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加网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二)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二)凹印网点的特点和新技术网点是实现图像阶调层次的基础,不同的印刷方式对网点的传递增大效果不同,由于凹印和柔印中网点增大比胶印更严重,因此对图像阶调的影响更大。

在网点传递的过程中,网点形状是影响图像阶调再现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印刷阶段更是如此。

传统的网点形状有方形点和圆形点,目前还有链形点(或称菱形点)、字母点、复合点、变频点、调频点等。

在相同的网点百分比下,不同的网点形状其周长的总和不同,其网点的增大量也不同。

网点增大时沿其边缘向外扩大,所以周长越大,网点增大越严重。

此外,网点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总会有网点搭接的部位,由于搭接会造成密度突然上升。

因而破坏了阶调曲线的连续性,造成某些阶调区域的层次损失。

例如肤色、恰好处于黄、品红版的中间色调,极易造成阶调生硬,缺乏细微层次的变化。

在肤色再现时链形点比圆形点和方形点都要好,因为这种网点的搭接避开了中间调,而且网点的搭接分两次,每次造成的跳升减弱。

网点搭接造成的阶调跳跃在原理上也可以通过RIP的调整参数来克服,但有一定的难度;其一是跳跃的幅度有诸多因素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随机性,即使作了精心的预设,仍难抵消所有的缺陷;其二是跳跃的位置只能给出一个范围,很难精确定位。

所以网点搭接造成的阶调跳跃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无法消除,只能通过网点形状和制作图像的特性相互配合来减轻其影响。

凹印网点由网墙和网穴组成,它不同于凸版、平版等其他印刷网点。

凸版、平版以网点面积的大小来表达印刷品的层次,凹印则以凹版的凹下部分(油墨网孔)来表达层次。

凹印网点需要有网墙来支撑刮墨刀并且加强网穴对油墨的吸附力。

凹版凹下部分按形状不同可分为凹下部分的表面积相等深度不等;凹下部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串行进位加法器_延迟计算__概述说明

串行进位加法器_延迟计算__概述说明

串行进位加法器延迟计算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串行进位加法器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电路,用于实现两个二进制数的相加运算。

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领域中,加法器是基本的计算单元之一,因此对其性能的改进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延迟计算则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减少开销、功耗或其他限制条件而将计算结果延迟到需要时再进行。

本文将结合串行进位加法器和延迟计算两个主题,探讨串行进位加法器在延迟计算中的作用以及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进行整体概述和结构说明。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串行进位加法器的基本原理、构造方式以及优缺点。

第三部分将深入探讨延迟计算的定义、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方法与技术。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串行进位加法器在延迟计算中的作用,并介绍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以及对读者的启发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述串行进位加法器和延迟计算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串行进位加法器在延迟计算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和应用范围,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延迟计算在提高电路性能和优化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2. 串行进位加法器:2.1 基本原理:串行进位加法器是一种基于二进制加法的电路设计,用于实现数字计算。

其基本原理是将两个二进制数逐位相加,并通过一系列的进位传递来实现进位的计算和累积。

在每一位上,串行进位加法器通过输入的两个数字和之前的进位信息来生成该位的结果和产生下一位的进位。

2.2 构造方式:串行进位加法器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逻辑门电路实现,常见的包括使用门电路(AND、OR、XOR等)、触发器以及多路选择器等元件。

其中一个常用的构造方式是Ripple Carry Adder(RCA)与D型触发器结合,通过级联多个全加器单元来实现。

2.3 优缺点:串行进位加法器相比并行运算方式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由于其简单的电路结构,在硬件设计上较为容易实现;其次,它能够按顺序处理数字,并且只需要一个时钟周期进行运算。

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的运算特点

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的运算特点

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的运算特点1. 引言1.1 概述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和微分器是数字电路中常用的基本运算单元。

它们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运算特点的详细了解对于理解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和微分器的运算特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每个运算特点的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然后,我们将讨论它们各自的功能与用途,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最后,我们将进行对比分析,并展望未来关于这些运算特点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和微分器的运算特点,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运算特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信息处理和信号处理。

此外,本文还将展望这些运算特点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参考依据。

2. 减法器的运算特点减法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字电路,用于实现数字信号的减法运算。

