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课练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 北京的春节1.会写 蒜㊁醋 等生字,能正确朗读并书写 截然不同㊁各式各样 等词语㊂2.正确㊁流利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㊂3.细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㊂1.读拼音,写词语㊂春节快到了,biānpào(㊀㊀㊀)声给节日增添了喜庆,一想到除夕要吃jiǎozi(㊀㊀㊀),就着腊八cù(㊀㊀㊀),看着fěicuì(㊀㊀㊀)一样的suànbàn(㊀㊀㊀),不禁垂涎欲滴㊂春节里,人们常到城外的sìyuàn(㊀㊀㊀)里去guàng(㊀㊀㊀)庙会,孩子们吃着花生㊁zhēnzi(㊀㊀㊀)㊁lìzi(㊀㊀㊀)与蜜饯掺合成的杂拌儿,别提多高兴了㊂2.辨字组词㊂醋(㊀㊀㊀)㊀㊀熬(㊀㊀㊀)㊀㊀饺(㊀㊀㊀)㊀㊀宵(㊀㊀㊀)腊(㊀㊀㊀)㊀㊀傲(㊀㊀㊀)㊀㊀较(㊀㊀㊀)㊀㊀销(㊀㊀㊀)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㊂(㊀㊀㊀)腊八粥㊀㊀(㊀㊀㊀)新衣㊀㊀(㊀㊀㊀)庙会㊀㊀(㊀㊀㊀)毛驴(㊀㊀㊀)醋八蒜㊀㊀(㊀㊀㊀)年画㊀㊀(㊀㊀㊀)爆竹㊀㊀(㊀㊀㊀)灯笼基础训练1.读一读,填一填㊂(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㊂ 农业产品展览会 指的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作者用了㊀㊀㊀㊀㊀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期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这一民俗特点㊂(2)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㊂㊀㊀㊀㊀㊀ 说明灯的数量多, ㊀㊀㊀㊀㊀ 说明灯的种类多㊂作者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㊁种类多,是为了突出㊀㊂2.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㊂(1)年㊀时㊀月㊀日㊀季㊀(2)自然资源㊀木材资源㊀森林资源㊀生物资源㊀(1)时㊀日㊀月㊀季㊀年(2)自然资源㊀生物资源㊀森林资源㊀木材资源3.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㊂(1)北京的春节(㊀㊀㊀)排场,(㊀㊀㊀)分外热闹㊂(2)(㊀㊀㊀)孩子们要放鞭炮,(㊀㊀㊀)要过春节了㊂(3)(㊀㊀㊀)除夕之夜要守岁,(㊀㊀㊀)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㊂(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㊀㊀㊀)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㊂拓展提升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㊂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炽而美丽㊂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㊀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㊀有的都是纱灯㊀有的通通彩绘㊀红楼梦㊀或㊀水浒传㊀故事㊀有的图案各式各样㊀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㊂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㊂(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㊂(2)找出文中表示 全部㊁都 意思的词语:㊀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㊀㊀㊂(3)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㊂各形各色(ABAC式):㊀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㊀㊂(4)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㊂ 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 又一个高潮 ?㊀㊀㊀5.快乐阅读㊂我今年六十二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㊂人家拿筷,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子平行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㊁食指和中指和捏㊀㊀㊀㊀㊀,想要吃什么,交叉着㊀㊀㊀㊀㊀往菜里伸㊂妻子取笑我说: 人家吃菜是夹的,你吃菜是叉的㊂ 还跟小孙女说: 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㊂ 我就接着说: 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从小就没学会㊂ 父亲也管着我的事,臂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尖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 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第一单元不方便㊂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㊂剪子刀子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 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就能看㊂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㊀㊀㊀㊀㊀的事㊂在这方面,父亲很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㊂比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㊀㊀㊀㊀㊀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㊂(1)将下列词语填入第1自然段空格内㊂A.两只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一双筷(2)文中加点的 手足 的意思是:㊀㊀㊀㊀㊀㊂(3)将下列句子填入第2自然段空行内㊂A.关系到我一个人㊀㊀㊀㊀㊀㊀B.关系到我和他人之间(4)第1自然段 剪子刀子这一些更是这样 句中 更 不能改为 也 ,因为:㊀㊀㊂(5)从上文看,叶圣陶在为人处世方面主张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用文中原话填写)发散思维6.