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_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V 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声的利用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复习(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复习一、知识回顾1、课本P60图3.1-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__, 分别用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图3.1-2透镜的主光轴是指________ _______;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___ 。
2、图3.1-3凸透镜对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__________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形成发散光线,好像从该透镜后某一点发出来的,这一点就是凹透镜的__________。
3、图3.1-4________ _______叫做焦距,它的符号是_______,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
4、课本P63图3.2-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景物到镜头的距离是______,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是_______。
拍摄照片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底片上成______、_____的实像,像距_____1倍焦距且_____2倍焦距。
5、课本P64图3.2-4投影仪(幻灯机),镜头到投影(幻灯)片的距离为_______,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是_______。
工作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屏幕上成______、______的实像。
像距_____2倍焦距。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 _ ___。
投影(幻灯)片的的放置方法__ __。
6、图3.2-6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 _ ,被观察的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_ 1倍焦距,在被观察的物体同侧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
7、P66图3.3-1探究_________ ____的装置,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___ _,符号__ ;光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___ _,符号__ 。
§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焦距以及眼睛的成像原理。
2、能正确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
3、能正确理解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知道视力的矫正方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二、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阅读课本,回忆所学知识,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的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
)三、自我检测:2.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由图13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②如图14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一、预习总结,提出问题:二、小组探究、重点突破:(学习要求:先独立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展示)三、小组展示:(学习要求:请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展示)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问题二、有哪些办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问题三: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四、反馈提升:1、思考:(1).照相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3).正立的还是倒立的?(4).要想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怎么办?2、小丽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他的外公看报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丽和外公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A、都是凸透镜B、都是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凹透镜和凸透镜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五、达标检测:1、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李东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鱼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重难点突破知识点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突破I 、重难知识点例析【重点难点荐入】 1.知识结构2.知识要点(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的球心(或者通过一个球面的球心并与另一球面相垂直)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或主轴).如图3—1所示.(4)光心:光线通过主光轴上某一特殊点而不改变方向,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如图3—1所示.在透镜中心处.(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叫焦点. (7)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8)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9)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是实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能够呈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10)眼球的基本结构.(11)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12)透镜焦度(φ);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 即f1=φ(1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3.考点(1)透镜的基本性质.(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凸透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难点例析】[例1]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思路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对比观察入射前和出射后光的变化情况.光通过甲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乙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光通过丙图中的凸透镜变得比原来发散了,光通过丁图中的凹透镜变得比原来会聚了.透镜对光的(明确会聚和发散的区别)“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并非只是针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而言,“会聚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会聚了一些;“发散作用”应该理解为出射光比入射光发散了一些,图3-3所示.答:A[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透镜一定有两个焦点B.凹透镜没有焦点C.任何方向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偏转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思路分析一般的透镜若有两个球面,就意味着有两个焦点;但少数透镜只有一个球面,这就意味着这种透镜只有一个焦点.对于凸透镜应有两个实焦点(或一个实焦点),对于凹透镜应有两个虚焦点(或一个虚焦点).而且入射光线如果指向凸透镜或凹透镜,且通过光心,则不会发生折射现象,而是沿直线传播.因此选D正确.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的性质) 答:D[例3]怎样利用太阳光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呢?答:由于太阳离地球很远.所以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小范围内可以近似看成是平行光,根据焦点的定义,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具体做法是在透镜下放一与镜平行的光屏,让透镜对准太阳光,前后移动透镜会在屏上看到一个光斑,测量光斑最小最亮时透镜边缘到屏面的距离,这个距离大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此方法只能粗测焦距)[例4]根据图3—4(a)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思路分析 (注意这五种镜子的区别)我们知道的光学元件一般有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凹面镜五种,其中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是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各图中的出射光与入射光进行比较:甲图中,入射光是会聚光,出射光变为平行光而不是反射光;乙图中平行光入射,出射光是发散光,而不是反射光,注意到两条入射光线出射时上下位置颠倒了,只有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且出射光过焦点后位置才会发生颠倒;丙图中,出射光与入射光都是平行光,只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答:如图3-4(b)[例5]完成图3-5中的光路图思路分析图中所给的四个透镜,(a)、(b)是凸透镜.