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意义

合集下载

托物言志的论述(精选6篇)

托物言志的论述(精选6篇)

托物言志的论述(精选6篇)1. 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使用物象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

它通过描写物体的特征、功能和象征意义,间接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

托物言志可以丰富文学作品的意境,增加情感共鸣,并且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含义。

2. 托物言志在古代诗词中的应用在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描写鹳雀楼的高耸和辽阔,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通过托物言志,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之中,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3. 托物言志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托物言志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文学中广泛运用。

比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通过描写鞋子、饼干等物品,展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对当时社会进行了讷刻的讽刺。

托物言志在这部小说中起到了丰富情节、凸显主题的作用。

4. 托物言志在散文和小说中的差异在散文中,托物言志常常以形象化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观点。

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通过描写家乡的古井、青石板等物体,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旧时代的思念。

而在小说中,托物言志则更多地通过物品与人物的关联来反映人物性格、心理变化等。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通过描述老人和大马林鱼的斗争,展示了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敢,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5. 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和效果要成功运用托物言志,作者需要善于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富有情感的篇章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主题思想。

适当的托物言志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可以让读者有更深入的体验和感悟。

6. 托物言志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尽管托物言志有很多优点和作用,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过度使用托物言志可能会导致文学作品味同嚼蜡,缺乏创新和新意。

其次,在运用托物言志时,作者需要注意物象与主题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出现牵强附会或不合理的情况。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的区别第一、“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借物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借物抒情虽也是一种文章的表现手法,除适用于通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外,借物抒情还多运用在叙事类文章的局部,起到交待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进情节发展、再现地域风光、增强诗情画意等作用。

第三、托物言志常常是作者受生活的启发,托物寓意的结果。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咏志。

它常常是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感悟提炼升华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如郑燮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本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笔下竹石如画,但作品传递给我们的却是竹子的精神——立场坚定,不折不挠,顽强抗争,涵蕴着诗人的人格力量。

而借物抒情则是作者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移情于物的结果。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朱自清的《春》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作者把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借助“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巧妙地表达出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

第四、“托物言志”之“志”必须是能从事物本身固有的特点自然引申出来,不能从外界移入。

自然万物各有其形态﹑色彩﹑性质﹑功用等自然属性,艺术家把对事物的独到发现和感悟提炼升华,使之与所要表现的某种意义相契合,这样就把物自然属性很自然地转化为某种社会属性,使该物体具有了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的托物言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有很多,以下是相关案例:春花:春花常被用来象征生机勃勃、希望和新生,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秋叶:秋叶常被用来象征衰老、离别和沉思,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明月:明月常被用来象征圆满、清澈和纯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江河:江河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表达对历史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山水:山水常被用来象征壮丽和恢弘,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

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被运用,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描写,传达诗人对生活、情感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些意象的托物言志,诗人能够借物抒情,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区别实例

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区别实例

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区别实例
托物言志和象征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下面是它们的区别实例:
1. 托物言志是通过物体或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象征是通过抽象符号或形象来代表某种思想或情感。

例如:
托物言志,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用自然景象来写出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象征,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养的“石头”就是一个象征,代表了贾宝玉自己的心灵世界和情感。

2. 托物言志强调具体形象的展现和描写,而象征则是通过抽象符号或形象来代表具体的意义。

例如:
托物言志,如《论语》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直接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象征,如《老鼠娶亲》中老鼠背上的盐袋就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贪婪和不诚信。

3. 托物言志是通过物体或事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强调情感投射和读者情感交流的作用;而象征则更强调抽象意义的表达,强调作者的思想和意旨。

例如:
托物言志,如雪莱《西风颂》中“灰尘是我们,雏鸟是我们”表达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启示人们要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
象征,如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一个象征,代表了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长征中的艰辛和牺牲。

托物言志的好处和作用

托物言志的好处和作用

托物言志的好处和作用托物言志,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常被运用于文章、演讲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以物喻人、以物象征情感或思想,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托物言志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当作者以“河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读者可以通过对河流的理解来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推移,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和不可逆转。

这种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共鸣。

托物言志可以增加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通过选用合适的物象,作者可以在文章中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比如,当作者以“夜空”来比喻孤独的心灵时,读者可以通过对夜空的想象,感受到孤独的深沉和寂寞。

这种通过物象来烘托氛围和情感色彩,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诗意和艺术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托物言志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选用与读者生活经验相关的物象,作者可以引起读者对自身生活、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比如,当作者以“树木”来比喻人生的成长与坚韧时,读者可以通过对树木的观察,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鸣。

托物言志可以丰富文章的表现手法,增强文章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通过选用不同的物象,作者可以在文章中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使文章更加多姿多彩。

比如,当作者以“花朵”来比喻美丽的爱情时,可以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展现出爱情的美好和纯洁,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动人。

