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2)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编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2)
古诗文阅读
四 孔雀东南飞 并序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指被夫家休 掉,返回娘家),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
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五 兰亭集序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 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阴历三月)之初,会.(聚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少的年
长的都聚集在一起)。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名 词作动词,环绕)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
)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
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偏指一方,我) 忘!”
⑩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
细步,精妙世无双。
⑪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 训.(古义是教养),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 母劳家里."却.(退出来)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
错误!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 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 体康且直!”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3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必修3

古诗文阅读八琵琶行并序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古义是第二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商人)妇。

遂命酒.(名词作动词,摆酒),使快.(畅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泛指四方各地)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被这个人的话所感动,这夜才觉得有被贬官的滋味)。

因为..(古义是于是创作)长句,歌.(名词作动词,作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②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指代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悄悄)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迟疑)。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掌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低沉抑郁)声声思.(悲伤,哀愁),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副词,随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冷涩艰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溅射),铁骑突出..(古义是突然冲击)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古义是冲着弦的中间部位)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收敛面部表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古义是整理)衣裳起敛容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重磅-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解析版).ppt

重磅-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课件(解析版).ppt
新人教版 2020年高考语文知识考点: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六 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真题体验
一、形象、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 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 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 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 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语言,能力层级为E。“软” 字应从感觉方面入手,再赏析它的表达内容;“涌”字是动词, 可从修辞上赏析它的描写内容。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 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 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 诗人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能力层级 为D(鉴赏评价)。要在对全诗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人 物的形象,尤其要准确地赏析出人物的特点。如从“只知逐胜 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可看出“心境悠闲”,从“只爱东 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可看出“陶醉自然”等。

2022语文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含解析

2022语文第二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含解析

练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5分)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

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

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

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

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

唐曰:“成吾志矣!”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

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

迁右赞善大夫。

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

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

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

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

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仇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

”诏可。

迁正使。

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豫备既而李顺叛众颇伏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

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

”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

真宗即位,改工部侍郎。

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选自《宋史·许骧传》,有删改) 1.(理解文言句式和用法)指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6分)(1)世以财雄边郡。

()(2)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

()(3)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4)自今请以隶军。

()(5)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

()(6)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近三年江苏卷命题与考情分析1.近三年江苏高考卷文言文选材形式上不断求变:状、记、传。

从表达方式上看,基本上为记叙类,重点在记人叙事,尽管有些文本是几种表达方式兼用。

2.四道题目,题型相对稳定,全面考查五大考点,设题紧扣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又能提供新的角度和知识点,如2017年加大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也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8~2019年加大对分析概括考查,预计2020年考查分析概括可能性比较大,其他题型相对稳定。

一、(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

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

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

每试必雄.其曹偶。

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

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

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

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

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

”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

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

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解析版.docx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解析版.docx

古诗文阅读二十阿房宫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 覆盖 ) 三百余里,隔离( 古义是遮蔽 ) 天日。

....骊山北 ( 名词作状语,从北面 ) 构而西折,直走 ( 趋向 ) 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 ( 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缦 ( 萦绕 ) 回 ( 曲折 )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长桥横卧在波涛之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龙?复道横伸在半空之中,不是雨后初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古义指天气 ) 不齐。

..②妃嫔媵 ( 音 yìnɡ,陪嫁的人) 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 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来..于秦;朝歌 ( 名词作动词,唱歌) 夜弦 ( 名词作动词,奏乐) ,为秦宫人。

明星( 古义是明亮的....星光 ) 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 远 ) 不知其所之.( 往 ) 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美丽 ) ,缦立 ( 久立 ) 远视,而望幸( 皇帝驾临 ) 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③燕、赵之收藏( 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韩、魏之经营( 动词作名词,....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 ( 运.输) 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土块,把珍珠当碎石 ) ,弃掷逦迤 ( 连续不断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第五讲重直译,抓语境,精准翻译文言语句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二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第五讲重直译,抓语境,精准翻译文言语句课件

