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堂本:第4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说课稿(6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说课稿(6页)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说课稿(6页)《聚落》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指导,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讲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教材中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这两部分。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教材内容,我对教材做了一定的处理,分别从城市和乡村、聚落与环境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讲授。

这样能更好地反映本节知识内在逻辑结构,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本节课既是学习前两节居民和人口的延伸和拓展,又为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知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展现自我,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阶段,通过上册及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在媒体、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乡村、城市已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于地理各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本节课: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储备条件下,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基于以上的考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三维教学目标。

重点: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2.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了解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

2.学会运用图片或说明材料,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聚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与聚落、人与聚落的相互关系,从保护传统聚落这一侧面,让学生将视野扩大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一层面,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精品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精品教案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聚落的含义。

2.通过观察相关景观图片,正确辨认聚落的类型。

3.通过观察、对比相关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正确描述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不同聚落的景观图片及说明材料,初步了解聚落的位置、分布及民居建筑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以世界著名聚落为例,初步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教法】采用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列举法等。

【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教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两幅图(城市和乡村),观察思考: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总结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导入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聚落。

对于“聚落”这个名词,大多数同学可能感到陌生,那么什么叫聚落呢,让我们先看几幅图片。

(多媒体展示乡村、集镇、牧区和城市景观的图片。

)城市和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聚落,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提升)活动一: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1.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教师引领1.多媒体展示(乡村),(城市)图片及图表,结合教材P81—85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城乡的生产方式的差异。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市。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3.下图属于乡村聚落中的哪种类型?(
123456
)
A.农村 B.林场 C.牧村 D.渔村
C
关闭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23456
4.下列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地区
关闭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聚落分布密集。
关闭
B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5.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丽江古城 B.平遥古城 C.皖南古村落 D.威尼斯城
123456
)
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 D
关闭 关闭
解析 答案
6.连线题。 A.我国西双版纳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 C.我国黄土高原 D.东南亚国家民居 E.西亚的民居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快乐预习感知
一、列表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乡村 城市
人口 密度 小

交通
建筑 形式
欠发达 平房 为主
楼房 发达 为主
服务 机构 少

经济 生产劳 状况 动方式
耕作、 欠发达 放牧、
捕鱼等 工业、 发达 服务 业等
聚落 空气 规模 质量 小 清新
大 污染重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例1】 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就地取材,搭建成竹楼,通 风防潮 厚墙隔热,小窗减少白天 热风进入 上层住人习感知
【例2】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 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高温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解析:墙体厚度与气温相关,一般来说,气温越高,墙体越薄;门窗开 得较大是为了通风散热;多雨地区要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 答案:A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6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67张PPT)

②厚墙小窗的房屋
③水城
D.威尼斯
E.北京 F.西亚地区
④高架屋
⑤冰屋 ⑥窑洞
重庆坐落在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石家庄是
个铁路枢纽城市,影响这两个聚落形成的最重 要因素是(
C
)
A.平坦的地形 B.优越的气候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资源
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 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 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团块状
条带状
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比较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道路 学校、商 有无 农田、 其它 房 修建 店、医院 果园、 屋 差异 鱼塘 的多少 情况 自然景观 改变的大 小
低 而 村疏

窄, 少, 简单 落后


人少 农业为主, 聚落规模 小

高 发达 而 完善 市 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
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乡村聚 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 点是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 B 是 ,理由是 该地处在两河
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 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述,属实的是(
C