这种通过不同物象来展现丰富表现手法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变化和魅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

总的来说,托物言志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修辞手法,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

通过运用托物言志,作者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具意境情感、更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更丰富表现手法,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

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

托物言志的定义和作用
x
一、托物言志的定义
托物言志,是指将抽象含义和概念物象化的一种语言形式。

通常指用少量词汇描述复杂情感,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使具有深刻含义的文字更具表现力。

二、托物言志的作用
1.表达精神内涵。

托物言志能够借用具象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联想,突出文章的精神内涵,使人们通过对具象物的比较,认识到文章的客观意义。

2.活跃文章气氛。

托物言志用一句话就能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把读者带入文章情节之中,活跃文章气氛,让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3.彰显创作者的天分。

托物言志能够使艺术家用其极高的文学水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展示他们的才华,开启文学创作的新景象。

- 1 -。

托物言志的作文加赏析

托物言志的作文加赏析

托物言志的作文加赏析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事物的特征和形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这种写作手法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例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现。

在现代文学中,托物言志同样被广泛运用,它能够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托物言志的作文,需要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象征意义。

在写作时,作者可以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物品特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可以通过对一棵参天大树的描写,来表达对坚强意志的赞美;通过对一朵娇艳的花朵的描写,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一条奔腾的河流的描写,来表达对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还能够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在托物言志的作文中,赏析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作品中托物的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在赏析时,需要注意从事物的外在形态和特征入手,逐步深入到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象征意义。

比如,可以从事物的外貌、颜色、形状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其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使赏析更加深入和准确。

总的来说,托物言志的作文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写作方式,它能够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在写作时,作者需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象征意义;在赏析时,需要从事物的外在形态和特征入手,逐步深入到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托物的描写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希望大家在写作和赏析时,能够善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托物言志写作提纲

托物言志写作提纲

托物言志写作提纲
一、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描写物品的特征、表现和现象,表达作者对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感情的意义,从而起到抒发情感、烘托气氛、深化主题等作用。

二、托物言志的特点
1. 通过物品来体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 通过物品来揭示问题和主题
3. 通过物品来丰富文学形象和意境
三、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1. 对物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包括外形、颜色、质地、动态
等方面
2. 从具体事例入手,展开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
阐述
3. 借助抒情手法,加深读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四、托物言志的应用场景
1. 文学创作
2. 社论评论
3. 课堂讲解
4. 演讲辩论
五、托物言志的写作模板
1. 以物为喻,明辨道理
2. 以物为镜,察己反思
3. 以物为师,思维升华
4. 以物为情,深化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的意义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托物言志这一类诗词的创作,常常源于诗人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

因此诗人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玩味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行作文精选: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关于托物言志的作文。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

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

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

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

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

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

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

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

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

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昙花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

昙花一现,定格记忆。

许久过后依旧不能忘却初见昙花开放的刹那,皎洁如玉的月光下,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拥抱这看似美好的世界,如同超脱凡世的精灵,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

但却又如此短暂。

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

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强。

就这样悄悄地绽放又凋谢,留给人无限的感慨。

再艳丽再娇贵的花,最终的命运仍旧是一天一天老去,仍旧是最终凋谢,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虽然短暂,却可以芳香永留于世,不曾让世俗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只等来年又开出绚丽的花朵。

昙花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的极致。

那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绝美无比。

大千世界,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美,莫过于昙花一现的瞬间。

短暂却又可以在心永驻。

像是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队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次安慰,世俗中的一泪感动,永驻在人心中一般,2:不要说昙花的短暂,它们只是服从了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最适当的时候,从内心一迸而发,展现给世间一抹惊艳,一点孤傲,一些洒脱。

让它们最美的记忆活在人们心里,经历千百年,依旧美丽。

肉体逝去,记忆永存。

不要再流连于世俗的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再空虚地过着生活,因为那只是行尸走肉。

做一朵昙花吧,就是昙花,留下永存于心灵的一抹孤傲美丽。

那才是极致昙花酝酿了一生,倾尽毕生心血,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或者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人们熟睡之际,百花沉寂之时,悄然绽放。

那种美丽,那种光辉,不亚于牡丹的雍容,不亚于玫瑰的妖娆,是人为之震撼。

昙花就这样在夜里孤芳自赏,悄悄从人们的梦乡走过,不留痕迹,不留余地。

这瞬间美丽铸就了永恒。

破晓之时,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朵凋垂的花,冷冷地挂在枝头。

于是我便开始伤心,上帝让这惊世之美做这短暂的停留,却不肯让她多开放片刻.长大以后才明白,不是上帝太残忍,而是我太天真。

试想,如果白天、黑夜,无论何时,昙花都一如既往地开放着,那么,谁会珍惜那短短的几个小时,谁会在意她的美丽,昙花那独属于黑暗的魅力,又怎能体现得出呢?我们之所以被昙花瞬间的美丽折服,之所以无比珍惜那开放的几个小时,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白天里那漫长的等待啊!同样,正是因为我们承受过耻辱和失败,才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正是因为体会过人分离时的依依不舍,才珍惜相聚时的幸福和欢欣;正是因为有死亡的威胁,才更珍惜美好的生活。

