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4)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学科#@网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不同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原因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诵读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D.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其文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课文中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句。
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
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4)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
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
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
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
”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
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
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
上曰:“行之果何始?”守贞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
”久之,进尚书左丞。
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诏罪己。
守贞惶恐,表乞解职。
乃出知东平府事。
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仍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
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亦不劳力。
”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
”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
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沨、王庭筠甚有时誉。
上曰:“出伦者难得耳。
”守贞曰:“间世之才,自古所难。
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
”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
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
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
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
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
久之,迁知都府事。
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
上闻而悼之。
谥曰肃。
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选自《金史·完颜守贞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B.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C.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D.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元,旧时新皇帝即位时,不用前朝君主的年号,而在即位之次年改用新的年号。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3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B.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C.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D.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
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
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都,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
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笫一也。
”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
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
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
”太后怒,将罢士逊。
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
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
”士逊曰:“此盛德事也。
”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
”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节) 【注】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解析:选D。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
隆庆二年进士..。
授永康知县。
吏民素多奸黠,违告罢七令。
淳至,日夜阅案牍。
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
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
淳刻期三月必得盜,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寝不行。
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
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貲以偿。
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
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
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
永人贫,生女多不举。
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
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
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
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
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
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B.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C.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D.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全国卷用)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4)

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4)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我们有理由为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自豪,但我们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②黄勇和其他社区干部都有管见所及....,在居民管理中建立微信群,完善电脑大数据,用更便捷的方式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③球队在格兰特的梳理下,以119∶107轻松战胜了对手。
赛后,霍伊伯格花了足足2分钟的时间来表扬临危授命....的格兰特。
④要进一步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⑤每当出土简牍材料,中国学者往往只关心内容本身,日本、欧美学者却能从中国学者习焉..不察..的角度切入,把它转化成学术问题。
⑥散落在胡同里的名人轶事更是擢发难数....。
张亚群说:“有文字记载的是少数,有很多故事、信息是口口相传传下来的,我们借这次机会一一去印证。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D. ②⑤⑥【解析】选B。
①沾沾自喜:形容自满得意的样子。
②管见所及:指自己的见识不广,看法未尽正确。
用作谦辞。
使用错误。
③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使用错误。
④革故鼎新:革除旧弊,创立新制。
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
⑤习焉不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⑥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使用错误。
2.(2018·大庆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谈到曼联成功的原因,担任过队长的阿什利·扬一针见血....地指出,是穆里尼奥太会做人,他带来了一种良性竞争,才成功激活了曼联。
②她因为全神贯注....在总机上,忽然听到脚步声,暗自吃了一惊,以为有个什么人来打电话……③这个命令从孙传庭口中轻声地说出来,却被传令官大声传了出去,而帐外一呼百应....地向远处传去,真是威风凛凛,杀气森森。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4)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
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
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
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其无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
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
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使。
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
”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
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三年卒,年六十一。
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
宝庆二年,举进士。
诏为楚州官属。
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
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
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
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
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
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
”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
