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简介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属太行山脉,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
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名山。
分别是文殊、观音、地藏、普贤四位菩萨的道场。
而五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是您盛夏避暑的理想去处,也是您朝山拜佛的最佳场所。
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
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
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
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
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
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
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
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
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
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
层层有字,字字不同。
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清泉碧池,满山镶嵌,历史上誉为有灵气者二十余处。
其中跃鱼石窟,位在山崖,径有尺许。
每年清明节前后,窟中有鱼随流水拥挤而出,甚至于破身暴鳃,五六月后方止。
鱼大者过斤,小尾数两,多为鲤鱼和鲫鱼,味道特美。
清人张绅描述其为“不许鹰鹤渡,谁知鲸鲤来。
冲风疑破壁,激水自生雷”。
佛洞妙石,得名者三十余处。
山西五台山简介和历史

山西五台山简介和历史山西五台山,那可真是块宝地,一提起它,心里头就暖洋洋的,跟回到了家似的。
这地儿不光在咱们国内有名,国际上那也是响当当的。
今天,咱们就一块儿聊聊五台山,说说它的风光,讲讲它的故事。
五台山,坐落在山西忻州,一眼望去,五座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就像五位老神仙在那儿打坐修行呢。
这山啊,山顶光秃秃的,没树没草,看着就像是用土堆起来的大台子,所以人家才叫它“五台山”。
这地儿,四季分明,春天百花争艳,夏天凉快得跟开了空调似的,秋天红叶满山,冬天白雪皑皑,美得跟幅画儿似的。
说到五台山的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
早在西汉那会儿,就有神仙方士在这儿修炼,后来佛教来了,这地方就成了佛教圣地。
东汉年间,释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来到这里,建起了灵鹫寺,也就是现在显通寺的前身。
打那以后,五台山就成了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寺庙一座接一座地建起来,香火旺得不得了。
五台山上的寺庙,多得数不清,有名的就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等等。
这些寺庙,有的金碧辉煌,有的古朴典雅,各有各的韵味。
走在五台山上,耳边是悠扬的诵经声,眼前是庄严肃穆的佛像,心里头那个静啊,啥烦恼都忘了。
特别是显通寺,那可是五台山的“老大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据说,这寺里的大雄宝殿,还是唐太宗李世民敕建的呢。
一走进大雄宝殿,那佛像金光闪闪,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想跪下拜拜,祈求佛祖保佑。
除了寺庙,五台山上的自然景观也是一绝。
登上北台顶,往下一看,哎呀,那云海翻腾,就像是大海一样壮观。
还有那悬崖峭壁,峰峦叠嶂,看得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到了夏天,山上还有好多野花野草,五颜六色的,看着就让人高兴。
五台山啊,还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呢。
这地儿不仅风景美,文化也深厚。
历代帝王、文人学士、高僧大德都来过这里,留下了好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在啊,五台山还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朝拜、游览。
说起五台山,我还想起一个有趣的传说。
世界遗产五台山1

第三关
快速立法规划保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申请世界遗产的过程,也是对其进行科学 保护的过程,依法保护五台山是世界遗产组 织机构评定保护与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山西省人大先后于2006年9月和11月, 审议颁布了《关于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保 护的决定》和《山西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两 部地方性法规。 除了立法还有规划,省建设厅在申遗工 作中先后组织编制关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 三项规划,构筑了五台山发展的规划保障体 系。 在短时间内通过这么多法律与规划,五 台山又过了第三关。
第四关
返璞归真还原旧貌
五台山,这座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的佛 教圣地,曾几何时却成为高山闹市。专家 们反复提醒,过度的商业开发,使得五台 山人工化、商业化严重,这与世界遗产醒 目要求的景观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严 重矛盾。 经过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五台山恢复了 昔日的容颜,达到了世界遗产的基本要求。 2008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委派 加拿大籍专家和日本籍专家对五台山进行 了实地考察评估。五台山顺利通过了第四 关。
