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活动记录表讲课教案
教研组校本课程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致力于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校本课程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负责组织,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2021年9月 - 2022年6月三、活动内容1. 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1)语文类:经典阅读、写作技巧、书法艺术等;(2)数学类:趣味数学、数学思维训练、数学建模等;(3)英语类:英语口语、英语歌曲、英语电影赏析等;(4)科学类:实验探究、科技创新、环保教育等;(5)艺术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6)体育类: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
2. 开展校本课程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如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科技创新大赛等;(2)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4)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前期准备(1)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商讨,确定校本课程主题及活动方案;(2)向全校师生宣传校本课程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能力。
2. 活动实施(1)根据课程安排,各教研组负责组织相关课程;(2)定期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如比赛、讲座、参观等;(3)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参与情况,调整活动方案。
3. 活动总结(1)教研组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2)收集学生、家长、教师对校本课程活动的意见和建议;(3)根据总结结果,为下一学年校本课程活动提供参考。
五、活动成果1.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2. 学生对各类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知识视野;3.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4. 家校沟通更加密切,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示范课(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示范课”为主题,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 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改进;4. 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活动内容1. 示范课展示:由我校优秀青年教师王老师执教,课题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 评课环节:听课教师对示范课进行评析,提出改进意见。
3. 教研讨论:围绕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四、活动过程1. 示范课展示(1)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2)执教教师:王老师(3)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王老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阅读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王老师以《丑小鸭》为例,讲解阅读教学策略,包括阅读前的预习、阅读中的理解、阅读后的感悟。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王老师设计了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环节:总结与拓展王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
2. 评课环节(1)听课教师对示范课进行评析张老师:王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李老师:王老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我们学习。
刘老师:王老师的课堂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改进意见赵老师: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阅读能力。
钱老师:在总结与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研讨论(1)课堂中的热点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2)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1)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注重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备课2校本课程记录表

活动小结
就非常简单了。
括号。此题要求的是10个数的倒数和为1,于是做成:
所求的10个数是2,6,12,20,30,42,56,72,90,10。
的10和30,仍是符合题意的解。
4.代数法
5.分组法
分析与解: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将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为n的分数之和为
原式中分母为2~20的分数之和依次为
晓墅小学校本课程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9月23日
活动地点
602
活动人数
50
活动主题分数计算中Biblioteka 技巧活动过
程
.裂项法
若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则能大大简化运算。
例7在自然数1~100中找出10个不同的数,使这10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1。
分析与解:这道题看上去比较复杂,要求10个分子为1,而分母不同的
校本教研说课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校本教研说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的说课,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周五)下午2:00-5:0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参与人员活动主持人:张老师说课教师: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评委: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观摩教师:全体教师四、活动流程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流程2. 李老师进行说课展示3. 王老师进行说课展示4. 刘老师进行说课展示5. 评委进行点评6. 教师交流与反思7. 活动总结五、活动内容1. 李老师说课展示课题:《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公式,引出圆的面积。
(2)探究新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2. 王老师说课展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5、五组同学分别讲了水中捞月、画蛇添足、百步穿杨、东施效颦、螳臂当车几个成语故事。
活
动
效
果
个别组由于人员安排不合理,演绎的不够清晰。
校本课程活动记录4
活动内容
演绎自相矛盾、空中楼阁、黔驴技穷、返老还童、对症下药五个成语故事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11.3
活动地点
四2班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10.27
活动地点
四2班
学生人数
30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写作、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活
动
过
程
1、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
2、指导学生通过查询手里的成语故事书积累成语,作好活动的准备。
3、分组练习
校本课程活动记录
(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成语故事
指导教师:
校本课程活动记录1
活动内容
演绎爱屋பைடு நூலகம்乌、哀鸿遍野、安步当车、按图索骥、安居乐业五个成语故事。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10.13
活动地点
四2班
学生人数
30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表达、写作、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活
动
过
程
1、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
2、指导学生通过查询手里的成语故事书积累成语,作好活动的准备。
3、分组练习
4、每组请几名学生按成语的意思练习表演。
校本课程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记录人
主题
Hale Waihona Puke 形式教研记录;现代型中学教师智慧教学研讨: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的内容体系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充满兴趣、主动参与、有成就感的学习环境。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启发、示范、讲授等教学形式与学生交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对问题与知识主动地思考;指导学生从知识地图到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建构;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需要老师们的教学智慧。