3.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 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 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 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如: 《张衡传》中的“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其中“奇”为意动 用法,“认为……奇异”。
答案:(1)“以”误译为“在”,应是“凭借”之意;“以 为先驱”误译,应是“作为先锋”。 (2)①漏译了“严”字。“严”,在这里是“严肃”的意 思。 ②误译了“过常”,应译为“超过常礼”。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 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 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 语,不能强行翻译。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词语的 翻译。 (郑)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 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 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 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 也。
1.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 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 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 通假字。如:《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其中“蚤”通“早”。
2.古今异义词 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但由于时间 的推移,其意义与现代汉语有了差异,具体体现在词义的扩 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方面。如: 《孔雀东南飞》中的“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是“迎 接”,今义是“迎合”。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群文 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群文 含解析

群文通练一琴棋名士微导语在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身怀绝技,或善抚琴,或善下棋,或专印章,堪称国士。

不过,读了他们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怀有一技,或别有原因,或胸藏大志,总之,他们还拥有别样人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

生遂弃诸生不为。

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

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

又历韶、惠、广、雷诸郡。

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②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

听鹧鸪作“行不得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

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

变姓名,以琴游八闽。

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

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

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

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

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

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

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

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

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

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

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

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

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

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

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居数日,金兰死。

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

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二十阿房宫赋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古义是遮蔽)天日。

..(覆盖)三百余里,隔离骊山北.(名词作状语,从北面)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缦.(萦绕)回.(曲折),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名词作状语,像..(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蜂房,像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横卧在波涛之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龙?复道横伸在半空之中,不是雨后初晴,怎么出现了彩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古义指天气)不齐。

②妃嫔媵.(音yìnɡ,陪嫁的人)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来于秦;朝歌.(名词作动词,唱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奏乐),为秦宫人。

明星..(古义是明亮的星光)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远)不知其所之.(往)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缦立..(久立)远视,而望幸.(皇帝驾临)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③燕、赵之收藏..(动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运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土块,把珍珠当碎石),弃掷逦迤..(连续不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指重量单位,极言其细微),用之如泥沙?使负.(承担)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音yǔ,露天的谷仓、仓库)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陈涉率领的戍卒发起了呐喊,接着刘邦指挥的军队夺取了函谷关,楚霸王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偌大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传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只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但又不引以为戒,就让更后的人又为他们哀叹了)。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形容词,全,都)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名词,整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动词,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动词,提取)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动词,拿)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灭族)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5.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意为“……的样子”)②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③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怎么)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⑤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

妃、嫔受皇帝恩宠,叫“得幸”。

B.辇,本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

C.工女,在古代指从事蚕桑、纺织、缝纫等工作的女子。

D.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

答案 D解析“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

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狄、北蛮。

B.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C.妃嫔,是一种用来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总括之称,不论她们之间的地位和级别。

D.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

若年长于祖父则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答案 A解析“南狄、北蛮”错,应为“南蛮、北狄”。

二十一六国论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贿赂秦国,而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或.(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全都,一概)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古义是它实际上的数量)百倍;诸侯之所亡.(动词作名词,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担心,忧虑),固.(本来)不在战矣。

思厥.(相当于“其”)先祖父..(古义是祖辈和父辈),暴.(通“曝”,冒着)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确定,断定)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以致六国灭亡,从道理上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古人云:“以地事.(名词作动词,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适宜,得当)之。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使动用法,使……退却)之。

洎.(音jì,及、等到)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假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古义是不去行刺),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轻易)量.(估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力向西对付秦国),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挟持,胁迫),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削月.(名词作状语,一月月地)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对方久积的威势所胁迫啊)!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兵①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②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③兵.者,国之大事也(名词,战争)2.始①始.有远略(形容词,起初)②始.速祸焉(副词,才)3.之①破灭之.道也(助词,的)②苟以天下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代土地)4.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②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借)③以.有尺寸之地(连词,相当于“而”,才)④举以.予人(介词,把)⑤以.地事秦(介词,用)5.与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亲附)②与.战胜而得者(介词,和)③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④与.斗卮酒(动词,给)⑤与.会者(动词,参与)⑥与.人为善(动词,帮助)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B.六国:又称“山东六国”,因均在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与秦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C.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D.古人在成年以后,其名一般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用于介绍或作传,以及称所厌恶轻视的人时,也会直称其名。

答案 B解析是崤山,而非“太行山”。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城,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

由文中可知,“邑”小,“城”大。

B.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故事”还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C.国: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土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D.“论”是我国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分为史论和政论。

本文属政论。

答案 D解析《六国论》是史论。

二十二伶官传序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原.(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遗留)恨.(遗憾)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古义是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