佛教徒利用这一独特的地貌, 佛教徒利用这一独特的地貌,将其象征为佛经 中的五方文殊菩萨。同时, 中的五方文殊菩萨。同时,五台山属北方高寒 地带,终年气温较低,符合佛经中“清凉世界” 地带,终年气温较低,符合佛经中“清凉世界” 的要求。因此, 的要求。因此,可以说五台山将自然环境条件 与佛教文化进行完美结合的范例。 与佛教文化进行完美结合的范例。这一选址做 法影响深远, 法影响深远,许多地方将自己区域内形似五台 山的山脉也称为五台山,例如韩国、 山的山脉也称为五台山,例如韩国、日本等国 以及中国甘肃、陕西、河北、广东等省份。 家,以及中国甘肃、陕西、河北、广东等省份。 第二、至今延续了千余年的“大朝台” 第二、至今延续了千余年的“大朝台”、“小 朝台”等佛教巡礼活动, 朝台”等佛教巡礼活动,就是典型地将对佛的 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的组合型文 化景观。 化景观。
朝拜五台山文案简短

朝拜五台山文案简短一、五台山简介五台山,又称五臺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
五台山地势险峻,山峰嵯峨,气势壮观。
这里是佛教寺庙众多,素有“佛国山”、“佛教圣地”之称。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游览。
二、五台山的神秘之处1. 五庙之谜五台山上有五大庙宇,分别是塔院、阐教院、禅院、观音院和菩提院。
这些庙宇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形成了一个庙宇群,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据说,五庙之间的布局和位置关系,以及所供奉的佛像和菩萨形象,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2. 神奇的风景五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四季分明,景色各异。
春天,山上桃花盛开,如诗如画;夏天,浓郁的绿意覆盖山间;秋天,五台山的红叶如火般绚烂;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不论何时来到五台山,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美丽。
三、五台山的历史文化1. 佛教文化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这里有众多古刹和寺庙,供奉着佛像和菩萨,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修行者。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深厚,其中包括佛教教义、修行方法、经文和经典等,对佛教徒来说,这里是一片至高无上的净土。
2. 历史传承五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修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台山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改朝换代,但它的文化底蕴却依然保存完好。
在五台山,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悠久。
3. 文化遗产五台山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各式佛像、古建筑、字画、钟鼓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五台山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人们了解五台山的重要途径。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五台山的文化和精神意义重大。
四、五台山的朝拜活动1. 登山朝圣五台山地势险峻,山势高耸,徒步登山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活动。
许多信众和游客会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时分,爬上五台山的山顶,进行朝圣活动。
登上五台山的山顶后,你可以俯瞰整个山脉的美景,感受到无穷的宁静和祥和。
2. 参与佛事活动五台山的庙宇里经常举行各种佛事活动,包括诵经、念佛、放生等。
山西五台山简介绍

山西五台山简介绍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组成,分别是南台、中台、北台、东台和西台,因而得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座著名的佛教胜地吧。
五台山地势险峻,山峰起伏,气势雄伟,被誉为“华夏第一山”。
五台山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信徒。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是一处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完好的地方。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瀑布,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五台山景色,美不胜收。
五台山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佛教历史。
在这里,有许多古老的佛教庙宇,如晋祠、塔院、大佛寺等,它们都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标志和遗产。
五台山还是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交汇的地方,各种宗派的寺庙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氛围。
每年的佛诞节和佛教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除了佛教文化,五台山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曾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地,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考古遗址和文物。
五台山还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活动场所,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世的作品。
五台山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五台山不仅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
这里的人们生活简朴,热情好客。
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山西特色美食,如刀削面、烧饼、面茶等。
此外,五台山还有一些特色的手工艺品,如五台山剪纸、五台山香蜡等,这些都是游客可以购买纪念品的好选择。
