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二物理公式及用法
八年级所有物理公式归纳

八年级所有物理公式归纳
物理公式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宇宙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对八年级所有物理公式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热学
- 热量传递:传导、对流、辐射
- 热量计算:Q = mcΔT(热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 热平衡: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达到热平衡
3. 光学
-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比)
4. 电学
- 电流:电荷通过导体的流动
- 电阻:阻碍电流通过的性质
- 电压:电势差,驱动电流流动的力
5. 波动
- 机械波:横波、纵波、波长、频率、振幅
- 声波:音速、共振、声音的传播
- 光波:波长、频率、光的颜色
6. 核能
-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 放射性衰变:α衰变、β衰变、γ射线
- 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
以上仅为部分物理公式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物理学是一门丰富而有趣的科学,通过学习和探索物理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科学的奥秘!。
八年级物理所有公式整理

八年级物理所有公式整理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物理常用的公式整理:
1. 速度(v) = 距离(d)/ 时间(t)
2. 加速度(a)= 变化的速度(Δv)/ 时间(t)
3. 动力(F)= 质量(m)× 加速度(a)
4. 动能(KE)= 1/2 × 质量(m)× 速度(v)²
5. 功(W)= 力(F)× 距离(d)× cosθ(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
6. 机械效率(η)= 有用功(W)/ 总功(W)
7. 密度(ρ)= 质量(m)/ 体积(V)
8. 压力(P)= 力(F)/ 面积(A)
9. 弹性势能(PE)= 1/2 × 弹性系数(k)× 形变(x)²
10. 电流(I)= 电荷(Q)/ 时间(t)
11. 电阻(R)= 电压(V)/ 电流(I)
12. 电功率(P)= 电流(I)× 电压(V)
13. 阻力(Fr)= 动摩擦系数(μ)× 受力物体的重力(mg)
14. 电能(PE)= 电荷(Q)× 电压(V)
15. 波速(v)= 波长(λ)× 频率(f)
16. 应力(σ)= 力(F)/ 面积(A)
17. 变形(ε)= 形变(ΔL)/ 原始长度(L0)
这些是常见的物理公式,但是请注意在使用公式时要结合具体问题
进行理解和应用。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

八年级物理全部公式及变形1. 力的公式:F=ma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力的大小。
2. 动能公式:E=1/2mv²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动能的大小。
3. 动量公式:p=mv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已知时,可以通过该公式计算出动量的大小。
4. 动量定理:FΔt=ΔpF表示力,Δt表示时间间隔,Δp表示动量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
5. 动能定理:W=ΔE=FdW表示功,ΔE表示动能的变化量,F表示力,d表示位移。
该公式表明,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6. 万有引力公式:F=Gm₁m₂/r²F表示引力,m₁和m₂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
该公式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 热量公式:Q=mcΔT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以及温度变化量有关。
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ΔU表示内能的变化量,Q表示吸收的热量,W表示对外做功的能量。
该公式表明,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功的能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ΔS表示熵的变化量。
该公式表明,任何封闭系统的熵都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1. 光速公式:c=λνc表示光速,λ表示波长,ν表示频率。
该公式表明,光速与波长和频率成正比。
2.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该公式表明,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初中物理全部公式有多少初中物理公式

初中物理全部公式有多少初中物理公式1.动力学公式:F=m*a动力学公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公式,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力和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
2.路程公式:s=v*t路程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行进距离,其中s代表物体的路程,v代表物体的速度,t代表物体行进的时间。
这个公式表达了物体的速度和行进时间对行进距离的影响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物体的速度和行进时间,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行进距离。
3.位移公式:S=(v+u)*t/2位移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位移,其中S代表物体的位移,v代表物体的末速度,u代表物体的初速度,t代表物体运动的时间。
位移是一个矢量量,表示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任意速度下的位移。
4. 功公式:W = F * s * cosθ功公式用于计算力对物体的做功,其中W代表物体所受的功,F代表物体所受的力,s代表物体受力方向上的位移,θ代表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所受到的力对其做功的大小。
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夹角为0,那么做功就等于力乘以位移;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夹角为90°,那么做功为0。
5.能量守恒定律:E1+W=E2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其中,E1代表系统的初始能量,E2代表系统的最终能量,W代表系统所受外力的做功。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很多有关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公式。
这个定律对解决许多与能量有关的问题非常有用。
这是五个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的公式,但实际上,初中物理中涵盖的公式还有很多,并且这些公式与不同物理现象和概念有关。
希望这些公式和介绍对你学习初中物理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初二物理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公式,这些公式是我们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工具。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二物理的所有公式。
首先是速度公式:v = s/t 。
其中,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比如,一辆汽车在 2 小时内行驶了 120 千米,那么它的速度就是 120÷2 = 60 千米/小时。
接下来是密度公式:ρ = m/V 。
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例如,一块金属的质量是 80 克,体积是 10 立方厘米,那么它的密度就是 80÷10 = 8 克/立方厘米。
还有重力公式:G = mg 。
G 表示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 牛/千克。
假如一个物体的质量是 5 千克,那么它受到的重力就是 5×98 = 49 牛。
压强公式有两个,一个是固体压强公式:p = F/S 。
p 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比如,一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 20 牛,受力面积是 4 平方米,那么桌面受到的压强就是 20÷4 = 5 帕斯卡。
另一个是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h 是液体的深度。
浮力公式:F 浮= G 排=ρ 液 gV 排。
F 浮表示浮力,G 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 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 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排就等于物体的体积。
功的公式:W = Fs 。
W 表示功,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例如,一个人用 100 牛的力推动一个箱子前进了 5 米,那么他做的功就是 100×5 = 500 焦耳。
功率公式:P = W/t 。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如果一个机器在 10 秒内做了 500 焦耳的功,那么它的功率就是 500÷10 = 50 瓦。
八年级物理公式大全

