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与茉莉花茶的故事
历史名人与茉莉花茶的故事

文化漫谈Cultural discussion历史名人与茉莉花茶的故事张建霞福州茉莉花茶已传承千年。
它源于汉朝,西汉时,茉莉花从佛国印度传入福州,并被广为种植。
古人认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乃国色天香中的“天香”。
茉莉韵莫离情,它又名“莫离”,因代表忠贞不渝、永不离弃的爱情被评为贞士,为中国“情人节七夕”的圣花。
北宋时,由于中医局方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福州茉莉花茶因此诞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到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
福州开埠以后,有17个国家设领事馆,福州泛船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港口,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具突出地位,马尾罗星塔在世界航海图志上被命名为中国塔,当时,福州茶、福州塔成为中国重要的标志。
在《中国名茶录》里,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
得慈禧太后钟爱成贡茶据说,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
福州大学的曾筱霞老师在采访中说到,慈禧太后对福州茉莉花茶尤为钟情,慈溪最爱喝的是茉莉双熏,即将事先熏制的福州茉莉花茶在饮用之前,再用茉莉花熏制一次,此外慈禧太后还规定白茉莉仅她可用,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
于是在她的带动下皇宫内茉莉花茶成为时尚,在京津的上层官员和外国人中引起了福州茉莉花茶热,福州茉莉花成为贡茶。
这也是福州茉莉花茶在历史上迎来的第一次辉煌时期。
当时,福州还是中国三大茶市,1860年,福州茶叶出口达400万磅,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港口。
1872年,福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制制茶的地区。
1903年闽浙总督许应骙委派知府冯祥光参加大阪博览会,携带的闽茶展品中就有“蛾眉花香茶一箱”。
福州也成为中国花茶生产中心与集散地,到1933年福州茉莉花茶产量增至7500吨。
经过数百年的积淀,福州茉莉花茶工艺逐渐成型,名族英雄林则徐就赞福州为煎茶圣地。
“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中谁是谪仙人”这是林则徐题写福州贡院的一副楹联。
茉莉花茶在古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茉莉花茶在古代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
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承载着情感和思想的象征。
在古代,茉莉花茶被赋予了许多寓意,如清新、高雅、纯净、美好等,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寄托情感和思绪的载体。
首先,茉莉花茶的清香和淡雅的色彩常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在古代诗词中,茉莉花茶常被用作女性的象征,寓意着女性清新、淡雅、纯净的气质。
例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描述了女子在夜晚独饮茉莉花茶,品味着茶香中的思念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女子淡雅、纯净的形象。
其次,茉莉花茶还常常被用来象征美好和纯洁的情感。
在古代诗词中,茉莉花茶常常与爱情、友情等美好情感相联系。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描述了杨贵妃与唐明皇之间的爱情故事,茉莉花茶成为了爱情的象征,代表着纯洁、美好的情感。
此外,茉莉花茶还具有寓意着雅致和高洁的精神。
在古代诗词中,茉莉花茶常常与高尚的人品、品德等相联系。
如苏东坡的《夏日题韶华门》中“北人避暑饮莲羹,南士解衣休茗鼎。
”表达了茉莉花茶具有高洁的精神品质,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追求高尚品质的象征。
最后,茉莉花茶还常常被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
在古代诗词中,茉莉花茶成为了离别和思乡的象征。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描述了诗人夜晚饮茶思念故乡的情景,茉莉花茶成为了思乡之情的载体。
