍广为传诵并流传到国外:“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生肖邮票是生肖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生肖邮票是指以中国古老的干支纪年及十二种生肖动物为图案的贺年邮票、特种邮票,是生肖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首先,生肖邮票的诞生即是生肖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明证。
生肖文化源于中国,但世界上第一枚生肖邮票却不是诞生在中国,而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日本于1950年发行的虎年生肖邮票,被集邮界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枚生肖邮票。
邮票图案采用了日本画家圆山应举(1733--1795)的名画“龙虎图”中的“虎图”。
同时,还发行了由5枚虎票组成的“十”字形图案的世界上第一种生肖邮票小型张,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印上齿孔的无齿生肖邮票小型张。
这充分说明我国生肖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在海外凡有华人、华裔生息的国家、地区,特别是东亚及东南亚,民俗生肖文化精粹可以称得上最深入民心了,几乎都登上了国家名片。
其次,生肖邮票是记录和对外传播生肖文化的最有效载体。
邮票的第一功能是用于寄信等邮政业务,本身也是传播媒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