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 第三章 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PPT课件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 第三章 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PPT课件
B.O. 近似
1
r12
2
ra 1
rb 2
ra 2
rb 1
奥本海默
a
R ab
b
1 2 1 2 1 2 2 2 r 1 a 1 r 1 a 2 r 1 b 1 r 1 b 2 R 1 a b r 1 1 2( r ) E ( R )( r )
12.08.2020
复旦大学化学系
结构
H2 的哈密顿算符
1 2 1 2 1 2 2 2 2 1 M a 2 2 1 M b 2 r 1 a 1 r 1 a 2 r 1 b 1 r 1 b 2 R 1 a b r 1 1 2 ( R , r ) E ( R , r )
EHEHQ Q1 1 e2R
R
12.08.2020
复旦大学化学系
12
物理化学 I
第三章 共价键理论和双原子分子结构
H 1 21 H ˆ2 d a ( 1 ) b ( 2 ) H ˆa ( 2 ) b ( 1 ) d 1 d 2
a ( 1 ) b ( 2 ) H ˆ a ( 2 ) H ˆ b ( 1 ) H ˆ a ( 1 , 2 ) b a ( 2 ) b ( 1 ) d 1 d 2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laws necessary for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 the whole of chemistry are thus completely known, and the difficulty is only that the exact application of these laws leads to equations much too complicated to be soluble.

教学PPT:共价键与分子

教学PPT:共价键与分子
下列各粒子,何者具有最多的孤对电子? (A) HF (B) PH3 (C) CO2 (D) SO32- (E) CH4
解答:
(A) HF 中,F 原子上有 3 对孤对电子。 (B) PH3 中,P 原子上有 1 对孤对电子。 (C) CO2 中,O 原子上各有 2 对孤对电子,共有 4 对。 (D) SO32- 中,S 原子上有 1 对孤对电子,氧原子上
2-3
共价键与分子
分子的形成
将共价键两端原子分开,使两原子间不存在 任何作用力,此过程必须吸收能量,此能量 称为 键解离能 ,或称 键能 。
以氢分子为例, 氢分子的键能为 436 kJ mol-1,
表示欲将 1 莫耳氢分子的共价键打断,变 成 2 莫耳氢原子,需吸收436 kJ 的能量。
2-3
2-3 共价键与分子
2-3
共价键与分子
学习目标:
了解共价键的形成、键长、键 能及共振现象,并能利用路易 斯结构式表示出分子或原子团 离子之结构式。
2-3
共价键与分子
共价键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所组成,原子间的 结合情形可以刘易斯结构式表示。以 H2 为例:
H 原子具有 1 个价电子
两个 H 原子共享价电子 (这两个电子称为 键结电子对 )
2-3
共价键与分子
常见分子物质的性质
化学式
分子 模型
熔点 (℃) (1大气 压下)
沸点 (℃) (1大气 压下)
外观 (常温、常
压下)
性质
H2O
0 100 无色液体 优良溶剂
C2H5OH
-117
78
无色液体 可与水依任 意比例互溶
2-3
共价键与分子
常见分子物质的性质

11第十章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11第十章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31
BeCl2 直线形
激发
2s sp 2p
Be 1s22s2 4 Cl [Ne]3s23p5 17
杂化
2s 2p
2Cl
2p sp-p 2p 直线形
图10-7 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
32
CHCH 6C 直线形
2s sp H 2p 2p
22s22p2 1s
1H
1 1s
激发
2s p-p 2p
杂化
等性杂化:由原子轨道组合成的一组杂化轨道 中,s,p,d轨道成分相等
30
不等性杂化:组合构成的一组杂化轨道中,s,p,d轨 道成分不相等 sp ,sp2, sp3 s – p杂化类型:
(一) sp杂化轨道及有关分子的空间构型 1 个ns与 1 个np杂化,形成 2 个 sp 杂化轨道 1个ns+ 1 个np 2个 sp 特点: 1/2s,1/2p,180,直线形
43
三、d-s-p杂化轨道及有关分子的空间构型 d区元素: ns、np、(n-1)d或nd p区元素:ns、np、nd 1.(n-1)d 、ns、np杂化类型 dsp2、dsp3、d2sp3 sp3d 、sp3d2 2.ns、np、nd杂化类型 (一)dsp2杂化轨道及有关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1个(n-1)d+1个ns+2个np4个dsp2 ¼ d成分、¼ s成分、 ½p成分 四个dsp2杂化轨道在一个 平面上 ,夹角为90° 44 2-配离子 平面正方形 [Ni(CN)4]
图10-3 H原子的1s与Cl原子的3px轨道三种方向重叠示意图
5
三、共价键的类型
σ 键和π 键
键 头碰头 重叠大 稳定 重叠 方式 键 肩并肩 重叠小 不稳定

