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规范
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具体规范

课程设计撰写规范课程设计说明书具体格式如下:1、封面学校统一模板,按要求填写。
2、目录目录页中每行均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
3、中英文摘要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
4、正文1)概述包括项目背景、编写目的、软件定义、开发环境等内容。
2)需求分析陈述用户的功能、性能等的需求,画出数据流图,给出数据字典等。
3)软件概要设计给出系统目标、总体设计、数据设计、运行设计等,画出软件功能图,描述每一个功能所完成的任务。
4)数据库概念设计画出E-R模型图。
5)数据库逻辑设计把E-R模型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并进行优化,要求所有关系达到3NF,定义视图、索引、主关键字、权限等。
6)详细设计说明每个功能模块具体是怎么实现的。
7)用户使用说明。
8)结束语写出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心得,领会数据库理论与软件开发实践的关系,有哪些收获。
介绍整个系统中自己认为最满意、最得意的地方,介绍应用程序中重点创意的技术实现技巧、核心程序等。
指出软件还需要哪些改进。
5、参考文献(要求10本以上)参考文献只选用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以脚注方式顺序标明。
著录格式如下:●专著(含教材):[序号] 编著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期刊:[序号] 作者. 题目[J]. 刊名,年,卷(期):页码●学位论文: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 题目[D]. 地点:单位,年●论文集,会议录:[序号] 主要责任者. 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 作者. 题目[A]. 见:主编. 论文集名[C].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科技报告:[序号] 作者. 题名[R]. 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利:[序号] 设计人.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其他未定义文献类型:[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注意:参考文献要求写10本以上!!!。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及模板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及模板一、课程设计的装订顺序依次为:封面、目录、任务书、零件图、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机械加工工序卡、设计说明书、致谢、参考文献。
二、页面纸为A4;标准字体间距,标准行间距;页边距为左3cm,右2cm,上下各2cm。
三、“目录”二字用四号黑体,下空二行为章、节、小节,采用小四号宋体。
页码放在行末。
四、正文用五号宋体,页码居中,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字数要求5000字左右。
五、图:图题放在图下方,中文用五号宋体。
图号按章顺序编写,如:图3-1表示第三章第一图。
六、表格:标题放在表上方,用五号宋体。
表格按章顺序编写,如:表3-1表示第三章第一表。
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表中文字可根据需要采用小于小四号字体(中文宋体,英文Arial字体)。
七、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书写。
公式后应注明编号,该编号按章顺序编排。
公式的编号加圆括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八、“致谢”二字用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
九、“参考文献”四字用四号黑体,内容用五号宋体。
格式为:a)若为科技论文,可以按以下顺序列出:作者、论文篇名:刊物名,年.月,卷号(期号),论文摘刊物中的起止页码。
b)若为科技书记和专著,按以下顺序列出:作者、书名、版本(版本为第一版时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内容所在起止页码。
十、零件及技术要求:给定零件如图十一、设计任务(1)零件图工艺分析。
(2)确定装夹方案。
(3)确定加工顺序。
(4)选择加工用刀具。
(5)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课程设计题目系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课程设计任务书机电系2005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号一、题目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二、内容和要求1、绘制××零件图、毛坯图各1张2、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3、编制××零件指定工序工序卡片2张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三、原始资料该零件图样一张;生产纲领为(中批量、大批量)四、进度与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一周时间集中安排,对各步工作不作统一规定,建议同学按以下进度进行:周一:零件图技术要求、工艺分析,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周二:绘制零件图、毛坯图周三:拟定工艺路线,机械加工工序设计周四: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机械加工工序卡周五:撰写设计说明书附录一设计说明书内容目录1 . 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功用……………………………………………………1. 2.零件工艺分析…………………………………………………2 . 毛坯选择、画毛坯—零件合图3.工艺规程设计……………………………………………………3.1 定位基准的选择………………………………………………3.2 制定工艺路线…………………………………………………3.2.1 表面加工方法选择…………………………………………3.2.2 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3.2.3 热处理工序的、辅助工序的安排…………………………3.3 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的选择……………………………3.4 加工余量、切削用量的确定…………………………………3.5 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3.6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4. 设计心得体会…………………………………………………5. 参考文献……………………………………………………各位同学注意:指定工序卡每人一张不能是同一工序,发现相同一列判为舞弊重修。
江苏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规范

江苏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规范(参考)一、编写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必须用A4(210mm*297mm)白纸打印。
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印。
每一页上方留25mm,左侧留25mm,下方和右侧分别留20mm。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左侧装订。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构成:封面摘要前置部分关键词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课程设计任务书引言1章2章2.1(条)2.1.1(款)2.1.1.1(项)2.1.2正文 2.2主体部分 2.2.12.32.3.12.3.23章3.1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附录部分附录B附录C(一)前置部分1.封面:封面包括设计题目、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几项内容。
2.目录: 目录是课程设计的篇章名目,要按顺序写清楚设计构成部分和章、节的名称。
要求列至二级目录。
3.摘要:摘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摘要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中文摘要一般不少于300字;外文摘要不少于200个实词。
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略多。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关键词之间空二格。
(二)主体部分1.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2.正文: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
