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七) 文言文阅读(龚遂传 司马亮传) Word版含解析

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七) 文言文阅读(龚遂传 司马亮传)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限时练(十七)文言文阅读(龚遂传·司马亮传)(建议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龚遂字少卿,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面刺王过,王至色变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余,召见,谓遂曰:“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数年,上遣使者征遂,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

水衡典上林苑,为宗庙取牲,官职亲近,上甚重之。

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B.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C.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D.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解析:“甚说”“答曰”两个事件,应该断开;“乱绳”是“治”的宾语,不可断开.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通晓经学之义,是汉代察举制中的重要科目,隋唐科举制度中也有明经科。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九篇 毛颖传 文言文阅读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九篇 毛颖传 文言文阅读

第九篇毛颖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毛颖①传韩愈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眎②,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

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文言文阅读在江苏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考生的正确率一般都较高,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文言文翻译题和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

考生在作答翻译题时得分寥寥,甚至连大意分都能丢掉。

这其中固然有基础不牢、知识面狭窄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考生在积累已基本定量的前提下,没有强化应具备的翻译意识,不会合理规避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失分点,从而造成失分。

而对概括分析简答题,考生则常因读不通文本、概括提炼能力欠缺而无奈放弃。

本专题特设3讲,专攻文言文阅读的这2大易失分题型。

第1讲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保高分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下面[例1]中的传主“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

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

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

二、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

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

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

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

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其含义。

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欧阳修散文 新人教版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欧阳修散文 新人教版

非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之欧阳修散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真州东园记欧阳修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

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

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

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

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

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

其为吾书其大概焉!又曰:“真,天下之冲也。

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

庐陵欧阳修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当:应当B.图其所谓东南者来以示予示:指示C.吾于是信有力焉信:相信D.而又协于其职协:协助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因其暇日②不如因而厚遇之B.①凡图之所载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②持其踵为之泣D.①乃为之书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1.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①流水横其前②芙渠芰荷之的历③苍烟白露而荆棘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⑥草木日益以茂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1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5题型5 文言文翻译题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练习:第4板块1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5题型5 文言文翻译题Word版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15(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与杨德祖①书[魏]曹植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②独步于汉南,孔璋③鹰扬于河朔,伟长④擅名于青土,公幹⑤振藻于海隅,德琏⑥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

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

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

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二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含解析)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二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含解析)

单文精练二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

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

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

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

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

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

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

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其奉身率如此。

侯盖古之廉者也。

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

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

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

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8)文言文阅读 二十四史选篇2含解析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强化练:(18)文言文阅读 二十四史选篇2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选篇2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

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

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

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大尉中兵参军。

武帝受命,进爵为侯。

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

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

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

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迁南豫州刺史、监六州诸军事,镇历阳。

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

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

泗水渗,日裁行十里。

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

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

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

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

魏军仍进滑台。

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

初遣彦之,资实甚盛。

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

九年,复封邑,固辞。

明年卒,谥曰忠公。

(选自《南史·到彦之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B.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C.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D.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六)文言文阅读(范百禄传嵇含传)(含解析)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练(十六)文言文阅读(范百禄传嵇含传)(含解析)

限时练(十六) 文言文阅读(范百禄传·嵇含传)(建议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范百禄字子功,第进士。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

提点江东刑狱,加直集贤院。

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

七年,召知谏院。

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

五路.置三十七将,专督所部兵,至许辟置布衣..参军谋。

百禄察其中,或以恩泽市,或以败收,或未历边方,或起于群盗,疏列其亡状者十四人,将佐颛教阅,余付之州县,事多施行。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

百禄曰:“苟绳以重典,黥面必将充塞道路。

”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

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

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不许。

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

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为言。

百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

宰相曰:“百禄之言,礼经也;今日之用,权制也。

陛下始郊见,宜以并事天地为恭。

”于是合祭。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B.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C.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D.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乃止/解析:“都水王孝先”是指都水监丞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应该是建议把黄河引回故道,此处应断开,排除A、B两项;“且取……并上之”应为完整一句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A)限时:40 分钟总分:38 分、(2019河南安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9 分)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 不敢对B.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 屈不敢对C.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 不敢对D.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 屈不敢对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储副” ,太子, 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 所居常被称东宫。