综上所述,茉莉花茶在古代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思想的象征。
它代表着美丽、纯洁、高尚、雅致等美好品质,同时也承载着离别、思乡等情感。
这些意象的融入,使得茉莉花茶成为了古代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福建茉莉花茶的历史文化介绍

福建茉莉花茶的历史文化介绍福建茉莉花茶的历史文化介绍茉莉花茶又称为“茉莉香片”,同时有着“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的极致称赞,而茉莉花茶要数福建的花茶最盛名。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福建茉莉花茶的历史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福建茉莉花茶的历史文化福建自古以来就出产名茶,而在2000年前的汉韩,福州就开始种植茉莉花,那时茉莉花茶在古人看来有“冰清玉洁、淡薄名利”的意思。
到了北宋,中医局方学派又对茉莉花重新研究,认为其具大的保健作用,后来又发现茉莉花具有安神、去抑郁、中和下气等功效,茉莉花茶由此产生,林则徐称福州为煎茶胜地,在清朝咸丰年,加上福建在外交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慈禧太后对于茉莉花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慢慢茉莉花茶成了贡菜。
而如今,福建福州市政府都十分重视茉莉花茶的发展,不断加大投资的资金和用地。
在2011年,国际茶叶委员授予福州市为“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在2012年,国陕西省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为“世界名茶”等称号。
茉莉花茶是中国特有的,特别是要数福州的茉莉花茶最为著名,那是因为在福州有着独特的天然条件适合茉莉花生长。
茉莉花茶选购窍门一观其形选购茉莉花茶,最直观的莫属看了。
一般上等茉莉花茶所选用毛茶嫩度教好,以嫩芽者为佳,以福建花茶为例:条形长而饱满、白毫多、无叶者上,次之为一芽一叶、二叶或嫩芽多,芽毫显露。
越是往下,芽越少,叶居多,以此类推。
低档茶叶则以叶为主,几乎无嫩芽或根本无芽。
二闻其香看完条形还不够,因为茉莉花茶不光光是条形好看就可以的,很重要的一点也是饮茶者喜欢它的最重要原因——茉莉花香。
好的花茶,其茶叶之中散发出的香气应浓而不冲、香而持久,清香扑鼻,闻之无丝毫异味。
三饮其汤购买时如若条件允许,可坐下来品尝一下,通过冲泡能使茉莉花茶的品质得以充分展示,毕竟其作为商品的最主要用途是饮用。
观其汤色,闻其香气、品其滋味方能知其品质。
香气浓郁、口感柔和、不苦不涩、没有异味为最佳。
茉莉花的历史故事

茉莉花的历史故事茉莉花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花卉,起源于亚洲地区。
它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装饰、香料和药用等方面。
以下是茉莉花的历史故事:1. 起源:茉莉花起源于中国,约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最早的茉莉花品种是中国茉莉(Jasminum sambac),后来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
2. 中国传说:根据中国传说,茉莉花是由上古女神嫦娥的眼泪所化。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女,她被赐予了不朽的美丽和永生。
当她被迫离开人间,她的眼泪滴落在地上,化为了茉莉花。
3. 印度文化:茉莉花在印度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它被视为爱情和美丽的象征,常被用于婚礼和其他庆祝活动中。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人们会将茉莉花串成花环佩戴在头上,以示庆祝和祝福。
4. 波斯文化:茉莉花在波斯文化中也备受推崇。
在波斯诗歌中,茉莉花被描述为美丽和纯洁的象征。
茉莉花的香气也被广泛用于波斯的香水制作中。
5. 欧洲引入:茉莉花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的。
在16世纪,葡萄牙人将茉莉花带入欧洲,并在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种植。
茉莉花的香气很快受到了欧洲贵族的喜爱,成为了高级香水的重要成分。
6. 茉莉花茶:茉莉花还被用来制作茉莉花茶,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花茶。
制作茉莉花茶时,通常将茉莉花与绿茶或白茶混合,使茶叶吸收茉莉花的香气,制成具有芳香和温和口感的茶饮。
