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新乡市总体(含40平方公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第一部分【中规院】

新乡市总体(含40平方公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第一部分【中规院】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二.现状分析 三.风貌定位 四.设计方案 五.核心水系 六.重要节点 七.设计导则 附件
1
新乡市总体(含40平方公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40平方公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及设计导则
1 项目委托背景及工作
新乡市位于河南北部,是豫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现辖两市(辉县市、卫辉市)、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 长垣县)、四区(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以及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 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至2017年,新乡市域总面积为824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10.82万;中心城区建成区 面积为110平方公里,人口为106万。新乡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 城市建设地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 工程创建城市。 新乡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广高铁、京广铁路、新菏铁路、新月铁路等四条铁路通过新乡,107国道、京港 澳、大广、济东及正在建设的新晋、鹤辉等五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离新郑国际机场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车程50分钟,乘 京广高铁2个半小时可达北京、7小时可达广州、深圳。郑州至济南快速铁路将由新乡东站引出。 新乡市旅游资源丰富。南太行在新乡绵延上千平方公里,集雄、险、峻、奇、秀于一身,荟萃了南太行山水精华。黄河流经新乡170 公里,有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龙湖、曹岗险工、万亩刺槐林等众多生态资源,形成了秀美的沿黄旅游景观。新乡有国 家级文保单位20处,省级文保单位43处。 随着中原经济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获批,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不断优化,发展理念不断更新,新乡处在了提质升级发展 的关键时期。为响应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实现全省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推进会上提出的城市建设要求,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 特开展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通过城市设计的编制,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景观风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把新乡建 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魅力的优质现代城市。受新乡市城乡规划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新乡市总体(含 40平方公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的编制任务。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15•【字号】宁政发[2013]285号•【施行日期】2013.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宁政发〔2013〕28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3年10月15日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编制说明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

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考试重点城市设计的概念:诚实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1)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它着重研究城市土地的综合组合,寻求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城市设计具有战术性,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物质形态环境,内容比较具体、细致,属微观方面(2)城市规划偏重于二维,是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城市设计偏重于三维,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3)城市规划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城市设计是“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的区别:(1)就研究对象而论,建筑设计解决使用功能,城市设计关心建筑与建筑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关心整体环境质量(2)城市设计强调公众参与,建筑设计以精英的方式出现,以业主自身的价值取向为目标(3)城市设计关注大范围环境质量,表现为“面状”、“线状”的整体性,建筑设计只是城市环境中的点状个体P26(论述)古罗马城市设计主要有三方面特征:(1)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中世纪城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要塞型(2)城堡型(3)商业交通型P60(看表)卡米洛·西特,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伊利尔·沙里宁提出“体形环境”的概念,归纳总结出三方面的城市建设原则:(1)表现的原则。

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2)相互协调的原则。

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3)有机秩序的原则。

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是协调指导一切原则的最基本原则视觉连续:卡伦认为,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视觉连续空间的两种方法:减法空间,加法空间城市的四大活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日本著名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丹下健三提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轴理论的基本构思(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型多中心城市结构(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环形交通轴城市发展模式(3)城市摆脱旧区向东京湾海上发展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标志(P134有名词说明)城市空间总体上可分为:城市广场、城市街道及其二者的交汇空间三大类P98:1、2、4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务实性城市设计(1)概念性城市设计采用城市设计竞赛方式,目的是选择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功能需求(2)策略性城市设计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包括一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3)务实性城市设计是针对规划实施项目的城市设计,按其实践开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专业特点,可分为开发型、保护与更新型、社区型(4)保护与更新型城市设计(n explain):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建成区中的建设活动,与开发型不同的是,保护与更新型城市设计强调的是一种渐进的城市物质环境改善。