第五章课件-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第五章课件-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沿纸面方向成π键;
C 中未杂化的 pz 与右边 O 的pz O
C
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成π键。
pz - pz O
故 CO2 分子中有双键。
4.2 杂化轨道理论
BF3
sp2杂化
sp2杂化形成正三角形分子
4.2 杂化轨道理论
sp2杂化
乙烯 HCH键角为 120°
C:sp2杂化;
H C
H
H C
H
C-C:sp2- sp2;
自旋相反, 出现基态, 引力增强, 能量降低
表明两个H原子之间形成了化学键。
电子云观点:H的电子云重叠,电子在两核间出现几率大, 形成负电区。两核吸引核间负电区,使 2个 H 结合在一 起,能量降低
4.1共价键理论
4.1.1. 价键理论要点:
A,B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子,若两个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能 量相近且对称性相同,当A,B相互接近时,两电子可以以自旋 相反的方式结合电子对,于是体系能量降低,即形成化学键。
疑问二:为何要杂化?
杂化轨道的特征—角度分布图有大、小头,以大头部分 和成键原子轨道重叠有利于成键(提高重叠程度)。 故:必有s轨道参与。
只有s轨道的为正值,p、d轨道均是正负对称的。只
有s轨道的参与才能使杂化后的轨道形成大小头。
4.2 杂化轨道理论
疑问二:为何要杂化?
-
s无方向性。p具有方向性,杂化后轨道方向性增强, 有利于最大重叠,成键能力强。
4.2 杂化轨道理论
sp3d杂化
PCl 5 三角双锥 P: 3s23p3
3s
3p
3d
激发 3s
3p
3d
sp3d sp3d杂化
5 个 sp3d 杂化轨道呈三角双锥形 分布,分别与5个Cl 的3p 成σ键。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图文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图文
sp3d 杂化 5 条 三角双锥 三种交角 90°120°和 180°
sp3d2 杂化 6条 正八面体 两种交角 90°和 180°
2 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构型
1°sp 杂化
BeCl2 分子直线形,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其成键情况,说明 直线形构型的原因。
Be
激发
2s 2 2p0
杂化
sp 杂化
2 条 sp 杂化轨道呈直线形分布,分别与 2 个 Cl 的 3p 轨道 成键,故分子为直线形。
3 °sp3 杂化
CH4 是正四面体结构,C sp3 杂化,4 个轨道 呈正四面体分布,分别与 4 个 H 的 1s 成 σ键。
没有未杂化的电子,故 CH4 无双键。
H
H
C
H
H
4 °s-p-d 杂化 PCl 5 三角双锥 P
sp3d 杂化
5 个 sp3d 杂化轨道呈三角双锥形分布,分别与 5 个 Cl 的 3p 成σ键。
正四面体
只有一种角度,109°28′。
5 对电子
三角双锥
有三种角度,90 ° , 120°,180°。
6 对电子
正八面体
有两种角度,90 °,180°。 90 °是常见的最小的夹角。
3°分子构型与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 若配位原子的个数 n 和电子对数 m 相一致,则分子构型和电
子对空间构型一致 。这时,各电子对均为成键电子对 。
四角锥
6 对电子对 2 对孤对电子
正方形
例 1 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和离子的几何 构型。要求写出价层电子总数、对数、电子对构型和分子构型 。
AlCl3
H2S
SO32 - NH4 +
NO2
IF3

《无机化学》课件 第5章

《无机化学》课件 第5章

pz
+
z
+
原子轨道对称性被破坏的重叠
pz
——

z
z pz

——
p
s
+
+
+
这种方向上不能形成共价键。
5. 1. 3 共价键的键型
成键两个原子的核间连线称为 键轴。
按成键轨道与键轴之间的关系, 共价键的键型主要分为两种。
1. 键 键 将成键轨道绕键轴旋转 任意角度,图形及符号均保持不变。
即 键的键轴是成键轨道的任 意多重轴。
但对于多原子分子,则要注意 键能与解离能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以 NH3 为例来说明这个问 题。
NH3(g)= H(g)+ NH2(g) D1 = 435 kJ•mol-1
NH2(g)= H(g)+ NH(g) D2 = 377 kJ•mol-1
NH (g) = H(g)+ N(g) D3 = 314 kJ•mol-1
破坏 H2 的化学键,使之成两 个 H 原子要吸收能量,这个能量 与 H2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有关。
H2 中两个 H 原子之间的特定 距离与 H2 中化学键的键长有关。
从电子云的观点考虑,可认为 H 的 1s 电子云在两核间重叠。
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大, 形成负电区。
两核吸引核间负电区,使 两个 H 原子结合在一起。
分子 构型
4
2
2
BB A
正四面体 V字形
电子 配体数 孤电子 电子对
对数
对数
构型
(m) (n) (m - n)
分子 构型
6
5
B
1
BA B
B

