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

合集下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一场在1917年俄罗斯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这场革命对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也对全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讨论俄国十月革命。

一、历史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俄罗斯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社会动荡时期。

19世纪末,俄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工人阶级和农民开始觉醒,并对沙皇政权的专制统治感到不满。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在军事、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加剧了人民不满的情绪。

这些持续积累的不满与愤慨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二、事件经过俄国十月革命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1917年10月25日,也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当天,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士兵和海军水手组成的红色卫队占领了彼得格勒市政府大楼和其他重要政府机构。

在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全境逐渐落入革命者掌控之中。

这场武装起义使得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俄罗斯本土,而是波及到了全世界。

在俄国本土,革命结束了沙皇制度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实现了工人和农民的权益保护。

然而,革命后的俄罗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经济崩溃、政治动荡和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

在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各地广大工人阶级和被压迫群体,成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这场革命对于近代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俄国十月革命也引发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冲突与对抗,给世界局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总结起来,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在俄罗斯爆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它的发生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场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也对全球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

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一起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彼得格勒的工人因为长期的战争、饥饿而走上街头,派去镇压的军队当场哗变。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

沙皇被迫退位。

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名词解释

十月革命名词解释

十月革命名词解释十月革命,也称俄国十月革命或苏维埃革命,是指1917年10月(按照当时的俄国革命历法,即9月25日)在俄国首都莫斯科革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也是第一次社会革命。

主要是俄国工人、农民、兵役人员和其他普通平民的政治觉醒和社会主义思想火花,通过游行、罢工、暴动和抗争,终于结束了沙皇制度的残酷统治,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十月革命的起源,可以从俄国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追溯。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国的社会变革和工业革命令人叹为观止,也为俄国社会分层而带来了无穷可能。

伴随着传统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崩溃,工农阶级、小资产家庭和其他阶层开始探索新的社会机制。

他们致力于引进更具民主性质的政治更替和社会变革,让广大劳动力得以更为公平的分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推动十月革命发动的主要力量有左翼苏维埃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俄国共产党以及其他劳动运动组织,这些组织在整个革命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十月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在另一场著名的十一月革命(也称苏维埃十一月革命)中,右翼范畴被推翻,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苏维埃革命的激进性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提醒了我们要保持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警醒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制度的变革,为达到社会公正与正义而努力。

总之,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结构,也深深影响了世界。

十月革命不仅几乎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改革,为今天的全球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国有一千多万人被拉去当兵,伤亡数百万人。 前线很多士兵没有鞋子,甚至几个人共用一枝枪。 国内大片耕地荒芜,工厂倒闭,物价飞涨,食物 极度短缺,首都彼得格勒有一天甚至连一个面包 都买不到。 (三)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濒于崩溃。
(四)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包括民 族矛盾,阶级矛盾等。俄国民众简单地为了“面 包”而战。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 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 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 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 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 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 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 论。”


客观: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 发展迅速,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位 俄国画家在1920年画的《布尔什维克》 主观: 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随着资本主义 的发展不断壮大。有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俄国无产阶级还有革命的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贫困农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 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 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 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 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 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 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1923年,该舰改为练习舰。在苏联卫国战争中, 当法西斯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舰上的9门主炮被拆 卸下来,部署在城市外围,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 立特种炮兵连”,扼守防地。第10门主炮及指挥员 和炮兵班留在舰上迎战。后在危急关头,“阿芙乐 尔号”巡洋舰自沉于港湾中,战争后期它被打捞上 来,并于1944年修复。从1948年11月起,它作为十 月革命的纪念物和中央军事博物馆分馆,永久地停 泊在列宁格勒市内的涅瓦河畔,供人们参观、瞻仰。 该舰于1927年获红旗勋章,1968年获十月革命 勋章。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二月革命:
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两个政权并立(资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2.十月革命:
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

方针:武装起义。

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领导人:列宁。

结果: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任命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痛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苏维埃政府采取措施: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及时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匈奴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

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特点: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对比: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 客观条件:①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但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②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 主观条件:①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②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⑴爆发:1917年3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⑶结果: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3.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

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简要概括

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简要概括

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简要概括
俄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10月(根据历法为11月)发生的一场重要的政治革命事件,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以下是对十月革命过程的简要概括:
1.背景:十月革命是在俄国历经一系列政治和社会动荡后发生的。

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形成了一个
临时政府。

然而,临时政府面临许多问题,如战争、经济危机
和社会不满,使得局势进一步动荡。

2.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由弗拉基米尔·列宁
领导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党派,致力于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
社会主义。

他们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尤其是在工人、农民和士
兵中间。

3.二次革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时政府的权威逐渐削弱,同时
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
党发动了对临时政府的武装起义。

他们占领了重要的政府机构
和军事基地,并掌握了政权。

4.争夺权力: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即
工人、士兵和农民的代表组成的政府形式。