B. “刺史” ,官名, “刺”为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职责是监督中央官员, 维护兵权,澄清吏治。

C. “阙” ,原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 “谒阙”指入朝觐见皇帝。

D. “烽燧” ,烽火台。

春秋时,白天放烟叫“烽” ,夜晚举火叫“燧”。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种暠为人谨慎, 老成持重。

在承光宫任职时,中常侍不按正常礼法来迎接太子,种暠以死相抗,受到杜乔的钦佩和皇帝的赞赏。

B. 种暠声名远播, 安土定边。

乌桓人反叛朝廷,听闻种暠上任后闻风降服,到边界去迎拜他;匈奴进犯,他恩威并用,使边境安然。

C. 种暠轻利重义, 刚正不阿。

他用父亲死后留下的家财救济宗族与乡里穷人,不与追求名利之人交往; 发现太守有不法行为, 及时上报。

D.种暠为政有方, 深得民心。

他传播朝廷恩泽,尊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 使他们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 他从凉州升迁时人们极力挽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 惶惑不知所为。

译:(2) 而二府畏懦, 不敢案之, 冀由是衔怒于暠。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答案A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常侍”应该是“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 据此可排除B、D两项; “何以知非奸邪”意思是“怎能知道不是奸邪呢” ,语意连贯, 中间不需要断开, 据此可以排除C项。

故选A。

2. 答案B “监督中央官员”错误, 主要监察对象为地方官员。

3. 答案D “尊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理解有误, 原文为“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即“向远方的少数民族宣扬皇恩, 移风易俗, 岷山地区杂居部落都归服汉之大德”。

4. 答案(1) 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 不想依从, 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

(2) 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怀恨在心。

解析(1) 疑:怀疑。

从:依从。

惶惑:惶恐迷惑。

(2) 案:查办。

由是:从这件事后。

衔:怀恨。

母题拓展①√ ②√ ③× 应为“阻挡” ④√ ⑤√ ⑥× 应为:名词活用,充当动词,“入侵” ⑦√⑧√【参考译文】种暠字景伯, 河南洛阳人。

他的父亲为定陶令, 有财产三千万。

他的父亲去世后,种暠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贫穷的人。

对那些追求名利之人, 种暠都不与他们交往。

汉顺帝末年,( 种暠) 担任侍御史。

种暠被提拔在承光宫监护太子。

中常侍高梵从宫中驾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 不想依从, 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

种暠于是手持利剑挡住车,说道: “太子是国家储君,有关百姓命运。

今天常侍来而没有诏书符信, 怎能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宁死不从。

”高梵无话可说, 不敢对答。

杜乔回去后十分感叹,为种暠能临事不惑而自己不能感到惭愧。

皇帝也称赞他持重, 赞扬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益州刺史。

在益州任上三年, 向远方的少数民族宣扬皇恩, 移风易俗,岷山地区杂居部落都归服汉之大德。

当时永昌太守以黄金铸花纹蛇,献给梁冀,种暠追查逮捕他,并急驰上报,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怀恨在心。

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 ,种暠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被伤害。

梁冀因此陷害他。

传令逮捕种暠、应承。

太尉李固上疏援救(他们两个), 说: “臣听说征讨盗贼被伤,本不是种暠、应承之意,实在是因为县吏畏惧法律, 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 然后才招致这种不审慎。

”梁太后看了奏疏后, 便赦免了种暠、应承的罪,仅仅免去官职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 朝廷就派种暠为凉州刺史, 深得百姓的欢心。

当种暠又被朝廷征召升迁时,官吏百姓到朝廷乞请让种暠留下,梁太后感叹道: “没听说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

”于是便同意了。

(后)又被任命为匈奴中郎将。

当时辽东乌桓反叛, 他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望风降服,到边界迎拜他。

(朝廷)征拜他为议郎,升迁他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

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 汉桓帝提拔种暠为度辽将军。

种暠到军营后, 先宣扬汉朝的恩泽诚意,引诱胡人投降,其中有不愿意服从的,之后再加以征讨。

他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赏罚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部族都来归降。