(c)、(d)为凹透镜,并且(a)、(c)给出入射光线,要求画出折射光线.而(b)、(d)则给出折射光线,要求画出入射光线.根据光心、焦点的定义方法就能画出这些特殊光线.在画图中要注意光的传播方向. (利用基本概念完成作图) 答:如图3—6所示.[例6]利用两面凸透镜把二束平行光变成另二束平行光,同时使“上、下”的光线更换位置. (用画图的方法完成这个题目.)思路分析平行放置这两个透镜1L 和2L ,同时使1L 的右侧焦点与2L 的左侧焦点重合.按透镜的焦点性质就可以画出此图.答:如图3-7所示. (通过透镜性质明确作图方法)[例7]试说明凸透镜能成实像的条件?思路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位于凸透镜一侧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在透镜另一侧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体位于凸透镜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时在透镜另一侧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本题只是说明成实像的条件,并不考虑成的是放大像或是缩小像,因此只抓住“成实像”. (注意大、小实像的条件)答:物体在凸透镜一侧1倍焦距以外.[例8]人用眼睛______________看到凸透镜中成的虚像;人用眼睛__________看到凸透镜中成的实像.思路分析 (在人眼视网膜所成的像是实像)人能看到像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人眼.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人眼,这些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虚像,所以虚像人眼是能看到的;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实像,实像所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就能使人看到它,因此人眼当然能够看到实像.答:能能 (注意“虚像”和“实像”人眼都能看到)[例9]一个“上”字形的霓虹灯,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图3—8中四个像正确的是( )思路分析一般来说,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并且是上下颠倒,在实际问题中,由于凸透镜是一个圆形的,光除了能被透镜上、下偏折,同样也能使光在左、右偏折,即光通过凸透镜后总是向中心,玻璃厚的部分偏折,因此凸透镜所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左、右也要颠倒,所以只有D图符合要求. (从一个平面分析成像情况)答:D[例10]一支蜡烛立在凸透镜前,调节光屏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则( )A.在光屏上仍可呈现缩小的像B.隔着透镜可看到蜡烛的像C.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与蜡烛等大的像思路分析 (根据光路可逆性进行分析)根据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实验),就应该知道,当物体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的像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若透镜位置不动,而把物体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原来的像距为现在的物距,原来的物距为现在的像距.根据上述分析蜡烛应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因此选C正确.答:C[例11]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前30cm的位置上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够得到放大的倒立的像,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7.5cm B.20cm C.30cm D.40cm思路分析物体通过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条件是物体在透镜的焦点到2倍焦距之间,因此f<30cm<2f,由此可以算出30cm>f>15cm,在答案中找出满足条件的选项. (这点是分析本题的关键)答:B[例1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是( )A.20cm B.10cm C.9cm D.5cm思路分析可用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根据题意,当u=20cm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物距必须满足u>2f,也就是f<10cm.错解A.当焦距为10cm时,物体在20cm处成等大实像,不符合题意.而当焦距为5cm,根据题意,物体又向透镜移动8cm,不可能成放大实像.因此只有焦距为9cm时,才刚好同时满足题意中的两个条件.因此选C正确.答:C (注意:物体移动时的分析方法)[例13]简述照相机是怎样进行工作的?思路分析与答照像机的标准镜头焦距大约50—75mm,而镜头伸缩的范围很小,在1cm左右,就是说,像距很短.因此,被摄物体一般都在距离镜头很远的地方,最近也在1m左右.这一距离也远远大于二倍焦距.当物体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时(一般大于20m时),我们就称物距为无穷远,照像机的距离环上有“ ”的符号,就表示无穷远.这时,镜头距底片最近,等于镜头的焦距.有些同学很喜欢摄影,也经常进行摄影实践活动.通常把调距离叫调焦距,也称调焦.这里有个误会,实际上,不是在调焦距,而是在调整像距.因为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固定的不能调(除变焦镜头以外).当用照像机给一个同学照像时,人距镜头越近,照出像片中人越大.但是一定要调整镜头加大像距,即向前推出镜头.(加大像距是使像能够成在底片上)[例14]简述幻灯机、电影机是怎样工作的?思路分析与答幻灯机和电影机的原理一样,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幻灯片、电影片与镜头的距离是物距,镜头到银幕的距离是像距.银幕距离镜头越远银幕上的图像越大,即像距越大,像越大.与此同时,应该使物距减小,即把镜头向幻灯片、电影片方向移动. (明确凸透镜和平面镜的综合应用)现在不少学校的教室里都配备有投影书写仪,又叫投影器,它和我们课本上介绍的幻灯机原理相同,只不过是在光路上增加了一个平面镜,改变了光路,使投影幻灯片平放在书写台面上而成一个直立的像.[例15]简述怎样合理应用放大镜.思路分析与答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于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因此,人们看到的是正立的像.实际上,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越远(但保证u<f)看到的像越大,像也越远. (物距变大,像距也变大)[例16]有一张照片,发现其景物模糊不清,而且整个画面偏黑,其形成的原因是在拍照时,没有调节好( )A.调焦环 B.快门 C.光圈 D.以上说法都正确思路分析根据上述照相机的工作情况知道,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若模糊不清,说明像距没有调好.因此应该使用调焦环.同时整个画面偏黑,说明曝光过度,应调整快门时间和光圈的大小.因此本题应选D正确.答:D (注意: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区别)[例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D.远视眼产生的原因与近视眼产生的原因一样,是玻璃体变混浊思路分析人眼中相当于凸透镜的主要结构有晶状体和角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其他组织就可以使人看见物体了.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所以在眼睛前要放一个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B正确.答:B (会根据人眼结构进行物理现象的分析)[例18]关于人眼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窗户玻璃看到的像都是实像B.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可能是虚像C.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一定是虚像D.人眼通过透明介质看到的像一定是实物的虚像思路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窗户玻璃对光线有折射作用,能使其形成的虚像平移.近视眼镜是用凹透镜制成的,它是发散透镜,通过图3—9可以说明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而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折射光线落在视网膜上形成实像.答:CII、综合能力提升测试一、理解与应用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2)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2)班别:姓名:学号:考纲:1、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眼睛的构造及对光的作用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玻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玻璃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空气水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凹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3)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跟主光轴平行。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3)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跟主光轴平行。
201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201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https://img.taocdn.com/s3/m/17ea2f5bf7ec4afe04a1df43.png)
201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 ),其他单位有: 。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 、 和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 、 、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 叫做机械运动。