肇庆新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CCDI

肇庆新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CCDI

葫芦山旅游风景区 九龙山旅游风景区
大旺 国家高新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肇庆新区
肇庆老城区
广佛地区
山区 经济落后区域
肇庆老城区域
北部组团
西部组团
: 在肇庆市融入珠三角的背景下,城市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肇庆新区承担老城区核心功能转移,作为首位能级城市带动两翼现代服务业和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联动山区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型现代生产力服务平台。
大西南地区
西江经济带
粤东地区
区域发展轴
粤北地区
生态经济带
肇庆
ZHAOQING
广州
GUANGZHOU
佛山
FOSHAN
东莞
DONGGUAN
惠州
HUIZHOU
珠三角地区
中山
ZHONGSHAN
江门
JIANGMEN
深圳
SHENZHEN
沿海经济带
珠海
ZHUHAI-
粤西地区
1
1.1
1 区域分析
1.1珠三角层面——纽带
水运联系
基地南边紧邻西江设有工业新 港,其定位为:全国内河主要港 口,珠三角重要交通枢纽,是目 前5000吨江海轮能够到达的西江 最上游港口。向西南可达老城区 的肇庆港,距离约为36公里,有 便捷的水运联系。
5
1.2
2.3产业资源
2.3.1产业分工 肇庆市的主导行业中,以金属冶炼、矿物制造、建材行业、木材加工及造纸、化工行 业、纺织服装制鞋行业为主。 外围山地地区主要为建材行业、木材加工及造纸等资源依赖型产业。 东南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主要为先进制造业等环境限制型产业和土地消耗性产业。 中心城区为肇庆核心,主要以生态性都市服务产业为主。

城市设计涉及在整体上对城市以及城市区域的某一部分的设计

城市设计涉及在整体上对城市以及城市区域的某一部分的设计

空间、场所与领域:创造景观空间感尺度:围合成L≤25m见方的用地;人的交往是一种朋友、同志式的关系,大家可以比较自由地交流,超出这个范围人便很难辨别对方面部表情和声音;创造景观场所感尺度:围合成L≤110m见方的用地;人可辨别大略的人形和大致的动作;创造景观领域感尺度:为合成L≤390m见方的用地;人看不清东西,能创造很深远、宏伟的感觉。

细部小空间尺度:⒈L≤2-3m是嗅觉距离;L≤7m是开party聊天的适宜距离;L≤35m是演讲的距离;⒉L=0-0.45m属于亲昵距离;L=0.45-1.3m属于个人距离或私交距离(其中:L=0.45-0.6m:思想一致、感情融洽、热情交流的情况;L=0.6-1.3m:一种不自觉的感官感受逐渐减少的距离,两人双手伸展可触及对方);L=3-3.75m:社会距离,和邻居、朋友、同事间的一般谈话距离;L=3.75-8m:公共距离;L>30m:隔离距离。

②广场的景片效应:近景范围≤12m;中景范围70-100m,能看清人的活动;远景范围150-200m,可看清群体活动和肢体轮廓。

③广场与建筑物的尺度关系:建筑物高度与广场长度之比:1:3-1:6;视距与建筑物高度之比:1:1.5-1:2.5;视距与楼高构成视角:18°-27°。

④灯具与广场的尺度关系:草坪灯:H=0.3-1m,高度在人眼高度之下;园路灯:H=1-4m,应注意细部设计,适应游人中、近距离观赏;广场灯:H=4-12m,注意夜效。

⑤比例与尺度的方法:⒈黄金分割比:比例因子1.618黄金比矩形⒉整数比:2:3、3:4、5:8⒊菲波拉契数列:1:2:3:5:8:13:…⒋勒柯布西耶模数体系:1130(432+698)⑥最佳视角与视距(图例):垂直视距D=3.7(H-h)水平视距D=1.2W⑧竖向坡度:用地坡度分类:平坡 i=0-3%(2°)缓坡 i=3%-10%(2°-6°)h=300mm L=3000mmh=500mm L=5000mm中坡 i=10%-25%(6°-15°)h=300mm L=1200mmh=500mm L=2000mm陡坡 i=25%-50%(15°-27°)平坡式地形:多个坡面;⑪排水速度游人散步草坡:1%-3%,以求场地快干,也适合安排活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历史的积淀和延续。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概念——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评价标准1.定性标准:特色、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

2.定量标准:容积率、覆盖率、日照、通风、视觉艺术、功能组织单元要求·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规模乃至质量上的更高要求。

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和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相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发展和主流趋势,中国城市设计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的由来现代的城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上发展的。

1.传统城市设计发展城市设计由来已久,有城市就有设计,civic design 。

早期的有工匠,以古代开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公元前8世纪——本世纪初)。

2.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伴随城市运动产生城市设计,60年代以来到现在,城市设计变成了重要学科,重要事件,40年代中,沙里宁提出:“要恢复城市设计,开始培养人才。

”·古代城市设计特点1.把自然引进城市2.重视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感受3.以有机秩序原则追求城市的整体统一协调4.重视人的尺度卡米络·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他的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

