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第三讲 PPT课件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第三讲 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

第三讲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福克纳是美国小说家中被评论最多的一个。
关于福克纳,最笼统的概括,一是把他看成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二是看成二十世纪小说家中伟大的实验主义者。
这两种概括出自瑞典科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作为伟大的实验主义者,福克纳表现在他的小说中很少有两部在技巧上是雷同的,尤其是他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完全可以同乔伊斯相提并论。
而作为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则表现在他创造了一个想像的王国——约克纳帕塔法。
这个想像的王国对于理解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以及福克纳的全部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这一讲重点谈谈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
一、约克纳帕塔法:想像的王国从比喻的意义上说,有的作家一生中只讲一个故事。
而福克纳的故事几乎都是关于约克纳帕塔法。
在福克纳创作的全部十九部长篇小说和七十五部短篇小说中,有十五部长篇和绝大多数的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
另外四部长篇中,只有《寓言》的背景是欧洲,其它小说的故事也都是关于美国南方的故事。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虚构的一个地方,它是一个印第安词汇,其词义,有的译者翻译成“河水静静地流过平原”。
福克纳把这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安置在密西西比州北部,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还为这个县绘制了一幅地图,并且说明,这个县的面积是2400平方英里,人口中的白人为6298人,黑人为9313人,而它的唯一的业主和所有者为威廉?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的文学意义在于它是一个神话、寓言,是一个虚构的想像王国,当然它也折射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南北战争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叶的南方社会图景。
从美国历史或美国北方的角度看,这是一个被解放了的南方;但从南方的一部分人,尤其是白人奴隶主贵族和他们的后代的立场上看,则是被压抑的南方。
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演说中曾说福克纳“把南方从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泪中解放了出来”。
他所说的女人主要就是那些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仍不承认南北战争(1861——1865)中南方失败的南方贵妇人,她们会在电影《乱世佳人》上演到一半时退出电影院,就是因为里面表现了南方军队溃败的场景。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萧伯纳 第三节 劳伦斯 第四节 托马斯·曼 第五节 昆德拉 第六节 纳博科夫 第七节 海明威 第八节 索尔·贝娄 第九节 塞林格
2
第一节 概述
3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快速、锐气和新颖的表达模 式,实现了文学主潮的华丽转身,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延续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一、英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他兼收并蓄地吸收马克思、尼采等人 的哲学思想和布莱克、易卜生等人的 艺术成就,确立了积极乐观的“创造 进化论”、针砭时弊的社会问题剧和 以反讽、悖谬及讨论见长的“萧伯纳 式”风格。
• 1925年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 奖词称赞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 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动的讽刺往往浸 润着独特的诗意之美。”
萧伯纳
康拉德 高尔斯华绥 毛姆
戈尔丁
莱辛
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 法国文学
19世纪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的创作确立了现实主义的辉煌,随着20世纪 社会状况和审美观念的急剧变化,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已 经发生了很多变异。一是长河小说的涌现;二是描写空间的扩大。
罗曼.罗兰
纪德
杜伽尔
杜拉斯
最后伊莉 莎离开息 金斯,嫁 给了一直 追求她的 佛莱第。
二、最受观众喜爱的萧剧——— 《匹克梅梁》
• 《匹克梅梁》的情节引人入胜,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 多种解读,其中最引人深思的还是关于人的社会身份问题。
✓首先,这部戏剧深刻地揭示出人的社 会身份的差别。特权阶级与普通民众 在社会身份上存在着巨大的区隔:一 方面表现为实在性的,主要指占有资 本或财产的多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符 号性的,即谈吐、举止、品位的差别。 萧伯纳在本剧中着意探讨的是身份的 符号性。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精品PPT课件