本节将首先介绍减法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电路结构和工作方式。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减法器的功能与用途,以及在实际中广泛应用的案例。

2.1 原理介绍减法器是由数个逻辑门组成的电路,在输入端接收两个二进制数作为操作数,并输出它们的差值。

它采用补码运算进行计算,通过对被减数取反并加上减数进行补码相加来得到结果。

通常使用二进制加法器结构实现。

2.2 功能与用途减法器主要功能是进行数字信号的减法运算。

在数字电子领域中,大量应用了减法器来实现不同功能模块——如比较、编码、解码、数据处理和控制等,在计算机系统、通信设备、图像处理和音频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2.3 实际应用案例减法器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实际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ALU)中,减法器用于进行整数和浮点数的减法计算。

浅析数字加网技术

浅析数字加网技术
现龟 纹和不可避 免 的细小 玫瑰斑 ;
1 .因 网 点 大 小 相 等 而 具 有 颗 粒 感 ,在 中 间 调 位 置 上 难 以控 制 每 组 网 点 的 位 置 ,尤 其 在 平 网 时 会 出 现 墨斑 ;
2. 个 生 产 过 程 中 ,宽 容 度 比 调 幅 加 网技 术 的 整
维普资讯
l I 、 点是印刷的最基本单元,担负着组织图
像 层 次 、 廓 及 色 彩 的 任 务 , 点 的 特 性 轮 网
直 接 影 响 到 复 制 图像 的 特 性 。 印 刷 加 网 方 式 经 历 了
从 照 相 网 屏 加 网 、 电 子 加 网 ,到 现 在 的 数 字 加 网 的
影 响 输 出速 度 ,也 没 有 传 统 的 高 线 数 加 网 工 艺 所 需
网点间距 不等 ,网点分布 密度( 度 , 点个数 多少 ) 频 网 表 现 阶 调 层 次 ,没 有 网 线 、 加 网 角 度 的 概 念 ,常 用
网点直径 的大小 来区分 , 图 3 见 。连 续 调 图像 经 调 幅 加 网 后 如 图 4所 示 。 相 对 于 调 幅 加 网 而 言 ,调 频 加 网 能 够 复 制 出 更
混 合 力口网 技 / 调 频 加 网 技 术
混 合 加 网 ( b i ce nn Hy rd S r e ig)技 术 是 借 鉴 调
幅 和 调 频 两 种 网 点 特 性 的 加 网 技 术 ,既 体 现 了 调 频

调 频 加 网 技 术 即 FM ( e u n y Mo u a e Fr q e c d lt d S r e ig)技 术 ,是 当 今 网 点 技 术 主 要 的 发 展 方 向 ce nn 之 一 ,调 频 加 网 网 点 大 小 基 本 不 变 ,网 点 无 规 律 分

彩色图像数字加网的实现

彩色图像数字加网的实现

网时,则网目调单元构成为1 2 X 1 2 。所以我们采用 1 2 X 1 2 网格来模拟精细印刷的加网过程。
方 法 一 是 8 _ 4 。 , i p t a n 0 詈

1 . 1 2 X 1 2 网格的最小阈值矩阵
为 了简化 不 同 网线 角度 时加 网阈值矩 阵的设 计
此 时可设 p = l ,q = 3 ,取 m = 4 ,即a = 4 ,b = l 2 , 则N =1 6 0 ,K =4 ,L = 4 0 ,与0 。 时 的 网格 大 小
误差 为1 6。 近 似 方 法 二 是 采 用 1 4. 0 4 0 , 即
1 t a n0 :一 a b mq 4 …此 ~ 时’ , p :1, ’ q :4,取 ’
介绍一种彩色加网方法,并模拟加网后 的效果。


