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分散型)2018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1编制目的 (2)2基本原则 (2)3适用范围 (3)4一般要求 (3)4.1建设要求 (3)4.2规划设计要求 (3)4.3选址要求 (3)4.4收集要求 (4)4.5处理要求 (4)5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5)5.1设计污水量 (5)5.1.1设计原则 (5)5.1.2设计依据 (5)5.1.3设计公式 (6)5.2设计水质 (8)5.3分级与限值 (8)5.3.1 标准分级 (8)5.3.2 排放限值 (10)6农村生活污水收集 (10)6.1污水收集方式 (10)6.2污水收集管渠要求 (11)6.3污水收集管材选择 (13)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3)7.1污水处理流程 (13)7.2污水处理模式 (14)7.3污水处理技术推荐 (15)7.3.1化粪池 (17)7.3.2沼气池 (19)7.3.3人工湿地 (21)7.3.4自然稳定塘 (23)7.3.5生物滤池 (24)7.3.6净化槽 (25)7.3.7多种技术组合模式 (27)8污泥处理与处置 (33)9项目施工与验收 (33)10运行与维护 (35)11工程实例 (37)11.1水解酸化+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 (37)11.2缺氧/好氧+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 (39)11.3缺氧/好氧处理技术 (43)前言为积极推动《AA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改善我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指导各市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AA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了《AA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引》。
本册指引包括11章内容:编制目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一般要求,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收集与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项目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和工程实例,主要涵盖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等三大部分,重点解释了污水、污泥、项目验收和治理设施运行与维护等四方面内容。
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详细方案

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详细方案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根据该村提供的数据,常驻人口为5000人,按照日人均用水200L的标准。
每天平均排水量为1000吨。
根据对污水水质的分析,本工程要求对BOD5、CODCr、SS、动植物油去除率要求较高。
该村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不仅适宜于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而且还适宜于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污水处理站污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规定及水域功能区划分标准,本项目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B级。
该废水处理后应达到以下所示标准:污水排放控制标准处理工艺的选择工艺方案的设计根据上述对污水水质的分析,本工程要求对BOD5、CODCr、SS、动植物油去除率要求较高。
本方案设计的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将针对该村的污水量和污水水质以及当地经济条件、管理水平等考虑采用适应能力强、调节灵活、低能耗、低投入、占地少和操作管理方便的成熟处理工艺。
下面将对各种工艺的特点进行论述,以便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
1)BOD5/CODCr比值污水BOD5/CODCr值是判定污水可生化性的最简便易行和最常用的方法。
一般认为BOD5/CODCr>0.45可生化性较好,BOD5/CODCrA/O法工艺流程框图回流活性污泥被回流至厌氧区中,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受到压抑而释放出体内的磷酸盐,产生能量用以吸收快速降解有机物,并转化为PHB(聚β羟丁基酸)储存起来。
然后混合液进入好氧区,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降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能量,用于细胞的合成和吸磷,形成高浓度的含磷污泥,随剩余污泥一起排出系统,从而达到生物除磷的目的。
在具有足够泥龄的条件下,BOD5在好氧池内被降解的同时,也完成硝化反应。
因为回流活性污泥被回流至厌氧区,在好氧区按硝化设计时,该系统也同时具有脱氮功能,其脱氮效率取决于活性污泥回流比。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引言概述:随着农村地区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有效的污水处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还可以提供可再利用的资源。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一、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1.1 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农村各家庭的污水集中处理。
处理厂通常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等工艺。
1.2 优点: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可以集中处理大量污水,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水资源的安全。
1.3 缺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建设难度较大。
二、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2.1 家庭式污水处理设备: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通过在每一个家庭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在源头进行处理。
常见的设备包括生化池、厌氧池和人工湿地等。
2.2 优点: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不需要大规模的集中处理设施,适合于农村地区分散分布的特点。
同时,处理设备的运维成本相对较低。
2.3 缺点:分散式处理模式对于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家庭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同时,处理效果受到家庭用水量和水质波动的影响。
三、湿地处理模式:3.1 人工湿地:湿地处理模式通过利用湿地植物对污水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通常包括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和湿地植物,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3.2 优点:湿地处理模式对土地资源要求较低,同时能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改善农村环境。
3.3 缺点:湿地处理模式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管理,同时处理效果受到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四、生物质燃烧处理模式:4.1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处理模式通过将污泥和有机废弃物进行燃烧处理,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热能和灰渣。
4.2 优点:生物质燃烧处理模式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热能,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体积,解决了废弃物处理的问题。
4.3 缺点:生物质燃烧处理模式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灰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村集中排污工程建设方案