2020/12/30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5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存在主义文学不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严密,创作方法 和艺术风格统一的文学思潮,虽然存在主义作家在探讨 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状态的问题上有交汇的地方,但是 他们在思想和艺术手法运用的侧重点上是不同的。萨特 的哲学实质上是关于自由的哲学,因而在萨特创作的文 学中存在与本质、荒诞世界与自由选择是中心内容。加 缪的基本哲学思想是荒诞与反抗,而荒诞是他思想的核 心,反抗是在荒诞基础上的发展;加缪的这种哲学思想 在其许多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而西蒙娜·德·波伏娃 的思想则与萨特相同。她的作品总是把人存在的意义、 人生的选择、与他人的关系等存在主义哲理思想同现实 生括结合起来,描写人在生存过程中的困惑、追求和希 望。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胡景凯
2020/12/30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1
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学
第一节 存在主义文学发展概述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 主义哲学,学习存在主义文学应首先了解存在主 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想萌芽最早可 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丹麦神学家、哲学家索伦·克 尔凯郭尔(1813~1855)。存在主义哲学是在对 传统哲学思想的反叛以及接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 响之中孕育而生的。存在主义哲学一出世就把探 讨人的问题放在了首要地位。
2020/12/30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4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 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 个满目创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 信仰、价值官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 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 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 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 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 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 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已的 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 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
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PPT (7)[49页]
![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PPT (7)[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0f115ac4866fb84ae55c8d3d.png)
○ 纳博科夫发现,人们在幻想中不断制造自身的影像,并以影像之 “我”
取代现实之 “我”,最终将在幻想世界中无数捉摸不定的影子的追逐下走向毁 灭。
○《黑暗中的笑声》中的欧比纳斯在情欲的支配下变得盲目愚昧,虽然深知 受尽欺骗和背叛,却无法摆脱情欲。
科夫展开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思考。
俄国社会现实的巨变,使纳博科夫体会到人类个体存在的渺小 和微不足道,人只是 “寻常自我的渣滓……仅仅是一个升华了的本体 的残余”
•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道短暂的裂缝,介于两片黑暗的永 恒之间。”
• 纳博科夫在震惊中感到生存的茫然,他曾说:“我自己命运中的 断裂在回忆中给了我一种眩晕的快感。”
• 博科夫笔下的西欧人反常怪癖、不可理喻,拜金,利己。
• 俄罗斯流亡者们难以融入西欧社会,他们将自己闭锁在狭小的阁 楼、破败的旅馆、逼仄的房间里,精神萎缩,颓靡。
○ 社会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常,使纳博科夫在创作中就深入挖掘人类内心深处
的情感与欲望,表现了人类对生活的激情和恣意狂放的幻想
○ 博科夫把自己比作歌唱的神鸟西林,要在写作中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愤懑, 而且他不愿沉溺在对以往惨淡经历的回忆中,而是要书写人类的梦幻并寻求精神 的自由。
了一个俄国流亡者的形象。
• 虽然俄国流亡者生活在被故国和定居地排斥的 “孤岛”上,体 会着身处他乡的窘迫紧张与惶然不安,但他们极力摆脱日益虚幻 的故国回忆,也不再为适应周围环境而苦恼,而是转向对生命与 死亡的思考。
• 塞巴斯提安的弟弟对哥哥的生命轨迹的探寻,旨在从哥哥那里得 到关于人类生存问题的启迪。
纳博科夫童年和少年时代:从贵族家族的庄园里无忧无虑、富裕安适的生 活巨变为全家惶惶不安的逃亡之路;十月革命的爆发使“一切都成了泡影”。
20世纪西方文学 PPT

第二节 萧伯纳
1、生平及主要创作
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 英国20世纪杰出剧作家 192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思想内容
❖批判讽刺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 会现实。 ❖描写了中产阶级一代人的软弱。 ❖思考了更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与人 性问题。
3、艺术特征
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 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2、思想特点及艺术特色
德莱塞 漫画
二、《美国的悲剧》
1、情节梗概及主要人物 《美国的悲剧》是德莱塞成就的顶峰, “是对美国制度的一个控诉”。
2、艺术特色
❖ 将揭露“美国梦”的虚幻这一传统主题 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质朴无华的真实感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
❖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西方现当代自然科学成就 ❖ 物质的兴盛
三、艺术特色
20世纪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 的文学,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 它是对传统的以理性为核心的人本意识 的一种反拨,也显示了欧美文学在人文 观念上的新发展。
❖ 回到非理性状态 ❖ 对物质文明的反抗 ❖ “人道”、“理性”的否定与 复归
法国小说家、戏剧 家和散文家。
1915年,因“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 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 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 诺贝尔奖。
2、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
❖ 善于描绘个人的奋斗和思想探索历程。 ❖ “长河小说”
二、《约翰 · 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里斯朵夫》插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情节梗概及主要人物
2、艺术特色
传统与现代两重性
❖运用内视角的强化与外视角的集约之间 的复合式叙述。
❖在传统的“全知全能”的作者叙述中注 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展示心理意象的呈 现。
外国文学专题PPT课件

二、荒诞 主要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违反常情与理性 的情况。这里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荒诞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变 形记》中人忽然变成甲虫,《审判》中K被荒诞地逮捕, 又被荒诞地处死,《城堡》中的主人公无论如何也进不 了城堡以及《判决》中父亲判决儿子自溺和儿子执行判 决等等,都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荒诞手法。这些诞妄不 经的事,都来源于“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基本信条。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
第三节 乔伊斯
一.生平
爱尔兰作家 ,诗人 。1882年2月2 日生于都伯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 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 。他谙熟欧 洲大陆作家作品,受易卜生影响尤深, 并渐渐表现出对人类精神世界特殊的感 悟及对家庭笃信的宗教和自己生活环境 中的习俗、传统的叛逆。
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 的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全世界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二.创作
乔伊斯的文学生涯始于他 1904年开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都柏林人》。
在写给出版商理查兹的一封 信中,他明确地表述了这本书 的创作原则:“我的宗旨是要 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史写下自 己的一章。”这实际上也成了 他一生文学追求的目标。
1904年1月7日,乔伊斯 在都柏林开始创作长篇小 说《青年艺术家画像》。
一、象征 用象征形象来表达对社会关系的理解。 如《审判》中K的被捕、企图申诉,以及案件的起 因与内幕,始终是笼罩在云雾之中。法庭更是 带有神秘 色彩,它的存在模模糊糊,仿佛设在阁楼上,但它却有无 限的权力,能决定人的生死命运。它无疑象征着一种与人 类为敌的异己力量。再如《城堡》,小说中那个时隐时现、 神秘莫测的城堡,对村民是一直萦绕在脑际的权力巨魔, 它就是专制政权官僚机器的象征。城堡就在眼前,但就是 走不到那里。这象征着专制统治者与普通人民之间存在着 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表现主义文学

