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合集下载

数轴的动点问题公式

数轴的动点问题公式

数轴的动点问题公式
数轴的动点问题是指一个点在数轴上按一定规律运动的问题。

为了描述这个运动过程,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来表示动点的位置。

假设数轴上的起点为0,动点在某个时刻的位置为x。

动点按照某个速度v向左或向右运动,那么在经过t单位时间后,动
点的位置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x=x0+vt
其中,x0表示初始位置,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如果速
度为正,表示向右移动;如果速度为负,表示向左移动。

如果动点在数轴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速度v是常数,这
时可以将公式简化为:
x=x0+vt
如果动点在数轴上做加速或减速运动,速度v是变化的,那
么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确定速度v的表达式。

常见的加
速或减速运动可以用以下几种公式表示:
匀加速运动:v=v0+at,其中v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
速度。

匀减速运动:v=v0at,其中v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减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h=h0+v0t+(1/2)gt^2,其中h0表示初始高度,v0表示初始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往往使学生感到很棘手.实际上,如果将动点问题“代数化”,“三招”就可轻松解决常见的问题.第一招:平移公式(平移规律)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a ,则当点A 向左平移t 个单位长度时表示的数为a t -;当点A 向右平移t 个单位长度时表示的数为a t +.简记为:左减右加.第二招:距离公式若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a b ,则,A B 两点的距离AB a b =-.如果已知,A B 两点的位置关系,比如点A 在点B 的左边,则AB b a =-.第三招:中点公式若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a b ,则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是2a b + ❖ 常见题型:一、突破基础关—平移与距离数轴上点的平移和两点间的距离是数轴所有难点问题的突破口.点的平移是今后进一步研究动点问题的基础,两点间的距离则可以让学生感知数轴与线段之间的关系. 例1 请利用数轴回答下列问题:①如果点A 表示数3-,将点A 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 表示的数是 ,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 ;②如果点A 表示数3,将A 点先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 表示的数是 ,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 ;③如果点A 表示数3,将A 点先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 表示的数是 ,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 ;④一般地,如果A 点表示的数为a ,将A 点向右移动m 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n 个单位长度,请你猜想终点B 表示的数是 ,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 .二、突破应用关—平移、距离、对称、旋转(滚动)1.平移平移是所有动点问题的灵魂所在,也是数轴问题研究的基石,所以我们在突破数轴难点时,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例2如果将A点先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2,则起点A表示的数为 ,A、B两点间的距离是 .-.例3若AB为数轴上一线段,其中点A表示3,点B表示1①将线段沿着数轴左右平移,若平移后点A对应的数为5,则点B所对应的数是 ;-,则点A对应的数是 , AB的中点C对应的数②若平移后点B对应的数是4是 ;-,则A对应的数是 ,B对应的数③若平移后AB的中点C对应的数是1是 .2.距离距离是今后解决坐标系中数形结合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坐标系中,大多数问题归根结底是研究线段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初学数轴时,把水平距离问题理解透彻,对今后坐标系里几何问题的学习大有帮助.例4 数轴上有A、B两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是3.①若A为原点,则点B表示的数是 ;②若点A表示的数是1,则点B表示的数是 ;③若点A表示的数是a,则点B表示的数是 ;例5数轴上有三点A、B、C,且A、B两点间的距离是3,B、C两点的距离是2,-,则点C表示的数是 .若A点表示的数为1-,C为例6 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其中A点表示的数为1,B点表示的数为5数轴上的动点,若C到A的距离是C到B的距离的2倍,求此时C所表示的数是 .3.对称数轴上对称问题的关键是线段的中点.最简单的对称是相反数,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此可把此类问题推广至一般,即关于数轴上任意点的对称.例7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为相反数,且AB的距离为5,点A在点B的右边,则A表示的数是 ,B表示的数是 .例8 将数轴沿着某一点A对折,使得1与6重合.①则A表示的数是 ;-重合的数是 ;②与10重合的数是 ;与3③若MN重合,且MN相距2015个单位长度(M在N的右边),则M表示的数是,N表示的数是 ;例9 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其中A点表示的数为1,B点表示的数为一3,C为数轴上的动点,当A、B、C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两个点的中点时,求此时C所表示的数.4.旋转(滚动)多边形的旋转问题或圆的滚动问题也是中考热点,实际在这类问题中也可以结合数轴来解答.例10 正方形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5,点A、D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正方形ABCD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对应的数为1,则连续翻转2015次后,图5①数轴上数2015对应的点是 ;②连续翻转2015次后,数轴上数2014对应的点是 .例11 (1)如图6,数轴上有一半径为1的圆,起始点A与原点重合.若将圆沿着数轴-重合的,顺时针无滑动地滚动一周,点A所对应的数是 ;若起点A开始时是与2则圆在数轴上无滑动地滚动2周后点A表示的数是 .图6A B C D,(2)如图6所示,圆的周长为4个单位长度,在圆的4等分点处标上字母,,,-所对应的点重合,再让圆沿着数轴按逆先让圆周上字母A所对应的点与数轴上的数2-将与圆周上的字母重合.时针方向作无滑动滚动,那么数轴上的数2015三 、突破动点大题—试卷中经常出现的动点应用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动点表示的数,以及动点的运动方向.以下分为三类问题进行解析:1.方向不变例1 如图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30,,P Q 两点分别从,O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3单位/秒和2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M 为线段BP 上一点,且13PM PB =,N 为QM 的中点. (1)若12PB BQ =,求t 的值; (2)当t 的值变化时, NQ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练习1: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为-1 ,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5PA PB +=?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右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M N 分别是,AP OB 的中点,AB OP MN-的值是否改变,为什么?,B点对应的数为练习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100.(1)AB中点M对应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蚁甲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乙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3)若当电子蚂蚁甲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乙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练习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数轴上动点问题(电子蚂蚁)