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必要的数据和图表,以及通过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对结果的讨论等。
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包装CAD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一、装订要求(1) 封面(2) 任务书(3) 摘要(4) 目录(5) 正文(6) 参考文献(7) 图纸二、内容与格式(一)内容要求1.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标题字数要适当,一般不超过20汉字。
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简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中文摘要300~5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的内容要一致。
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
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3.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按二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4.正文正文包括产品特性分析、零件结构分析与建模、产品装配、设计心得等部分。
5.参考文献与注释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在文中明确标明,严禁抄袭、占有他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文献为主,应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排列。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部位,须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
(二)书写要求1. 层次标题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
2. 篇眉和页码篇眉从正文开始,奇偶页相同,各部分首页也要有篇眉,页眉为“包装CAD 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编排,其余部分(摘要、目录、参考文献等)不要页码。
3. 有关图、表图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
图题应简明,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相应文字后见表。
表序与表题:表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图、表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2-5,表3-2等。
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4.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若引用的是原话,要加引号,一般写在段中;若引的不是原文只是原意,文前只需用冒号或逗号,而不用引号。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1. 引言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编写一份清晰、规范的说明书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要求,以便学生们能够编写出优秀的说明书。
2. 文档格式2.1 标题•使用一级标题(#)来表示主要章节标题•使用二级标题(##)来表示次要章节标题2.2 正文•使用正文格式书写内容,不需要额外格式化•使用段落来划分不同的内容部分•在需要强调的文字上使用重点标记(**)2.3 列表•使用无序列表(-)或有序列表(1.)来表示清单或步骤•列表项之间使用空行进行分隔2.4 引用和代码块•在引用的内容前后使用>进行标记•在代码块中使用反引号(``)或三个反引号(```)进行标记,可以指定代码语言2.5 链接和图片•使用方括号([])来标记链接文本,紧跟着的括号中写入链接URL•使用感叹号和方括号来标记图片,紧跟着的括号中写入图片URL3. 页面布局3.1 封面•封面应包括项目名称、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和日期等信息3.2 目录•在开始部分添加目录,列出主要章节和页码3.3 正文内容•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编写详细的内容3.4 结尾•展示结果分析和结论•参考文献和引用的相关资料4. 附录•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添加附录•附录包括实验数据、代码片段等5. 附加要求•在文档中保持一致的字体和字号•使用英文单词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拼写和大小写•使用适当的段落和章节来划分内容,保持文档结构清晰6.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要求,包括标题、正文、列表、引用、代码块、链接、图片、页面布局和附加要求等方面。
编写一份符合规范的说明书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并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的课程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及格式要求的解释

设计说明书格式正文部分的要求一、设计说明书内容的要求:前言简要说明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应用技术领域及范围,设计的原理、方法和主要内容,设计的结果。
(字数300-400字)工程概况(或项目概况)说明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规模大小、完工期限、经济或社会效益等。
(没有工程或项目的该部分可以省略)正文正文是说明书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目标与总体方案;(3)设计方法和内容;(包括必要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说明、设计流程图、详细设计内容)(4)设计创新与关键技术;(设计的特点、难点,软硬件调试与结果分析)(5)结论;(设计的结果、作用、改进措施及意见)有关说明对设计作品的使用方法等的附加说明,此部分如果没有可以省略参考文献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
如“…效率可提高到25%[7]”,表示此部分内容引自参考文献7。
又如“…在IP 网络中,多点通信业务可以应用传统的单播技术实现[3-6]”,表示此部分内容引自参考文献3、4、5、6。
文献数目不少于30篇。
二、设计说明书应严格按照下述格式撰写:(空2行)目录(2号黑体,居中)1 前言(小4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 (1)2 工程概况(第2部分)…………………………………………………………… Y 2.1 ××××××(第2部分第1条)………………………………………… Y 2.2 ××××××(第2部分第2条)……………………………………………Y2.X ××××××(第2部分第X条)……………………………………………Y3 正文(第3部分)………………………………………………………………… Y 3.1 ××××××(第3部分第1条)…………………………………………… Y 3.2 ××××××(第3部分第2条)…………………………………………… Y3.X ××××××(第3部分第X条)……………………………………………Y4 有关说明………………………………………………………………………… Y5 致谢……………………………………………………………………………… Y6 参考文献……………………………………………………………………………Y 附录A ××××(必要时)……………………………………………………… Y 附录B ××××(必要时)……………………………………………………… Y图1 ×××××(必要时)………………………………………………………… Y 图2 ×××××(必要时)………………………………………………………… Y表1 ×××××(必要时)………………………………………………………… Y 表2 ×××××(必要时)………………………………………………………… Y注:1. 目次中的内容一般列出二级标题即可,由WORD自动生成;2.X、Y表示具体的数字。
课程设计写作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写作规范要求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如XXX(此处填写具体学科核心概念),建立与已有知识体系的联系。