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
知遂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
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
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
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
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
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
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
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
”终不屈。
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
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
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
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节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B.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C.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D.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答案 A解析可以从动词谓语的角度分析,找到语句的主语、宾语、状语等,以此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
早孤,孝养祖母。
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
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
”相乃止。
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
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
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
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迁怀令。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
诩始到郡,户裁盈万。
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
盐米丰贱,十倍于前。
永建元年,代陈禅为司隶校尉。
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侧目,号为苛刻。
三公..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
诩上书自讼曰:“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罚者人之衔辔。
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臣将从史鱼死,即以尸谏耳。
”顺帝省其章,乃为免司空陶敦。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
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
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己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
”(选自《后汉书·虞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B.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C.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D.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解析:选C 解题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关键词语及句意。
根据常识,“曰”后一般表示说的话,要停顿,但此处“曰”是“推说”之意,“曰”后断句无法理解,且“州曰任郡”“郡曰任县”结构对称,因此排除A、D两项。
“尽节为愚”与“苟容为贤”一样,主语是“朝廷”,“臣”应与“所发举”相连,做主语,故“臣”前应断开,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B.服阕,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着鲜艳。
丧服一般用粗麻布做成。
C.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
解析:选B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诩孝敬长辈。
他早年成为孤儿,担负起奉养祖母的责任。
国相认为他非凡出众,打算任用他为府吏,他却因祖母年老需亲自奉养而婉拒。
B.虞诩治理有方。
他任朝歌长时,设计平息贼乱,众称神明。
他担任武都太守时,抚恤百姓,仅用两三年就让武都人口增加,物丰价低。
C.虞诩自省悔过。
他面对三公对自己的弹劾能够主动检举自己,而对平息朝歌叛乱时可能错杀无辜之事,他耿耿于怀,临死都不能释然。
D.虞诩刚正不屈。
他任司隶校尉时不畏强权,弹劾多人,百官为之惧怕,都说他过于严厉刻薄;他也因此遭到弹劾,但并不屈服。
解析:选C 文中的“自讼”是自我辩解的意思,而非“主动检举自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5分)译文:(2)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
(5分)译文:参考答案:(1)不求容易的志向,不回避困难的事,这是做臣子的职责。
不遇到盘根错节的难题,用什么来分辨利器呢?(得分点:“易”“难”“职”“别”各1分,大意1分)(2)虞诩喜好批评举奏,毫不曲法宽容,多次因此触怒权臣贵戚,由此多次被谴责拷问,再三遭受刑罚。
(得分点:“刺举”“回容”“忤”“九”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
虞诩十二岁时,便能通晓《尚书》。
他早年成为孤儿,竭尽孝忱奉养祖母。
县里推选他为顺孙,国相觉得他很奇特,想让他担任府吏。
虞诩推辞说:“祖母已经九十岁了,只能靠我供养了。
”国相便不再任命他。
后来祖母去世,他服丧结束,受太尉李脩征召,被拜为郎中。
后来朝歌贼寇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连年屯聚,州郡禁止不住,于是便任命虞诩担任朝歌长。
他的朋友都来慰问虞诩说:“去朝歌多么倒霉啊!”虞诩笑着说:“不求容易的志向,不回避困难的事,这是做臣子的职责。
不遇到盘根错节的难题,用什么来分辨利器呢?”到任后,设立三科用来招募壮士,自掾史以下各自推举自己所了解的人,那些攻击劫掠的作为第一等,伤人偷盗的为第二等,服丧而不从事家业的排在最后。
招来一百多人,虞诩为他们设宴,全部赦免了他们的罪,命他们潜入贼中,诱骗贼兵去抢劫,然后埋伏士兵等待贼兵,于是杀死贼兵数百人。
贼兵因此害怕并散去,于是大家都称赞虞诩神明。
迁升为怀县县令。
后来羌人入侵武都,邓太后因虞诩有将帅之才,升迁他担任武都太守,在嘉德殿把他引见给皇帝,皇帝对他厚加赏赐。
虞诩刚到郡任职时,当地人口仅有一万户。
等到他安定聚集荒野之外的百姓,招还流落失散之人,两三年间,(人口)便增加到四万多户。
盐米又多又便宜,是从前的十倍。
永建元年,虞诩代陈禅任司隶校尉。
数月之间,上奏弹劾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百官侧目而视,都说他严厉刻薄。
三公上奏弹劾虞诩盛夏拘捕许多无辜者,成为吏民祸患。
虞诩上书自我辩解说:“法禁是世俗的堤防,刑罚是人的约束。
如今州推说委任郡,郡推说委任县,相互委派,百姓怨恨无穷,朝廷却以苟且纵容为贤明,以竭尽志节为愚蠢。
臣所揭发检举的人,不止一种罪过,二府恐怕被臣所举奏,于是便加以诬陷。
臣将仿效史鱼,用尸体来进谏。
”顺帝阅读了他的奏章,便由此免去了司空陶敦的职务。
虞诩喜好批评举奏,毫不曲法宽容,多次因此触怒权臣贵戚,由此多次被谴责拷问,再三遭受刑罚,然而刚正之性,到老不变。
永和初年,迁升为尚书令,因公事辞官。
朝廷惦念他的忠心,又征召他,正赶上他去世。
临终前,他对儿子虞恭说:“我以忠正之心侍奉君主,自觉于心无愧,所悔恨之事是任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怎能没有被冤枉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
识性明悟,疾恶如仇。
好属文论,言成规鉴。
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
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
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
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
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
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
司徒三却,骏固据正。
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
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
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令使诸部用心,民知节制,风俗之移,诚不难矣。
”朝廷从之。
时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咸致书曰:“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
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
人而乐祸,其可极乎!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
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
”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
诏赠.司隶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
(节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B.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C.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D.臣以为谷帛/难生而世俗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解析:选C “以为”是“认为”的意思,“谷帛难生”是“认为”的宾语,所以“谷帛”和“难生”中间不可以断开,排除B项和D项。
“化”是动词,作谓语,意思是“教化”,“天下”是“化”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指子孙后代沿袭先代的做法。
“袭父爵”是指傅咸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
B.“布衣”是麻布衣服,古代平民通常穿麻布制的衣服,后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百姓。
C.“复除”即免除赋役,古代宗室贵族或遭遇天灾兵祸等特殊情况者可以免除赋役。
D.“赠”即追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解析:选A “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袭父爵”即承袭父亲的爵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咸聪慧明达,善写文章。
他的言论自成规箴之言,能警醒人们引以为戒。
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敢谏。
他上书指出晋武帝登基十五年来虽日理万机,但国家、百姓仍旧不富裕。
他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
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任用罢免官员的行为不满,上奏罢免其官职,在司徒魏舒屡次推托拒绝后独自上书。
D.傅咸直指时弊,忧国忧民。
他认为世俗奢靡,为此上书朝廷;他认为朝廷的封赏没有节度,对此表达了担忧,希望引起执政者的关注。
解析:选B “他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于文无据。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