数轴上动点问题(电子蚂蚁)

一、与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相关的基本概念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d=|a-b|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两点中点公式:线段AB中点坐标=(a+b)÷2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二、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1、表示出题目中动点运动后的坐标(一般用含有时间t的式子表示)。

2、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题目中相关线段长度(一般用含有时间t的式子表示)。

3、根据题目问题中线段的等量关系(一般是和、差关系)列绝对值方程。

4、解绝对值方程并根据实际问题验算结果。

(解绝对值方程通常用0点分类讨论方法)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a、b满足(c-5)2+|a+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易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0≤x≤2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 (3)(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p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二、典例分析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小专题(十一)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小专题(十一)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
30+4t-(-10+2t)=40+2t.所以mAP+7BP-2CP=3mt+7(20+t)-2(40+2t)=(3m+
3)t+60.因为要使得mAP+7BP-2CP为一个定值,所以3m+3=0,解得m=-1.所
以mAP+7BP-2CP=(3m+3)t+60=60.综上所述,m的值为-1,这个定值为60
1
2
3
4
(3) 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
点P,Q同时出发,点P运动多少秒时,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3) 因为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
动,所以点Q表示的数是-6-4t.因为点P表示的数是10-8t,P,Q两点相距4个
单位长度,所以|(-6-4t)-(10-8t)|=4.所以4t-16=4或4t-16=-4,解得t=5或t=3.所
1
2
3
4
(2) 若点M到点A的距离是到点B距离的2倍,求点M表示的数.
(2) 设点M表示的数为x.因为点M到点A的距离是到点B距离的2倍,所以

|x-3|=2|x-(-5)|.所以x-3=2(x+5)或x-3=-2(x+5),解得x=-13或x=- ,即点M表


示的数为-13或
1
2
3
4
(3) 动点P从点B出发,沿着数轴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
1
2
3
4
1
2
3
4
② 在移动过程中,当木棒m,n重叠部分的长为3个单位长度时,求t的值.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完整资料).doc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专题1.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⑴若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⑵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⑶当点P以每分钟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P点到点A、点B 的距离相等?2. 数轴上A点对应的数为-5,B点在A点右边,电子蚂蚁甲、乙在B分别以分别以2个单位/秒、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电子蚂蚁丙在A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

(1)若电子蚂蚁丙经过5秒运动到C点,求C点表示的数;(2)若它们同时出发,若丙在遇到甲后1秒遇到乙,求B 点表示的数。

(3)在(2)的条件下,设它们同时出发的时间为t 秒,是否存在t 的值,使丙到乙的距离是丙到甲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已知数轴上有顺次三点A, B, C 。

其中A 的坐标为-20.C 点坐标为40,一电子蚂蚁甲从C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

(1)当电子蚂蚁走到BC 的中点D 处时,它离A,B 两处的距离之和是多少?(2)这只电子蚂蚁甲由D 点走到BA 的中点E 处时,需要几秒钟?(3)当电子蚂蚁甲从E 点返回时,另一只电子蚂蚁乙同时从点C 出发,向左移动,速度为秒3个单位长度,如果两只电子蚂蚁相遇时离B 点5个单位长度,求B 点的坐标4. 如图,已知A 、B 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 点对应的数为—20,B 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 中点M 对应的数;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 从B 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 点相遇,求C 点对应的数;⑶若当电子蚂蚁P 从B 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 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 点相遇,求D 点对应的数。