第二章 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1

第二章  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1

第二章共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所以能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分子(或晶体),是因为原子之间存在着某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即化学键。

因此,化学所关心的就是化学键。

典型的化学键可归纳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三种,广义的化学键还包括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和氢键。

其中,较主要的是共价键,因绝大多数分子,尤其是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都含有共价键。

研究共价键的理论主要有价键(Valence bond,即VB)理论和分子轨道(Molecular orbital,即MO)理论,两者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量子力学对H2分子的近似处理方法发展起来,其中,价键理论很重视化学图像,而MO理论中的分子轨道更具普遍的数学形式,因此,两者各有所长,有些概念和理念已相互采用。

又因MO理论能解释价键理论不能解释的一些实验现象,且较易程序化,故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研究化学键理论的主流方法。

本章着重讨论MO理论及其在分子结构中的应用。

§2.1 价键理论要点价键理论强调电子配对,其要点如下:(1)原子A和原子B各有一未成对电子,且自旋相反,则可配对形成共价键。

若A和B原子各有两个或三个未成对电子,则可两两配对形成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

若A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而B原子只有一个,则A原子和两个B原子形成AB2型分子。

(2)两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后,就不能和第三个原子的单电子配对,即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3)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越多,所形成的共价键越稳定,这就是电子云的最大重叠原理,表明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尽管价键理论可解释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但还是有些实验现象不能自然地解释。

如O原子的基组态为1s22s22p4,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当O原子结合形成O2后,O2分子中应不再有未成对电子,但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O2是顺磁性的,即其分子中有单电子存在。

又如,C 原子的基组态为1s 22s 22p 2,也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与O 原子应形成双键,但按照CO 分子的键长及键能数据与有机物中的C -O 单键和C=O 双键比较结果(见表1),CO 中C 与O 应该是以叁键相结合。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PT课件演示文稿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PT课件演示文稿
动时与金属离子碰撞把能量从温度高的 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 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第16页,共150页。
【讨论3】金属为什么具有较好的延展性

金属晶体中由于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 作用没有方向性,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 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 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
第6页,共150页。
化学键理论是当代化学的一个中心问题。研究分子内部 的结构对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将 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分子形成过程以及有关化学 键理论。如:离子键理论、共价键理论(包括:电子配对 法、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以及金属能带理论等。同时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分子的 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做初步讨论。
●离子键的离子性大小取决于电负性差值大小
电负性差值越大,电子的偏向越明显,相互作用越强。
第32页,共150页。
4 影响离子键强度的因素
从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引力,影响 f大小的因素有:离子的 电荷 q 和离子之间的距离 r 。
f q q R2
➢离子的电荷愈大,半径愈小,离子键愈强。
第33页,共150页。
第27页,共150页。
2 离子键
由电负性相差很大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组成的 质点是离子,连接异号电荷离子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 引力,这种化学键称为离子键。为了说明这类化合物的
原子相互结合的本质,人们提出了离子键理论。
第28页,共150页。
1 形成过程 -ne-
nNa(3s1)
+nenCl(3s23p5)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PT课件演 示文稿
第1页,共150页。
(优质)化学键与分 子结构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要点:
Lewis G. N.假定化学键所涉及的每一对电子处于两个相邻原子 之间为其共用,用A—B表示
双键和叁键相应于两对或三对共用电子. 分子的稳定性是因为 共用电子对服从“八隅律”(octet rule).
共用电子对——共价键
2.路易斯结构式
路易斯用元素符号之间的小黑点表示分子中各原子 的键合关系,代表一对成键电子的一对小黑点亦可用“ -”代替。路易斯结构式能够简洁地表达单质和化合物 的成键状况,其基本书写步骤如下:
(4)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数目由原子中单电子数决定,包括原有的和激发而 生成的。
例如:氧有两个单电子,H有一个单电子,所以结合成水分 子时,只能形成2个共价键。C最多能与4 个H形成共价键。原子 中单电子数决定了共价键的数目。即为共价键的饱和性。
路易斯结构式虽然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它还是有一些局限性:
1)某些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是稀有气体结构;但 仍能稳定存在;如,BF3、SF6、PCl5;
2)不能解释共价键的特性(方向性、饱和性等); 3)不能解释单电子键H2+和O2的磁性。
••
••
O O • •