辩论台㊂春节等传统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文化,是节日的象征,不应该禁燃烟花爆竹㊂有人说,燃放烟花爆竹带来了火灾等巨大灾害,并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休息,是一种陋习,应该禁燃烟花爆竹㊂请结合你们当地的情况,谈谈你的看法㊂㊀㊀㊀2 腊八粥1.听范读,正字音㊂2.读课文,学字词(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㊁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㊂3.查阅资料:①作者沈从文的相关资料;②关于腊八节的相关资料㊂4.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 腊八粥 讲了一件什么事?1.辨字组词㊂栗(㊀㊀㊀)㊀㊀呻(㊀㊀㊀)㊀㊀唾(㊀㊀㊀)稠(㊀㊀㊀)粟(㊀㊀㊀)㊀㊀伸(㊀㊀㊀)㊀㊀睡(㊀㊀㊀)凋(㊀㊀㊀)2.解释下列词语㊂(1)松劲:㊀(2)沸腾:㊀(3)孥孥:㊀基础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㊂(㊀㊀㊀㊀㊀㊀)fèiténɡ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tuòmò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zhǒnɡzhànɡ(㊀㊀㊀㊀㊀㊀)rényì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iǎnxuǎ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iǎohuo2.查字典㊂ 枣 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㊀㊀㊀),音节是(㊀㊀㊀)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㊀㊀㊀),再查(㊀㊀㊀)画,它的第三笔的笔画名是(㊀㊀㊀)㊂从造字法上看, 枣 字属于(㊀㊀㊀)字(象形会意形声)3.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㊂匙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熬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塞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4.照样子写词语㊂第一单元(1)例:糊糊涂涂(AABB式)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例:甜蜜蜜(ABB式)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㊂一(㊀㊀)感觉㊀㊀㊀㊀一(㊀㊀)赤枣一(㊀㊀)锅铲㊀㊀㊀㊀一(㊀㊀)栗子一(㊀㊀)粥㊀㊀㊀㊀㊀一(㊀㊀)烟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㊂(1)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㊂(㊀㊀㊀)(2)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㊂(㊀㊀㊀)(3)他惊异得喊起来了㊂(㊀㊀㊀)(4)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㊂(㊀㊀㊀)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仿照其中一种写一个句子㊂(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㊂(㊀㊀㊀)(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㊀㊀㊀)(3)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㊂(㊀㊀㊀)仿写:㊀拓展提升8.快乐阅读㊂我爱花生花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貌不惊人的花生花㊂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㊂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㊂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㊂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㊂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㊂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㊂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㊂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㊁牡丹㊁白莲㊂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㊂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的,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㊂ 不要采! 妈妈制止我, 花生的花,不像桃花㊁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㊂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㊂是真的?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㊁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㊂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㊂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㊂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㊂(1)文中说花生花 蕴藏着另一种美 ,这 另一种美 是指㊀㊀㊂(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㊂疏密有致:㊀沁人心脾:㊀(3)文中说 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 经历 的内容㊂㊀㊀㊀(4)写花生花为什么要提樱花㊁牡丹和白莲?㊀㊀㊀(5)怎样理解 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 这句话?㊀㊀㊀发散思维9.作者写吃腊八粥之前,为什么花大量笔墨介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在锅里煮的状态?第一单元3 古诗三首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生字㊂2.正确㊁有节奏地三首古诗㊂3.