2. 学生能总结并复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包括XXX(此处填写具体学科知识点),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本章节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和实际操作,如XXX(此处填写具体学科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2.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对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等。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XXX学科示范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处于XX年级,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但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本章节90%以上的核心概念,期末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
2. 技能目标:学生能独立完成80%以上的课堂练习,小组合作项目达到良好以上评价。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课堂参与度达到90%,学习态度积极,对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讲解:- XXX概念及其应用- XXX原理及其推导- XXX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2. 技能训练:- XXX操作的步骤与方法- XXX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策略- XXX工具或软件的使用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课堂讨论与分享,激发学生思考与兴趣-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 讲解XXX概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格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1.1 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说明书,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正确。
3.篇幅要求:不少于5000字。
4.符合统一规定的格式。
1.2 内容要求1.2.1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求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
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同时要有中、英文对照摘要,中文摘要约300~500汉字;英文摘要相对应汉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引言):是开头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本论:是设计说明书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
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结论:是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
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参考文献:在课程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按学科类别分别为10或15篇以上),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规范(参考)一、编写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必须用A4(210mm*297mm)白纸打印。
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印。
每一页上方留25mm,左侧留25mm,下方和右侧分别留20mm。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左侧装订。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构成: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前置部分摘要关键词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引言1章2章2.1(条)2.1.1(款)2.1.1.1(项)2.1.2正文 2.2主体部分 2.2.12.32.3.12.3.23章3.1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附录部分附录B附录C(一)前置部分1.封面:封面包括设计题目、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等几项内容。
2.目录: 目录是课程设计的篇章名目,要按顺序写清楚设计构成部分和章、节的名称。
要求列至二级目录。
3.摘要:摘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摘要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中文摘要一般不少于300字;外文摘要不少于200个实词。
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略多。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关键词之间空二格。
(二)主体部分1.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2.正文: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
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必要的数据和图表,以及通过研究得出的结果与对结果的讨论等。
(1)文中所用的符号、缩略词、制图规范和计量单位,必须遵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或本学科通用标准。
作者自己拟订的符号、记号缩略词,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
(2)图:课程设计中的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所有的图应编排序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
如图1、图2……,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
(3)表:所有的表应编排序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
如表1、表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
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
表内不能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的数字或文字。
(4)数学、物理和化学式课程设计说明书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5)计量单位:课程设计说明书中的量和单位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
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6)标题层次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3.结论结束语包含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结论,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探讨的设想与建议。
4. 致谢: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在结论后单置一页。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专著的著录项目、著录格式及著录用符号: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其中,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为必须著录项目,其他为选择项目。
参考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采用单字母“A”标识,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
例: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页(2)连续出版物的著录项目、著录格式及著录用符号: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年.月,卷(期)~. 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其中,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为必须著录项目,其他为选择项目。