A.乡村人口稀少,村落中房屋比较密集
B.乡村人口较少,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C.低矮的石墙草房,比较密集、原始
D.双层木楼或竹楼,长达200米
乡村聚落类型与人们从事的生产活
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
C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一: 城市发展要将小洋楼
等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 1 现代城市发展相结合。
城市发展要整齐
划一,拆除低矮古旧
建筑,建成高楼林立
的现代化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2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二:
小洋楼附近建钢铁 厂,工人上下班方便。
1 企业家
我要出资开个小洋楼 历史展览馆。
企业家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人地教中版海气七候年类级聚上居册地地-聚理落第温课四带件章季第风气三候节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则根,砖据将因选地择制什冰宜么、材经料济、石实头搭用建的成原草什 么样式的房屋呢?
……
毛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 类聚居地-聚落课件
观点对决三:
小洋楼应该重新翻盖、 粉刷,让它焕然一新。
1
对小洋楼进行修补或
添加时,要保持其原貌,
修旧如旧。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候
雪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 风性湿润气候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作业课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内习题】
1.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C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积的大小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2.(2020,兰州)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C ) ①地表崎岖 ②气候暖湿 ③交通闭塞 ④水源充足
5.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6.下列民居中,属于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是( A ) A.墙壁较厚、窗户较小的民居碉房 B.双层木楼或竹楼 C.山西的平遥古城 D.北京的四合院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A.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 B.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 D两岸,地形平坦广阔,气候适宜。因此,它们应
该是最早产生城市的地区。
【答案】AD
(2)(2020,通辽)结合下图,下列区域中聚落分布密度最小的是( )
A.东亚 B.欧洲 C.北美洲中部 D.亚马孙平原
【解析】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东亚、欧洲、北美洲中部都是 聚落分布较大的地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聚落分布密度最 小。故选D。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的是(B ) A.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B.地形崎岖 C.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D.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各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几种搭配中不能正确 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A) A.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A.甲 B.人
C.丙 D.丁
9.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C)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 的聚落建筑。
B.在聚落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保存下来作为历史 人化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人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人临的问题。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人人的事情,与 其他国家人关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人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 完成第1题。
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C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人产
④从事人农业人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的繁华人貌。读图,完成2~3题。
乡村 低 矮 少 少

城市

人 多多

人然景观改 变人人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人劳动 人产和社会人活的场所。
耕作乡 村景观
乡村聚落
耕作→农村
放牧→牧村
捕人→渔村
人产人式不同
伐人→林场
乡村聚落的类型不同
城市聚落
人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劳动呢?





人结:


1
2


3.特人人居与人然环境的关系。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人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墙厚 窗人
厚墙:减少传人的太阳热量 窗人:减少吹进的热人
炎热、 人燥
人亚的人居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东南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面是我国不同地区的两种建筑,读图回答问题。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1)甲图所示民居集中分布在我国 南方(南方/北方)地区,乙 图中的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 北方(南方/北方)地区。 (2)读图可推断甲地气候 湿润(湿润/干燥),乙地气候 干燥 (湿润/干燥)。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3)试分析甲图所示民居屋顶坡度大的原因。 因为该地区降水丰沛,屋顶坡度大,更利于雨水下泻。 (4)根据乙图,说说当地居民住这种民居的优势。 这种民居是窑洞,建窑洞可以就地取材,节省建房材料,且 冬暖夏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7.北京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 地慕名而来。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故宫的是( D ) A.控制周围的工业污染 B.限制参观人数 C.禁止在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
3.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特色的农耕
文化与田园风光。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最有可能是( C )
A.小麦
B.高粱
C.水稻
D.青稞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课堂探究
一、聚落与环境 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完成课本 P83 活动题,分析资料中两处民居与当地自然 环境的关系。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8.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D ) 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 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 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 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西亚地区气温高, 降水稀少。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这是因为厚 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 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进入室内。从东南亚的气温曲 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东南亚地区终年高温,雨季长,降 水较多。当地乡村聚落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这既可以通风 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5.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 A ) A.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 B.金字塔、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C.威尼斯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 D.塞纳河沿岸、平遥古城、澳门历史城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生产活动。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3.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 工业、 服务业等工作。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 地形 、气候、 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5.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 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 麓、谷地等呈 条带状。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1.吊脚楼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B )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
2.侗寨传统民居的风格能反映出当地气候( B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6.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世界遗产的是( B ) A.在天都峰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泰山风景区提倡游客自捡垃圾 C.在传统民居区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商贩在李清照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课前预习
一、聚落与环境
认真阅读课本 P81~83,完成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人类的聚居地—— 乡村和 城市统称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 农村 、 牧村、渔村等不同 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 耕作、 放牧 、捕鱼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张明在外面旅游,他的某种行为(如下图所示)经常可见,结合 下图回答 6~7 题。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6.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 墙厚、 窗小 的特点;在 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 木楼 或 竹楼,下 层空着或放杂物、养 牲畜,上层 住人。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19秋人 教版七 年级地 理上册 课堂本 :第4 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21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