卡米络·西特的城市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广场与建筑和纪念物之间的整体性、广场中心的开敞性、边界的围合性、尺度的适宜性、形态的不规则性事古代城市公共广场设计所遵循的共同规则;古代公共广场与建筑物、纪念物之间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关系;喷泉一般位于广场的边缘,大型建筑物一般后退布置,以保持广场的开敞性;古代广场采用大量巧妙的设计手法减少开口,从而达到边界封闭的艺术效果;古代广场的尺度与周边建筑之间有着内在和谐的比例关系,并且广场与广场之间有着巧妙的组合关系。

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

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

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采购需求书一、项目概况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7]15号)精神,我市积极组织2018年城市设计(双修)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并成功入选。

为打造绿色池州、创新池州、幸福池州,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江特色城市,我市拟先行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围绕保护山水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明确开敞空间、塑造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并就如何在建设管理中落实城市设计目标、意向和控制要求进行探索和创新,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基础研究和技术支撑。

项目内容:编制《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预算费用:450万元;以现执行的《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为合作项目测算设计费用标准,具体项目费用根据项目性质研究确定。

二、服务期:约180 天1、现状资料收集、分析与整理:2019年6月,主要进行背景与要素调查及分析与综合。

2、中间检查:2019年7月中旬,设计单位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交成果的初步框架,并对主要研究内容的工作和技术思路做详细说明;2019年8月中旬,设计单位提交初步成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

3、成果论证。

2019年9月底,设计单位按照要求,提交规划成果论证稿,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及各相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论证,设计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成果。

4、修改报批。

2019年10月底,按法定要求,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后,修改完善成果,形成规划报批稿,2019年12月底前上报市政府审批。

三、供应商资格条件(必填)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供应商存在以下不良信用记录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为成交候选供应商,不得确定为成交供应商:(1)供应商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2)供应商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3)供应商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4)供应商被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需提供承诺函);(5)供应商在2017年1月份以来存在合同违约的。

四面山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2

四面山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2
支路 内部联系道路。 规划红线宽4米,机非混行道路。
沟通版
<76>
8 道路与交通系统
8.3 交通流线导则与图示
8.3.1 公共交通-公交车 A)鼓励的措施: 新规划道路环线应该设置公共交通线路 (公共汽车优先道)。
5 重点地段场地分析
5.2 场地分析
地理:八块场地基本上位于景点旅游线路之上或是景区入口 处附近 植被:以杉木、竹林、灌木和农田为主 交通:均有道路联系场地周围景区,道路以水泥、碎石路为 主。
沟通版
5.3 结论
甜荞灰、上码头、杉坪子、飞龙庙四块场地现状良好,应以修复、改造 为主,突出其现有场所功能及景观。 天堂坝、响水滩场地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可视度条件,适宜设计高品 质休闲度假酒店。 金竹岗场地建筑布局杂乱(农家乐居多)。适宜对场地建筑进行重新布 局安排和对东南入口进行景观改造,设计成高品质的洪海景区旅游接待 中心。
沟通版
<71>
沟通版
8 道路与交通系统
<72>
8 道路与交通系统
8.1 总体原则
A)道路级别按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配置。主 次干道形成环状结构。 B)对地块原有道路进行了微调,并重新规划了其功能。 C)重视公共交通,新规划设置了公交系统,体现公交优 先原则。
沟通版
原道路规划
现道路规划
<73>
沟通版
<62>3ຫໍສະໝຸດ 功能布局6.3 功能导则与图示
A)必须的措施 新规划应避免单一功能结构的出现,考虑到景区游人的多方 面需求,主要功能应包括休闲娱乐、商业购物、餐饮服务、 接待居住等。 B)鼓励的措施 休闲娱乐用地应充分利用滨水带的景观资源,各功能街区应 与滨水景观带有便捷的步行交通联系,滨水景观带的休闲资 源应向各功能带辐射。 C)建议的措施 街区内的每个院落的功能应该来源于实际的需求,通过功能 的聚集效应使相邻院落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例如,餐饮服务 街区可以通过提供服务的差异化,完善整个街区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篇整体城市设计4. 财智聚首,活力东城4.1 策略一:纵联长湘、横引山水1. 三胜三险,解读东城1.1 规划背景 4.2 策略二:山水聚核、双十拓展4.3 策略三:触媒引爆、混合开发4.4策略四:公共带动、跳跃发展规划背景1.2 东城三胜1.3 东城三险4.4 策略四:公共带动、跳跃发展4.5 策略五:空间重塑、品质卓越5生态和谐2. 目标三思,定位东城2.1东城三思 5. 生态和谐,低碳东城5.1 策略六:生态导向、大疏大密52策略七:公交优先集约开发2.1 东城三思2.2 规划定位城十策塑东城5.2 策略七:公交优先、集约开发5.3 策略八:城野交融、田园阳光3. 三城十策,重塑东城3.1 设计目标32活力东城 6. 幸福阳光,安全东城6.1 策略九:优化路网、立体格局62策略十:安居乐业文化相融3.2 活力东城3.3 低碳东城3.4 安全东城35十大策略 6.2 策略十:安居乐业、文化相融3.5 十大策略第二篇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核心段精华荟萃1. 核心区段,精华荟萃2. 芙蓉大道,迎宾金廊3东二环路景观大道3. 东二环路,景观大道导言:本次规划设计工作研究层次说明认知全局,方能谋划一域。