专题02 数轴上的四种动点问题

专题02 数轴上的四种动点问题

专题02 数轴上的四种动点问题【知识点梳理】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为分别为a、b,则A与B间的距离AB=|a-b|;2.数轴上点移动规律数轴上点向右移动则数变大(增加),向左移动数变小(减小);当数a表示的点向右移动b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表示的数为a+b;向左移动b个单位长度后到达点表示的数为a-b.类型一、求动点表示的数例.在数轴上,点A,B在原点O的两侧,分别表示数a,2,将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若CO BO=,则a的值为()A.5-B.1-C.5-或1-D.3-【答案】C【解析】∵CO=BO,B点表示2,∴点C表示的数为±2,∴a=-2-3=-5或a=2-3=-1,故选:C.【变式训练1】在数轴上,点P从某点A开始移动,先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则点A表示的数是()最后到达1A.3B.1-C.2-D.6-【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得:-1+4-5=-2,故选C.【变式训练2】如图,将一个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上的点A放在原点,并把圆片沿数轴滚动1周,点A到达点A¢的位置,则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若起点A开始时是与—1重合的,则滚动2周后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答案】2p 或2p - 41p -或41p --【解析】因为半径为1的圆的周长为2p ,所以每滚动一周就相当于圆上的A 点平移了2p 个单位,滚动2周就相当于平移了4p 个单位;当圆向左滚动一周时,则A'表示的数为2p -,当圆向右滚动一周时,则A'表示的数为2p ;当A 点开始时与1-重合时,若向右滚动两周,则A'表示的数为41p -,若向左滚动两周,则A'表示的数为41p --;故答案为:2p ①或2p -;41p -②或41p --.【变式训练3】已知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6-,点B 在点A 右侧,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8.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点C 在原点位置.(1)点B 的数为____________;(2)①若点P 到点A 的距离比到点B 的距离大2,点P 对应的数为_________;②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到点A 的距离是点P 到点B 的距离的2倍?若存在,求出点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已知在数轴上存在点P ,当点P 到点A 的距离与点P 到点C 的距离之和等于点P 到点B 的距离时,点P 对应的数为___________;【答案】(1)2;(2)①-1;②23-或10;(3)-8和-4【解析】(1)∵点A 对应的数为-6,点B 在点A 右侧,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8,∴-6+8=2,即点B 表示的数为2;(2)①设点P 表示的数为x ,当点P 在点A 的左侧,PA <PB ,不符合;当点P 在A 、B 之间,x -(-6)=2-x +2,解得:x =-1;当点P 在点B 右侧,PA -PB =AB =8,不符合;故答案为:-1;②当点P 在点A 的左侧,PA <PB ,不符合;当点P 在A 、B 之间,x -(-6)=2(2-x ),解得:x =23-;当点P 在点B 右侧,x -(-6)=2(x -2),解得:x =10;∴P 对应的数为23-或10;(3)当点P 在点A 左侧时,-6-x +0-x =2-x ,解得:x =-8;当点P 在A 、O 之间时,x -(-6)+0-x =2-x ,解得:x =-4;当点P 在O 、B 之间时,x -(-6)+x -0=2-x ,解得:x =43-,不符合;当点P 在点B 右侧时,x -(-6)+x -0=x -2,解得:x =-8,不符合;综上:点P 表示的数为-8和-4.类型二、求动点的速度例.已知多项式2234x xy --的常数项是a ,次数是b ,且a ,b 两个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若点A 、点B 同时沿数轴向正方向运动,点A 的速度是点B 的2倍,且3秒后,32OA OB =,求点B 的速度为( )A .34B .14 或 34C .14或32D .32【答案】C【解析】∵多项式x 3-3xy 2-4的常数项是a ,次数是b ,∴a=-4,b=3,设B 速度为v ,则A 的速度为2v ,3秒后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4+6v ),B 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3+3v ,且OB=3+3v当A 还在原点O 的左边时,OA=0-(-4+6v )=4-6v ,由32OA OB =可得3(46)332v v -=+,解得14v =;当A 还在原点O 的右边时,OA=(-4+6v )-0=6v-4,由32OA OB =可得3(64)332v v -=+,解得32v =.故B 的速度为14或32,选C.故答案为:C类型三、求动点运动的时间例.