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设计
学前家庭教育方面论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学前家庭教育方面论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浅谈学前教育中的家庭教育摘要:儿童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把握好学前教育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早期潜力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养成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社会其他群体不具备的优势,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很好,对幼儿早期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良好的第一教育,则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
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树立“德智并举”的学前儿童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各种行为习惯,在日常养成教育中教给幼儿对待人生的基本准则,培养幼儿对人生的良好心态和积极态度,这些最为重要,家长对儿童的学前教育必须与儿童独特的学习方法相适应,让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只有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懂礼貌、讲文明、尊敬长辈、有爱同辈的好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二、坚持理智施爱、严而有格的学前儿童教育方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孩子时除关心和热爱孩子外,需要理智地严格要求孩子。
幼儿学前教育毕业论文3篇

幼⼉学前教育毕业论⽂3篇幼⼉学前教育对孩⼦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学前教育中,应当⽴⾜于尊重幼⼉、培养幼⼉的⾓度,与时俱进,促进幼⼉的全⾯成长。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幼⼉学前教育毕业论⽂,欢迎阅读!幼⼉学前教育毕业论⽂篇⼀【摘要】幼⼉教育是⼈类⼀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教育发展,对培养幼⼉良好的⾏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的意义。
关键词幼⼉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情商教育幼⼉教育是⼈类⼀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教育发展,对培养幼⼉良好的⾏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的意义。
幼⼉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园等多⽅⾯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程。
⼀、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家庭教育是幼⼉的第⼀课程,每个⼉童从出⽣到进⼊社会,约有百分之六⼗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童的思想品质,⽂化素质和⾝体素质等⽅⾯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有如下⽅⾯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在家⾥受到⽗母的第⼀教育,他们幼⼩,纯洁的⼼灵中就会形成⼀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来到幼⼉园后,他会向⽼师问好,离开幼⼉园时会向⽼师说谢谢.在智⼒上,这类幼⼉也明显⽐没受过教育的幼⼉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师要经常配合幼⼉家庭进⾏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爱吃零⾷,⽼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零花钱.培养其从⼩注重节俭的习惯。
早期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早期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在当前社会,家庭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本文旨在探究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个早期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
二、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在这个阶段具有敏感性和塑形性,家庭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环境,促进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1. 探索性和好奇心的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来培养学前儿童的探索性和好奇心。
家庭环境中的亲子互动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新的事物。
这种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2. 语言能力的培养家庭是孩子语言能力的第一学习场所。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口语环境,鼓励孩子进行言语交流。
亲子互动和亲子阅读是培养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3. 社交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也对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培养孩子在社交中的自信和独立性。
同时,家庭教育也可以教导孩子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这对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三、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影响1. 认知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通过家庭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孩子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常识和技能。
例如,家庭教育可以通过游戏和玩具来培养学前儿童对形状、颜色和数量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专注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通过安排有序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自律能力。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5篇材料][修改版]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5篇材料][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55032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4d.png)
第一篇: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我园家庭教育指导现状及应对措施浅析教师方面在对本园教师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中发现,表示愿意积极参与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并且愿意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出谋划策的教师占20%,其中90%是班主任教师,配班教师(非班主任教师)却是寥寥无几,在访谈中也了解到,任课教师认为自己只是辅助作用,家庭教育是家长自己的任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
在需要和家长沟通时,有些老师就会“委托”给班主任,并向班主任汇报情况,自己则会静静地等待班主任来出面解决问题。
这些都体现了老师们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和具体,意识不强。
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不但影响了对家庭教育的正确指导,势必影响到幼儿教师自身的进步。
幼儿园中未婚年轻教师居多,绝大多数的年轻教师都感觉到自己既没有家庭教育理论的知识,同时也没有养育子女的经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她们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更影响到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
提升全园幼儿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认识。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作为幼儿园老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明白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先教会孩子的妈妈教育孩子。
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最后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教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加强对全园教师教育理论和在家庭教育指导知识及指导策略方面的培训。
全园上下进行集体培训、分组讨论、个人研修多种形式学习,一时掀起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学习热潮。
边学习边实践。
边反思变修正。
使每位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做到:能够与家长进行平等而朴实、真诚而虚心的对话;2、不会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任何内容感到棘手,能够用各种谈话方式应付自如;3、有一定的教养经验,能够与家长产生共鸣,或能站在家长角度体谅人,但同时又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观;4、非常清晰地把握住指导的目的及实施要点,不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轻易否定别人,有强烈的同情心与认同感。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学前教育问题的策略分析》摘要:可以说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奠基性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按照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就从学前教育的主要作用开始谈起,分析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问题;策略一、学前教育对社会和国家的主要作用1、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就是一个培养儿童重要的时段、行为习惯、道德意识关键时期,而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所以从这点也可以说明,在这时期也是能够培养出有素质的重要时期,儿童时期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为其今后成长以及成年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人力资源投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来发掘人才,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可以有一个很强大的竞争力。