6-2 价键理论(VBT) ----(Valence Bond Theory)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详解演 示文稿
优选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内容; 2.会用价键理论解释共价键的特征; 3.会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简单的分子结构。
6-1 路易斯理论
1916年,[美]化学家路易斯Lewis G. N.提出共价键理 论,说明分子的形成。如,H2;HCl。
2s
之间低原理
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后放出能量,使 体系量降低。放出能量越多,键越稳定。
(3) 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成键时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尽可能按最大程度的重叠方式 进行,重叠越大,电子在核间的几率密度越大,共价键越牢 固,分子越稳定。成键原子轨道的重叠部分波函数Ψ的符号 必须相同。
推论: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子且自旋反向,则形成一个稳 定共价单键;若有多个成单电子且自旋反向,则形成复键。
若A原子有两个成单电子,B原子有一个成单电子,满足自旋 反向则形成AB2型分子。
已知 N 原子的电子结构 2s 2 2p 3
2p
每个 N 原子有三个单电子,
所以形成 N2 分子时,N 原子与 N 原子
⑴ 按原子间的键合关系写出元素符号并将相邻原子 用单键连接。
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子间的键合关系是已知的, 例如, NO2中的键合关系不是N—O—O, 而是O—N—O。
⑵将各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加, 算出可供利用的价电子总数 。如果被表达的物种带有正电荷, 价电子总数应减去正电荷数; 如果被表达的物种带有负电荷, 价电子总数应加上负电荷数。
于是,CO 可表示成 :
C
O
配位键形成条件: 一个原子中有成对电子;而另一原子中有 可与成对电子所在轨道相互重叠的空轨道。
在配位化合物中,经常见到配位键。
在形成共价键时,单电子也可以由成对电子分开而得到。如 CH4 分子, C 原子 2s2 2p2 ,只有 2 个单电子。
2s
2p
电子激发
2s
2p
考察 CO 分子 C 2 s2 2 p2
O 2 s2 2 p4
形成CO分子时,与N2相仿,同样用了三对电子,形成三个 共价键。与 N2 不同之处是,其中有一个共价键具有特殊性—— C 原子和 O 原子各提供一个 2p轨道,互相重叠,但是其中的电
子是由O原子独自提供的。
这样的共价键称为共价配位键,经常简称为配位键。
ro
r
V
H2 中的化学键,可以认为是电子自
旋方向相反成对,结果使体系的能量降
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r = r0时, V 值 0
最小,表明此时两个H原子之间形成了化
学键。
-D
ro
r
从电子云的观点考虑,可认为 H 的 1s 轨道在两核间重叠,使电子在两核间出 现的几率大,形成负电区。两核吸引核间负电区,使 2 个 H结合在一起。
⑶ 扣除与共价单键相应的电子数(单键数×2)后,将剩余 的价电子分配给每个原子, 使其占有适当数目的非键合电子。 对第2周期元素而言, 非键合电子数与键合电子数之和往往能 使每个原子满足八隅律。
⑷ 如果剩余的电子不够安排,可将一些单键改为双键或叁键。
Question 写出 NO+ 离子的路易斯结构式.
H2分子的形成
共价键的本质——两原子互相接近时,由于原子轨道重叠, 两原子共用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对,使体系能量降低,而形成 化学键(共价健)。
2.成键的原理
(1) 电子配对原理
A、B两原子各有一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它们可以互相配 对形成稳定的共价单键,这对电子为两个原子所共有。同理,可 形成共价双键、叁键等。如N2等。
2s中一个电子,跃迁到空的2p轨道中,称为激发。激发后C 原子有4 个单电子。
于是形成CH4 分子时,C与4个H 成键。这将比形成 2个共价键 释放更多的能量,足以补偿激发时吸收的能量。
3.共价键的特点
(1)共价键的本质是电性的。两核对共用电子对形成的负电 区域的吸引。
(2)结合力的大小决定于共用电子的数目和重叠方式 (3)共用电子对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
1927年,德国化学家W.Heitler(海特勒)和F.London首先把 量子力学用于研究H2分子结构,后由美国L.Pauling发展,建立 了价键理论。
1.共价键的本质
V
计算表明,若H的两个 1s
电子以相同自旋的方式靠近, 0 则r 越小,V越大。此时,不
形成化学键。如图中上方红 色曲线所示,能量不降低。 -D
NO+ 离子只可能有一种键合方式,见下图最左边一个:
+ NO NO
+ NO
+ NO
N O+
NO+ 离子中价电子总数等于10 (两个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加后减 1) ,扣除 1 个单键的 2 个电子, 余下的 8 个电子无论按上图中第二个 那样以孤对方式分配给两个原子,还是按上图中第三或第四个那样 将 N-O 单 键改为双键,都不能使两个原子同时满足八隅律的要求. 这一要求只有将单键改为叁键才能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