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
卡夫卡独到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如下 几个方面:
✓ 悖谬与怪诞:人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全部 真理,因为作为一个认识的主体,他必 须在真理之外,而真理也就因此而不完 全了。于是悖谬和荒诞就产生了。
✓ 寓意性与多义性:由于作品本身的复杂 和作者意识的隐晦而使得人们几乎不可 能破译它,这就必然导致作品的多义性。
2024/10/6
弗内斯:表现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尼采的活力论、马里内蒂的未来 主义、惠特曼的泛神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分析以及柏格森 的直觉主义。
理查德·谢帕德:与其说表现主义者是预言家,不如说他们是幻 想家——炸掉因袭而来的真实,打破在人心周围形成的硬壳,以 便给囚禁在里面的活力以不受约束的表现。
2024/10/6
表现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expressus”,具有“抛掷出去”、 “挤压出去”的意思。
作为一个现代术语,它最早出现于 1901年法语界,当时被用来指称业余 画 家 朱 利 安 ·奥 古 斯 特 ·埃 尔 维 在 巴 黎 “独立沙龙”展出的八幅作品,其总题 目就叫《表现主义》。
✓ 《美国》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面对的还算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 《审判》中的约瑟夫·K的活动场所就缩小到大街上、走廊上和工地上了
✓ 《城堡》中的K进而被限定在客栈与村庄里
✓ 老光棍勃鲁姆费尔德便只能龟缩在自己的房间里
✓ 绝食大师更进一步,被关在铁笼里
“耗子王国”的歌手——
✓ 杂耍艺人的世界就是一根秋千
表现主义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卡夫卡 第三节 尤金▪奥尼尔
2
第一节 概述
表现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盛于 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国、美国等国。表现主义最初萌 生于艺术领域,随后扩展并演变为文学运动。表现主 义艺术着重描述并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而不是自 然界的客观事实,或基于这些事实的抽象观念。表现 主义强调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表现主义文学在戏 剧和小说方面成就最大。
外国文学第三讲荷马史诗-优质课件

2、自然质朴的口语,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技巧, 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
全诗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着浓厚的英雄 主义气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又极富表现力, 如用长老们看到海伦时的惊讶的表情和交头接 耳的动作来烘托其惊人的姿色,用老鹰追鸽来 比喻阿基琉斯追击赫克托尔。同时,使用固定 修饰语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捷 足的阿基琉斯”、“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等。 重复套语的使用更体现了作品源于口头艺术的 特色,有利于加深印象和形成节奏感 。
阿基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
1、血气方刚,英勇善战:杀死无数特洛 伊将领。
2、捍卫荣誉,毫不妥协:明知自己的命 运要在特洛伊战争中结束生命,却依然 选择参战。:“人总是要死,我为什么 选择平庸而长寿呢?即使早逝,我也要 过轰轰烈烈的生活。”
3、珍视友谊,肝胆相照:听说帕特洛克 罗斯被赫克托耳杀死了,依然披甲重新 走上战场。
奥德修斯:刻画得很丰满的形象,有血有 肉,有泪有恨,他仁慈慷慨,深受百姓爱戴, 有深情的一面,也有刚强的一面。他的机 智和勇敢显得像狐狸一样狡猾 。
如果说阿喀琉斯、赫克托耳是武力的代 表,那么奥德修斯就是智力的代表。特洛 伊战争中,就是他用“木马计”攻破特洛 伊城;战后,在他回乡的十年漂泊中,凭着 对国土的无比热爱和眷恋,战胜了种种困 难和诱惑,终于回归故里,重登王位,智勇 双全的奥德修斯又发出了耀眼的光彩。
4、任性鲁莽残暴:杀死赫克托耳,辱尸 行为。
5、温柔善良重情重义热爱生活生命:
普里阿摩斯向阿喀琉斯赎回儿子赫克托 耳的尸体时,他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
阿伽门农夸口自己的箭术得罪了狩猎女 神阿耳忒弥斯,致使阿耳忒弥斯逼迫阿 伽门农将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献祭给 她,否则就不让希腊的舰队前进时,阿 喀琉斯也冒着被众将的斥责,前来搭救 伊菲革涅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