如图所示,A 、B 是数轴上的两点,O 是原点,AO=10,OB=15,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设运动的时间为t (t≥0) 秒,M 、Q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时,t 的值是()A .1t s =或252t s =B .2t s =或253t s =C .1t s =或253t s =D .2t s =或252t s =【答案】C【解析】∵O是原点,AO=10,OB=15,∴点A表示的数是-10,点B表示的数是15,∵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M为线段AP的中点,∴OM=|-10-t|,∵点Q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OQ=|15-4t|,∵M、Q两点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10-t|=|15-4t|,∴-10-t=15-4t或-10-t=-(15-4t),解得:t=253或t=1,故选:C.【变式训练1】如图,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8.若点A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B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问:当8AB=时,运动时间为多少秒?()A.2秒B.13.4秒C.2秒或4秒D.2秒或6秒【答案】C【解析】设当AB=8时,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点A在点B的左边时,由题意得6t+2t+8=8-(-16),解得:t=2②当点A在点B的右边时,6t+2t=8-(-16)+8,解得:t=4.故选:C.【变式训练2】如图,数轴上的点O和点A分别表示0和10,点P是线段OA上一动点.点P沿O A O®®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B是线段OA的中点,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t不超过10秒).若点P在运动过程中,当2PB=时,则运动时间t的值为()A.32秒或72秒B.32秒或72秒或132或172秒C.3秒或7秒D.3秒或132或7秒或172秒【答案】B【解析】∵数轴上的点O和点A分别表示0和10,∴OA=10∵B是线段OA的中点,∴OB=AB=15 2OA=①当点P 由点O 向点A 运动,且未到点B 时,如下图所示,2PB =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OP=OB -PB=3,∴点P 运动的时间为3÷2=32s ;②当点P 由点O 向点A 运动,且已过点B 时,如下图所示,2PB =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OP=OB+PB=7,∴点P 运动的时间为7÷2=72s ;③当点P 由点A 向点O 运动,且未到点B 时,如下图所示,2PB =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为OA +AP=OA +AB -PB=13,∴点P 运动的时间为13÷2=132s ;④当点P 由点A 向点O 运动,且已过点B 时,如下图所示,2PB =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为OA +AP=OA +AB +PB=17,∴点P 运动的时间为17÷2=172s ;综上所述:当2PB =时,则运动时间t 的值为32秒或72秒或132或172秒故选B .【变式训练3】已知数轴上有,,A B C 三点,分别表示数24,10--,10,若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长度/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长度/秒,(1)甲、乙两点在数轴上哪个点相遇?(2)多少秒后甲到,,A B C 三点的距离之和是40个单位长度?【答案】(1)-10.4;(2)2秒或5秒【解析】(1)设x 秒后甲与乙相遇,则4x +6x =34,解得x =3.4,4×3.4=13.6,-24+13.6=-10.4.故甲、乙在数轴上的-10.4相遇;(2)设y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之和为40个单位,B点距A,C两点的距离为14+20=34<40,A点距B、C两点的距离为14+34=48>40,C点距A、B的距离为34+20=54>40,故甲应位于AB或BC之间.①AB之间时:4y+(14-4y)+(14-4y+20)=40解得y=2;②BC之间时:4y+(4y-14)+(34-4y)=40,解得y=5,综上:2秒或5秒后甲到,,A B C三点的距离之和是40个单位长度.类型四、综合问题例.如图,在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4.(1)若点M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那么点M所对应的数是 .(2)若点M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N恰好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M、N两点在数轴上的点E相遇,则点E对应的数是 .(3)若点D是数轴上一动点,当动点D到点A的距离与到点B的距离之和等于10时,则点D对应的数是 .