临时政府被推翻,
列宁成为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人。

5.影响与后续发展:十月革命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在随后几十年里对世
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对十月革命过程的简要概括,实际情况和事件的细节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针对十月革命的研究和分析在历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深入探讨。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在1917年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一场重大政治变革。

这场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俄国十月革命。

一、背景1. 俄国沙皇制度的弊端俄国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沙皇制度已经日益落后,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

沙皇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加剧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不满情绪。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俄国带来了沉重的冲击,不仅造成了巨大人员和物质损失,还进一步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败和无能。

战争对俄国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恶化,激起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二、经过1. 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是俄国革命的先导阶段,发生在1917年,并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

这场革命由工人和士兵发动,抗议食品短缺、军事失败和沙皇政权的腐败。

经过广泛的示威抗议和武装起义,最终沙皇政权倒台,成立了临时政府。

2.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革命。

通过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和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行动,他们占据了重要的政府机构、电报局和铁路交通等关键地点。

最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三、影响1. 俄国内部变革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他们通过土地改革、国有化、工人控制工厂等一系列政策,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推动了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2. 国际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场革命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的来临。

它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群众纷纷起来,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3.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俄国是列强中经济落后的国家,一战使 沙俄经济陷入困境。因大量劳动力投入 战争,全国播种面积较之1909年下降 85%,马匹减少500万匹,粮食价格上涨 50%,食品供应紧张,军队仅能得到原 来供应量的一半……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发生在资本主 义高度发展的国家,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却发生在落后的帝国主义 国家——俄国。为什么?
莫 斯 科 红 场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时代,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变 革时期。从19世纪末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俄罗 斯工业体系得到完善,尼古拉二世的资本主义改革 造成了俄国国内不小的社会矛盾。而俄国国内贫富 差距扩大,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面对这 些情况,他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继续对内改革, 对外扩张。
拥有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工人、 农民、士兵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3、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对人类历史: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对现代世界: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开创国际 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对俄国:开辟一条新道路,为俄国成为社会主 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前提。
十月革命的特点
1、革命理论: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无 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 (列宁主义),并得到实践证明。 2、革命道路:由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 镇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紧密相连。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 命形式。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
1、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政治:掌握政权,成立苏维埃政府(核心) 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根本) 外交:恢复和平环境(迫切) 2、苏维埃政权的特点 拥有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工人、 农民、士兵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
1、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政治:掌握政权,成立苏维埃政府(核心) 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根本) 外交:恢复和平环境(迫切)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 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 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 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 的特点是……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 象……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罗曼诺 夫王朝;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夺权; 为革命指明方向。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 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革命来。” ——列宁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2、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1860年 1879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99 187 11600 42000 7954 51937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2、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 3、一战激化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有利时机; 4、其他:列宁主义的指导、工农联盟的形成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
1、二月革命倒沙皇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专制制度 结果:两个政权并存 (基本特点),说明了布尔 什维克党的不成熟。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2、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
如果没有战争,俄 国也许会过上几年 甚至几十年而不发 生反对资本家的革 命。 ——列宁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2、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 3、一战激化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有利时机; 1916年,仍有20万士兵没有武器,由于军 需供应不足,装备落后,军事指挥失误, 再加上士兵情绪低落,俄国在战争中不断 失利,到1917年3月,约150万人死于战争, 四百多万人伤残。 ……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1904年12月,位于圣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发生罢工,罢 工人数攀升至八万人。 1905年1月22日,东正教盖庞神父带领为数约三万的工人 到冬宫外广场和平示威,向沙皇递交请愿书,以表达社会 底层人民困苦,请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日俄战争等; 1905年1月8日和平示威当天,聚集民众增加到二十万, 大家手拿着圣像、沙皇图像,唱圣诗与爱国歌曲,士兵对 空鸣枪示警,不久后向群众射击,民众在惊慌中逃亡争相 推挤,盖庞神父在混乱中身亡。官方宣称伤亡人数为 96 人死 333人受伤,反对势力宣称死亡人数超过4,000人, 保守估计约1,000人伤亡。
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 美国的1/11,英国的1/6,法国的1/4。 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 英国的1/5,法国的1/4。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国内矛盾尖锐
“地方自治局代表中竟有些人在胡思乱想,认 为地方自治局代表要参加国家行政管理。希望 大家都知道,我要坚定不移地保持专制制度的 原则,就如同我那不能令人忘怀的先父一样”。 ——1895年,尼古拉二世在接见地方自 治局的自由派代表时所说。
(1917年)7月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 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 街游行,示威群众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的口号,要求苏维埃中央执委会立即夺取政 权。下午2时,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以“维护市 内秩序”为名下令部队向示威群众开枪,造 成700余人伤亡。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 除工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
“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筋疲力尽、 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 所渴望的正义和平或民主和平,即俄国工农在推翻 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法要求的和平, 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 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 1、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苏维埃政权的特点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夺权;为革命 指明方向。 3、七月事件:影响: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列宁在指挥起义
攻占冬宫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夺权;为革命 指明方向。 3、七月事件:影响: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