我们在充分研究地区发展现状与潜力,继承岳塘片区相关规划和世联地产我们在充分研究地区发展现状与潜力继承岳塘片区相关规划和世联地产策划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必须首先上升到全局视野进行统一谋划,所以我们将规划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整体城市设计;第二层面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见控规分册);第三层面是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第四层面是启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见修详分册)。

因此,应该首先上升到全局视野的整体城市设计层面来进行统筹规划,才能进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制定合理的启动建设区详细开发规划,并最终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来进行发管理和引导终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来进行开发管理和引导。

启动1.三胜三险解读东城1.1 规划背景随着“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实施,湘潭市东城片区所在的长株潭城市群金三角区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2 东城三胜我们从三胜三思入手,见识东城发展的潜能,定位东城发展的未来图景。

东城片区有三大优胜的发展条件: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本片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是湘潭中心城对接长沙,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地理区位图一地理区位图二1.2 东城三胜的交条件三.山盘水聚的生态环境本片区西靠湘江,东接长株潭生态绿心,具有塑造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天然基础。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京珠高速、上瑞高速、107国道、320国道聚首东城,芙蓉大道、北二环、东二环、长株潭城际铁路穿城而过距湘潭火车客运站仅6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78公里际铁路穿城而过。

距湘潭火车客运站仅6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78公里。

交通条件图生态现状图1.3 东城三险东城片区的开发建设存在三大风险因素:一.发展动力之险:二.开发模式之险:三.品牌建设之险:东城片区的开发建设并非依托主城的泼墨式发展模式,而是在主城以外另辟战场的跳跃式发展模式,必须与城市和区域发展产生互上位规划将岳塘新城定位为“综合性城市副中心”,而东城片区构成了岳塘新城几乎全部的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功能区,如果不能有本地城市发展并不具备雄厚的基础和历史人文积淀,如果不能在规划设计中最大程度挖掘本地的山水人动,如不能正面回应城市发展动力问题,将可能失去地区发展的最佳机遇;效促成服务业在本地的集聚,将可能形成单一居住区开发的“卧城”,因而必须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合乎市场规律的开发模式和理念;文特征,将可能使得本地发展缺乏明确的城市品牌形象而陷入千城一面的僵局,从而难以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对资本和市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资本和市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2. 目标三思定位东城2. 目标三思,定位东城2.1 东城三思我们对东城片区的发展有三个思考我们对东城片区的发展有三个思考:一区域融城的思考:二品牌塑造的思考:三和谐发展的思考:一. 区域融城的思考:从区域发展前景来看,东城片区具有湘东门户的特质,被赋予二. 品牌塑造的思考:东城片区应借力“两型”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区位、生三. 和谐发展的思考: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一方面使得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对立尤为凸显,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2010年,天长株潭城市群副中心的历史重任,必须将东城片区的发展放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确定地区发展思路,使城市主要发展空间与区域主要发展空间相一致,使城市功能与金三角区域各职能中心形态本底优势,打造成为低碳型活力副都心。

然环境的对立尤为凸显,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年,天灾以空前密集的程度折磨着我国的土地。