五台山是一座集自然景观、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信徒还是游客,来到五台山都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如果你对佛教文化或者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五台山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台山,探索它的美丽与神秘吧!。
五台山介绍50字

知识创造未来
五台山介绍50字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优美,被誉为“北国佛国”。
五台山有五座山峰,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这里还有众多的古刹和庙宇,如塔儿庙、晋江
庙等,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极高的信仰
魅力。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宗教的力量,体验到佛学的智慧。
五
台山还是禅修的好地方,许多修行者选择在这里修行,追求内心的宁
静和超脱。
除了佛教文化,五台山还有很多自然景观值得游览。
四季变幻的
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天,山谷里百花盛开,夏天,山间清
凉宜人,秋天,叶片变黄,如金子一般金灿灿,冬天,山上覆盖着白雪,仿佛置身于冰雪王国。
五台山还有许多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如皮影戏、五台山
大鼓等,深受游客喜爱。
每年的佛诞节和传统节日是五台山最热闹的
时候,人们可以在盛大的庆典中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来到五台山,无论是佛教信徒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从这里得到
心灵的洗涤和提升。
无论是欣赏自然美景,还是感受佛教文化,都能
带给人们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因此,五台山是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
也是寻求心灵寄托和平静的好地方。
1 / 1。
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资料

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资料五台山(Mount Wutai)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简要介绍五台山[1]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
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
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
自东汉永平(58年~75年)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
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代全盛时期,五台山共有寺庙300馀座,经历几次变迁,寺庙建筑遭到破坏。
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
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
显通寺(灵鷲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怀镇是寺庙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动和经济生活的中心。
相传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讲经弘法的场所。
历史上,印度、尼泊尔、朝鲜、日本、蒙古、斯里兰卡等国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圣求法的甚多。
是当今中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
每逢盛夏,海内外游人香客前来游览观光、烧香拜佛、络绎不绝。
山西五台山的简介

山西五台山的简介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距五台县城6公里,总面积287.50平方公里,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
自古中国名山之一,素有“北地峰林”、“华北第一山”等美誉,
被誉为中原的“象山、峨山、普陀、峨眉、五台”之一。
五台山以“五台”地理形态的变
化著称,山势峻秀,景色优美。
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被誉为是旅游胜地、文化宝库、玄秘禅地和自然保护区。
五台山是一座盛名素著的佛教名山。
据传,东汉初年,因有幸得到“无相士”的授业,成为当时佛教的领袖和大师,于是五台山成为佛教世界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
五台
山所在的山西省,历史上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佛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也为五台山的佛教
文化更增添了艳丽的色彩。
五台山山势壮观险峻,自然风光优美。
这里山峰千峰竞起、景致万千,古代文人墨客
不胜其称颂。
五台山风景区内的五塔寺、东岳庙、二仙洞、文殊院、菩提院等古迹皆令人
叹为观止。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十五日为五台山佛诞节,届时游人如织,阡陌纷繁,场面
异常壮观。
五台山被誉为佛教圣地、文化宝库、玄秘禅地和自然保护区。
五台山也被列入“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
五台山有“千佛洞”、“金佛岭”、“琉璃殿”、“金刚阁”、“净乐阁”等众多名胜古迹,还被誉为“天下第一塔”之称的
贞观塔,已成为中外游客前来朝拜观光的重要胜地。
总之,五台山不仅是一座享誉北方的名山,也是一座具有浓郁佛教文化的城市,是中
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闻名于世,以精彩的佛教文化和天然的美景,吸引着千万游客慕
名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台山简介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
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属太行山脉,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