2、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 。
计算公式: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或 ,交通运输中常用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或 ,1m/s = km/h 。
v =st,变形可得: 。
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 。
【复习必备】2013年中考物理复习精品学案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回顾一、透镜的基本概念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的直线。
3、光心(0):薄透镜的。
通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
4、焦点(F):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在主光轴上汇聚的点,称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称为;在透镜的两侧,实、虚焦点都分别各有个。
5、焦距(f):的距离。
6、物距(u):的距离。
7、像距(v):的距离。
8、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1);(2);(3);(4)。
2,、凸透镜成像规律三、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是一个的凸透镜,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可以观察到一个,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在镜的。
2、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原理制成的,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为了使屏幕上有更大的图像,应像距,同时物距。
3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原理制成。
4、显微镜:一般是由透镜组成,分别为和,每组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显微镜的物镜成像,显微镜的目镜成像。
5、近视镜是用制成的眼镜,远视镜是用制成的眼镜。
重难点分析难点1 正确理解透镜的作用1、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或减小了发散程度(加大了发散程度减小了会聚程度),即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后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或远离)主光轴。
2、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是不同的,要区别开,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
如图a、b是会聚作用,c、d是发散作用;图b、c出射的光线是会聚光线,图a、d的出射光线是发射光线。
难点2 正确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研究(1)实验器材;(2)实验仪器的调整;(3)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放大虚像的条件。
【初中+物理】+专题(五) 透镜及其应用++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填“实”或“虚”)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返回目录
12. (2022·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 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 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 “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C. 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则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重新找到清晰的像
D. 若将凸透镜换成普通薄玻璃板,则在光屏上可以找到正立、等大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返回目录
15. (2023·廊坊安次期末)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长时间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返回目录
13. 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 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返回目录
16. (2023·包头)如图所示,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 物体,透过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 B )
A. 正立、放大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第16题 B. 正立、缩小的像 D. 倒立、缩小的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2023·雅安)如图是爱动手的小雅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特殊光线确定焦距:
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2、在另一端调整纸到透镜的距离直 到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
3、用刻度尺量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 离即焦距
实验器材及要求(
)
成像特点:
u>2f 倒立、缩小、实像 2f>u>f 倒立、放大、实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分界点F) 二倍焦距分大小( 分界点2F)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f=10cm u=25cm u>2f
目录
照 相 机 投 影 仪
放 大 镜
1、照相机成 倒
立、 缩小
、的 实
像,
2、投影仪成 倒
3、放大镜成 正
立、 放大
、的 实
像,
像。
立、 放大 、的 虚
眼睛是一部变焦的照相机
晶状体
睫状体
角膜
视网膜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物体经过晶状体和角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
近视眼及纠正
晶状体太厚 矫正
折光能力太强 凹透镜
成像在视网膜前
使光线发散
远视眼及纠正
晶状体太薄 矫正
折光能力太弱 凸透镜
成像在视网膜后
使光线会聚
判断哪些是近视眼,哪些是远视眼,并指出矫正的方法。
近视眼Biblioteka 远视眼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由一组透镜组成,它们都是 凸透镜
人要看清物体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对人眼的视角有关
例5.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承接 到像,可能原因是: 凸透镜、烛焰、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1) 。
(2) u<f,
成虚像
。
例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凸 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当一物 体位于该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 可得到( A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小结
一、透镜的分类 二、三条特殊光线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四、凸透镜成像应用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不 成 像
像、物同侧 正立
u f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例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主要 选用 凸透镜 、 蜡烛 、 光屏 和 光具座 等器 材。安装调节时,应使 蜡烛 中心、 光屏 中 心和 凸透镜 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即 与 光具座 平行),这样做的目的 是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例7.显微镜的物镜是 凸透 镜,相当一部 投影仪 , 可以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望远镜的物镜是 凸透 镜 相当一部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目镜是凸透镜,相当放大镜 (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 )
例8.在郊外,如何利用凸透镜取火?在森林里为什么 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 因为丢弃的透明饮料瓶,当水进入瓶后相当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能导致火灾。 平行主轴的光经凸透镜可以会聚在焦点, 将纸放在焦点处,其高温可引燃,取火。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3、凸透镜在生活的应用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凹透镜
平面镜
凹面镜
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
焦距f
O
F
焦点F
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完成光路图:
目录
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u——物距、v——像距、f ——焦距。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u2f u 2f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正倒 大小 虚实 倒立 倒立 缩小 等大 实像 实像 照相机 照像机
像、物异侧
f v 2f
像、物异侧 v2f 像、物异侧 f u2f v 2f
u f
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