另一方面则使得人与人的竞争加剧,压力骤升,大大提升了社会危机事件的爆发概率。

如何塑造成良好的互动和错位发展,才能打造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向外宣示的重要窗口和金三角地区腾飞的新引擎;一个“幸福阳光的安全之地”,不但是我国城市当前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城市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2. 目标三思,定位东城2.2 规划定位我们的目标是将东城片区打造成为:江东明珠低碳型活力副都心长湘名城金三角腾飞新引擎3 三城十策重塑东城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3. 三城十策,重塑东城低碳副都心·先锋城区„低碳宜居新城3.1 设计目标 财智聚首的活力之城打造集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 生态居住 休闲服务为一体的“财智集聚的活力之 打造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生态居住、休闲服务为 体的 财智集聚的活力之 城”;1„多元活力新城生态和谐的低碳之城建设我国城市发展向高效低碳模式全面转型的“生态和谐的低碳之城”;幸福阳光的安全之城为湘潭人民构建一个更具人性关怀的“幸福阳光的安全之城”。

为湘潭人民构建 个更具人性关怀的 幸福阳光的安全之城 。

2„综合安全新城3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21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3. 三城十策,重塑东城3.2 活力东城 财智聚首的活力之城打造集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 生态居住 休闲服务为一体的“财智集聚的活 打造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生态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的 财智集聚的活 力之城”; “活力城市”是指一个城市、区域或国家对于生命机能、生态环境和经济 活力城市 是指 个城市、 域或国家 命机 、 环境和 济 社会的支持程度。

活力社会体系 会„经济活力经济活力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经济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城市的经济活力主 要表现为城市的成长性,而且更多表现的是经济的成长性。

„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源 泉。

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经济活力环境活力活力城市社会活力„文化活力文化活力是先进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 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活力„环境活力环境活力是由优美的城市环境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良好的环境建 设能对城市建设产生强大而持续的推动力量,促使更多的城市功能的集聚。

能 市 产 市 能 集活力社会体系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22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3. 三城十策,重塑东城3.3 低碳东城 生态和谐的低碳之城建设我国城市发展向高效低碳模式全面转型的“生态和谐的低碳之城”; 建设我国城市发展向高效低碳模式全面转型的 生态和谐的低碳之城 ;低碳城市的目标框架„低碳文明规划区首先应以科技引领城市发展、人文构筑和谐街区、绿 色装扮美好家园,就一定能够建设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城市 文明。

„低碳经济规划的主要 念就是在本地 建立循 经济体系 将流出本 规划的主要理念就是在本地区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将流出本 地区以外的环境问题最小化。

„低碳能源有效利用能源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低碳城市框架■ ■ ■ ■ ■低碳经济 Low-Carbon Economy 低碳文明 Low-Carbon Culture 低碳能源 Low-Carbon Energy 低碳技术 Low-Carbon Technology 低碳生活 Low-Carbon Life„低碳技术城市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建筑空间:密度优化,已获得更多 的太 能 的太阳能,无需使用石化燃料;城市基础设施采取低碳节能设计; 使 化燃料 城市基础 施 低碳节能 计 采用可行的垃圾分类系统,尽可能进行循环利用。

„低碳生活使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 低碳城市的目标是要为我国城市化向高效低碳经济全面转型探索出新的路径并提供示范性窗口。

低碳城市的构建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低碳城市的目标框架包括低碳文明、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 碳技术、低碳生活等部分组成,通过各种低碳子框架的相互协调,为构建低碳城市提供路径。

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EASTERN TOWN. XIANGTAN. CHINA23中国. 湘潭. 东城片区Comprehensive and Key Area Urban Design in Eastern Zone Zone, Xiangtan湘潭市东城片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3. 三城十策,重塑东城3.4 安全东城 幸福阳光的安全之城为湘潭人民构建 个更具人性关怀的“幸福阳光的安全之城” 为湘潭人民构建一个更具人性关怀的 幸福阳光的安全之城 。

城市安全基础设施„抗震建筑抗震分等级;城市物质空间安全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灾害的防患,加强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升城市生命线等级,是保障城市物质空间安全最基本的几个手段。

城市社会 境安全是构建 和谐城市 最基本的前提之 城市社会环境安全是构建“和谐城市”最基本的前提之一,加强政府与公民尤其是边 加强政府与公民尤其是边 缘群体的合作,通过城市空间设计、社会发展和教育阻止犯罪,减轻人们对犯罪的恐惧感, 创造一个经济和社区生活都很繁荣的安全城市 创造 个经济和社区生活都很繁荣的安全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