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鱼我所欲也(孟子)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2.3.《鱼我所欲也》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鱼我所欲也》中,用“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
6.《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7.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高远的心灵境界并非贤德之人所独有,只是贤德之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心境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加焉丧耳。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两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鱼我所欲也》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孟子以《鱼我所欲也》中“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来表明态度。
14.《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明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
15.《鱼我所欲也》中的“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孟子在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
(二)曹刿论战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

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精编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XXX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XXX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XXX;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__XXX__,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头脑家、教诲家,儒家头脑的代表人物。
本文选自《__XXX·告子上__》。
知识积聚】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判袂。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同“欤”,语气词,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2.古今异义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
今义:豆子。
3.一词多义1)故2)是3)由是4.重点实词1)鱼,我所欲也:想要。
2)故不为XXX也:苟且获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义。
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4)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5)凡可以得生者:凡是,一切。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这是因为。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不只是。
8)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9)蹴尔而与之:踩踏。
给。
10)妻妾之奉:侍奉。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含答案)古诗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 分)(一)(6 分)金陵驿二首①(其一)[ 宋]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本诗与《过零丁洋》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结合两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6 分)吴宫怀古[ 唐] 陆龟蒙香径①长洲②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释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
故址在今苏州香山旁。
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
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为怀古诗,两首诗歌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三)(6 分)春晚[ 南宋] 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释】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这首诗的尾联既用典、又是借景抒情,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赏析此联的妙处。
(6 分)(四)(6 分)①漫成[ 唐]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 注释] ①漫成:随手写成。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
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
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
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1. 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 ”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期末复习资料汇总___乎?”___:“臣之所以为大王谋,不在于一城一地,而在于全国之利。
今大王欲以五百里之地___,岂不闻‘一鸣惊人’之谓乎?臣愿以一人之力,为大王一鸣。
”___曰:“愿闻其事。
”___:“臣有一客,名___,能言善辩,若能在大王面前说服诸侯,使其归附于大王,臣愿以___。
”___答应了这个提议。
___到了秦国,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研究,终于准备好为秦王效力。
他先是在___面前表演了一出戏,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接着,他开始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游说诸侯归附于秦国。
他不仅能够说服诸侯,还能够打败那些不肯归附的对手。
他的努力最终使得秦国统一了六国,完成了___所提出的建议。
___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才华和能力,还在于他的诚信和勇气。
他不辱使命,为___和___完成了他们的愿望。
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为官者的楷模,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___答应了___的请求,表示自己虽然受地___,但愿意守护这片土地,不敢轻易易地。
___不满意,于是___派___前去出使于秦。
___问___:“我以五百里之地换取安陵,为什么___不听从我?难道韩国灭亡,魏国灭亡,___只凭借着五十里的土地就能存活下来,还把他当成领袖吗?我现在给他十倍的土地,他却违背我,轻视我。
”___回答:“不是这样的。
___受地___,守护这片土地,即使是千里也不敢轻易易地。
难道只有五百里吗?”___怒气冲冲地问___:“你听说过天子的怒气吗?”___回答:“我没有听说过。
”___说:“天子的怒气可以让百万人倒下,千里之内流血。
”___说:“大王听说过平民的怒气吗?”___回答:“平民的怒气,只是光着脚,头抢地而已。
”___说:“这只是庸夫的怒气,不是士人的怒气。
专诸刺杀___时,彗星袭月;___刺___时,___;要离刺庆忌时,仓鹰击于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怒气未发,天上的吉凶之兆就已降临,与我已经四次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词语积累1. 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 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 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 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 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 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 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 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文体本文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
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三、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四、课文内容概说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五、字音字形崇祯.(zhēn) 拏.( ná)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 (hàng) 砀.(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nán)喃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船: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有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有答案】9.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C.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自己的心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恶有甚于死者.卿今者.才略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思而.不学则殆D.万钟于我何加焉.且焉.置土石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作者先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为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
C.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本心”人皆有之。