教育学、心理学等在这些的相关信息中也说明了,在这阶段还是一个非常有着可塑性的,这时期的大脑反应是非常快的,也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阶段,感知能力等方面的都是一个非常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的好奇心跟欲望都是非常旺盛的,在这个时期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一些科学的、恰当的教育和引导,就可以让孩子在以后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可以在培养创新时候就直接做好了基础。
3、学前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通过相关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政府开始对学前教育有所补偿,由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与推动发展有利的促进了社会的公平,由于政府对社会的支持从而有利的减轻了对贫困家庭等有明显的改善和帮助,有很多父母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家庭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的儿童就可以进行补偿性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认识以及社会性等各发面获得更为良性的发展,从而增加其后续成功的机率,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从更大的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
[学前家庭教育参考毕业论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参考毕业论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8f29ef6bd64783e08122b2a.png)
[学前家庭教育参考毕业论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浅析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乃立国之本,教育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学前教育关系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放眼学前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一系列弊端,其中家庭教育已慢慢成为学前教育的羁绊。
一、“生活即教育”的不受重视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3~6岁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除了在园的教学活动中,在家及社会中的活动中培养习惯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刚入园时,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经过与家长交流,得知是家长在家包办代替的情况居多。
有家长对我说:“在幼儿园能够自己吃饭,一回家就要喂。
”但当我提出家长在家应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家独立进餐且进餐时不做其他事情,诸多家长表示不可能做到,孩子会哭闹。
就是如此的“不配合”,导致家园不同步,生活即教育被忽略,家长认为培养好的习惯是学校的事,慢慢地也就造就了当代社会幼儿普遍依赖性强,形势严峻。
二、“社会即学校”的不断否定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因此,教育应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幼儿接触社会过早抱有迟疑的态度,并且行动上大多是不支持的。
谈话时得知在节假日大多数家庭选择在家中度过,在故事等讲述中,家长也总是夸大了社会的黑暗性,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害怕交往。
目前有许多真人秀如“爸爸去哪儿”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以及一些基于本能而获得的经验,这是在家及在园无法获得的技能。
现如今的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将孩子保护在自己制造的“牢笼”中,变成一只禁锢的小鸟,若等到孩子必须要踏入社会了,此时才想磨炼社会技能,那这只小鸟可能飞不高了。
三、“教学做合一”的难以实现“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做”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学前幼儿儿童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

学前幼儿儿童家庭教育论文3000字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中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000字论文篇一《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家庭教育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得到应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通过分析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途径和策略,从而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
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
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家长文化、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等。
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
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
学前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

学前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学前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关系到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学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学前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前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篇1谈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与策略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家长应关注孩子,关注家庭教育,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一、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1.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的家庭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从以往的调查结果看,需要家长帮助脱衣服的幼儿占被调查总数的16%;吃饭需要家长来喂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5%;玩过的玩具需要家长来收拾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3%。
把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幼儿与其家庭结构互相对照发现,他们当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
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视幼儿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让幼儿做,幼儿既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又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2.在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有很大的关系。
家长的学历越高,知识就越丰富,越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得心应手。
那些学历较低的家长,知识贫乏,使他们认识不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更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的职业差异、素质高低等因素,导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使得幼儿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表现迥异。
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成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成为幼儿不良习惯滋生的温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导读:一、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一)家庭教育误区目前学期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1、儿童观落后。
如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孩子是附属品、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传,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2、教育目标失衡。
如家长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心理预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入校后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体,一味满足吃穿;轻心理健康,这么小,认为他们不需要或漠视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学。
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如认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养分离;极端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过分亲昵、照顾、纵容、包办、甚至不适当的满足一切需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起适得其反作用。
4、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
如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而老师则支持在游戏中学习;父母从自己愿望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而老师则孩子自由发展。
教育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
(二)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纵观以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家庭结构、父母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1、大教育观——由狭义的家庭教育向广义的家庭教育发展。
