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ki
Y I
1 1 c
• 投资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投资的增加会 引起收人和就业量成k倍地增加,另一方面,投资 的减少也会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成k倍地减少。所以, 经济学家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剑”。
特别提示 在宏观经济学中,乘数有双重含义, 一是指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量与引 起这一变动的变量的变化量之间的 比率;二是特指投资乘数。
• 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C0+cY • 收人入与为消Y费0时相,等消;费为E,收
• 收MY入1为为消Y1费时。,FM为储蓄,
• 线性消费函数
C
C0
负储蓄
Y=C
F
C=C0+cY
E M
正储蓄
消费
O
Y2 Y0 Y1
Y
2.储蓄函数
• 线性储蓄函数
• 储蓄函数就是储蓄与收入 之间的依存关系。
• S=f(Y) •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在任
L1
L不变,M↑,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M不变,L↑,LM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 衡——IS-LM模型
• 将IS-LM曲线 放在一个图上 • IS-LM模型
• 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点
• 在E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同时均衡
• i收0为入均。衡利率,Y0为均衡国民
I
化), 以L2(i)表示
• 整个市场货币需求用L表示,则有
• L=L1+L2 • L=L1(Y)+L2(i)
• 货币供给(M)——指实际货币供给量,它与利率无关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L1(Y)+L2(i) • L1的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结果,而L2的减少又是利率上升的结果,
因此,在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必然是同方向 变动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机会成本: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区别。

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联系1是互相补充的;2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定理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不完全垄断市场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不完全垄断市场
19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作为质量信号的广告
1.
麦片广告:某明星正在吃麦片,并感叹味 道好极了。此广告真正提供了多少信息?

比想象的更多,企业愿意花大价钱做广告, 本身就传递了一个关于产品质量的信号。
2.
假设A、B两公司都有新麦片上市,P=3元, 边际成本为零。它们都知道花1000万用于 广告,能有100万消费者试用自己的新麦 片。如果消费者喜欢新麦片,就会不止买 一次。
20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作为质量信号的广告
1.

2.
信息不在于内容, 而包含在广告的存在与昂贵中!
A公司决策。通过市场研究发现它的麦片味道一 般,难以吸引回头客。
因此1000万广告很可能换来仅300万利润,因此他不 打算做广告,而让厨师回厨房研究另一种口味。
B公司决策。它确信新麦片口味极棒,尝过的人 第二年每个月都会买一盒。

正如在竞争市场上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


2012-10-17
12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价格竞争和非 价格竞争
1.
微观经济学原理
价格竞争:多余生产能力的形成

QA是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产量 QC是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产量,又称为理想 产量。 QA QC就是过剩产能。

QA QB 代表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QB QC代表企业没有更充分使用社会资源。


均衡点决定的均衡产量,恰好是D曲线和d曲线交 点处的产量。 D曲线和d曲线交点处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

2012-10-17
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垄断竞争市场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增长极限论 经济增长要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增长有一个不可 逾越的极限,经济不可能 无限增长下去。

2.增长怀疑论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 济福利的增加,因为人类 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 的代价。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3)三个增长率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 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使两 者一致,刺激经济扩张,长期萧 条。
四、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 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 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3.创新理论 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乘数—加速原理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2个阶级;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P=利润率,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 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 ,故利润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3.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知识的进展。

《经济学基础(第2版)》电子教案(2) 第九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经济学基础(第2版)》电子教案(2) 第九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1.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 假定收入一定, 消费的数量还取决于消费倾向的大小, 消费倾向分为平
均消费倾向和边入中所占的比例, 如果用C 表示消
费, 用Y 表示收入, 则 • APC = C / Y (9 -1) • 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如以DC
第九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第二节 IS—LM 模型 •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影响
返回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一、总需求的构成
• 总需求是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如上所述, 在现实的经 济即四部门经济中,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与出口四个部 分。
消费的因素很多, 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 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 为自变量, 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 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 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向的变动, 即收入增加, 消 费增加; 收入减少, 消费减少。但消费与收入并不一定按同比例变动, 如图9 -1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一) 投资与投资函数 • 1.投资 • (1) 投资的含义。这里的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内的总投资, 包括企业在国
内购买厂房、生产设备、软件(固定投资) 及增加存货(存货投资) 等方 面, 即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中的I, 是社会总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 • 社会总投资不仅包括I, 而且还包括政府投资与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 如通过教育与培训增加生产者的知识积累、提高生产技能等。 • (2) 投资的种类。投资可分为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两种。重置投资是指 企业为补偿厂房设备等的损耗而进行的投资; 净投资是指企业为增加 生产能力而进行的投资。重置投资+ 净投资= 总投资。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1、哪些是公共物品,并说明理由: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电影、有线电视。

答:私人物品:应用技术研究、电影、有线电视公共物品: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①私人物品是由个人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是指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就可以很容易的不让别人消费。

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少别人的消费量。

②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是指不能轻易的排斥他人消费某种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③故排他性和竞争性是区别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重要条件。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义务;义务教育也就面对全社会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来说的;基础科学研究是社会基础科学的研究活动,应用于众多的公共领域;所以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都属于公共物品。

应用技术研究是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系列产品后可以申请专利,这样研究成品就形成了私有化;电影业一般都是私营业主经营,公众观看电影要买票收费进场,付出钱财为代价;有线电视也是需要付费观看,具有市场交易行为;所以应用技术研究、电影、有线电视都属于私人物品。

故有以上结论。

2、以下各种活动哪些会带来负外部性,哪些会带来正外部性,为什么:①老大娘在居民小区扭秧歌②老式蒸汽机火车通过农田时,灰尘对农作物不利③私人开办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④私人购买汽车答:负外部性:1、2、4正外部性:3●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予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