D.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富于文采和气势,本文的第二段就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一豆.羹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B.妻妾之奉.奉:奉承C.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困于.心B.故不为.苟得也天下为.公C.呼尔而.与之面山而.居D.弗得则.死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鱼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想要).....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可以)得兼(同时得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超过)于(比).........生者,故不.为苟得(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所恶(厌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
如使(假如)....../.人之(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欲/莫(没有什么)甚于生,则(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采用某种办法)则(就)..............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因此)......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这种).....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丢掉).....耳。
一箪食,一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万钟(指高位厚禄).........则不辩.(通“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于).....我何加(益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通“德”,感激).........我与.(通“欤”,语气助词)...........?乡.(通“向”,从.......前)../.为(为了).....【礼义】身死而不受,今/为(为了).....宫室之美/为(做)....之;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感激).....我而为之:是(这)....亦不可以已(停止).....乎?此之.谓(叫做)....失其本心(天性)......。
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西汉末年 刘向 《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33篇,十二策。
秦王使(派)....人谓(告诉).....安陵君曰:“寡人欲(想要)以(用).........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加重语气的助词)许(答应)...............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给予恩惠)........,以(用)....大易小,甚善;虽然(虽然这样)........,受地于(从)....先王,愿(希望).....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于是)使(派).........唐雎使(出使)于(到).........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况且).....秦灭韩亡.(使……灭亡).......魏,而君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把)....君为(当作).....长者,故不错.(通..“措”)....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扩充)....于君,而君逆(违背).....寡人者,轻.(轻视)....寡人与(吗)....?”唐雎对曰:“否(不)....,非若(像)是(这样).........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即使)....千里不敢易也,岂(哪里)直(只).........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盛怒的样子).........怒,谓唐雎曰:“公亦尝(曾经).....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平民)......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以头抢(撞)....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平庸无能的人).........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通“苍”)......鹰击于(到)....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发作).....,休祲(吉凶的征兆).........降于(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倒下)....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穿丧服).....,今日是(这样).....也。
”挺(拔出)剑而起。
秦王色挠(屈服)......,长跪而谢(道歉).....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明白).....矣:夫韩、魏灭亡,而(表转折)......安陵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以(因为).........有先生也。
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
朱元璋赞“开国文臣之首”。
浦江人)余幼时即.(就)嗜.(爱好)学。
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来)观,每.(经常 )假.(借)借于.(向)藏书之家,手自笔.(用笔)录,计日以.(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懈怠)。
录毕.(完),走.(跑)送之,不敢稍.(稍微)逾.(超过)约.。
以是..(因此)人多以.(把)书假余,余因.(于是)得.(得以)遍观群书。
既.(已经)加冠..(指成年 ),益.(更加)慕.(仰慕)/.圣贤之道.(道理)。
又患.(担心)无硕.(大)师名人与游.(交游),尝.(曾经)趋.(快走)百里外,从.(跟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德高望重),门人弟子填.(挤满)其室,未尝.(曾)稍降.(缓和)辞.( 言辞)色.(脸色)。
余立侍.(侍候)左右,援.(提出)疑质.(询问)理,俯身倾耳以.(来)请.(请教); 或.(有时)遇其叱咄..(训斥),色愈恭,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来)复.(回复 );俟.(等到)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所以)余虽.(虽然)愚,卒.(最终)获有所闻。
当余之.(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从.(跟从)师也,负.(背着)箧曳.(拖着)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隆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开裂)而不知。
至舍.(学舍),四支.(通“肢”)僵劲.(硬)不能动,媵人..(服侍的人)持汤.(热水)沃灌,以.(用)衾.(被子)拥覆,久而乃.(才)和.(暖和 )。
寓.(住)逆旅..(旅店),主人日.(每天)再.(第二次)食.(饭),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通“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腰佩)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挂着)容臭.(指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若.(好像)神人;余则緼袍敝衣....(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略无..(毫无)慕艳..(羡慕)意,以.(因为)中.(内心)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嘴里身体的享受)不若.(如)人也。
盖.(大约)余之勤且艰若.(像)此。
4、曹刿论战 《左传》(春秋)左丘明 编年体史书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谋划)..............之,又何间(参与)焉(呢).........?”刿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谋略).....。
”乃(于是).....入见。
问:“何以(凭)....战?”公曰:“衣食(吃的).....所安(养生....的东西)....,弗(不)....敢专(个人专有).......也,必以(把)....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按照)信(实情)..........。
”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虽然)....不能察,必以(根据).....情。
”对曰:“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之(这)属(类)........也。
可以(凭借).....一战。
战则(就)....请从(跟从).....。
” 公与之乘,战于(在)....长勺。
公将鼓.(击鼓进军)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打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
刿曰:“未可。
”下.(下车)..../.视其辙,登轼(车...前横木)....而望之,曰:“可矣。
”遂(于是).....逐齐师。
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指战胜)故(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击鼓)....作(振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竭尽).....我盈(指士气正旺盛).........,故(所以).....克之.。
夫大国,难测(推测).....也,惧有伏焉(在那里)......。
吾视其辙(车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追赶).....之。
”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 刘向(西汉)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邹忌/修(指身高)....../.八尺有.(通“又”)余(多余)...........,而形(形态).....貌昳丽(光艳美丽)........。
朝(早...上)..服.(穿)...衣冠,窥(照)....镜,谓(告诉).....其妻曰:" 我/孰(谁)....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非常).....,徐公何(怎么).....能及(比得上)......君也?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相信自己)........,而复(又)....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第二天)......,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比得上)......君之(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美也!" 明日(第二日).......徐公来。
孰.(通“熟”,仔细).........视之(他,指徐公)........,自以为(认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很)。
暮寝(睡觉).....而思之,曰:"吾妻之(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美.(以……为美).......我者,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