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四大佛教名山。
分别是文殊、观音、地藏、普贤四位菩萨的道场。
而五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是您盛夏避暑的理想去处,也是您朝山拜佛的最佳场所。
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
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
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
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
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
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
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米,为华北最高峰。
层峦叠蟑,峰岭交错,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
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
有人曾揭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
层层有字,字字不同。
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清泉碧池,满山镶嵌,历史上誉为有灵气者二十余处。
其中跃鱼石窟,位在山崖,径有尺许。
每年清明节前后,窟中有鱼随流水拥挤而出,甚至于破身暴鳃,五六月后方止。
鱼大者过斤,小尾数两,多为鲤鱼和鲫鱼,味道特美。
清人张绅描述其为“不许鹰鹤渡,谁知鲸鲤来。
冲风疑破壁,激水自生雷”。
佛洞妙石,得名者三十余处。
其中牛心石,状如牛肝。
传说牛魔王归依佛教,修成正果。
其妻罗刹女情丝难断,追赶到此。
牛魔王剖腹自杀,以明心迹。
后化作此石,刮削石粉食后可疗心疾。
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丛臣竞请凿取。
康熙皇帝御笔“岁月”二字,意谓石头虽大,岁月无情,任意凿取,必然毁了名胜。
《清凉山志》是这样描述五台山的:“清凉山者,乃文殊大士之化字也。
……雄据雁代,盘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
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拥中原,为大国之屏蔽。
山之形势,难以尽言。
五峰中立,千障环开。
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溪。
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
岿巍敦厚,他山莫比,故有大人状焉。
其间,鸣泉历历,万壑奔飞。
嘉木森森,千峦弥布。
幽涵神物,蓄泄云龙。
萦纡盘据,无非梵行之栖。
隐显环匝,尽是真人之宅。
虽寒风劲冽,瑞草争芳。
积雪夏飞,名花竞发。
白云凝布,在万里之澄江。
杲日将升,见一陂之大海。
此其常境也。
”五台山的奇秀风光,可谓千古传诵。
五台山最奇妙的自然景观,莫过于“圆光”射游人之影。
一般的彩虹,多发生在降雨以后,呈弧形。
五台山天不下雨,也会出现彩虹,呈圆环状,有时圆环可达到内外两圈。
更为奇特的是七彩圆环中,会出现各种景观,或飞禽、或跑兽、或殿堂、或佛像、甚至是观察者自己。
这种由物理、地理、气象等诸条件综合巧汇成的自然景观,壮丽神秘,历来被宗教界视为“镇山之宝”。
五台山,植物品种多达600余种。
其中优质牧草近400余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导致了历史悠久的“六月骡马大会”。
有观赏价值的开花植物200多种。
唐代武则天探家回并,闻听佛地花异,曾从五台山移植了许多名贵花草,栽种在御花园内。
药用植物150余种,其中台参、黄茂、黄苓等药材质量上乘,名闻中外。
菌类植物台顶香蘑,既是珍贵药品,又是食用佳肴。
历史上被钦定为贡品,今天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上乘礼物。
夏秋之季登临五台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而在山阴古洞中,又可以欣赏到“千年冰”、“万年雪”,真可谓“敷演清凉,四时风雪飘飞,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开,翻成金色乾坤”。
五台山,最早称五峰山,是说重山复岭中突兀拔起五座主峰。
宗教活动在山内盛行以后,发现“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依据中国历史上“台”的发展演变过程,改称为五台山。
另外,五台山还有清凉山、紫府山、圆光山、白云山、雁门山、灵鹫山、五顶山、五龙山等别名。
或据史实,或依经籍,或源传说,无不情趣盎然。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
分别称为东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
五台具指,东台望海峰、西合挂月峰始终如此。
其余三台历史上曾发生过变化。
北台,最早定为大黄尖山,后改为叶斗峰;中台,最早定为叶斗峰,后改为翠岩峰;南台,最早定为翠岩峰,继改为古南台,最后定为锦绣峰。
五台具指的变迁,应是历史上宗教活动中。
必由北向南发展的客观反映。
今五台山五座主峰,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台独立为峰。
山石多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强度较大,不易剥蚀。
形成了山顶平缓,可降飞机;沟谷纵深,状如U形的特殊风貌。
五座台顶,又各具景观。
东有离岳火珠,北有玉涧琼脂,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壁。
一代诗宗元好问惊叹:“此景祗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二千七百九十五米,顶端若鳌脊,环周三里,建有望海寺。
伫立台项,可见云雾在群山中弥漫,露出点点山尖,其情景,有如海上浮舟。
云海时而平静,轻柔如绢;时而上下翻腾,云浪滚滚。
云海上的峰尖时隐时现,象是在急浪中飘游。
登顶观日出,能见一轮红日跃出云海,海天一片通红,犹如红绫,煞是壮观。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米,顶端若覆盂,环周一里,建有普济寺。
《清凉山志》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顶平广,周二里,建有法雷寺。
由明月西沉时远望,有如悬镜而得名。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为“华北第一峰”,其顶平广,周四里,建有灵应寺。
民间有“躺在北台顶,伸手摸星星”的说法。
《清凉山志》载:“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
