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范文

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范文【篇一】高考语文古诗文赏析题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四、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技巧分享

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技巧分享高考古诗文鉴赏题是历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考点,也是许多考生比较困惑的一个考点。
以下是关于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技巧分享。
一、阅读题目在做古诗文鉴赏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要求找的内容是什么。
例如,“下列哪句话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态度”、“下列哪句话中隐含了怎样的意境”等等。
只有明确题目所要求找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找到答案。
二、通读全文切记不要只看文中的部分内容,而应该通读全文。
只有全面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意境、修辞和结构等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鉴赏。
三、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修辞手法是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言外之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四、善于分析选项在解答选择题时,很多考生会被选项中的干扰和诱导搞混,因此需要善于分析选项。
先剔除明显不可能的或与题目不符的选项,再从余下的选项中进行权衡和判断。
五、灵活套用排除法在答题过程中,碰到不懂的词汇与句子,需要灵活套用排除法,通过排除一些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逐步缩小答案范围。
六、注意细节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
例如,一些细微的表达方式、符号、标点的使用等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够为我们找到正确答案提供重要的线索。
七、增强鉴赏的实际操作除了平时多读经典古诗文外,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鉴赏课程或参加鉴赏比赛,增强鉴赏的实际操作,提高鉴赏的水平。
总之,在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重视细节和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个考点,获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 “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示例一:“犹”字好。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 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 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示例二:“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 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 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三)赠友送别
内容特点
诗歌题目或诗句中多含“送”“别”“寄”等字眼,如《送 灵澈上人》、《送友人》等。
情感主旨
①分别时依依不舍和别后的孤寂惆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空留马行处。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②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 安慰、劝勉和祝愿。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析重点
①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鉴赏诗歌; ②明确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了哪一类型的情感; ③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表现战争特征的事件及战争中人 们的心理。
地域:蕃州、酒泉、玉门、青海、楼兰、长城…… 器物:胡琴、琵琶、羌笛、玉帛、弓剑、金甲…… 称谓:飞将、骄虏、都护、匈奴、乌孙、单于…… 风光:雪山、朔云、黄沙、塞鸿、边草、明月……
②豪迈型: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不少诗作有开阔的 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一洗悲伤之态,尽显建康高雅的格调。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高考语文中,古诗文鉴赏题目是必考的一种题型,鉴赏得分通常占据整个语文科目的一半以上。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尤其是那些并不喜欢文学的学生来说,这些题目是非常有难度的。
因此,我在这篇文章中介绍几种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种题型。
一、了解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在开始答题之前,应该首先了解一些基本的古文学知识,这包括作者、时代和文化背景等。
掌握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还可以更准确地回答鉴赏题目。
二、看题目要仔细在做古诗文鉴赏的时候,看题目十分重要。
在观察题目之前,先做到心中有数、准确了解这篇古文的题材、流派、体裁、表达主题、情绪、修辞手法和文化蕴含等基本内涵。
然后再看题目,认真阅读题目中给出的文字、图像、政治类典故和百科性知识等,确保了解题意后再作答。
也许会觉得这样做太费时间,但往往能避免失分的情况。
三、强调审题和分析这是古诗文鉴赏题型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答题前应特别注重读懂题目,理解文本的意义和表达方式,避免出现武断、主观臆断或脱离文本的现象。
而答题时也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做到阐释精准、分析透彻。
要仔细分析诗文中的主旨和意义,认真观察文字、句式和修辞手法,领悟并把握文本的内涵和特点。
最后以理性的思路,结合题目要求,构建回答体系。
四、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古诗文的修辞手法是十分重要的,在答题时深入了解、运用正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高答题的质量。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怪诞、对仗、反问、排比、借代、寓言等等,答题者有必要熟记和理解其内涵及使用之法,须举证明加深理解,并评析其再整个史诗、诗文的艺术效果和意义等。
五、全面归纳答案要点答题时结合以上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解题角度、运用与之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较显著的文本根据。
然后,把答案综合呈现,通过多次练习提高自己的答案能力。
不仅仅是做对了题,而是通过适当的反思、总结和方法归纳,把握题目类型和出题思路,使自己的答题能力得到持久的提高。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是难度极大文学色彩浓郁的常见题型,下面小编为大家集锦一些关于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一】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题型1.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幺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幺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幺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2.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幺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融后所产生的。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抓住典型意象的意义●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水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1)子规:悲惨凄恻(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器物类(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神秘(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其它类:(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025年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2025年答题技巧总结高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一直是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 2025 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读懂诗词是关键在面对一首诗词时,首先要读懂它的字面意思。
这包括理解诗词中的字词含义、典故运用以及诗词的整体大意。
1、字词解读要注重诗词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有些字词可能具有特殊的含义,比如“折柳”常代表送别,“月亮”多寄托思乡之情等。
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
2、典故运用很多诗词会引用典故来丰富内涵。
了解常见的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有助于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3、整体把握在理解字词和典故的基础上,对诗词进行整体的把握。
明确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人物、事件等,为后续的分析打下基础。
二、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诗词往往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增强艺术效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的灵巧。
2、描写手法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动静结合的典范,“照”和“流”使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态之美。
3、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接抒情,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不满;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则属于间接抒情。
三、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情感是诗词鉴赏的核心。
诗人的情感往往会受到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1、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如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宋朝的内忧外患等,有助于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倾向。
2、个人经历诗人的人生遭遇会在诗词中有所反映。
比如,被贬谪的诗人可能会表达愤懑和无奈,仕途顺利的诗人可能会抒发壮志豪情。
3、诗词意象某些意象常常与特定的情感相关联。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总结归纳高中语文古文阅读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四、分析主旨型题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题鉴赏答题技巧一、炼字型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语言特色型古诗文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诗歌鉴赏题■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⑴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关山(思家)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⑵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⑶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尚)⑷悲情类:梧桐(悲凉),杜鹃鸟或子规(凄哀或思家思归)乌鸦(衰败荒凉),碧血(蒙冤而死或忠心不灭),猿(悲伤)⑸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A描写景物的方法:⑴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⑵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⑶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⑷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⑸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B描写人物的方法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C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D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实词:动词,表颜色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
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
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第二版块: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预备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对:回答或对话逸:马脱了缰绳、放纵如:到、往禁:皇帝居住的地方白:告诉掾:古代属官的统称与:赞扬工:工匠、精巧、擅长多:赞扬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给:食用丰足容:宽容、或许、许可典:主持贷:借出借入、宽容令:美好狱:官司、案件、监牢差:病好了遽:急速、就、恐惧执:捉拿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延:延请按:追究、考察、调查省:减免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竟:结束、完谢:道歉、推辞、告诉甫:才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寻:不久坐:因……而犯罪、因为造:造访赧:因羞愧而脸红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文言虚词题⑴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⑵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⑶句位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4)呼应意识: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3此则国人之最也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高考)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
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
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