通 道 分 离
二 、加网角度 的选择及 实现算法
传 统 印 刷 中一 般 采 用 的加 网 角度 是 :1 5 0、 4 5 。、7 5 。 、9 0 。。 一 般 采 取 的原 则 是 :4 5 。网 线 加 图像 的主 色 ,9 0 。网线 加黄 色 ,其他 两 色分 别 加1 5 。和 7 5 。 。这是 因为4 5 o 网线 角度 的再 现 力最
f管理前沿 J
彩色图像数字加网的实现
文/ 高巧侠
如 何 将 一 幅 彩 色 图 像 进 行 大 规 模 地 复 制 ,传
表 达 。 由于计 算机 的两 个像 素 点之 间 的距离 小 于人 眼睛 的分辨 阈值 ,所 以在 人眼 看来 整个 图像 就 是一 幅连续 的彩 色图像 。 由于计 算机 中的颜 色再现 是通 过 加色 法来 实现
q =l, N =1 4 4。

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探索

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探索

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探索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显得愈发重要。

随着网络攻击方式的演变和加密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加密算法的性能评估成为了保护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索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评估和选择数据加密算法以提高网络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据加密算法的基本原则。

数据加密算法的目标是通过对数据进行转换,使得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获取数据的内容。

加密算法的性能评估方法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指标:1. 安全性:数据加密算法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安全性评估方法应该考虑算法的抗攻击性、强度和安全性缺陷等方面。

2. 效率:加密算法需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供高效的加密和解密速度。

因此,性能评估方法应该考虑算法的加密速度、解密速度和占用资源等。

3. 可拓展性:随着数据规模和网络负载的不断增长,加密算法需要具备可拓展性。

评估方法应该考虑算法的扩展容量、并发处理能力和适应性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1. 算法基准测试:基准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比较不同加密算法性能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相同硬件环境下对不同加密算法进行测试,比较它们的加密速度和解密速度以及占用资源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选择性能最优的加密算法。

2. 算法复杂度分析:复杂度分析主要评估加密算法的运算和存储复杂性。

该方法通过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评估算法的性能。

通常使用大O表示法来描述算法的复杂度,例如O(n)、O(nlogn)等。

复杂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算法的效率,并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3. 算法加速技术:加密算法的性能评估还可以通过使用硬件加速技术来提高算法的加密速度。

例如,使用专用的加密芯片、图形处理单元(GPU)或其他加速设备来加快加密和解密运算。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加密算法的性能,但也需要考虑成本和可行性。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还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进行。

调频加网技术分析和研究

调频加网技术分析和研究
用前 景 。
关 键 词 : 频 网 ; 网技 术 调 加 中 圈 分 类 号 : S 0 T 8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1 5 3 2 0 ) —0 1 — 0 1 0 —3 6 ( 0 2 5 O 2 3
An y i n s ar h o al s s a d Re e c n FM c e n ng Te h o o y S re i c n lg
角 的 概 念 , 根 本 上 避 免 了 调 幅 网 点 可 能 引 起 的 撞 从
网 、 网问题 。 频 网点 成 为 高 保 真 印刷 的首 选 网 错 调
点 同 时 , 被 用 于 某 些 特 殊 印 刷 ( : 网 印 刷 ) 也 如 丝 。
区域 的最 终 网点数 量 与 该 区域 的灰 阶 值 成正 比
因此 , 以说无论 传 统 的 调 幅加 网 , 可 还是 调 频加 网 , 都 是建 立在 阀值操 作基 础 上的 。
1 调频 网点 产 生 的原 理
调频 网点 的单元 网格 内 的基 本 同点 的位置是 由
维普资讯
包 装 工程
P C A KA NG E GI E I o. 3 2 0 . GI N NE R NG V [2 0 2 5
调 频 加 网技 术 分 析 和 研 究
邝 敏 威 ,陈 新
( 洲 工学 院包装 与 印刷学 院 , 南 株洲 株 湖
K UA N M i w i .CH EN X i n— e n
c h z o si t o c n l y Z u h u4 2 0 ia u h uI t u e f Z n t Teh oo , h z o 1 0 8 l n ) g Ch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三)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三)凹印制版方法和对网点的要求凹印制版方法中传统的方法是照相凹版制版法。

该方法制成的印版网孔面积相同、以网孔深度不同表达印刷品的层次。

其原版无网点,为连续调软片。

原版上的图像经紫外线照射成像于耐蚀膜(对印版滚筒镀层进行腐蚀所用的膜)或碳素纸上,再将此膜包裹于滚筒上,在温水中显影,通过氯化铁进行化学腐蚀,形成深浅不一的网孔。

