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合集下载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中央强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加减乘除并‎举”,这一部署具‎有明显针对‎性。

所谓“加”,就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

“减”,就是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

“乘”,就是鼓励创‎新创业,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

“除”,就是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少税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以及去除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

如果不“加减乘除并‎举”,而是“减法”孤军深入,则可能引发‎中国经济“断崖式”失速,这在201‎6年经济工‎作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具体来讲,应从以下方‎面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去库存1.房地产库存‎的结构性特‎征a城市常住‎人口的群体‎结构中,潜在购房需‎求最旺的群‎体,由于收入等‎原因,难以对住房‎形成有效需‎求b房地产库‎存主要在三‎四线城市,而城镇化的‎未来趋势是‎特大城市群‎,这导致了房‎地产供给的‎区域错配,c房地产的‎新增主力是‎商业用房,这部分产品‎在新常态下‎需求有限,导致导致房‎地产供给的‎产品使用属‎性与现实需‎求错配。

第一,“去产能”和“去库存”是一致的。

中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导致产能过‎剩有很多原‎因。

地方政府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哄而起,盲目决策,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是主要原因‎。

另外,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当前,工业库存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都比较多。

库存占用的‎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去库存就是‎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降低企业成‎本,盘活资源存‎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作者:郝春颍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转型时期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当前它有“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这五大任务。

【Abstract】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s the important measure in China transition period,which is the significant innovation of adapting and lea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al.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 and it has five missions such as reduce the capacity, inventory, leverage ratio, improve weak links and decrease the cost.【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Keywords】supply side ;reform; five missions【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77-021 供给侧改革1.1 供给侧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

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

这个“侧”字并不是“侧重”而是“端”,“一端”的意思。

需求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与此同时,“供给侧”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

从微观上讲,需求侧就是消费商品和服务的领域,而生产和提供商品服务的叫供给侧。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有两个框架,也是调控经济的两个框架:一个是需求侧管理,一个是供给侧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与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与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与任务首先,供给侧结构性的首要任务是深化。

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供给侧结构性中,需要通过深化,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各种垄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深化还包括市场准入放宽,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权限,国有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等方面。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还需注重提高供给质量。

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导向的思路,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在提高供给质量的同时,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还需注重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供给侧结构性要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力,主动适应和引导市场需求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资源向高效、适度、创新的领域和企业流动。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还需关注改善民生。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改善民生。

在供给侧结构性中,应注重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和接受度。

第五,供给侧结构性还需注重加强创新驱动。

在供给侧结构性中,创新是重中之重。

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供给侧结构性还需注重加强监管。

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

监管的目的是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订单的正常运行。

在供给侧结构性中,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防范各种风险,保证供求平衡和市场稳定。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推进。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中,需要注重深化、提高供给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民生、加强创新驱动和加强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并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不改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不改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不改什么?作者:陈金保来源:《金融经济》2016年第02期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明确,那就是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成为最热门的经济关键词之一,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反复提到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修饰语有两个:“供给侧”和“结构性”。

“供给侧”就是说要通过改进供给而不是刺激需求,要通过促进创新而不是通过扩张规模来拉动经济增长;“结构性”就是说改革的目的是促进供给的结构性调整,有的要增有的要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水漫灌。

“供给”与“需求”是古典经济学里的一对老概念,不是什么新词。

今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源于我们前些年对需求侧刺激的过于专注,转过身来,才觉得这难能可贵。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就有很多学者呼吁要从“供给侧管理”的角度反思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只是在前几年,这种主张往往被“稳增长”的声音所遮盖。

但是,从2009年到2013年的“需求侧”救市所导致的严重过剩产能,以及近乎翻倍的整体经济负债率,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经济的复苏之路。

如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预示着政府、学者和市场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其一,中国依靠外需的时代已经过去。

去杠杆是世界经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主旋律,而且即便外部需求复苏,其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也大为下降,因为受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更不发达国家“制造业崛起”的双重挤压,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注定风光不再。