主题探究㊂(1)‘寒食“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㊀㊀㊀㊀㊀的陶醉和对㊀㊀㊀㊀㊀的歌咏㊂(2)‘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㊀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㊀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之情,写出了人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的悲哀㊂(3)‘十五夜望月“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㊀㊀㊀㊀㊀和㊀㊀㊀㊀㊀时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㊁㊀㊀㊀㊀㊀㊁沉静的中秋夜景图㊂1.解关键词㊂(1)皎皎河汉女㊂河汉女:㊀(2)脉脉不得语㊂脉脉:㊀(3)日暮汉宫传蜡烛㊂汉宫:㊀(4)中庭地白树栖鸦㊂中庭:㊀2.感知课文㊂(1)‘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2)‘寒食“是一首杰出的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诗,作者巧借吟㊀㊀㊀㊀㊀对时政予以讽刺㊂(3)‘十五夜望月“中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㊀㊀㊀㊀㊀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㊀㊀㊀㊀㊀起到了铺垫作用㊂基础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㊂机杼∙(㊀㊀㊀)㊀㊀涕零∙(㊀㊀㊀)㊀㊀脉脉∙∙(㊀㊀㊀)王侯∙(㊀㊀㊀)㊀㊀汉宫∙(㊀㊀㊀)㊀㊀栖∙息(㊀㊀㊀)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㊀㊀㊀)㊂A.盈盈㊀泣涕㊀朝露㊀中庭㊀㊀㊀B.俗韵㊀白霜㊀蜡烛㊀忧思C.倾斜㊀尘杂㊀脉脉㊀札札㊀㊀㊀D.轻烟㊀嘉宾㊀皎皎㊀诸候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㊀㊀㊀)㊂A.终日不成章∙㊀章:文章㊂㊀㊀㊀㊀B.泣涕零∙如雨㊀零:零散㊂C.相去∙复几许㊀去:距离㊂㊀㊀㊀㊀D.脉脉不得∙语㊀得:得到㊂4.下面对‘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㊀㊀㊀)㊂A.该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㊂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㊂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㊁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的心情,最后两句突出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㊂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㊂本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㊂D.诗中六个叠音词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或写景,或描人,或抒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㊂5.默写填空㊂(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脉脉不得语㊂(2)‘迢迢牵牛星“中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3)‘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的句子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4)‘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㊂拓展提升6.快乐阅读㊂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㊂其舍①近墓㊂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㊂孟母曰: A.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②㊂ 乃去㊂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㊂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㊂ 复徙居学宫之旁㊂其嬉游乃设俎豆⑤,揖让进退⑥㊂孟母曰: 真可以处居子矣㊂第一单元遂居㊂及孟子长,学六艺,卒⑦成大儒之名㊂B.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㊂ʌ注ɔ①舍:住处;②处吾子:安顿儿子㊂③贾(ɡǔ)人:商人㊂④炫卖:沿街叫卖,夸耀㊂⑤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㊂⑥揖(yī)让进退:即打躬作揖㊁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㊂⑦卒:终于㊂(1)结合注释,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㊂A.㊀B.㊀(2)用自己的话说说孟母两次搬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㊀㊀㊀(3)你认同孟母的做法吗?为什么?㊀㊀发散思维7.品读诗歌㊂(1)既然 盈盈一水间 相去复几许 ,开头为什么又有 迢迢 ?请说说你的理解㊂㊀㊀(2)‘寒食“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㊀㊀(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 月 字,我们却可以从哪个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㊀㊀4∗㊀藏戏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准㊁读通,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题目上方㊂2.再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修辞及你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㊂3.三读课文,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4.读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㊂传奇㊀咆哮㊀旷野㊀吉祥㊀柔顺㊀象征㊀妖魔㊀恐怖一无所有㊀哄堂大笑㊀能歌善舞㊀赞叹不已㊀身无分文两面三刀㊀别无所求㊀随心所欲2.解释下列词语㊂(1)两面三刀:㊀(2)随心所欲:㊀(3)开山鼻祖:㊀3.在下面括号中填上读音为 shì 的字㊂(1)许多(㊀㊀㊀)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㊀㊀㊀)㊂(2)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㊀㊀㊀)架桥㊂(3)藏戏艺人用歌舞说唱的形(㊀㊀㊀),表演宗教故(㊀㊀㊀)㊁历史传说㊂基础训练1.