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上海,是一座经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经过百年的沧桑变迁,在近代中国的血雨腥风中,愈来愈焕发出自我独特的光芒。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比拟的。

而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则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

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

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且又发展成为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变成一座独特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

一、开埠前的上海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

在许多情况下,上海的近代建筑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把舶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

因此,上海的近代建筑也构成了自己的特色。

上海现存的地面建筑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陀罗尼经幢(859)和泖塔(874-879)、宋代的兴圣教寺塔(1068-1094)、元代的清真寺(1341-1368)和明代的豫园(1559始建)等,在开埠以前,大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延续性,上海古代建筑,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嘉定孔庙和龙华寺各建筑群格守中国传统的中轴线排列,形制完整,布局严谨;南翔寺双塔和文庙魁星阁是中国木构架结构典型,体现了古代完美的结构工艺;龙华塔和真如寺的地基处理因地制宜,坚实牢固;书隐楼的木雕和砖雕艺术精湛,形象逼真。

所有这些均体现了上海在建筑造型和布局、传统的木构架结构、软土地基的处理、装饰彩绘、施工工艺方面的创造性和重要的贡献。

二、开辟租界/最初的西式建筑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许英国上海设立租界。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 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 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 人居住地。
(3)租界对近代中国双重影响: • 侵犯中国主权(形成国中之国); • 传播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如:城市建筑与管理、 司法制度、文化教育); • 革命党人反清之地。
三、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上海租界时间表 1840年6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6月 英军攻入上海 1842年8月 《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签定上海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4日 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GEORGE BALFOUR宣布上海于11月17日正式开埠 1844年7月 《中美五口通商贸易章程》(《望厦条约》)签定 1844年10月 《中法五口通商贸易章程》(《黄埔条约》)签定美国及法国获得与英国相似的在 华特权。 1845年11月29日 《上海土地章程》公布,正式确定了第一块租界的范围,计830亩(约553278 平方米) 1848年11月 英国将租界面积扩大至2820亩(约1879812平方米) 1848年 美国开始在虹口地区购地,造成租界事实 1849年6月 法国建立租界,面积986亩(约657267.6平方 米) 1854年7月11日 成立租界行政委员会(EXECUTIVE CMMITTEE),不久更名为市政委员会 (MUNICIPAL COUNCIL)中文名为工部局 1857年 法租界成立“管理道路委员会” 1861年 法租界成立“管理道路委员会” 1862年 美英租界合并 同年 法租界“管理道路委员会”更名为“公董局”(CONSEIL MUNICIPAL),职能与工部 局相似 同年 大英自来火房(英商上海煤气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于1865年供气. 1881年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成立,1883年供水. 同年 上海大北电报公司开始兼营市内电话业务.1882年由英商德律风公司接办. 1882年 英商上海电光公司成立 1893年 美英租界面积扩展至10676亩(约7116621平方米) 1899年 美英租界正式更名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并再次扩展到33503亩(约22333099平方米)。 同年 法租界扩展至2135亩(约1423191平方米) 1914年 法租界扩展至15150亩(约10095990平方米) 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公共租界,不久,美英和法国向中国

201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解析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答案】A【考点定位】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2. “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

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A.《吉尔伽美什》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

材料关键信息是“……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这表明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定位】古代东方——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3. “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

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

材料信息“每一国的人民……,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强调的是国际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具有国际法的特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4. 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 B皇帝C郡守、县令 D丞相【答案】C【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5.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这一年处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D【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6、“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近代上海的变迁感想

近代上海的变迁感想

近代上海的变迁感想上海是一座充满风情的都市,在近百年的沧桑历史中,它既见证了我国近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在这过往的岁月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解放前的近代上海,是远东闻名的“东方巴黎”时尚之都,是远东最奢华的大都市,有东方不夜城至称。

1927年,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

22年后红旗再次在上海滩飘扬。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1949年5月28日上海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0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把5月27日定为上海解放纪念日。