一、动量定理:
物体的总动量P的变化等于它全部施加的外力F的总积分即:
P=∫t1t2Fdt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即:F=ma。
三、牛顿第三定律:
任何物体相互作用时,互相施加的外力是相等相反的,即:F1=-F2四、欧拉定理:
物体绕其中一曲线运动时,处于外力的空间积分与圆周内的作用势能之差有关,即:
Ω=∫F⋅dR=V2-V1
五、势能定律:
物体处于重力场或其他力场时,物体的势能变化等于所施加外力的积分,即:
∆U=∫F⋅dx
六、质量定理:
物体的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守恒的,即:m=const。
七、能量守恒定律:
在任何物理过程中,物体的能量总量是守恒的,即:E=const。
八、流体动量定律: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流体的总动量变化等于空间积分外力
Δm=∫S(ρv⋅n)dS
九、流体能量定律:
在流体的运动过程中,流体的总能量变化等于外力的时间积分,即:ΔE=∫t1t2F⋅v dt
十、十字架定律:
当一个物体在多维度作用力时,一个物体的运动行走道为十字架,即:Fxy=Fyx。
十一、流体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在流体中表现出的流动行为,都是由于外力对它的作用,即:F=ma。
八年级物理公式总结

八年级物理公式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本质、物质的运动规律以及与能量转换相关的各种现象和原理。
在学习八年级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公式,这些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理现象。
下面是八年级物理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总结。
1. 速度公式:速度(v) = 位移(s)/ 时间(t)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 改变的速度(Δv)/ 时间(t)3. 力的大小公式:力(F)= 质量(m)×加速度(a)4. 摩擦力公式:摩擦力(Ff) = 摩擦系数(μ) ×法向力(Fn)5. 动能公式:动能(E)= 1/2 ×质量(m)×速度²(v²)6. 位能公式:位能(E)= 力(F)×位移(s)7. 功公式:功(W)= 力(F)×位移(s)× cosθ8. 功率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9. 密度公式:密度(ρ)= 质量(m)/ 体积(v)10. 压强公式:压强(P)= 力(F)/ 面积(A)11. 电流公式:电流(I)= 电量(Q)/ 时间(t)12. 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 电流(I)×电压(V)13. 电阻公式:电阻(R)= 电压(V)/ 电流(I)14. 电压公式:电压(V)= 电流(I)×电阻(R)15. 波长公式:波长(λ)= 速度(v)/ 频率(f)16. 频率公式:频率(f)= 速度(v)/ 波长(λ)17. 阻力公式:阻力(R)= 线圈(L)×电流(I)18.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输入 = 能量的输出19. 斯涅尔定律(折射定律):sinθ1 / sinθ2 = 光速1 / 光速220. 各向同性折射率公式:折射率(n)= 光速(c)/ 光速(v)这些公式是学习八年级物理中必备的基本公式,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非常有用。
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初二下物理公式

初二下物理公式
下面是初二下学期物理常见的公式:
1. 速度公式: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公式:a = (v - u)/t,其中 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末速度,u 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
3. 重力加速度公式:g = F/m,其中 g 表示重力加速度,F 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
4. 功公式:W = F*s*cosθ,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s 表示移动距离,θ 表示力和位移的夹角。
5. 动能公式:E_k = 1/2*m*v^2,其中 E_k 表示动能,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6. 功率公式:P = W/t,其中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
7. 压力公式:P = F/A,其中 P 表示压力,F 表示力,A 表示受力面积。
8. 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 表示密度,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体积。
这些是初二下学期物理的常见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初二物理公式及用法
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
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
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
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
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
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