照样子,写词语㊂(1)两面三刀(带数字的词语):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一代一代(ABAB式)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㊂随心所(㊀㊀)㊀(㊀㊀)面獠牙㊀不一(㊀㊀)足㊀毫无(㊀㊀)意㊀开山(㊀㊀)祖3.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㊂(㊀㊀㊀)的歌声㊀㊀㊀㊀(㊀㊀㊀)的容貌(㊀㊀㊀)的舞姿㊀㊀㊀㊀(㊀㊀㊀)的唱腔第一单元(㊀㊀㊀)的百姓㊀㊀㊀㊀(㊀㊀㊀)的牛皮船4.填空题㊂(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㊀㊀㊀㊀㊀)㊂(2)藏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㊀㊀㊀㊀㊀)㊂(3)藏戏表演的内容是(㊀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㊀)㊁劝人修善㊂(4)藏戏用(㊀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㊀)乐器伴奏㊂5.选择题㊂(1)藏戏靠(㊀㊀㊀)形式推动剧情发展㊂A.说唱形式B.唱的形式C.解说和说唱的形式(2)藏戏表演的程序是(㊀㊀㊀)㊂A.开场+正戏B.开场+正戏+结尾C.正戏(3)(㊀㊀㊀)是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突出㊁性格更鲜明的形式㊂A.动作B.面具C.说唱6.根据要求写句子㊂(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变成陈述句)㊀(2)藏族是藏戏的传统剧种㊂(修改病句)㊀7.概括藏戏面具的颜色和特点㊂白色面具:㊀红色面具:㊀绿色面具:㊀半黑半白:㊀青面獠牙:㊀红色面具:代表威严,是国王的面具㊂绿色面具:代表柔顺,是王妃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两面三刀的性格,是巫女的面具㊂青面獠牙:代表压抑和恐怖,是妖魔的面具㊂拓展提升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㊂白银仙境的悲哀(节选)一位叫罗宾逊的生意人,听说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白银仙境的地方,觉得这个名字很奇妙,便来到山中㊂在镇长陪伴下,罗宾逊观赏了古老的森林㊂树木和花草随风摇(㊀㊀㊀),散发出浓(㊀㊀㊀)的芳香㊂罗宾逊情不自(㊀㊀㊀)地说: 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㊂望着透明的河水,吸着清新的空气,罗宾逊突发奇想:把这里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来自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㊂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镇长,并和镇长签了一个买下白银仙境空气的合同㊂镇上的人听说自己天天呼吸的空气能卖钱,喜不自胜㊂罗宾逊回到城里,找专家对白银仙境的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㊂白银仙境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㊂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有效地抵(㊀㊀㊀)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孩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㊂(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㊂(2)请你用简洁的话写一写罗宾逊的突发奇想㊂㊀㊀㊀(3)罗宾逊为什么要买白银仙境的空气?㊀㊀㊀㊀(4)现在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清洁空气?请你举几个例子㊂㊀㊀㊀㊀发散思维9.结合课文,概括藏戏不用于其他戏种的特点㊂㊀㊀㊀第一单元10.戏曲大舞台㊂(连线)四川㊀㊀广东㊀㊀江苏㊀㊀河北㊀㊀河南㊀㊀安徽㊀㊀山西㊀㊀黑龙江㊀㊀浙江粤剧㊀黄梅戏㊀㊀二人转㊀㊀川剧㊀㊀昆剧㊀㊀豫剧㊀㊀晋剧㊀㊀评剧㊀㊀越剧11.想象写话㊂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唐东杰布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㊂㊀㊀㊀㊀。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对应课时练习与答案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
或“不变”或“降低”)。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巩固练习】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 C、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
鼻涕.(tī tì)
管弦.(xián xuán)
点滴勤积累,成为小博士! 来源:/tiku/
与成功有关的谚语。 不经风雨不成材,不经高温不成钢。 勇敢与成功如影随形。 漫长的旅途检验好马,艰苦的历程考验英雄。 没有不遇风浪的海船,没有不遇雷雨的雄鹰。
三、同音字辨析。
zhuàng 形(
的话来说,也可用文言文来说)
然的双眼前过去。
,日子
过去;
过去;
,日子
七、写出自己所学过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日子 过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 1 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 匆
匆(1)
一、看拼音写词语
nuo yi zheng rong
you si chi luo luo
(
)(
)(
)(
)
二、组词
例:白瓷碗。
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他的手里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1.世博会。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 1 单元课时同步练习-5 手 指(2)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6--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精品课课练第一单元测试题一、把汉字书写漂亮(不含标点符号)。
(2分)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字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A、眨.眼(zhǎ) 通宵.(xiāo) 摆.滩.芬.外.娴熟..(太不熟练了)B、肿胀.(zhàng)汤匙.(chí)浇灌..(越发,更加)..益发..浓稠C、优哉游哉.(zāi)招徕.(lái)压抑..(铺陈;发挥)..演绎..吞噬D、血脉.(mài)脉脉.(mò)蜡烛..(春天的京城)..春城..日暮三、看拼音,写词语。