总的来说,茉莉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花卉。
它在亚洲各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用于装饰、香料和药用等方面。
茉莉花的香气独特迷人,使其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花卉之一。
故事大全-关东茶王 精品

关东茶王关东茶王第一次斗茶上个世纪年代初,奉天市北市场有一家时利和茶庄,老板叫谢连升。
谢连升出身茶商世家,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他爷爷的爷爷就在北市场卖茶叶,传到谢连升这一代,在奉天城大大小小上百家茶庄中,时利和茶庄已经名列前茅了。
谢连升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获得关东茶王这顶桂冠。
时利和茶庄是专营茉莉花茶的,为了能得到这顶梦寐以求的桂冠,谢连升苦心钻研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种香味独特的茉莉花茶,终于被他研究出来了。
于是,谢连升就请他的两位好友,奉天市政府高参议和东北军少帅府李副官前来品茗。
在奉天城里,高参议和李副官都是品茗高手,只要得到这两人的认可,获得关东茶王这顶桂冠,就指日可待了。
一杯茶下肚,高参议和李副官几乎同时说:好茶,好茶!谢连升不失时机地说:高参议、李副官,二位都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你们说在关东这块土地上,喝没喝到过这么好的茉莉花茶呢?高参议说:关东几个大城市,奉天、哈尔滨和长春有名的茶馆我差不多都去过,的确没喝到过这么好的茉莉花茶!李副官也说:我是个军人,说话不会绕圈子。
谢老板,你窨制的这种茉莉花茶,在关东地界上,可以称王了!高参议立刻附和说:关东茶王,关东茶王啊!谢连升要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深施一礼说:请高参议给小店写一块匾吧!高参议是奉天书法界的泰斗,他临摹的《柳公权玄秘塔》,几乎可以乱真。
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高参议刚刚喝了谢连升的新茶,当然不好意思拒绝,他当即让人拿来文房四宝,笔走龙蛇就写出了关东茶王四个大字。
谢连升立刻就让伙计拿着高参议的墨宝,找了一家最好的刻印社,几天后,一块刻着关东茶王四个大字的金匾就做成了。
挂匾那天,谢连升心情特别好。
天还没亮,他就把店里所有的伙计都叫了起来,把茶庄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门前那条小街,也扫得连片树叶和纸屑都看不到。
特别是那块写着关东茶王四个大字的金匾,谢连升亲自动手,擦了一遍又一遍,那乌黑铮亮的油漆就像一面镜子似的,都能照出人来!奉天很多达官贵人、名流雅士、各大茶庄的老板,差不多都收到了时利和茶庄的请柬,谢连升要利用这个机会,奠定他梦寐以求的关东茶王地位。
南仙茉莉花茶:花的洗礼,茶的通窍

南仙茉莉花茶:花的洗礼,茶的通窍作者:张晓霏来源:《海峡旅游》2019年第08期我们要去拜访的南仙茉莉茶厂位于福州城南的郊外,夜晚八点多,从地铁胪雷站下了车右拐走在一条小路上,城市的霓虹灯已退到身后,照着前路的,是乡间稀疏的淡白色的路灯。
脚步随着手机导航按图索骥,鼻子却已经嗅到了茉莉花香。
循着香气来到茶厂,南仙翁正在院子里喝茶,玩箫,等花开。
南仙翁原名翁文峰,是南仙派“十醉九星窨花阵法”茉莉花茶制作工艺第七代传人,因此大家称他为南仙翁,同时,因为他在乌龙江中的沙洲小岛上有一片专门种植茉莉花的花田,久而久之小岛被称为茉莉岛,而他也得了新的名号——翁岛主。
当我们带着这些认知过来拜访他,仿佛要去拜访一位身怀绝技的江湖高人,到了茶厂,见到的却是一位憨状可掬、和善直爽的大叔。
今天采摘回来的茉莉还没开,还不到窨茶的时候,南仙翁招呼我们在院子里坐下来,给我们倒上茉莉花茶——今年的九度酿造茉莉花茶的半成品,已经窨了5道,入口已经感觉绵柔顺滑,甘甜润喉。
而他自己杯中所泡的则是前一日窨制的毛茶,每一次窨完茶,南仙翁都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来品鉴,跟踪茶叶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唯有敏锐地去捕捉这些细微的变化,他才知道如何在下一次窨制中拿捏好其中的度,让花与茶融合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
茉莉花茶的历史,是茶找寻茉莉的历程南仙翁接过祖传的手艺制作茉莉花茶已有30多年,在日积月累的经验中不断精进自己的手艺之外,他也喜欢刨根问底地研究茉莉花茶的演变史。
唯有不断地回溯历史,才能慢慢理解这门传到自己手里已有250多年的手艺,并在每一次制茶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