(4)若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N从B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匀速运动,设点M、N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经过多少秒后,M、N两点间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答案】(1)1;(2)2;(3)﹣4或6;(4)经过30秒或103秒后,M、N两点间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解析】(1)∵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2、4,∴AB=4-(-2)=6,∵点M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MA=3,∴点M对应的数是-2+3=1;故答案为:1;(2)t秒后,点M表示4﹣t,点N表示﹣2+2t,若两点相遇则4﹣t=﹣2+2t,解得t=2,4﹣2=2,所以点E对应的数是2.故答案为:2;(3)设点D对应的数是x,∵AB=6,∴点D不可能在线段AB上.①点D在A的左边时,DA=﹣2﹣x,DB=4﹣x,(﹣2﹣x)+(4﹣x)=10,解得x=﹣4;②点D在B的右边时,DA=2+x,DB=x﹣4,(2+x )+(x ﹣4)=10,解得x =6;故答案为:﹣4或6;(4)①若点N 向右运动,t 秒后,点M 对应的数是5t ﹣2,点N 对应的数是4+4t ,MN =|(5t ﹣2)﹣(4+4t )|=|t ﹣6|=24,解得t =30或﹣18(舍去);②若点N 向左运动,t 秒后,点M 对应的数是5t ﹣2,点N 对应的数是4﹣4t ,MN =|(5t ﹣2)﹣(4﹣4t )|=|9t ﹣6|=24,解得t =103或﹣2(舍去);答:经过30秒或103秒后,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故答案为:(1)1;(2)2;(3)﹣4或6;(4)经过30秒或103秒后,M 、N 两点间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变式训练1】已知若数轴上点A 、点B 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则AB a b =-∣∣,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2a b+.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2-,点B 表示的数为8,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1)填空:①,A B 两点间的距离AB =______,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②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_______;点Q 表示的数为______.(2)求当t 为何值时,,P Q 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3)若点M 为PA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线段MN 的长.【答案】(1)①10,3;②-2+3t ,8-2t ;(2)t =2,4;(3)5【解析】(1)①AB =8-(-2)=10,AB 中点为282-+=3,故答案为:10,3;②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2+3t ,点Q 表示的数为8-2t ,故答案为:-2+3t ,8-2t ;(2)∵当P 、Q 两点相遇时,P 、Q 表示的数相等∴-2+3t =8-2t ,解得:t =2,∴当t =2时,P 、Q 相遇,此时,-2+3t =-2+3×2=4,∴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3)∵点M 表示的数为()2233222t t-+-+=-,点N 表示的数为()8233322t t +-+=+,∴MN =333222t t æö+--ç÷èø=5.故答案为:(1)①10,3;②-2+3t ,8-2t ;(2)t =2,4;(3)5【变式训练2】如图,数轴上原点为O ,A ,B 是数轴上的两点,点A 对应的数是a ,点B 对应的数是b ,且a ,b 满足2(2)40a b -++=,动点M ,N 同时从A ,B 出发,分别以1个单位/秒和3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x >0).(1)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 ;动点M 对应的数是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动点N 对应的数是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几秒后,线段OM 与线段ON 恰好满足3OM =2ON ?(3)若M ,N 开始运动的同时,R 从﹣1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正方向运动,当R 与M 不重合时,求MB NBRM-的值.【答案】(1)6,2x +,34x -;(2)143秒或29秒;(3)2或 2.-【解析】(1)∵a ,b 满足2(2)40a b -++=,∴a ﹣2=0,b +4=0,∴a =2,b =﹣4,∵点A 对应的数是a ,点B 对应的数是b ,AB =2﹣(﹣4)=6.当运动时间为x 秒时,动点M 对应的数是x +2,动点N 对应的数是3x ﹣4.故答案为:6;x +2;3x ﹣4.(2)由(1)中M ,N 所对的数得OM =x +2,ON =3x ﹣4,∵3OM =2ON , ∴|32|(2)34x x+=﹣,①3(2+x )=2(3x ﹣4),解得x =143;②3(2+x )=﹣2(3x ﹣4),解得x =29;综上,143或29秒后,线段OM 与线段ON 恰好满足3OM =2ON ;(3)由题意得动点R 所对的数为﹣1+2x ,|12)((|3||2)RM x x x +-+--==,(2)(4)6MB x x =+--=+,(43)(4)3NB x x =-+--=, ∴MB ﹣NB =6+x ﹣3x =6﹣2x ,∵2+x =﹣4+3x ,解得x =3,∴M 与N 相遇时时间为3s ,。