农村集中排污工程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排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传统的分散式排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环境保护的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农村集中排污工程建设成为了当前解决农村排污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项目目标农村集中排污工程建设旨在通过集中化处理排污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排,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水资源,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 建设农村集中污水处理工程,实现农村污水的集中收集和处理。
2. 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效率,保证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3. 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农村集中排污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农村集中污水处理站的建设:选择适宜的地点建设农村集中污水处理站,包括进水口、初次处理设施、生物处理设施和出水口等。
2. 农村污水管网的建设:铺设农村污水管网,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并输送到集中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 农村排水系统的改建:对现有的农村分散式排水系统进行改建,将排水口与集中污水处理站相连,避免直排污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相关设施的建设:为了保证农村集中排污工程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建设配套设施,如进水泵站、出水泵站、储水设施等。
四、项目优势农村集中排污工程建设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保优势:农村集中排污工程能够有效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排,降低农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
2. 经济效益:与传统的分散式排污方式相比,农村集中排污工程建设能够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排污处理效率,降低排污处理成本。
3. 社会效益:农村集中排污工程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技术先进:农村集中排污工程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指标,适应了农村污水处理的需要。
《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 T 3462-2018)

ICS 13.060.30Z 77备案号:XXXX—2018 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3462—2018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ischarge standard of water pollutantsfor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2018-11-9 发布2018-11-30 实施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布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DB32/T 3462—2018目次前言..................................................................................................................................................................... I II 引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要求 (2)5 技术要求 (3)5.1 控制项目 (3)5.2 分级 (3)5.3 排放限值 (3)6 监测与分析 (4)7 实施与监督 (4)DB32/T 3462—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光灿、韦伯军、姚健、严洋、宋海亮、杨忠莲、俞锋、王菁。
引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 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 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5〕175 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办发〔2018〕23 号)等文件的精神,防治农村水环境污染,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范文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分散、设施落后等原因,传统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在农村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因此,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对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现状及技术,以期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研究现状1. 研究背景与意义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房废水、洗浴废水、洗涤废水等,含有较高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由于农村地区分散、人口密度低、设施落后,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在农村难以实施。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成为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要方向。
2.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
其中,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虽然处理效果较好,但运行成本较高,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
生态处理技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净化,具有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处理效果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
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探讨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这些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中,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2.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
该技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或气体等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然而,该技术运行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更换药剂,因此在农村地区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

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污水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护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制定一套有效的农村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可行的农村污水处理方案,旨在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
【背景】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问题一直存在,由于资源有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落后,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制定一种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方案尤为重要。
【方案】本方案采用分散式处理和集中式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实现农村污水的全面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 分散式处理分散式处理是指将农村污水分散处理,每个村庄或小区建设一套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具体步骤如下:(1)污水收集:在每个村庄或小区设置污水收集管网,收集居民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
(2)初级处理:将收集到的污水经过格栅、沉砂池等设施进行初级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
(3)生物处理: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生物处理设施,通过好氧、厌氧等生物反应过程,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二次沉淀: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沉淀,去除悬浮颗粒和微生物。
(5)消毒处理:对沉淀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
(6)排放或回用: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入河流或湖泊,也可以作为灌溉水源用于农田灌溉。
2. 集中式处理集中式处理是指将多个村庄或小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
具体步骤如下:(1)污水收集:在每个村庄或小区设置污水收集管网,将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
(2)初级处理:将集中的污水经过格栅、沉砂池等设施进行初级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
(3)生物处理: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生物处理设施,通过好氧、厌氧等生物反应过程,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二次沉淀: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二次沉淀,去除悬浮颗粒和微生物。
(5)消毒处理:对沉淀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
中国城市乡村建设统计年鉴数据:3-2-13 乡排水和污水处理(2018年)