在等花开的时间里,他悠悠向我们说起茉莉花茶的历史:在神农氏时期,人们饮用茶叶用以解毒,那时候会用茶叶和很多芳草香料混合熬着喝;到唐朝,茶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陆羽第一部《茶经》提到混合型的方法煮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其水耳......”味道难登大雅之堂;接下来到了宋代,开始进入香气的调理阶段,宋代贵族时兴用高级香料调配茶,蔡襄《茶录》就说过“微以龙恼和膏,欲助其香”,这种香茶当时在贵族中比较受欢迎,民间是不用的,一是香料昂贵在民间实属稀罕,而更直接的原因则是人们认为香料盖过了茶的味道;后面就演变成吸香法,吸收各种果子和花草的香气入茶,但由于萃取方式的问题,最终也没有出现大众较为统一认可的花香茶;到了明朝,开始用热合法,将花与茶放在一起,用高温萃取香气,这时候通过优胜劣汰,古人选出了用茉莉花来调配茶最为合适,虽然萃取的方法也一直在流变,热合法、冷吸法、融合法......但茉莉与茶终于搭配形成了深受大众喜爱的味道,茉莉花茶最终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茶类代代流传了下来。
茉莉花的传说

茉莉花的传说本名末利花茉莉花早在汉代就从亚洲西南传入中国,迄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它的经济价值很高,主要用于窨(xun,同”熏)制花茶。
但窨茶投入正式生产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传说在明末清初,苏州虎丘住着一赵姓农民,家中夫妇俩和3个儿子,生活贫苦。
赵老汉外出谋生,落脚在广东乡里,每隔两三年回来看看。
妻子和儿子在家种地。
孩子渐渐大了,便把地分为三段,各人一块,都以种茶树为主。
有一年赵老汉回家,带回一捆花树苗,只说这是南方人喜欢的香花,叫什么名儿,也弄不清。
赵老汉不管儿子喜欢不喜欢,便栽在大儿子的茶田的田边上。
隔了一年,树上开出了一朵朵小白花,虽香,并没有引起村民的多大兴趣。
一天,赵家人儿子惊奇地发现,茶枝带有小白花的香气。
随即检查了全茶田,都带着香气。
他使不声不响采了一筐茶叶,到苏州城里去试卖,意想不到,这含香的茶叶真走俏,一会儿全部卖光。
这一年大儿子卖香茶叶发了大财,消息终于传开丁。
两个弟弟得知后,找哥哥算账,认为哥哥的香茶叶,是父亲种的香花所致,哥哥卖茶叶的钱应三人均分。
兄弟间一直吵闹不休,两个弟弟要强行把香花毁掉。
乡里有位老隐士,名叫戴逵,深为胖众所崇敬。
赵氏三兄弟都到戴家,请他评理。
戴逵说:“你们三人是亲兄弟,应该亲密无间,今后你们还要结婚生孩子,为人父母,不能只为眼前一点点利益,闹得四分五裂。
哥哥发现的香茶,多卖了钱,这是大好事,全家都应高兴。
财神菩萨进了你家门,你们反而打起来,哪有这等蠢事?你们知道财神在哪里,就是这些香花。
你们要繁殖发展这些香花,各人茶田里都栽上香花,兄弟都卖香茶,大家就都发财了。
你们的香花有了名,坏人想来偷,怎么办?兄弟轮班看护,这就要团结一致,如果你们都自私自利,不把大伙利益放在前面,事情哪儿成呢?为了要你们能记住我的话,我为你家的香花取个花名,就叫末利花,意思就是为人处事,都把个人私利放在末尾。
”兄弟三人听了戴老夫子的话,很受感动。
回家以后,和睦相处,团结生产,大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起来。
茶与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

茶与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茶,作为一种悠久的饮品,与古代文化名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历史长河中,茶叶不仅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更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
让我们一同来聆听一些与茶有关的古代文化名人的故事。
一、陆羽: 茶的泡制艺术之祖陆羽是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他是唐朝时的茶学家。
陆羽潜心研究茶叶的泡制方法,将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在他的着作《茶经》中,详细介绍了茶的各种泡制方法,并提出了“煮茶法”“点茶法”“炒茶法”等等。
他强调了茶叶的选择、烹制工艺、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陆羽的杰作成为后来茶文化的指导书,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陆游: 茶与诗文的完美结合陆游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也是茶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他的诗歌中常常与茶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茶诗》更是被誉为茶诗之冠。
