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应用案例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应用案例讲解-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等数学应用案例

案例1、如何调整工人的人数而保证产量不变

一工厂有x 名技术工人和y 名非技术工人,每天可生产的产品产量为

y x y x f 2),(= (件)

现有16名技术工人和32名非技术工人,如何调整非技术工人的人数,可保持产品产量不变?

解:现在产品产量为(16,32)8192f =件,保持这种产量的函数曲线为8192),(=y x f 。对于任一给定值x ,每增加一名技术工人时y 的变化量即为这函数曲线切线的斜率dx

dy 。而由隐函数存在定理,可得 y

f

x f

dx dy ∂∂∂∂= 所以,当增加一名技术工人时,非技术工人的变化量为

x

y y

f x f

dx dy 2-=∂∂∂∂= 当16,32x y ==时,可得4-=dx

dy 。 因此,要增加一个技术工人并要使产量不变,就要相应地减少约4名非技术工人。

下面给出一个初等数学解法。令

c :每天可生产的产品产量;

0x ;技术工人数;

0y ;非技术工人数;

x ∆;技术工人增加人数;

y ∆;在保持每天产品产量不变情况下,当技术工人由16名增加到17名时,非技术人员要增加(或减少)的人数。

由已知列方程:

(1)当技术工人为16名,非技术工人为32名时,每天的产品产量为c ,则有方程:

c y x =⋅020 (1)

(2)当技术工人增加了1名时,非技术工人应为(y y ∆+0)

名,且每天的产品产量为c ,则有方程:

c y y x x =∆+⋅∆+)()(020 (2)

联立方程组(1)、(2),消去c 得:

)(020020y y x x y x ∆+⋅∆+=⋅)(

即 []

002020)/(y y x x x y -⋅∆+=∆⎥⎦⎤⎢⎣⎡∆+--=20200)(1x x x y ⎥⎥⎥⎥⎥⎦⎤⎢⎢⎢⎢⎢⎣

⎡⎪⎪⎭⎫ ⎝⎛∆+--=200111x x y 代入x y x ∆,,00,得:46.3-≈-≈∆y 名,即减少4名非技术工人。

比较这两种解法我们可以发现,用初等数学方法计算此题的工作量很大,究其原因,我们注意到下面之展开式:

∑∞=--⎪⎪⎭⎫ ⎝⎛∆-+⎪⎪⎭⎫ ⎝⎛∆-∆=⎪⎪⎭⎫ ⎝⎛∆+-110120020)1(32111n n n x x n x x x x x x

从此展开式我们可以看到,初等数学方法不能忽略掉高阶无穷小:

0)x ( )1(31

04120→∆⎪⎪⎭⎫ ⎝⎛∆-+⎪⎪⎭⎫ ⎝⎛∆--∞=-∑n n n x x n x x (3) 而高等数学方法却利用了隐函数求导,忽略掉高阶无穷小

(3),所以计算较容易。

案例2、征税的学问

工厂想赚钱,政府要收税,一个怎样的税率才能使双方都受益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假设工厂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而控制它的产量q ,政府对其产品征税的税率(单位产品的税收金额)为t ,我们的任务是,确定一个适当的税率,使征税收益达到最大。

现已知工厂的总收益函数和总成本函数分别为R=R(q)、C=C(q)。由于每单位产品要纳税t ,故平均成本要增加t ,从而纳税后的总成本函数是

tq q C C t +=)(

利润函数是

tq q C q R q C q R L t t --=-=)()()()(

令 0=dq

dL t ,有 t dq

dC dq R +=d (1) 这就是在纳税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

政府征税得到的总收益是

tq T = (2)

显然,总收益T 不仅与产量q 有关,而且与税率f 有关。当税率t=0(免税)时,T=0;随着单位产品税率的增加,产品的价格也会提高,需求量就会降低,当税率f 增大到使产品失去市场时,有q=0,从而也有T=0。因此,为了使征税收益最大,就必须恰当地选取t 。我们利用一元函数极值的有关知识来解决本问题,下面看一个

实例。

例1: 厂商的总收益函数和总成本函数分别为

22,33022++=-=q q C q q R 。

厂商追求最大利润,政府对产品征税,求

1)征税收益的最大值及此时的税率t ;

2)厂商纳税前后的最大利润及价格.

解: 1)由纳税后获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1),得

t q q ++=-22630

故 )28(81t q t -=

根据实际问题的判断,t q 就是纳税后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出

水平。于是,这时的征税收益函数

)28(8

12t t tq T t -== 要使税收T 取最大值,令0=dt

dT ,得 0)228(8

1=-t ,即t=14 根据实际问题可以断定必有最大值,现在

0=dt

dT 只有一个根,所以当t=14时,T 的值最大。这时的产出水平75.1)1428(81=-=t q ,最大征税收益为

5.2475.114=⨯==t tq T

2)容易算得纳税前,当产出水平q=3.5时,可获得最大利润L=47,此时价格p =19.5;将q t =1.75,t =14代入纳税后的利润函数

2)28(4)()(2--+-=-=q t q q C q R L t t

得最大利润L=10.25,此时产品价格

75.175.1)330()

(==-==q q q q q R p =24.75

可见,因产品纳税,产出水平由3.5下降到1.75;价格由19.5上升到24.75,最大利润由47下降到1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