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坚定 永葆初心 ——《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6篇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6篇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6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篇一】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不留财产、遗体、墓碑,走得干干净净,舍得了无痕迹。
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他留下的是信仰如山。
卢永根在战火硝烟中冒死入党,在矢志奋斗中无私奉献,他认准了“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一生爱党、护党、为党,让这颗初心永葆青春70年。
他留下的是累累硕果。
卢永根“半为儒者半为农”,多年来,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祖国沃土中,把论文写在神州大地上,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研第一线。
他留下的是桃李满园。
卢永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倾尽心血关爱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专家,并捐出毕生积蓄880多万元设立教育基金,为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所有。
他留下的是无字丰碑。
卢永根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对于捐款,人说是“捐”,他却说“还”,一字之差尽显党员风范。
他奉献了财产、奉献了遗体、奉献了所有,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楷模。
人生在世,应该给后人留点什么?身为党员,应该给社会留点什么?卢永根的“舍”与“留”,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学习时代楷模布衣院士卢永根心得【篇二】中央宣传部15日追授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矢志奋斗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当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反映卢永根先进事迹的短片。
卢永根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
2023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精选16篇)

2023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精选16篇)2023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120__年 10月19日晚上7点,全校党员启林南教五D栋教室观看《卢永根先进事迹报告会》。
卢永根,是2020_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
他一生的经历为我们诠释正能量,用朴实的生活态度修饰自己。
让我泪奔的是徐雪宾教授在病床前问卢院士,他们的钱怎么处理时,卢院士说捐,就这样,他们夫妇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没有给自己唯一的女儿留一分钱。
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除此之外,卢老还签了遗体捐献卡,我觉得很少人能做到,包括我自己,为我们展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样子,真正是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看着他秘书在台上叙述卢老朴实一生,时不时痛哭流泪的时候,我深深地对卢老树以崇高的敬意,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一生为党的行为。
卢老,一路走好!2023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2卢永根院士不计较名,不在意利,但求一生有意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然这也是许许多多同样优秀的党员们的一个缩影,正是这种无我的精神,正是这种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的精神,让人民,让我们这些还在前进的党员们感受到了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希望,无一不为之而奋斗!卢永根院士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他一生爱党爱国,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国家的贡献却毫无私心,把毕生积蓄捐献给华南农业大学,只为帮助那些求学困难的学子能更好地学习。
卢永根院士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祖国这两个字在他的心里的份量却是无限的,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学习卢永根院士的精神,并且传承下去,用行动说话,做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好党员!2023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篇3800多万的捐款,华农的这位老校长倾其一生都在为学校、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
学习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篇一】近日,中宣部追授原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
“时代楷模”节目播出后,在基层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
卢先生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
在工作中,我们不再怕辛苦,不再区分分内分外工作,不再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再看重个人荣誉,不再患得患失,只要是有利于学院发展、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事情,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完成,想尽办法做好。
我们不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追求精神的富足;我们遇到困难不再彷徨,而是勇往直前;我们取得成绩,不再飘然自得,而是淡然处之。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
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
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学习他始终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篇二】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3篇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3 篇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篇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先进典型共产党员卢永根的事迹,感人肺腑,他道德情操高尚,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87 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 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 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永葆初心,矢志不渝,真正诠释了我们的入党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代表着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他的办公桌上的一个笔记本扉页,写着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八、、•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这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精神。
作为基层党员,我们要学习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最高目标。
所以,我们要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以民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的。
作为基层党员,我们更要学习他的“少拿一点”,正是这种廉洁自律精神,他一辈子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 世纪80 年代,即使当了校长,他也坚持不坐进口名牌小车,在住房、电话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工作环境更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而仍要一如既往遵循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原则,切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始终做到发奋图强、勇于担当、不懈奋斗。
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卢永根自小家境优渥,随着战争的到来,面对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19 岁的卢永根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卢永根来到了广州,跟随丁颖院士从事稻作的科学研究,他用双脚丈量大地,保存了7000 余份稻种和科研数据。
卢永根从事华南农学院院长以来,鞠躬尽瘁,一直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和青年人才。
2023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5篇)

2023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5篇)2023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篇120__年3月21日,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两人共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这是华农校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当时卢永根已生病住院,为此次捐赠,特意从医院来到银行。
仅在其中一家银行,转账业务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徐雪宾教授回忆夫妻二人商量捐款的经过:卢永根身患重病住院,徐教授聊天时问起身后对存款如何处置,卢永根只说了一个字“捐”;徐雪宾心领神会,马上回答:“好!”——两个字的简单交流,毕生积蓄处置完毕,夫妇俩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充盈其间。
捐赠时的慷慨与老两口平时生活的节俭恰成鲜明对照。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
”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
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了。
“不舍得扔,这些东西没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
我认为生活过得好,不是单纯地追求所谓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
不可能万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卢永根说。
在入院治疗前,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
卢永根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
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
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
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的一生。
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他曾三次到国外探亲和访学,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他选择学成归国。
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心得体会5篇