种暠于是就去掉报警的烽火,除去望哨楼,边境安然无警报。

延熹四年,种暠被升为司徒。

在位三年,六十一岁去世。

二、(2019 湖北黄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 分)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

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

转运以轻缣高其价, 使县鬻①于民。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会神宗即位求言, 乃上疏曰: “天下一家也。

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

陛下方居谅阴, 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 常若左右前后。

京师者, 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 而忄佥薄浮侈是尚。

公卿大夫, 民之表也, 宜以名节自励, 而势利合杂是先。

愿以母题拓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卖”。

( )②“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中“导”解释为“导向”。

()③“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中“逋负”解释为“拖欠公家的赋税”“蠲除”解释为“免除”。

()④“则民瘼除矣”中“瘼”解释为“疾苦”。

()解释为①“使县鬻于民”中“鬻”节义廉耻风导②之, 使人知自重。

千里之郡, 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

百里之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B.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C.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D. 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提点刑狱,掌管所辖地区司法、刑狱,审问囚徒,复查有关文牍,并负有监察地方官吏的职责。

B. 九族, 古代多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

C. 致仕, 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仕, 即做官,任官职, 如“学而优则仕”。

D. 挂冠, 楚国龚舍、汉代逢萌均有解衣冠,弃官而去的事。

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宇文之邵为官爱民,不畏强权。

他担任曲水县令时,体谅民情艰难;面对转运使擅自提价强卖轻缣行为, 敢于据理批驳。

B. 宇文之邵进谏忠言, 言之有据。

他劝谏神宗应崇尚节义廉耻,勉励公卿大夫做百姓的表率; 奏疏用语能引经据典, 条理清晰。

C. 字文之邵胸有韬略, 明于治理。

他认为朝廷在吏治方面未能真正做到选拔贤才; 且上级部门对地方监管过严, 造成政令不通。

D. 宇文之邵位低言高,学富行笃。

他虽深处下位,但敢进良言;有学识,生性厌弃官场,辞官后过着勤做学问、乐于琴酒的生活。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忄佥薄浮侈是尚。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吾闻志不行, 顾禄位如锱铢; 道不同, 视富贵如土芥。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答案B 注意动词“言” , “县”指的是曲水县, 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 据此可排除C、D两项。

“怒”的主语是“运使” ,结合句意分析可知, 应排除A项。

故选B。

6. 答案C “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 任以官职”是“举荐” ,而非“致仕”。

“致仕”指交还官职, 即退休。

7. 答案D 结合文本内容“疏奏不报。

喟然曰: ‘吾不可仕矣。

'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 时年未四十”分析可知, 说他“生性厌弃官场”错, 他是因为不能施展才华才辞官归隐的。

8. 答案(1) 京城是中原百姓观察效仿的地方, 风俗应当淳朴厚道,然而崇尚奸诈刻薄、浮夸奢靡( 的风气) 。

(2)我听说(有些人做官如果)志向不能实现,便把俸禄职位看得轻如锱铢; 有违自己追求的道义, 就把功名富贵看作尘土草芥。

解析(1)“诸夏” ,原指周代分封的各诸侯国; 在这里可根据句意推测为“华夏百姓”“中原百姓”。

“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视效” ,效法,仿效。

“而” ,连词,表转折。

(2)“闻” ,听说。

“顾” ,看、视。

“锱铢” ,比喻极细微的数量。

“道” ,追求的道义。

母题拓展①√ ②× 应为动词“引导” ③√ ④√ ⑤√ ⑥√ ⑦√【参考译文】宇文之邵字公南, 汉州绵竹人。

考中进士后, 担任文州曲水县令。

转运使把轻缣的价钱抬高,让县衙强卖给百姓谋取利益。

宇文之邵说: “曲水县下临长江上接高山, 地势狭窄, 百姓生活贫困,种地的人没有多少,正赶上收成不好,羌族多次入侵,不可以因谋求私利再使老百姓困苦。

”转运使大怒。

正值神宗即位要求百官进言,(宇文之邵)于是上疏说: “天下是一家。

祖宗创建基业、保持成就的方法都在。

陛下正为先帝守丧,谄佞奸邪之辈隐藏着没有动作, 此时正可以缅怀五位先皇的功德, 时常好像他们就在自己的身边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