“烂泥路”上崛起的金融城,随着浦东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

烂泥路如今变成了银城路,在金色阳光下,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

这是一条“黄金走廊”集中了大部分金融机构,成为了一条重要的经济动脉。

说起近代上海,那些打扮时髦的女人引领了那时的潮流。

在那时候的女性头发精致梳理,发髻烫挽有型,身穿高开叉,窄腰身的旗袍,这不是重头戏。

尖头高底上等皮鞋一双,紫貂手套一副,皮围巾,弯形牙梳,丝巾一样都少不了,最后还得画上浓妆艳抹的妆。

而时尚流行到现在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了,穿搭的服饰也是层出不穷。

这几年流行起混搭的穿法,裤子破着一个大窟窿那叫潮流,人们纷纷效仿,但这些似乎都少了一种说不出韵味!旗袍——你会想到什么?你肯定第一会想到《花样年华》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把当时的旗袍展现的淋漓尽致,因女主角在影片中总头到尾换穿了23件不同的旗袍,成为了怀旧的经典。

这23件出自大师之手的手工定制旗袍,给当时社会一种耳目一新的时尚美感。

穿上旗袍的上海女人们,特别量体裁剪的手工旗袍,凹凸有致的身材线条,高腰侧腿开叉,精致的首饰配件,一起烘托显现时髦女人的优雅和婀娜多姿。

她换上各式样的旗袍,这就是当年的时尚女人的展示。

旗袍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历经风霜却永垂不朽,我们要扬起中国优秀的文化旗帜,一路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二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二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远古:从距今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有了文明的雏形;元明: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建城,上海初步具备了城市的框架;清中期:至清中期,上海已发展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也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

清末到民国:从清末到民国,上海的市政、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逐步发展;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上海发展的新纪元,计划经济时期上海发挥了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浦东开发的发展机遇,以“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2010年: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发展层次,扩大了上海的影响力,上海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考纲要求:设县(A)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上海开埠之前城市格局形成的关系导入:本课内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时序性强,跨度大——从代表上海地区文明起源的崧泽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上海城市的初步形成;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始终贯穿在整个上海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成为推动其发展变迁的动力,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一.崧泽文化(考古证史)1.时间:新石器时代2.性质:继承马家浜文化并向良渚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3.特点:种植农业、饲养家畜等4.意义:表明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研究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告诉我们:材料有第一手、第二手之分和原始、非原始之别,文物遗迹与遗址属于第一手材料,是原始材料,是历史研究最可信的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叫论从史出;材料表明生产力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上海这座繁华都市承载着许多沧桑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迁和故事。

从起初的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为您呈现上海的沧桑历史。

一、清朝时期的渔村在清朝时期,上海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渔村,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河边,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

当时的上海是一片孤独而贫困的土地,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活动。

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劳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外国租界的建立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了上海的开埠条件。

从此,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相继来到上海,并在上海设立了租界。

这些外国租界成为了上海的特殊存在,也为上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观念。

三、近代工业的起步沪杭铁路的修建是上海近代工业起步的重要里程碑。

1876年,沪杭铁路开始修建,上海作为铁路的起点之一,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发展。

纺织、造船和钢铁等行业相继兴起,促进了上海的工业化进程。

四、上海公共租界的建立1863年,英法两国与中国签订了《上海公共租界章程》,规定了上海的行政和司法管理体制。

上海公共租界的建立标志着上海成为了华东地区的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投资。

五、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港口和金融中心,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

同时,上海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诗人和演艺人员。

六、战争和动荡时期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上海成为了中外战火交织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经历了日本侵略、国共内战和解放战争等大规模战斗。

上海的工商业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上海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国际化的商业街区等,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高中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考情分析1.掌握上海自古至今的大致历史变化。

2.近代上海的市政变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对一些与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有所了解。