(4分)yóu nì luò tuó mǐ cùfàn màikuài zǐ hè sèqī xī là zhú四、比一比,再组词。
(4分)醋()腊()腻()栗()错()蜡()贰()粟()五、下列四组词语中,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1分)A、饺子眨眼快子元旦亲戚万不得已B、轿车络驼展览风争口琴截燃不同C、鞭泡椿联年羔掂铺对联身无分文D、元宵彩会臧戏浇罐傲粥两面三道六、下列句子中,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填在括号里。
(2分)1、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实在没有办法,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3、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扰乱。
()4、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用竹、木、金属等制的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
()七、根据语境,用“腻”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再填入括号里。
(2分)腻:()、()、()、()1、我看你才大胆!敢在云家门前大呼小叫,我看你是活()了!2、初春季节,气温不定,“春捂”保暖,以防感冒,少食生冷,忌食(),多吃蔬果,护肝养胃,坚持锻炼,增强免疫。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时练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时练第一课时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更、更新、便、跑、拉、月、照、见、然、放、战、篮、节、菜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拌、燃烧、饺子、较量、腊月、然后、宵夜、摊位、筝曲、眨眼、销售、沙滩、挣扎、泛滥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煮、穿、逛、骑、喝、贴、放、点四、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除夕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所以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因为孩子们要过春节了,所以要放鞭炮。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但是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虽然是城市,但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所以过得分外热闹。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1.√2.筵席、烟花、鞭炮、年画、新衣、拜年、守岁、吃团圆饭等。
3.全部、通通。
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如《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5.春节的三次分别是除夕、年初一和元宵节。
元宵是“又一个”是因为它是春节期间的又一个重要节日,也是热闹非凡的一个日子。
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多样性,以突出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第一课时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更新、便、跑、拉、月、照、见、然、放、战、篮、节、菜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拌、燃烧、饺子、较量、腊月、然后、宵夜、摊位、筝曲、眨眼、销售、沙滩、挣扎、泛滥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煮、穿、逛、骑、喝、贴、放、点四、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除夕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所以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因为孩子们要过春节了,所以要放鞭炮。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藏戏》每课一练及答案

4* 《藏戏》每课一练及答案时间:_____月 ____日等级:__________【课前先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用“”画出关键词句。
【课中促学】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僧(zēnɡ)人吞噬(shì)琼(qiónɡ)结青面獠(1iāo)牙B.旷(ɡuǎnɡ)野掀(xiān)翻窟窿(lōnɡ) 地广人稀(xī)C.演绎(yì)缝(fénɡ)制咆哮(xiào)优哉游哉(zāi)D.脱缰(jiānɡ) 涉(pù)水响彻(qiè)朴实敦厚(dūn)2.“煏”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词语有关的选项是()A.蝙蝠B.烘干C.逼迫D.关闭3.下列“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能歌善舞行善积德B.骁勇善战能歌善舞C.心怀不善善罢甘体D.循循善诱积善成德4.下列属于藏戏特点的是()A.戴着面具演B.一唱三叹C.时间短D.独幕剧5.根据课文内容,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趣味民俗散文。
B.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
C.藏戏演出时并没有规定要有一个固定的舞台。
D.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完全不同。
二、有人认为:课文开头连用三个反问句过于繁琐,应该删去两个反问句。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课后延学】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放风筝朱启智杨君顺风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学者考证,风筝最早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那时候还没有发明造纸术,风筝是用木头或竹子制作的。
史书上称之为“木鸢”“竹鹊”。
放风筝作为一种娱乐运动在唐代得以兴盛。
清明时节,大人们带着孩子到野外空旷之地放风筝。
当时人们认为,放风筝有放邪的功效,所以尤其要带着孩子一块儿放风筝,孩子放风筝放跑了邪气,就会健康成长。