例:地质评论.中国地质学会.1936,1(1)~.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3)专著中析出的文献著录项目、著录格式及著录用符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见: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其中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见: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为必须著录项目,析出其他责任者为选择项目。
例: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见:程裕淇等编.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4)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格式及著录用符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其中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原文献题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为必须著录项目,析出其他责任者为选择项目。
例: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1973(4):400~429参考文献例:[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沙群岛专案组.我国西沙群岛的土壤和鸟粪矿.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2].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77[3].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Ⅰ).中国科学,1973(4):339~357[4].赵均宇.略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章太炎.光明日报,1977 03-24(4)(三)附录部分附录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可包括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附录的序号编排按附录A、附录B...编排,附录(以附录B为例)内的顺序可按B2,B2.1,B2.1.1,B2.1.2的规律编排。
图表按:图B1,图B2,表B1,表B2的规律编排。
附录与正文装订在一起,连续编页码。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写作细则:打印排版格式如下1、封面页:采用学校教务处规定的统一格式(样式见附录1)中文论文题目用三号宋体,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英文论文题目用16pt Time New Roman,Bold;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用三号宋体。
2、目录页:(样式见附录2)(单独成页)目录二字用三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目录用四号黑体;页码放在行末,目录内容和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
3、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样式见附录3)(单独成页)题目:课程设计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1或2行居中打印;题目下空一行打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摘要:题目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摘要二字用四号黑体,摘要二字后空一格打印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关键词三字用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二格。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内容均应与中文相同。
打印时全部采用小四号Arial字体,摘要内容和关键词内容均用五号Arial字体。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合打一页。
4、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行间距为1.5倍行距。
5、引言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若有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6、标题:每章标题以四号黑体字居中打印;“章”下空一行为“条”,以四号宋体字左起打印;“条”下空一行为“款”,以小四号宋体字左起打印。
7、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
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和必要的中文图注。
制图要求:半栏图宽≤7cm,通栏图宽≤16cm;图中曲线粗细应相当于5号宋体字的竖画,坐标线的粗细相当于5号宋体字的横画;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标目用小五号字;标目采用国家标准的物理量(英文斜体)和单位符号(英文正体)的比表示,如c/molL-1。
表格采用“三横线表”,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和文字的内容重复。
8、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书写。
公式的编号加圆括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公式后应注明编号,该编号按顺序编排。
9、结论:结论二字用四号黑体字,结论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
10、致谢:致谢二字用四号黑体字,居中,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单独成页)11、参考文献:(单独成页)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
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序码用方括号括起。
“参考文献:”左顶格、四号黑体;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小四号宋体。
四、其它要求:1、全文内的各章、各节内的标题及段落格式(含顶格或缩进)要一致;2、全文内各章的体例要一致,例如,各章(节、目)是否有“导语”;3、时间表示:使用“2004年6月”,不能使用“04年6月”或“2004.6”;4、标题编号:要符合一般的学术规范,一般不能使用“半括号”,“(一)、”或“(一、)”等不规范用法,标题结束处不能有标点符号;5、全文错别字或不规范之处不能超过万分之二。
附录1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附录2:目 录第一章 ××××××××××××× (1)1.1 ××××××××××××× (1)1.1.1 ××××××××××××× (1)1.1.2 ××××××××××××× (5)1.1.3 ××××××××××××× (12)1.2 ××××××××××××× (23)1.3 ××××××××××××× (26)第二章 ××××××××××××× (30)2.1 ××××××××××××× (40)2.1.1××××××××××××× (40)2.1.2××××××××××××× (42)2.2 ××××××××××××× (44)2.3 ××××××××××××× (47)第三章 ×××××××××××× (52)3.1 ×××××××××××××............................................................53 3.2 ××××××××××××× (60)第四章 ×××××××××××××............................................................66 结论.........................................................................................................71 致谢.........................................................................................................74 参考文献 (75)中文论文题目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任务书内容摘 要×关键词:××× ××× ××× ×××英文论文题目Key words ××× ××× ×××引 言×××××××××××××××××××××××××××××××××××××× 第一章1.1.11.1.21.2 ×××××××××××××××1.3 ××××××××××××××× 第二章 ×××××××××××××2.1 ×××××××××××××××2.2 ××××××××××××××××××××××××第三章 ××××××××××××3.1 ××××××××××××××× 3.2 ×××××××××××××××结 论××××××××××××××××××××××××××××××××××××致谢××××××××××××××××××××××××××××××××××××××××××××××××××××××××××××××××××××××××××Array××××××××××附录6:[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