现在已多不使用连续调原版碳素纸,主要使用分色软片的方法,即按照与胶印完全相同的方法制作加网分色片的方法;另一种是对图像进行全数字化处理、无软片制作印版滚筒的方法。

在包装印刷和特殊凹印领域,无软片制作法正迅速得到推广。

在出版凹印领域无软片化也有了实在的进展。

现代凹印制版工艺方法主要有: (1)网点照相凹版。

采用凹印网点特型网屏作照相加网,或电子加网,制出加网阳(或阴)图片,在光聚合材料版滚筒或喷涂光刻胶的铜滚筒上直接晒版,前者只需冲洗显影,后者则再经腐蚀(或电解),即可制成凹印版,也称直接法涂布腐蚀凹版。

这种制版具有程序简单,数据稳定,易于操作,制取的凹印版,网穴深浅一致,可统一变化其深度(15~35μm)。

网点大小则随图像层次而变化,网墙与网点的线比,可随原稿协调反差要求从1∶3至1∶6作不同变化(最高可达13,但不耐印)。

虽然只能表现56%~73%(最高79%)的网点阶调,但由于其印刷墨层厚,反差高,加上印刷网点阶调层次的扩大,其阶调层次再现仍然优于平版印刷。

而且画面平服、均匀、柔和,适宜建筑材料与商标装潢印刷。

(2)腐蚀凹版。

是目前凹印制版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照相凹版发展而来,采用网点图片(照相或电子分色)直接曝晒在涂布有感光胶的滚筒上,经腐蚀制成凹印版。

去掉了晒碳素纸过版的不稳定因素,工艺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字加网方法的研究在传统印刷过程中,印刷过程的实现都必须要有印版的存在,而印版上只有两个元素――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

如若印版上这两个元素没有任何微观上的变化,那么通过该印版印刷出来的印刷品只有两个层次,这就无法将原稿上丰富的阶调层次和色彩转移到承印物上。

如若将原稿的连续调图像即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分割成无数面积大小不同的小点,这些不同面积大小的点着墨后,着墨的多少也就不同,在视觉效果上也就表现出了不同的阶调层次。

同样,着墨的多少,也反映出了色彩的千变万化,这些小点在印刷上称之为网点,这种技术即为网目调技术,它也是印前的一项核心技术。

根据加网方法的不同,网点分为调幅网点(AM Screening,以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层次,点间距固定,点大小改变)和调频网点(FM Screening,以点的疏密而不是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层次),如图1所示。

从连续调图像到网目调图像的处理过程称之为加网(Screening)。

加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网屏照相加网、电子分色机电子加网和计算机数字加网三个发展阶段。

CTP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加网技术直接运用到了印版上。

CTP技术用数字技术代替了传统印版制作的模拟技术,从而减少了图像转移次数和人为因素对版面质量造成的影响。

所谓的计算机数字加网就是采用无形的电子或数字网屏完成网点的形成过程,其主要工具是光栅图像处理器(RIP),并且可根据要求自动对网点的大小等各种参数加以确定。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网点生产方法及几种常用的加网技术。

数字网点生成方法如何将数字图像的像素值转换为可模拟原稿图像浓淡程度的网目调网点?这是计算机数字加网的关键问题。

图2显示了通过对一个网点单元内不同数量的像素点曝光来形成不同成数的网点。

对于传统的调幅加网方式来说,正是这些不同曝光数量的像素点构成了不同级别的网点大小,继而使图像有了丰富的浓淡变化,也使得连续调图像得以转化为网目调图像。

数字网点的生成主要是按网点形状建立数学模型(数学表达式),进而规定在一个网目调单元中所有的记录栅格如何曝光(即曝光的次序)。

主要有阈值法、模型法、生长模型法和对半取反法这4种生成方法。

1.阈值法阈值法又称投影法,得名于用模拟照相加网的方法产生数字网点。

该方法预先设计好一个阈值矩阵,该阈值矩阵为一个平面记录区域(比如一个网目调单元)的每一个点(记录栅格)设定一个阈值。

加网时根据阈值矩阵以及从图像中读出的像素值对记录平面上(网目调单元)的每一个记录栅格作出曝光或不曝光的判断,即使用设定的阈值来控制网目调单元中的每一个记录栅格是否曝光。