陆游的诗句中,茶常以抒发情感和寄托思念的方式出现,他把对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诗歌、茶文化和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境界。
三、文徵明: 茶艺与书法的协调融合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对于茶艺的研究和执着追求令人钦佩。
他认为茶是一种令人陶冶心情、提神醒脑的饮品,而茶艺则是一种与书法艺术相互融合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文徵明通过修炼茶艺,提高了自身的墨客气质和书法技艺。
他精妙的书法艺术也常常在茶会上得到展示,一杯杯茶与一幅幅书法作品相得益彰,使整个茶文化雅致而典雅。
四、杨维桢: 茶禅一味的修身境界杨维桢是清代一位著名的茶文化学者和茶艺家。
他将茶与禅宗相结合,提出了“禅茶一味”的理念。
他认为泡茶和修禅相契合,茶艺需要内外双修。
他的作品《大观茶论》将茶与修身、人生之道相结合,深入阐述了修身养性、修心养性的重要性。
杨维桢的理念使茶的价值得到了更高层次的体现,推动了茶禅文化的发展。
五、林则徐: 茶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林则徐是清代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名篇《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描写了他赴戍途中泡茶的情景,展示了他对茶的热爱和茶在他命运中的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漫谈
Cultural discussion
历史名人与茉莉花茶的故事
张建霞
福州茉莉花茶已传承千年。
它源于汉朝,西汉时,茉莉花从佛国印度传入福州,并被广为种植。
古人认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乃国色天香中的“天香”。
茉莉韵莫离情,它又名“莫离”,因代表忠贞不渝、永不离弃的爱情被评为贞士,为中国“情人节七夕”的圣花。
北宋时,由于中医局方派对香气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认识,引发香茶热,福州茉莉花茶因此诞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到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
福州开埠以后,有17个国家设领事馆,福州泛船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港口,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具突出地位,马尾罗星塔在世界航海图志上被命名为中国塔,当时,福州茶、福州塔成为中国重要的标志。
在《中国名茶录》里,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
得慈禧太后钟爱成贡茶
据说,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
福州大学的曾筱霞老师在采访中说到,慈禧太后对福州茉莉花茶尤为
钟
情,慈溪最爱喝的是茉莉双熏,即将事先熏制的福州茉莉花茶在饮用之前,再用茉莉花熏制一次,此外慈禧太后还规定白茉莉仅她可用,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
于是在她的带动下皇宫内茉莉花茶成为时尚,在京津的上层官员和外国人中引起了福州茉莉花茶热,福州茉莉花成为贡茶。
这也是福州茉莉花茶在历史上迎
来的第一次辉煌时期。
当时,福州还是中国三大茶市,1860年,福州茶叶出口达400万磅,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
港口。
1872年,福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制制茶的地区。
1903年闽浙总督许应骙委派知府冯祥光参加大阪博览会,携带的闽茶展品中就有“蛾眉花香茶一箱”。
福州也成为中国花茶生产中心与集散地,到1933年福州茉莉花茶产量增至7500吨。
经过数百年的积淀,福州茉莉花茶工艺逐渐成型,名族英雄林则徐就赞福州为煎茶圣地。
“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中谁是谪仙人”这是林则徐题写福州贡院的一副楹联。
54
TEA WORLD 2015/09
茶世界
文化漫谈Cultural discussion
成为新中国外交礼茶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茉莉花茶已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