其二,中国国内的消费需求已经升级。

改革开放的前30年,在旺盛的外需和内需的作用下,只要产品造出来就不愁没有市场,但现在不同了,国内初级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中国已经进入了品质化消费和个性化消费的新时代,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开始突显。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 F e n g t a i C o u n t y P a r t yS c h o o l , Hu a i n a n 2 3 2 1 0 0 0 , C h i n a )
【 摘 要】 供给 侧改革 作为中国 转型时 期的 重要举措, 是适应和引 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供给侧改 革是大 势所趋, 当 前它有
c a p a c i t y, i n v e n t o r y , l e v e r a g er at i o, i mp r o v ewe a kl i n ks a n dd e c r e se a he t c o s t .
【 关键词】 供给侧; 改革; 五大 任务
【 K o ] / w o r d s ] s u p p l y s i d e ; r e f o m; r i f v e is m s i o n s
求, 所 以根本不需要所 谓的“ 刺激政策” 来调 节 , 拉动经 济增长
2供 给侧 改革的五大任务
2 . 1去 产能
去产能 , 五大任务之首 。按照世界公认标准 , 产能 利用率
小于 7 5 %就是严重过剩 ,国际上一般衡量比较正常的市场竞
争产能的利用率, 应该超过 8 0 %一8 5 % 的幅度比较合理。当
“ 三去一降一补” 即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 补 短板、 降成本这五 大任务 。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s u p p l y s i d e r e f o r m a s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m e S a  ̄ e i n C h m a W a n s i t i o n p e r i o d , w h i c h i s t h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a d a p t i n g a n d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供需矛盾、产能过剩、落后产能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旨在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

本文将从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讨。

一、思考首先,从思考的角度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然而,这五大任务的完成并非仅靠行政命令和政策指引即可实现,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优质供给侧资源的释放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有深入思考和研究,才能够真正推动改革的进程。

(1)去杠杆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规模的逐年扩张,企业债务风险也愈发凸显。

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打击非法资金和虚假信用行为,同时加强企业自身的风险防控措施。

对于已经存在的企业债务,应该建立财务监管平台,通过合理的调整和规范化债务的方式,稳定企业运转,增强企业信用。

此外,在规范信贷企业行为的基础上,还应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公众对企业信用的关注度,以促进市场信用机制的完善。

(2)去产能在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去产能是较为突出的一项任务。

当前,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已经积累了过多的产能,而新型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尚待发展。

因此,对于无效产能的淘汰,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多方面考虑,避免过度拆除和不当处理导致的浪费和污染。

同时,对于转型难度较大的企业,应通过帮助其进军新兴产业等方式,加强规范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补短板在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关注“补短板”。

我国一些能源、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先进工业制造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且成本与效益不匹配。

因此,对于这些领域应该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投入,增加短板部分的优质产能供给。

同时,也应当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增强市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实践除了思考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实践前进的进程同样不可或缺。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中央强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加减乘除并举”,这一部署具有明显针对性。

所谓“加”,就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

“减”,就是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

“乘”,就是鼓励创新创业,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

“除”,就是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少税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以及去除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

如果不“加减乘除并举”,而是“减法”孤军深入,则可能引发中国经济“断崖式”失速,这在2016年经济工作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具体来讲,应从以下方面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去库存1.房地产库存的结构性特征a城市常住人口的群体结构中,潜在购房需求最旺的群体,由于收入等原因,难以对住房形成有效需求b房地产库存主要在三四线城市,而城镇化的未来趋势是特大城市群,这导致了房地产供给的区域错配,c房地产的新增主力是商业用房,这部分产品在新常态下需求有限,导致导致房地产供给的产品使用属性与现实需求错配。

第一,“去产能”和“去库存”是一致的。

中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导致产能过剩有很多原因。

地方政府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哄而起,盲目决策,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是主要原因。

另外,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当前,工业库存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都比较多。

库存占用的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去库存就是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降低企业成本,盘活资源存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东西卖不掉,企业自然就不敢投入,导致需求疲软,或者说供给过剩,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纠正旧的不平衡和寻求新的平衡点,就必然要把库存和产能降下来。

降产能涉及到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和关停并转,涉及到人员安置和再就业以及社会稳定、银行坏账,还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

供给侧改革五个任务

供给侧改革五个任务

推动供给侧改革,落实五大任务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切入点。

以五大任务为抓手,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个也将成为2016最大的考点,同学们深刻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1、去产能,发展现代农业。

以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为指引,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税收贡献份额;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发展,支持农村环境整治、绿化行动、水利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去库存,激活地产行业。

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异地搬迁、农民进城买房,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促进本地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去杠杆,创新融资模式。

政府、企业、金融实行诚信合作,通过产业基金、创投基金、信用担保、贷款贴息等金融手段,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推进“ppp模式”,激活民间资本,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资金支撑。

4降成本,落实财税政策。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贯彻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减负”政策,全面清理规范全县税收优惠政策,公平税收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5补短板,支持产业建设。

全力服务“六大工程”,特别是加大对沿江开发、神华国华火力发电、蒙华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调度和扶持力度,着力支持工业地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紫光阁》2016年第4期,徐洪才)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