用阈值法产生数字网点时,对应于每一层次变化(像素值的变化)均需按照接触网屏的透光特点设计一个阈值矩阵。

例如,当网目调单元由16×16个记录栅格组成时,则一个网目调单元能表现的层次数为162+1=257种,对应这257种层次均需要按接触网屏的透光特点设计一个阈值矩阵。

如果网目调单元的栅格数改变了,则必须为新的栅格分布建立另一套阈值矩阵。

此外,对应于不同的网点形状,也需要设计不同的阈值矩阵。

这一方法模拟照相加网,因此可获得很好的结果,但缺点是需要巨大的内外存资源来存储预先设计好的阈值矩阵,且阈值矩阵随着记录设备的分辨力、加网线数、网点形状和加网角度的变化而变,即使在现代,这样巨大的存储开销也是很难接受的。

2.模型法对各个阶调级(灰度等级)预先设计好网点模型。

比如一个12%的网点通常将在网目调单元栅格矩阵中心部位的12个小方格上曝光。

假定数字图像的灰度等级为100,需预先为每一形状的网点各设计一套网点模型集(每套网点模型包含100个网点模型),并将每一网点模型编号。

输出时,输出设备对分色图像的每一个颜色通道进行逐行逐个像素的扫描,读出每一像素值(灰度值),并根据规定的网点形状和灰度值从对应的网点模型集中取出需要的网点模型,控制输出设备在应该曝光的位置(小方格)上曝光,每个像素值对应一个网点模型。

3.生长模型法假定一个网目调单元包含25个成像光点,即横向和纵向均划分为5格,可表示的灰度层次等级有25+1=26个。

设数字图像有14个灰度等级,即像素的灰度值范围从0到13。

由于成像光点有25个,层次等级有14个,因此每两个小方块对应1个灰度等级。

与像素值0对应的曝光点数为0,与像素值1对应的曝光点数为1,对像素1以后的灰度等级,每增加1个灰度等级就增加2个曝光点,由此而得到由0~13这一灰度变化范围。

显然,当需要复制出一幅每一主色的位深度为8的彩色图像时,需要由16×16=256个记录栅格组成一个网目调单元。

生长模型法的模型数量大大减少。

当需表现256个灰度级时,模型法需要256个网点模型,而生长模型法则需一个网点模型。

使加网过程变得更高效,加网时只需进行比较操作即可。

4.对半取反法该网点生成方法以50%网点为基础,对面积率大于50%的网点,以与之互补之小网点的点型取反而获得需要的网点。

例如,80%的网点可以通过对20%的网点取反得到。

实例如图3所示。

对半取反法为不少加网软件所采用,该方法生成网点的主要优点可归纳为:①网点生成快。

由于对半取反法在加网过程中大量执行的是逻辑运算,因此它的执行效率较高。

②存储空间小。

由于只要产生一半的网点,另外一半的网点由取反得到,故需要的存储量小。

数字加网基本算法 1.调幅加网调幅加网技术即AM(Amplitude Modulated Screening)技术是最典型、最常用的加网技术。

网点是以中心胞点方式向外增长的,网点中心具有固定的空间位置,每个网点的相互中心位置保持不变,由像素的灰度值来决定网点的增长。

调幅加网网点可用传统网点的4个参数来表征,即网点面积率、网点形状、加网角度和加网线数。

调幅网点的结构特点是:由图像像素的灰度值决定网点面积率,单位长度上的数目决定了加网线数,小点从中心向四周按规律扩散,集中分布,形成网点,扩散的规律决定了网点形状和加网角度。

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网点间距相等。

调幅加网技术比较成熟,特别是在中间色调位置上表现完美,对设备环境、印刷条件要求不高,广泛应用于印前处理中。

然而,调幅加网技术仍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如龟纹。

目前调幅加网算法主要有有理正切加网算法、无理正切加网算法及超细胞加网算法三种。

①有理正切加网算法有理正切加网(Rational Tangent Screening)是数字加网的基础,它早于无理正切加网技术的出现。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为了满足网目调单元角点与输出设备记录栅格角点重合,使得实际可用的加网角度与制版工艺要求的角度出现较大的偏差,15°不得不变成18.4°才能保证角点的重合,由此产生的绝对误差是3.4°,这一偏差不是一个小数字,有可能引起龟纹。