我们追求真理,向往自由,因此我们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

可是光明往往不是在最亮堂的地方,一如美丽往往不会靠美丽来孕育一样。

看看黑暗中幽幽绽放的昙花,我们不难明白,只有崛地而出,才会体会到光明的璀璨,只有经过黑暗与痛苦的洗礼,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祥和、安定,生命才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鲁迅是一个敢于把自己投入黑暗之中的战士,他用犀利的笔控诉着吃人的社会,却热情讴歌生活。

正是由于目睹了麻木愚昧的国人病态地活着,因而他分外珍惜进步的青年们,希望他们可以拯救黑暗中沉默的人群,希望他们可以剥开中国披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外衣。

于是,这才有了彷徨,才有了呐喊,才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万丈豪情!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是我们做好任何一件事的最大前提。

很多东西在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它是多么珍贵,失去了才会发现,你不经意间遗落的往往是重要的、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由此,我说,不论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多是少,我们都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都应该好好珍惜,不论是短暂的昙花,还是万里长久的月季。

3:花,总是那么引人注目。

因为花儿美并香。

想想那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有那品德高尚的梅花。

无数的花儿,美的美,香的香,招蜂引蝶。

花,的确很美,但还有更美的,那就是草。

草,没有花儿鲜艳的色彩,没有花儿浓郁的香味,也没有花儿那样的千姿百态。

但,却是最美的。

草很美,因为它是无私的。

它不要美貌,不要彩衣,不要赞赏,默默无闻的装饰着春天。

春天,花儿争芳斗艳,美丽迷人。

而草却显得有些单调,只是绿绿的,小小的。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小小的、绿绿的草来衬托花儿的美,或许,它们至今都得不到人们的赞赏。

草很美,因为它独一无二。

花儿,红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颜色都有,时间久了,不免有些乏味。

因为他们太艳了,太香了,看久了,就烦了。

而草儿,只有一种颜色,却能让人百看而不腻。

夏天,当烦躁的你,看着那青翠欲滴的小草时,是否会觉得舒心?早晨,当你从睡梦中醒来,看着那顽强的草儿,开始一天的工作、学习时,是否觉得要上进呢?当你与好友吵架时,看见那宽容的草儿时,是否想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呢?没错,我们是人类,是高级的动物。

我们会说、会走、会动、会跳,我们有自己的意识。

但是,在没有温暖,没有呵护,没有关心,只有你争我斗的社会,我们需要像小草这种“低级生物”学习。

学习宽容、大度、无私......我曾看见过参天大树的巍巍英姿,也曾看到过“凌波仙子”的高贵身影,但我却认为它们都比不上小草——平凡、普通的春天的小草。

春天的小草真嫩啊!好象像初生婴儿的脸,吹口气就会破似的,真不忍心踩在它的身上,更加不要说残酷得将它连根拔起……春天的小草真绿啊!绿得青翠欲滴,似乎叶面就快要滴出水来;那颜色,不像成熟的叶片那样灰暗,而是透亮的,似乎里面充满了阳光,十分地好看……春天的小草真可爱啊!顶着宝石般耀眼的露珠,披着一身灿烂的阳光,十分地引人注目!偶尔有一阵风拂过,小草们挤来挤去,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小草是美丽的,可它的母亲是谁?渗进人的心肺。

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白玉兰花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

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这就是有名的茶花。

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话的的妙处的。

——杨朔《茶花赋》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和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

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他山之石】我喜欢秋天陆秋艳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我喜欢秋天,虽然它没有春天生机勃勃之貌,没有夏天姹紫嫣红之景,也没有冬天银妆素裹之纯,但我仍对它情有独钟。

如果说绿是春天的使者,红是夏天的色彩,白是冬天的打扮,那么黄便属于秋天。

在送走夏姑娘的同时,秋婆婆迈着她那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的到来,使万物脱下了旧衣,换上新装。

树儿们都脱下了绿衣裳。

换上了秋婆婆精心缝制的新衣。

花儿都收敛起绽开的笑容,鸟儿也都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另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

似乎一切都显出几分无奈,几分孤独,几分凄美。

过往行人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两旁风景。

这也许是秋天不能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吧。

但让我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

田里的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已经成熟了,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

辛勤工作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

他们在金色的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来到了这广阔的田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