考点梳理崧泽文化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在青浦县崧泽村发现了崧泽文化。

2、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三口陶器)、玉器(装饰品:石瑝)等。

还发现了粳稻颗粒和一只陶塑小猪,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设县与建城(古代)1、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上海地区,春秋属吴。

战国先后属越、楚。

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此时,出现了青龙集镇,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有“小杭州”之称)到南宋末年,形成上海镇。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朝廷正式设置上海县。

2、建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倭寇骚扰而筑城自卫,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3、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从元代开始兴盛。

明代中晚期,上海县和整个松江府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美誉。

(有“小苏州”之称)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沙船运输业空前发展,上海县城和周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客商云集,会馆公所林立,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 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 年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1)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对照老上海地图,看看你现在的家当年坐落在什么区或者什么县?说不定那时还属于江苏省呢!!建议先看1948年、1952年、1958年的几幅。

有些同学虽然落户上海多年,但是对于上海行政区划的沿革还一直不清楚,现抽空上传一系列上海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地图,让各位欣赏一番。

算是“乡土”教育启蒙的话题吧!!了解上海行政区划的沿革,做名副其实的上海人。

“上海市”的叫法直到1930年才成立。

上海自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县后,一直属松江府。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于1843年开埠,以后在县境内陆续设立了英租界、法租界和公共租界。

清朝时设有督察性质的“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因为驻在上海,俗称“上海道”、“上海道台”。

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上海县级别太低,职权有限,所以大多由'上海道'出面,如与英国领事巴富尔签订“土地章程”的就是“上海道台”宫慕久。

但“上海道”不是行政区划,上海县在行政上还是属于江苏省。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立上海特别市,辖上海县全境和宝山、川沙二县部分乡镇,直属中央政府,1930年改名上海市。

从此上海不再属江苏省,长三角分属江苏、浙江和上海市三个省级政区。

解放后,上海一直是中央直辖市,至1958年,原属江苏省的松江专区划归上海,所属的松江、崇明、宝山、嘉定、上海、青浦、金山、川沙、奉贤、南汇10县都成为上海市的辖境。

此后,除个别地方的归属有过调整外,苏、浙、沪的界线基本没有变化。

看看历年的上海行政区划图:1.上海行政地图--民国十六年(1927年)1927年7月7日,正式宣布建立“上海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

这是第一次把“市”作为行政区域单位确定下来,标志着上海建市之始。

上海特别市拟划入上海县全境和宝山、松江、青浦、南汇四县的部分地区,共计30个区。

到1928年,实际划入17个区。

2.上海行政地图--民国十七年(1928年)1928年,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成立上海市,基本上就是现在黄浦江沿线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堂交流
• 如何看待英法美等国在租界的矛盾行 为?上海租界研究的理论问题——殖 民主义的双重性。
三、课堂小结
• 租界为作为西人在上海的居住区域,不受中 国政府的管辖,成为“国中之国”;一些欧 美国家的“冒险者”来上海淘金,也有罪行 昭著的违法分子,是近代中国领土、主权遭 到破坏的缩影。
• 租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工程等建设均效 仿西方,也加速了上海的近代化进程,使上 海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造就了社会特 殊的文化、经济地位。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新课导入
从崧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有了文明的雏 形。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与建城,上海初步具备 了城市的框架。至清中期,上海已发展成为“江 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 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 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也 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从清末到民国,上海 的市政、 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 局中逐步发展。今天我们将学习近代上海市政的 变迁。
教学目标
• 了解租界的设立、管理,分析“国中 之国”的涵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了解晚清至民国华界市政的变化,分 析租界的客观作用。
教学重难点
•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 晚清华界的市政。 • 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一、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上海最大 的影响是什么?
• 思考: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
课堂练习
• 列举1840-1949年发生在上海的经济领域、政 治领域内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各三例。
•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上海的有重大影 响的事件两例。
作业布置
• 思考: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建立租界侵犯了 中国的哪些国家主权?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