有的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清明节放风筝可以放走邪气或晦气的习俗,与一千多年前的一桩屠杀事件有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课练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课练及参考答案语文园地一一、根据语境写字词。
(6分)1.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进là yuè()道路两边就开始有许多xiǎo fàn()bǎi tān()了。
二、选择题。
1.下面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翡.翠(fi) 蜜饯.(xiàn) 娴.熟(xián )B..骡.马(luo) 吞噬.(sì)唾.沫(tuò)C.焖.饭(mèn)擢.素手(zhuó)掺.和(chān)D.僧.人(sēng) 彻.底(chè) 机杼.(shù)2.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便炮饺子间断燃放B.眨眼一律骆驼通肖C.彩绘截然肿怅分外D.搅和外套染缸彼此3.下面对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禁火的习俗。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三、词句段运用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纱灯,有的通通我发现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总结: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3.仿照第1题的句子填一填。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六下课课练一单元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课练第1课长江之歌一、拼音长廊。
看清楚,拼准确,写美观。
rǔ zhī dàng dí chén āi guàn gài qìgài qíng huái ()()()()()()二、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浅()溅()硕()领()丹()彤()敛()剑()三、还其原貌。
补充成语。
冰()雪()夜()继()魂()梦()人()人()四、锦上添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臂膀()的力量()的乳汁()的情怀()的清流五、对号入座。
选择正确的解释。
1、荡.涤.() A摇动 B闲逛 C洗 D阔、平坦2、气概.() A大略B一律C气度,神情D景象,状况3、无穷.()A没有钱B完了,穷尽C用尽D极端六、读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语气。
A深情,高昂 B热情赞颂 C赞美讴歌1、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无尽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3、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七、读句子,回答问题。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1、文中的“你”指(),文章采用第()人称来写的。
2、这个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把长江当做()来写,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
3、请写2句有关长江的古诗句①②4、()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八、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以“长江”为话题,为游客介绍一下长江,写出导游词。
第2课三亚落日一、拼音长廊。
看清楚,拼准确,写美观。
yè xùn xiè liǎn méi guī xiāo摇()()色玉()收()()()洒二、还其原貌。
补充成语。
美()()伦()大无朋()然无声()()丹彤三、词语超市。
根据特定的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每课一练

1.文言文两则《学弈》课后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xué yì hïng hú zhuān xīn zhì zhì( ) ( ) ( )二、辨字组词。
弈()诲()惧()曰()援()奕()悔()俱()日()缓()三、给加点的字注音(1)使弈秋诲()二人弈(2)惟()弈秋之为()听(3)为()是其智弗若与()?(4)思援弓缴()而射之四、选词填空诲悔(1)我会牢记老师的教()的。
(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致(3)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
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4)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5)奕弈翌异对()()日()常神采()()(6)俱惧具据()说()怕文()面面()到1.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原文回答问题(1)弈秋擅长下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4.填空《学弈》一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人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
使我们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dîu pán yú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tàn tāng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及日中则如盘盂.()。
2、孰.为()汝.多知()乎?三,对号入座(选字填空)1.汤场杨扬表()()面白()()地2.沧仓苍抢()茫()购()海()库四、按要求写词语1.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2.写出四个打比方的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课堂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
gēng xīn biān pào làyuètōng xiāo jiān duàn ( ) ( ) ( ) ( ) ( ) guāng jǐng rán fàng zhǎn lǎn jiérán bùtóng( ) ( ) ( ) ( ) zhāng dēng jiécǎi( )2.比一比,再组词。