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心得体会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心得体会【篇一】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并和助手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983年起,卢永根开始担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一干就是12年。
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这样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
在2017年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
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学习他胸怀坦荡,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学习他一生勤俭甘愿奉献,燃烧自我的蜡烛精神;学习他的爱岗敬业精神,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爱国情怀;要结合我们的专业实际,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无数英模前辈为榜样,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用坚定的爱国信念武装自己,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塑造自己,用朴实的生活态度修饰自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时代楷模,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铭记于心,并且以他们为榜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
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心得体会【篇二】昨晚收看《新闻联播》,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10篇)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一近日,中宣部追授原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向他学习。
“时代楷模”节目播出后,在基层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卢永根一生从事稻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以及水稻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他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开展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研究,丁颖去世后,卢永根主持总结该项工作并参加撰写《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
卢先生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我们看在眼里、刻在心里。
在工作中,我们不再怕辛苦,不再区分分内分外工作,不再纠结于个人得失,不再看重个人荣誉,不再患得患失,只要是有利于学院发展、有利于学科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事情,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完成,想尽办法做好。
我们不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追求精神的富足;我们遇到困难不再彷徨,而是勇往直前;我们取得成绩,不再飘然自得,而是淡然处之。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
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
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学习他始终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学习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二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卢永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五篇卢永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永根华南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优秀的作物遗传学家,____年8月12日因病逝世。
对待科研,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将自己的毕生积蓄以夫妻名义捐出,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卢院士的事迹让我想到了关于教育情怀这一点,身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对教育事业有着激情、热爱、执着与追求,我是教育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们的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身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有一种教育情怀,教育本身就是奉献。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中,他就强调了要用孜孜以求的态度去面对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要认真对待教育事业。
同样我国的陶行知先生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是一种奉献的事业。
我们的学校教育现如今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小学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初中教会学生抽象思考;高中教会学生如何应对高考工作了多年的教师,一般都会产生职业倦怠,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培养人的,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活动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三年五年后,教师的当初的激情会慢慢减退,很难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活力了。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教师也应该去积极做出调整,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这些生气勃勃的孩子们。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者从来不是让学生去服从他,而是要用爱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那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
这种情怀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足够的耐心。
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教师应该认真分析问题,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能因为一个孩子暂时的某些方面不尽如人意,就放弃这个孩子。
二、提升自己。
情怀不只是一种精神上的体现,作为教师,最根本的目地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应该积极提升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去应对各种问题。
三、把教育视为一种快乐。
教育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职业,职业显得没有那么多感情在里面,而教育恰恰是需要一种感情的,只有真正的爱学生,热爱教育本身才会觉得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念坚定永葆初心——《学习卢永根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决定人生方向,选择决定人生道路。
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错误选择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暂的安逸舒适,而正确选择则能看到诗和远方,同时能让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
中科院“布衣院士”卢永根在人生关键时期面临了四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在选择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确选择,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践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
对卢永根而言,“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实至名归。
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又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要从利国利民、爱党爱国的角度去作出正确选择,方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方可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择一种信仰坚定正确方向。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难免空虚或迷失方向。
共产党人作为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1949年,年仅19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每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誓言和入党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有作为,牢记宗旨为人民。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
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
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
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
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
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
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
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
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
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
”这是写在卢永根一个笔记本扉页上的一句话。
这四个“一点”是用来自勉的,这四个“一点”,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写照。
他入党70年来,始终坚守信念、甘于奉献,教书育人,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
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他当之无愧!
卢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卢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旗帜,可以引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方向。
他信念坚定,永葆初心。
年轻的卢永根,无论他是何身份,他没有忘记:党员的身份永远高于一切!2017年年初,由于他长期住院,无法回单位参加党支部活动,为了能每月交党费、每月过组织生活。
他向组织申请,在医院建立“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
每月党支部成员把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科研最新动态带到他的病床前,他在病床上坚持认真研究、学习。
是的,只有心中有信仰的人,脚下才会有力量。
我们都应该学习卢永根院士的精神,向榜样看齐,把对党的忠诚植入灵魂,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他安于清贫,甘于奉献。
2017年3月21日,卢永根及夫人徐雪宾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他们不但把钱捐给华南农业大学,还把身体捐给医学事业。
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无私?再看看卢永根夫妇的家吧!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
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了他们半个多世纪。
在入院治疗前,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
捐赠时那么慷慨,平时生活却是如此节俭,这是多么鲜明对照啊!我要以卢永根院士为榜样,心怀家国,安于清贫,无私奉献,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一生。
他专注科研,教书育人。
卢永根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纵然事业辉煌,成就巨大。
他坚持双休日和假期照常工作,对于留学的学生,他都会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学成之后要回到祖国,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
”是他对青年学生的告诫。
他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几十年来他一直初心不改,教书育人,这样的精神和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卢永根一生永葆初心,不慕名利,用赤诚之心耕耘祖国大地。
他安于清贫,无私奉献,默默育得青禾,让苍生饱暖。
他专注科研,教书育人,为中华留下了绵延不绝的教育启迪。
他虽然走了,但是他可贵的精神却永远激励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