中央强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加减乘除并举”,这一部署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所谓“加”,就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减”,就是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解决中低端产品过剩;“乘”,就是鼓励创新创业,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除”,就是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减少税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以及去除财政和金融领域积累的风险。

若不采取“加减乘除并举”,而是“减法”孤军深入,则可能引发中国经济“断崖式”失速,这在2016年经济工作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具体来讲,应从以下方面科学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

第一,去产能和去库存是一致的。

中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就是产能过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导致过剩产能有很多原因。

地方政府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哄而起,盲目决策,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这是主要原因。

另外,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当前,工业库存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都比较多。

库存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去库存就是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降低企业成本,盘活资源存量,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东西卖不掉,企业自然就不敢投入,导致需求疲软,或者说供给过剩,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纠正旧的不平衡和寻求新的平衡点,就必然要把库存和产能降下来。

降产能涉及到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和关停并转。

而关停并转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一破了之,破产关闭涉及到人员安置和再就业,也涉及到社会稳定、银行坏账,还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

所以,我们在做减法的同时也必须做加法,加法就是要培育市场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加一减就可以达到新的平衡。

否则,经济将可能出现大幅度的滑坡。

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需要政策引导,比如鼓励开发商降价,让新市民有能力有条件买房。

当然,激活新市民的购买力也需要一些配套政策,比如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如果这两个关键政策不能落实到位,农民将难以变成新市民。

而且,农民变成新市民后涉及到再就业和找工作的问题。

如果没有就业机会或者说没有产业发展作支撑,城镇化也就缺乏基础、不可持续。

满足新市民的需求,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创新。

在增量方面,要严格控制新批土地,还可以沿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发展这三大战略支撑带,对相关节点城市重新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这将有助于消化部分过剩产能。

另外,还可以沿着“一带一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输出一部分产能。

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结构、改进技术、改善环境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总之,关停并转一部分,消化一部分,转移出去
一部分,这三个“一部分”合在一起,将对去产能和去库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去杠杆涉及到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过高的问题。

企业负债率总体偏高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间接融资仍然占主导地位,融资结构、金融体系结构决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企业对银行负债过多,而现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企业资产缩水,但负债并没有减少,进而加大了企业杠杆率,这是一个潜在风险。

去杠杆的有效办法就是发展直接融资。

扩大直接融资的好处是改变企业的融资结构,也就是改变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实际上就是降低企业负债率和杠杆水平。

2015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直接融资可以采取五大措施:一是完善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

二是丰富直接融资工具。

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

三是加强资信评级机构和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研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交叉持牌,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

四是促进投融资均衡发展。

五是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

第三,降成本。

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

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让企业轻装上阵。

降低社保费率是一种“杀富济贫”做法,对于低收入人群和农民来说,是一种公平的
政策,老百姓的公平感因此增强了。

但是,降低社保费率也会加大社保支出压力。

对此,应加大国有企业分红,并将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给社保基金,来充实社保基金,这是中国最大的一张底牌。

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将会减少企业的费用。

此外,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扩大营改增的范围。

第四,补短板。

目前,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比如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等都是短板。

当然,高科技产业一直是短板。

要从供给侧发力,通过创造新供给,引导新需求。

补短板,投资还需挑大梁。

投资具有双重属性,在当期是需求,在未来是供给。

因此,稳增长的关键还是稳投资。

通过增量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结构,从而优化未来的供给结构。

建议在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消费品(信息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等)以及民生领域增加投资。

要学会用有效投资来引导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通过弥补短板,优化经济结构。

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关注“供给侧”,更要关注“结构性”。

所谓“结构性”,就是不能平均使劲,而是在重点领域突破。

现在大家都为经济增长能否多出0.1、0.2个百分点很纠结。

其实,从供给侧的某些重点领域看,我国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

每年我国都要大量进口商品,如果其中一部分自己能够生产,或者能够实现“进口替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恐怕就不止0.1%,拉动0. 5%以上GDP增长都是有可能的。

例如,我们每年进口大量粮食,要花掉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由国家用保护
价收购,这些粮食储存于国家仓库卖不出去,因为消费者吃了不放心,这显然是资源浪费。

再例如,每年我国都要花掉几千亿美元进口精细化工产品,像PX项目,在韩国、日本生产是安全环保的,而我们生产就会出现污染环境,甚至发生爆炸,主要还是技不如人。

其实,技术是现成的,而我们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下一步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在这些方面发力,只要在进口产品里面拿出一部分由自己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我国近期经济工作重点就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内容即“三去一降一补”。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要适当扩大总需求,不能顾此失彼;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改善现在的供给缺位、供给质量不高、供给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特别要做好“加减乘除”,并从重点领域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