醋()燃()饺()拌()腊()然()较()伴()宵()摊()筝()眨()销()滩()挣()泛()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4.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旬年时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答案】1.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2.醋(米醋)燃(燃烧)饺(饺子)拌(搅拌)腊(腊月)然(然后)较(比较)伴(伙伴)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广泛)3.(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4.(1)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2)年、季、月、旬、周、日、时(3)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第二课时课堂作业1.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2.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多,多,为的是突出。
【答案】1.(1)因为所以(2)之所以是因为(3)因为所以(4)即使(5)虽然可是而且2. (1)zhēnɡ jié pù zhuàn(2)半遮半掩绘声绘色载歌载舞糊里糊涂(3)一律(4),,,,,《》《》。
(5)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6)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阅读能力大提升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段主要写。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这个谚语说明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8.找出一个过渡句。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二)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晨,全城炮声不绝。
除了买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和()、放()、吃(),还要()。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9.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特点。
思维创新大拓展三、小练笔。
过年就是贴对子,红红火火的,把祝福和吉祥带回家。
过年就是吃饺子,白白胖胖的,把温馨和团圆带回家。
过年就是放鞭炮,花花绿绿的,把喜庆和欢乐带回家。
过年就是,的,把带回家。
参考答案:一、 1. 样子和味道都很好。
2. 老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二、(一)1.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 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5. 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 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9.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10. 时间(二)1. 除夕真热闹。
2. 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3.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4.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 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6. 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 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8. 详写①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②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9. 热闹、隆重三、走亲戚高高兴兴浓浓的亲情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课课练课堂作业一、基础知识1.本文的作者原名沈岳焕,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説《》《》、散文集《》等。
2.给多音字注音。
(1)蕃蕃咽()喉肿痛,什么食物都难以下咽( )。
(2)球场遇到劲()敌,反倒使他干劲( )更足了。
(3)他圈( )十亩地作为牧场,准备用来圈()养牛群。
(4)塞()外并不闭塞()。
3.看拼音写汉字。
(1)我最喜欢吃糖炒lì( )子。
(2)她把那丝chóu()般的秀发扎起来,开始喝妈妈为她熬的浓chóu()的粥。
(3)杯zhǎn()碗里chéng()放食物。
4.理解词语。
(1)嘟囔:(2)():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3)(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4)糊糊涂涂:5.感知课文。
本文以“”为线索,写了八儿粥——粥——猜粥一一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二、品读达标。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第1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请赏析语句。
【答案】一、1.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2. (1)yān yàn (2)jìng jìn (3)quān juàn (4)sài sè3.(1)栗(2)绸稠(3)盏盛4.(1)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2)无可奈何(3)肿胀(4)内容混乱的。
5.腊八粥盼想看二、1.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描写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
2.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油腻.(nì)嘟.囔(dū)腊.肉(là)B.肿.胀(zhǒng)沸.腾(fèi)孥.孥(nú)C.锅铲.(chǎn)搁.置(gē)栗.子(sù)D.唾.沫(tuò)焖.饭(mèn)奈.何(nài)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