主要收获“创设优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重点。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学校作为开展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
校本课程活动记录表

(2)讲述握手讲究的顺序:"尊者决定"。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示范动作,并且找学生来进行演练
3.看图,找错。纠正错误的行为
(2)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3.示范动作,并且找学生来进行演练
4.看图,找错。纠正错误的行为
5.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见面礼仪
指导教师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握手礼
(1)讲解握手时的表情、态度、时间、礼仪
4.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言谈与
仪态举止
指导教师
李晓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礼貌和用语来说。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校本课程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创新实践与科技素养》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四、参与人员1. 校长:李明2. 教研组长:王芳3. 校本课程教师:张伟、李娜、赵强、刘婷4. 教务处主任:陈静5. 其他教师代表:10人五、活动内容1. 活动背景介绍校长李明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科技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校作为一所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校,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2. 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分享由教研组长王芳主持,四位校本课程教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创新实践与科技素养》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 张伟老师分享了《机器人设计与编程》课程的设计思路,强调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 李娜老师介绍了《电子制作与维修》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了安全教育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 赵强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 刘婷老师则从《无人机操控与编程》课程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利用科技手段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3. 讨论与交流参会教师针对以上分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校本课程的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陈静主任提出了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科技素养培养的建议。
- 其他教师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等。
4. 专家点评与指导邀请了校外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专家对教师们的课程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加强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5. 总结与展望最后,校长李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时间
2011.8.30
教学内容
文明礼仪
常识
指导教师
教
学
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程
教学过程:1.讲解礼仪重要性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雅俗。
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3.学生发表观点,讨论应该如何做。
2.学生发表观点,讨论应该如何做。
3.卫生方面
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
4.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个人礼仪
指导教师
李晓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仪表
2.服饰方面
(2)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3.示范动作,并且找学生来进行演练
4.看图,找错。纠正错误的行为
5.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见面礼仪
指导教师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握手礼
(1)讲解握手时的表情、态度、时间、礼仪
4.创造情景,使学生进行演练
5.小组互评
6.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公共礼仪
指导教师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内容,找学生进行示范
2.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1)讲述在影剧院应该遵守的礼节
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请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等。
2.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言谈与
仪态举止
指导教师
李晓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内容,提问回答
2.讲解“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
2.学生发表看法
3.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文明礼仪
常识
指导教师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礼仪的范畴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2)图书馆、阅览室
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要保持安静和卫生;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3.学生讲述其他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礼节
4.小组进行讨论
5.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餐饮礼仪
指导教师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多媒体展示聚餐场所,引入今天主题
2.入席前礼仪讲解
(1)座位安排。正对门的座位为上座。主宾面门而坐,主人背门而坐。(尽重让主客面向大家,不背台,心里舒畅。)
(2)主人安排一陪同人员坐末席,便于起身协助上菜,处理茶、烟、酒等临时情况。
(3)入席时应向别的客人表示礼让,旁边有女士,应主动替女士拉开座椅。
3.创造情景,使学生进行演练
4.小组互评
4.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言谈与
仪态举止
指导教师
李晓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礼貌和用语来说。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3.示范动作,并且找学生来进行演练
4.看图,找错。纠正错误的行为
5.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言谈与
仪态举止
指导教师
李晓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内容,提问回答
2.讲解“仪态举止”
(1)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讲述正确的坐姿。区分女性和男性坐姿。正式场合应该注意事项。
4.课堂小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见面礼仪
指导教师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内容,找学生进行示范
2.讲解鞠躬礼的礼节
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3、讲述致意时礼仪
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2.礼仪原则
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三是适度的原则,四是真诚的原则。
3.课堂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记录
教学时间
2011.
教学内容
个人礼仪
指导教师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1.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
(2)讲述握手讲究的顺序:"尊者决定"。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2.示范动作,并且找学生来进行演练
3.看图,找错。纠正错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