(完整版)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汇编

(完整版)初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汇编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版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在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3)如图,若点P 从B 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 的长。

2.如图,A 、B 、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 BO=3,AB=2BO ,5AO=3CO . (1)写出数轴上点A 、C 表示的数;图图图(2)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 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 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 CN=C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t >0)秒. ①数轴上点M 、N 表示的数分别是 (用含t 的 式子表示);②t 32为何值时,M 、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分别对应数a 、b 、c 、d ,且满足a 、b 是方程的两根(),91x +=a b <与互为相反数。

2(16)c -20d -(1)求a 、b 、c 、d 的值;(2)若A 、B 两点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C 、D 两点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 秒。

问t 为多少时,A 、B 两点都运动在线段CD 上(不与C 、D 两个端点重合)?(3)在(2)的条件下,A 、B 、C 、D 四个点继续运动,当点B 运动到点D 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间t ,使B 与C 的距离是A 与D 的距离的4倍,若存在,求时间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专题七年级上期末动点问题专题1.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和3,数轴上一动点P对应的数为x。

1) 若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求点P对应的数。

解:由题意得,PA=PB,即 |x-(-1)|=|x-3|,解得x=1.2) 当点P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时,点A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几分钟时点P到点A 和点B的距离相等。

解:设P点向左运动t分钟后到达距离O点x的位置,则A点和B点向左运动5t和20t个单位长度后,分别到达距离O 点-5t和3-20t的位置。

由于PA=PB,因此有:x-(-1+1t)|=|x-3-17t|解得t=2,代入得到x=-1+2t=-3.2.射线上的动点问题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 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

1) 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

解:设Q点向左运动t秒后到达距离O点x的位置,则有:OC-x|=|OP+t|OB-2x|=2|PA-OP-t|AB-3x|=3|PA-OP-t|解得x=10,t=10,因此Q点的运动速度为3cm/s。

2) 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

解:设P点向右运动t秒后到达距离O点y的位置,则有:y|=|x+t-20|y|=|60-x-t|解得t=25,因此P、Q两点相距70cm时,P点向右运动了25秒,Q点向左运动了25秒。

3) 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OB-AP/EF的值。

解:设P点向右运动t秒后到达线段AB上的点E,则有:OE|=|20+t/2|由于AE=40,因此有AP=AE-PE=40-(20+t/2)=60-t/2.又因为OF=FB=30,因此有:OB-AP/EF=2OB/AB-AP/AF=2(20+t)-60/(2OF)=t+1.3.相向而行的动点问题甲、乙物体分别从相距70米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轴上的线段与动点问题一、与数轴上的动
点问题相关的基本概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
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念:,=|a-b|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
的坐标差的绝对值d右边点表示的数=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
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左边点表示的数÷2.中点坐标=(a+b)2.两点中点公式:线段AB因此向右
运动的速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3.这样在起点的基
础上加上点的度看作正速度,而向左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b,向左运动运动路
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a+b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点分析数轴
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4.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 在数轴上运动形
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基本解题思路
和方法:二、
t.、表示出题目中动点运动后的坐标(一般用含有时间的式子表示)1t的式子表示). 根据两
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题目中相关线段长度 2、(一般用含有时间 3、根据题目问题中线段的等
量关系(一般是和、差关系)列绝对值方程.
4、解绝对值方程并根据实际问题验算结果.
注:数轴上线段的动点问题方法类似
AB两点对应数为-2、4,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的数为x、已知数轴上1. 、 A B
-2 -1 0 1 2 3 4
(1) 若P为AB线段的三等分点,求P对应的数;
(2)数轴上是否存在P,使P到A点、B点距离和为10,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点A,点B和点P(点P在原点)同时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1,2,1个长度单位/分,则第几分钟时,P为AB的中点?
2 ++|abb、|=0c满足(c2、已知:-5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请回答问题a、=________ b=________,c,1)请直接写出a、b、c的值.a=________(、、、、,xP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C)(2a,点b+5|. -1|+2|xx ≤2时),请化简式子:|x+1|-|x0≤点P在0到2之间运动时(即
请问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C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和2(3)若点A、CA,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几秒时,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1A(4)点A以每秒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个单位长度和5和点运动,同时,点BC分别以每秒2之A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与点BCt运动,假设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t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BC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请说明
理由;若不变,请求其
值.
2
b满足,且a,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2.如图,若点2 B
0. 1)= A -+|a2|+(b
的长;(1)求线段AB
1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2x+-x1=C(2)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 2. 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PB+=PC,若存在,求出点点P,使PA
点左侧运动时,点在ANPB的中点为,当PM左侧的一点,)若(3P是APA的中点为,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PM的值不变;②PN-+有两个结论:①PMPN.请判断正确结论,并求出其值
3
,=10cm(如图所示)=60cm,BCCB、,满足OA=20cm,AB如图,3、在射线OM上有三点A、CO 从点C出发在线段出发,沿O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点P从点. 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上向点O
Q运动的速度;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2(1)当PAPB时,点
、两点相距70cm3cm/s,Q运动的速度为经过多长时间P;Q2()若点
AP?OB、.
的值,求EABOPABP3()当点运动到线段上时,取和的中点F EF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