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

●负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给予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有负外部性存在时,市场调节的供求平衡并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当某项经济活动给予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好处时,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

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大于私人边际利益。

西方经济学2(共23张PPT)

西方经济学2(共23张PPT)
W2
W1
O
Sc
bW
a
DS
E
W0
L1 L3 L2 L
O
L0
L
劳动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工资
7
第7页,共23页。
4.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工会的存在是:工会控制了工人,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 工会影响(提高)工资的三种方式
(1)增加对劳动的 需求, 增加工资, 增加 就业。
W
D0 D1 S
增加劳动需求的方法:
2.超额利润(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超过正常利润部 分的利润。
(1)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 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合理,应予以鼓励。
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 衡就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超额 (经济)利润。
(2)垄断
垄断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不 利,不合理。
企业获得超额利润途 径
(3)承担风险
对某项事业可能失败的补 偿。
E
相交于E,
i0
决定:
利息率水平为i0,
资本量为K0。
O
K0
K
12
第12页,共23页。
四、地租(R)理论
1.土地:(泛指各种自然资源)
本讲义谈的是原始要素所有者。
初期,工资增加,特劳动点会:增加数。 量有限;位置不变;不能再生
效率的发挥建立在承认差别或者说不平等的基础上。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标准。 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6%、18%等。 企业家才能的供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正常利润就会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工资。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增加工资, 增加就业。
D S1 S0
E1
E0
L1 L0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五、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P229)
解决市场失灵的对策是政府的干预,政府干预并不是代 替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机 制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解决外部性需要明晰产权 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利。 有些公共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准公共物品或私人 物品,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例如:灯塔是一种公共物品,它收费困难,而且不具有 竞争性。但在历史上曾经有私人建立的灯塔。这时,凡进入 这一港口的船只都要收取灯塔使用费,从而成为私人物品。 再如公路、桥梁等也可通过这种方法解决。
第九章
重点掌握:
市场失灵与政府
(P223-----)
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3、垄断与市场失灵 4、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掌握: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通过价格的自发调节实现 供求平衡,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外部 性问题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等会使市场 失灵,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市场失灵 (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P224) 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1) 私人物品是 由个人消费的物品。如:冰激 凌 具有排他性(是指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 就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和竞争性(指一个 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少别人的消费 量)。
私人物品的这两种特征决定了它由价格调节供求 平衡。这就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2)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如:国 防、道路、交通等它有非排他性(指不能轻而易 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和非竞争性(指一 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 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 例如: 1、你无法排除其他人利用路灯照亮。 2、 多一个人或少一个人利用路灯,并不会减 少每个人从路灯中得到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企业家会减少投资,使两者一致,经 济将累积性收缩,长期萧条。
可编辑ppt
C.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 长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 增长率。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 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 长率。
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的条件是: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可编辑ppt
四、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 经济周期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
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 ❖ 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3.创新理论 ❖ 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乘数—加速原理
可编辑ppt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 有保证的增长率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
❖ 自然增长率
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 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使两 者一致,刺激经济扩张,长期萧 条。
又称合意增长率,是长期中理想的增 长率。
❖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 率是Cw
❖指因为企业家都满意而能够得到保证 。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可编辑pபைடு நூலகம்t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二、经济周期阶段 三、经济周期的分类 四、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可编辑ppt
一、经济周期含义
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每个周期都是繁 荣与萧条的交替。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 民收入的波动
可编辑ppt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 1.增长极限论
❖ 经济增长要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增长有一个不可 逾越的极限,经济不可能 无限增长下去。
❖ 2.增长怀疑论
❖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 济福利的增加,因为人类 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 的代价。
可编辑ppt
人口的增加
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 因素是:技术进步
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 劳动时间的增加
可编辑ppt
三、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提出: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
(1)基本假设条件 ❖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
种生产要素 ❖ 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 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 不存在技术进步
可编辑ppt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1.资本 ❖物资资本:有形资本,指设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3.技术进步
❖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2.劳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 资。
❖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劳动力数量增加的来源
知识的进展。
❖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2个阶级;
❖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 P=利润率,
❖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 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 ,故利润率的提高,可以 提高经济增长率。
(2)模型公式
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 S :储蓄率,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 所占的比例。 C :资本-产量比率。生产一单位产 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C不变,G取决于S。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可编辑ppt
(3)三个增长率 ❖ 实际增长率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①人均产量和人口高增长。 ❖GNP的增加是最基本特征。
❖ ②生产率本身的迅速增长 。数量特征
❖ ③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 高的。(产业结构升级)
❖ 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 迅速改变。(城市化)结 构特征
❖ ⑤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 扩大。(运输和通讯)
❖ ⑥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 衡的。(3/4处于落后) 国际扩散特征
可编辑ppt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繁荣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 个阶段。 萧条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 个阶段。 衰退: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阶段 复苏: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阶段
可编辑ppt
三、经济周期的分类
❖基钦(美国,1923 )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 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 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均为50年。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可编辑ppt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1.含义:GNP的增加。 美经济学家 库兹涅茨定义: ❖ 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
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 上升,不断增长 ❖ 这种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 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 意识相应调整基础之上。
可编辑ppt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等人提出 ❖ a -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 ❖ b -经济增长中劳动的贡献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不 发达经济的意义: 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 ❖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储蓄率和 ❖降低人口增长率
来提高人均收入量。
可编辑ppt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可编辑ppt
(3)意义
盲目追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 有利于资本家而不利于工人。 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增长,并引 起经济和社会问题。 要解决问题,根本途径不是盲目追求经济持续高速 增长,而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要调节储蓄率,即调整资本收入(利润)和劳动收入 (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