风云雷雨,出自半麓。
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曝晴……时或猛风怒雷,令人悚怖。
尝有大风,吹人堕涧,若槁叶耳。
东望海气,北眺沙漠。
”中台名翠岩峰,海拔二千八百九十四米,顶平广,周五里,建有演教寺。
该峰与北台、西台接臂而座,南眺晋阳平川,北俯雁门雄关。
巅峦伟峙,翠霭浮空,故名翠岩峰。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
而五台山,以其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古往今来,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胜数,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礼佛和参观游览。
五峰巍然,顶皆平广,千峰环开,钟灵毓秀,佛家以此为佛山灵区。
《大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宝藏陀罗尼经》也称:“佛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前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日五顶。
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大震那,或震旦国,都是指中国。
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是梵语音译,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有时称文殊大士,有时称文殊童子,都是指种种应化。
《华严经》把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同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文殊菩萨侍左方,其塑像多骑狮子。
一般的佛教经典都记载,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教之区。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公元前七——六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成过后称为佛陀,略称为佛,意思就是觉悟者。
因他的家系属释迦族,一般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就是释迦族圣者。
释迦牟尼是王子,曾娶妻生子,后出家苦修,成道后旅行古印度各地,宣传他的教义,信徒弟子也越加增多。
经典所载,佛说东北方有山曰五顶,释迦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的文殊菩萨于中说法,因此,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也名扬海内外。
究竟在什么时代,五台山开始创建寺院呢?据多种古籍记载,五台山在东汉永平年间已有寺庙建筑。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端坐祥云,从西天飘然而来,知是有佛感应,随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寻访,拜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传教的天竺国(今印度)高增摄摩腾和竺法兰,即相邀同至中国。
永平十年(公元67年),梵僧汉使以白马驮载经卷和佛像到了洛阳。
汉明帝一见释迦牟尼佛像,果然和梦中所见一样,越加崇信佛教,遂敕令修建了洛阳白马寺,并着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
永平十一年,二高僧来到清凉圣境五台山,见五座台顶围护的腹地台怀,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分不出两样,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在五台山修建寺院。
于是,汉明帝颁旨,在五台山修建大孚灵骛寺。
大孚,是弘信的意思。
寺曰灵鹫,指东土五台山腹地与西域灵鹫山相仿佛。
这样,洛阳白马寺与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就成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寺院。
大孚灵骛寺就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
历史上,随着佛教的传播,帝王的崇建,高僧的懿行,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名气越传越远,地位越来越高,寺庙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其间又有佛法的起落兴衰,各个时期的情况亦不大相同。
自汉明帝时摄摩腾、竺法兰弘扬佛教,建大孚灵鹫寺开始,到南北朝时期,五台山已建寺二百多处。
周武灭法,五台山和其它地方一样,寺庙毁灭的情况十分严重。
隋初,又复建寺庙,佛教再兴。
在佛教极盛的唐代,五台山寺院多达三百六十多处。
唐武宗会昌灭法,五台山佛教随入中落,寺庙减少。
宋、辽、金、元各代,虽屡有修建,但由于战乱毁坏,未能尽数复原。
到了明代,佛教再兴,五台山重修和创建寺庙院庵多达百余处。
清代以来,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出现了青黄二庙各具特色,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风貌。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国家正确贯彻宗教政策,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拨出大量资金维修和翻修寺庙。
僧人也以庙养庙,用布施钱币补塑圣像。
重修殿堂,整饬寺宇。
“信手拈起一茎草,总是金毛狮子威”,五台山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台山,高齐时为北方地区研习《华严经》的中心。
唐代高僧澄观将华严字发展到巅峰,曾为七帝之师,被敕封为“教授和尚”、“清凉国师”等等,尊为华严宗四祖。
华严宗的真正兴旺光大,是在澄观时期。
《华严经》中叙述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东北方的清凉山。
五台山不仅位于唐都长安的东北方,也在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东北方。
山内气候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与《华严经》所说吻合。
凡此种种,五台山佛教便请文殊菩萨东来定居,改称五台山为清凉山,尊为中华大地上文殊菩萨携带家眷、游行居住、演教说法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