福州大学的曾筱霞老师一直致力于对中国茶叶出口的研究,她提到,福州茶厂的外事礼茶见过以来一直被列为外交部礼茶,改革开放
前,我国出口的茉莉花茶100%为福州出产。
在1972年,毛主席在书房
会见尼克松总统时,喝的就是茉
莉花茶。
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说
到:“我们 第一眼看见的是一排
排成半圆形的沙发,都有棕色的
布套,犹如一个俭省的中产阶级
家庭因为家具太贵、更换不起而
意加保护一样。
每两张沙发之间
有一张铺着白布的V字形茶几,
正好填补两张沙发扶手间的三角
形空缺。
毛泽东身旁的茶几上总
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放茉莉花茶
茶杯的地方。
”
改革开放后,福州茉莉花茶
的加工生产再次迎来鼎盛时期。
20世纪80-90年代,福州的茉莉
花种植面积增加到10万亩以上,
花茶加工厂剧增到近千家,福州
茉莉花茶年产量达到8万吨,产
品远销40多个国家,产值超过
15亿元。
春伦茉莉花茶被列为全国
政协礼堂专用茶,目前,世界
茉莉花茶的高端产品均为福州
出产,是世界知名的“中国春
天的气味”。
冰心与故乡花茶的情缘
著名作家冰心的祖籍福建长乐是个盛产茉莉花的地方,出生地福州又是盛产花茶的集散地。
因冰心从小生活在嗜茶的家庭
中,从而影响了她的一生。
冰心
曾在《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
花茶》一文中写到:“中国是世
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的国家,
是茶的故乡。
我的故乡福建既是
茶香,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
而我们的家传却是喜欢饮茉莉
花茶……”此外,在冰心89岁
时,《我家的茶事》一文中曾写
道:“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特有
的清香,还带有馥郁的茉莉花
香。
”
冰心出生在茶人之家,先天
有了品茶、论茶的优越条件。
先
说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他是一
个有根基的茶人。
单从泡茶用
水的讲究可见一斑:他泡茶弃井
55
TEA WORLD
2015/09茶世界
文化漫谈
Cultural discussion
老舍偏爱茉莉花茶
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旧时“老北京”爱喝茶,晨起喝茶是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北京人最喜欢喝的是花茶,老舍先生也不例外,他也酷爱花茶,自备有上品花茶,老舍
水不用而用雨水。
福州天气本来潮湿多雨,每待天下大雨,屋瓦被雨水冲洗干净后,谢銮恩便用竹管引屋檐上的雨水到大小水缸里,这样的水缸都盖着大木盖,大木盖上还开着小盖,泡茶时只需打开小木盖,用小水勺舀出存储的雨水,如此的水最纯净,没有土味。
冰心的父亲也保持着祖父的习惯,一直到他们举家迁往北京,由于北京干燥少雨,只好改以自来水泡茶,不过,每次便要多多投放茶叶,以使茶
香盖过水味。
冰心对祖父和父亲的行止印象深刻,后常有提及。
到抗战时期,全家避难重庆,在重庆歌乐山居住的冰心于百无聊赖之中写道:“一面用“男士”的笔名,写着《关于女人》的游戏文学,来挣稿费,一面沏着福建乡亲送我的茉莉香片来解渴。
这时我总想起我故去的祖父和父亲,而感到茶特别香洌。
我虽然不敢沏得太浓,却是从那时起一直喝到现在。
家乡人知晓冰心对茉莉花茶的偏爱,去北京看望冰心,最好的礼物便是茉莉花茶。
1990年年底,冰心的女儿吴青有事回福建,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林德冠去看望她,顺便买了两罐家乡的茉莉花茶拖吴青转送冰心,表达一点心意。
“没想到没过几天,冰心却专门写了信来。
”林德冠说。
冰心信中写道:“小女回京,奉到您赐我的茶叶两罐,不但容器好看,茶叶更有乡味!不胜感激!”。
喝的这类“香片”,就是有名的“福州茉莉花茶”。
老舍与冰心友谊情深,老舍常登门拜访,每逢去并冰心家作客,一进门便大声问:“客人来了,茶泡好了没有?”冰心总是
不负老舍茶兴,用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香片款待老舍。
浓浓的馥郁花香,老舍闻香品味,啧啧称好。
他们茶情之深,茶谊之浓,老舍后来曾写过一首七律赠给冰心夫妇,开头首联是“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
”怀
念他们抗战时在重庆艰苦岁月中结下的茶谊。
茉莉花茶自古以来以它的馨香素雅,花韵犹存,茶香不减而深受许多历史名人的偏爱,也深受百姓们的喜爱。
如今茉莉花茶香飘四海,花茶得到了许多国际友人的青睐。
我们有理由相信,茉莉花茶的美好未来将会是历史必然的延续,茉莉花茶会迎来属于它的新的辉煌。
——摘自《福建质量管理》
56
TEA WORLD 2015/09
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