以往人们把家庭教育单纯的理解为关心孩子的学习,现在更多的家庭关注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单向的家长向孩子实施教育走向双向的家长和孩子相互教育;关注家庭结构、父母婚姻关系、家庭人际关系等家庭生态因素对孩子成长带来的潜在影响;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种角度来考察儿童家庭教育等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逐渐丰富起来。
2、重视对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的教育。
家长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因素。
许多家庭教育工作者呼吁,家庭教育的中心不是研究孩子的教育,而是研究家长的教育,他们发现家庭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家长。
近年来,家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日益提高,家长学校的兴起、家长刊物的创办、家教经验的交流等为家长的学习与成长提高了平台。
3、走向学习型家庭。
建设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每个家庭开启21世纪大门的钥匙。
学习型家庭是一种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在学习型家庭中,儿童和家长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每个学期儿童都是家庭的活跃因素,他们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续地、生态地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启蒙性。
教给孩子的东西,必须是他们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
2、复杂性。
家长不但要抚养孩子,还要促其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促其社会适应。
3、亲情性。
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亲密度的制约,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显著。
4、生活性。
由于思维幼儿的直接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
决定他们是从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学习的,必须关注自身的形象。
5、细致性。
大事因小事,家长应给予孩子细致的照顾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权威性。
由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需依附与家长,家长在家庭中这种独特的作用决定崇高威信。
7、个性性。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需给予幼儿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须知(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学前儿童是指三岁至六七岁这一时期,因为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时期。
又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神经系统方面。
脑重量的增加,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基本已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成人平均为1400克);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脑电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5~6岁左右是脑电发展的第一个明显加速时期;约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清醒时间相对延长,3岁儿童睡眠时间为12~13小时,5~7岁只需11~12小时。
2、幼儿的游戏方面。
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如爬、跳等。
3、言语的发展方面。
幼儿期是一种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其3~4岁词汇数量的年增长率最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词汇容丰富和深化,词类围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积极词汇较婴儿期大大增长;语法的掌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认知的发展方面。
随着言语的发展,记忆在不断的发展,与婴儿期相比,幼儿的信息储存容量相对增长,对信息的接受和编码也在不断的改进,记忆的策略和元记忆初步形成;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最初实物、数和类的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5、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方面。
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中自尊感稳定与学年初期,应着重培养。
自我意识发展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思维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容,倾犯行为和社会行为最早出现在此期,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要求,儿童逐步学会控制侵犯行为和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同伴关系,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总概括为:第一,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形式;第二,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第三,是口头言语熟练掌握的关键时期;第四,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课题;第五,同伴关系尤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第六,品德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容;第七,自尊感稳定于学前期。
(二)了解家庭氛围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1、家庭居住条件。
居住条件的好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休息的质量,也影响着身心的发展。
如随着城市独门独户的增加,给孩子的同伴交往带来减少问题应引起注意。
2、家庭物质条件。
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家长不会吝惜,但应注意理智。
3、家庭结构。
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要保持完整的家庭,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家庭氛围。
氛围是一种精神环境。
家庭氛围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平等、开放、快乐的家庭气氛。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一)正影响例子一个男孩子懂得“一个有良心的孩子都要回报养育之恩”的道理后,过生日时,不在吵着向父母要好吃好玩的,而是去问妈妈:“我是怎样长大的?”妈妈告诉他:“你小时候我的工作很忙,是姥姥把你养大的。
”男孩很感动,当他听说姥姥60岁生日快到了,便利用课余时间悄悄地折了60只纸鹤。
姥姥生日那天,待全家人的生日礼物都送完后,他把纸鹤窜起的花环戴到姥姥的脖颈上,并轻吻了姥姥。
姥姥感动得哭了,她说,这是她今天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二)负影响例子六岁女孩被祖母关进鸡笼致手脚退化,并失语。
她未被关进鸡笼时,会说话,活蹦乱跳;他在竹块编制的鸡笼里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没衣服穿,饿哭时靠邻居丢点土豆或红薯进鸡笼充饥,且鸡笼里没碗;他的妈妈已死,爸爸出门打工去了。
他的祖母63岁,他说:“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指女孩父亲),更想不到笋子(指女孩)的福。
”他的祖母由于伴侣已死去在和别人谈恋爱、她只关心她会自己不会坐牢、她还嫌给女孩洗衣服麻烦。
无论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健康方面来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我们觉得舒心,无疑是正面影响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更需要实际行动。
让我们相信,播种爱,收获爱。
五、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1、一致性原则。
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
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
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
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
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
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
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
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
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
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
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
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
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
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
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
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
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
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
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1、心理误区。
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
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
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教育误区。
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
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
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
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
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