地区名称
对生活污水 进行处理的乡 Township with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ed
个数 比例
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 排水管道 装置处理 长 度
50 10.37
1
9
0.24
2
0.06
31
4.42
10
0.59
0.01 44.80 1.39 551.33
171.35 1.00 215.77 0.40 1773.73
3.96 49.57 13.62 21.09 56.67
38.37 438.50
97.98 83.56 1372.88
6.62 35.15
4.50
319.14 2303.47
788.66 1122.78
83.26
25.54 123.66 128.56 129.82
9.02
陕 西 Shaanxi 甘 肃 Gansu 青 海 Qinghai 宁 夏 Ningxia 新 疆 Xinjiang
3 13.64
140 29.41
17
7.56
29 33.33
of Treatmen Treatment
Wastwater t
Facilities
Treatment Capacity
(unit) (%) Plants (10,000 (10,000
全 国 National Total
3117 30.53
1678 102.39
112.37 24071.6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
(分散型)
解
决
方
案
河北虹银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工程部)
2018年1月30日
1
目录
一、概述 (3)
二、设计标准 (4)
三、设计工艺 (5)
四、设备型号 (7)
五、产品样本 (8)
五、施工案例图 (10)
一、概述
1.1设计理念
本方案采用市场成熟的、广泛使用的工艺(吉林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北省等地广泛使用),是纯生态技术方案,使用生态一体式净化处理技术工艺,由一体式污水设备和生物湿地系统组成,主要应用于农村家庭,处理厕所水、洗脸、洗菜、洗澡等生活污水。
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具有粪便收集、储存、污水处理等功能,生态湿地系统是由强化生物菌床、有机土组成,结合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原理实现了污水的生态排放,达到无外排、无污染,环保节能。
1.2设备概况
本方案使用本套设备为一体式净化设备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而生产,用于污水净化的构筑物,具有结构合理、工艺成熟、处理净化能力强、密封性能好、耐腐蚀、安装快捷、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卫生。
适用于家庭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由污水处理器、强化生物湿地等组成。
1.3太阳能供电
本套设备的动力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绿色环保。
二、设计标准
本技术方案设计参照以下国家标准及相关标准设计:
2.1、处理标准
(1)《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13/2171—2015)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浙江省农村改厕技术指导手册》
(4)《山东生态一体式厕所净化处理技术标准》
(5)《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6)《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2.2主要政策法规
(1)《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2000年6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996年5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7)《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989年5月);
(8)《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7月);
(9)《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989年3月)。
(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三、设计工艺
3.1根据有关部门统计1997至2010年间河北省居民用水量统计分析,人均用水量为57.21升,农村居民平均用水50升左右。
每户人口按4人计算,每天水量为200-300升。
3.2污水来源主要为生活洗漱用水和厕所用水等生活用水。
3.3工艺
生活用水通管道连接至一体化处理设备,设备经一级厌氧区、二级厌氧区、好氧区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后进入净化区,最后进入强化生物菌床。
生活洗漱用水通过管道连接进入设备的一级厌氧区,厕所用水,进入设备的一级厌氧区。
设备分为四格:
第一格设置大容量满足生活污水排入,以及单、双厕的排入距离,同时预留固体悬浮物的容积以增加运行时间,在运行后一周进行投放活性厌氧菌,以提高厌氧生物处理效果,通过酸化沉淀、厌氧发酵单元,降低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卵,实现粪便无害化的同时,将污水进行厌氧降低COD,实现了由粪便等污染物向固体悬
浮物转化功能;
第二格是二次厌氧区,进一步实现厌氧效果降低COD提高效率,同时保持第一、第二格水位在筒体有效高度90%以上,设计污水停留时间在48小时以上,最大化的提高了设备的有效空间,并且充分分解污染物,最大的限度去除COD等。
第三格是好氧区,在使用过程中投放活性好氧菌,第三格水位在筒体有效高度80%左右,第二格和第三格水面高度有落差,在流入时实现跌水效果,具有了微好氧效果,在利用自压式气筒进行充气好氧,好氧区设计15小时的停留时间,大大降低了COD总量;
第四格是二沉池,清水存放区,第四格使用管道连接排水管道或进入人工湿地,湿地设置调PH值节口,在湿地出口铺设强化生物菌床,进一步进行生物处理效果,再通过植物吸收原理实现了生态排放效果。
处理后的水可排向管网、渗水井、灌溉或生物湿地。
强化生物湿地结构分为三部分,上层为300mm原土和秸秆混合物的有机土,中间层为200mm的生物陶瓷填料床,下层为500mm的秸秆混合物的有机土。
湿地面积按0.5m2/人,深度不小于1m;
本项技术为专无动力,全生态处理,无污染,纯生态排放。
3.4流程图
四、设备型号
五、产品介绍
五、施工案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