B.对设定的加网线数,加网后实际得到的数字会与指定的数字出现偏离,除0°的黄版外,其他色版的实际加网线数均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各色版实际加网线数的不同。

C.可供选用的加网线数和加网角度只有有限的组合。

有理正切加网存在着一些问题(18.4°),但也使用了很长时间。

为什么?因为计算手段达不到。

当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时,就可以实现新的加网算法――一种更接近于传统加网角度的方法,这就是无理正切加网(Irrational Tangent Screening)。

②无理正切加网算法当加网角度的正切为有理数时,网目调单元的角点可以与记录栅格小方块(设备像素)的角点准确重合,但同时又要保证15度,是不可能的。

如果仅用这样放置网目调单元的方法,是无法实现加网的,要实现加网,必须解决4个角点都与记录栅格角点重合的问题。

无理正切加网解决角点不重合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

A.逐个修正法根据实际要求的加网线数和加网角度,精确地计算与判断每一网目调单元的栅格点阵及其特点,据此获得网点的大小和形状,逐个做网目调单元的角度修正。

B.强制对齐法取整无理正切角a的对边dy和邻边dx,强制网目调单元角点与记录设备的像素角点重合,使之形成有理正切网点。

但是,强制角点对齐后衍生出来的问题是,实际得到的加网角度和加网线数将与给定的值有所偏离,它们只是给定加网角度和加网线数的近似值。

采用无理正切加网算法可获得高质量的输出,但对光栅图像处理器以及加网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求极高,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在数字加网技术中引进了超细胞结构的概念,利用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无理正切加网存在的问题。

C.超细胞加网算法超细胞结构加网技术(Super Cell Screening Technology)是一种针对有理正切加网和无理正切加网的不足而开发的改进方案。

采用这一技术后,通过采用超大型细胞并在每个细胞内设置多个网点生长点的方法,解决精密逼近15°角和记录分辨力间的矛盾。

超细胞的尺寸与网目调单元相比要大得多,因此在输出设备的记录平面上有许多可以放置超细胞的点,使得超细胞的角点与记录设备的像素角点重合。

因此,用超细胞加网方式可以非常逼近传统的加网角度,并使得各色版的加网线数基本相同,从而保证复制的精度。

目前很多加网技术就是采用了该种算法,如:Linotype-Hell的高质量加网HQS(High Quality Screening)、Adobe公司精确加网AS(Accurate Screening)及AGFA公司平衡加网BS(Balanced Screening)等。

相信该加网技术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调频加网调频加网技术即FM(Frequency Modulated Screening)技术,是当今网点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调频加网网点大小不变,网点以离散态分布,随着加网的算法不同而有不j 同的空间位置,网点间距不等,以网点分布密度(频度、网点聚集个数多少)表现阶调层次,没有网线、加网角度的概念,常用网点直径的大小来区分。

相对于调幅加网而言,调频加网能够复制出更多的图像细节,可解决细线的锯齿及断裂,带纹理图像及栅格的撞网及产生龟纹和玫瑰斑的问题。

同时调频加网无需考虑网点角度,能实现高线数印刷的效果,可以进行高保真印刷。

但亦有不足之处,如因调频网点大小相等且具有颗粒感,故在中间调位置上难以控制每组网点的位置,尤其在平网时会出现墨斑;另外调频加网对设备及环境要求较高,使许多普通印刷机无法正确再现网点,并且网点扩大严重,不容易控制,需要更细致的工艺控制和监测技术。

目前调频加网算法主要有模式抖动加网和误差扩散抖动加网两种。

①模式抖动加网假如数字图像的分辨率与设备的分辨力相同,那么可以采用抖动技术来进行数字加网。

假定有一个 m ×n 的伪随机抖动矩阵 Dij ,若数字图像中某点的坐标为(x 、y ),则它在伪随机抖动矩阵中的相应位置(i 、 )应该为:i=x mod m ,j=ymod n (mod 表示取模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