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话端午节活动策划(最新)
《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六年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2)学会包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端午节的背景和习俗。
(2)动手实践,学会包粽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2)学会包粽子,体验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2. 教学难点:(1)端午节习俗的深入了解。
(2)包粽子的技巧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和活动。
(2)准备包粽子的食材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2)准备记录笔记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习俗和活动。
2. 自主学习(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 动手实践(1)教师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动手实践,学会包粽子。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学会包粽子的喜悦感受。
6. 课后作业(2)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 文化欣赏:(1)教师展示端午节相关的诗词、画作等文化作品。
(2)学生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和传统习俗。
(2)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5篇重温习惯中的童年记忆,用细致去感受每一个陪伴过你的人,站在充满喜庆与温馨的独特景象中,享受节日带来的刮目相看的意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供大家参考学习。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精选篇1)一、活动主题家园共育,“粽”情欢笑。
二、活动目的1、通过家长和孩子们亲自动手包粽子,让大家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2、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家长代表和我们一起过节,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节日的问候。
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异地的传统节日。
三、活动时间20__年6月8日上午九点半。
四、活动地点前进路幼儿园院内。
五、活动流程1、6月6日-7日开始报名,7日下午五点截止报名,各班选出5名包粽子比较熟练的家长。
2、集合:参赛家长九点到学校集合,到指定场地等待。
3、全部人员到齐之后,九点半准时开始,4、参赛人员领取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后,等待裁判老师的指示开始进行。
初赛是每人制作3个高质量的粽子,以最先完成的为优胜,最前完成的十名家长进入决赛,决赛是在规定时间内制作的最多,质量最好的,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最干净的家长获胜。
活动分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不并列,出现并列继续比赛)5、制作结束后由负责人员将大家包好的粽子集中放置,然后将剩余材料整理,对于盛装不用的盛装容器洗净返还给食堂工作人员。
6、对评选出来的优胜家长,我们会为您和小朋友送上小礼物一份!7、晚上放学,孩子们就能吃上您制作的粽子了,家长们,踊跃报名参加吧!六、注意事项1、各参赛员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后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2、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3、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班会(精选篇2)活动背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了。
“粽叶飘香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粽叶飘香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端午节的基本知识和习俗。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粽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粽子材料(粽叶、糯米、馅料等)3.视频素材(端午节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端午节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端午节氛围。
(2)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引导学生回答。
2.端午节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和传统习俗。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知识。
3.制作粽子活动(1)教师示范制作粽子的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分配粽子材料。
(3)学生按照示范步骤,动手制作粽子。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端午节诗词欣赏(1)教师挑选几首关于端午节的诗词,让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并简要解释其意义。
5.端午节故事分享(1)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故事的内涵和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2.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体验传统习俗。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动手制作、分享和欣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师在课后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程度,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端午节的基本知识和习俗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吗?这些习俗背后有什么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如纪念屈原、伍子胥等。
《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美食,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龙舟、粽子等。
2. 端午节的习俗:挂艾叶、佩戴香囊、赛龙舟等。
3. 端午节的美食:粽子、绿豆糕、咸蛋黄等。
4.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爱国主义、团结互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
5. 实践活动:包粽子、制作端午节手工艺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美食,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包粽子比赛,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故事、习俗和美食,互相交流学习。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知识,拍摄照片或视频,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程度,包括由来、习俗、美食等。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包粽子比赛的表现。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 学生回家后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知识。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关于端午节的图片、文字资料。
2. 粽子材料:糯米、粽叶、红枣等。
3. 端午节手工艺品材料:彩纸、绳子、剪刀等。
4. 视频资料:有关端午节的纪录片、歌曲等。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第二步: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美食,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3. 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包粽子比赛,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4. 第四步: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故事、习俗和美食。
6. 第六步: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知识。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端午节的知识。
《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

《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
2.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佩香囊、挂艾叶、划龙舟等。
3.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家庭团聚等。
三、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屈原的品质和精神。
四、教学难点1. 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粽子、艾叶等实物。
3. 活动材料:龙舟模型、香囊、彩纸等。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1. 学生通过课件、视频等资源,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精神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粽子、挂艾叶、划龙舟模型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总结反思】1.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交流对端午节的理解和认识。
2.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端午节的文化价值和爱国主义精神。
【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端午节的相关知识,传承民族文化。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播放屈原投江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2. 学生分享课前调查成果,介绍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精神品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粽子、挂艾叶、划龙舟模型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总结反思】1.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交流对端午节的理解和认识。
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

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5篇)在包粽子时需要先将竹叶泡水然后进行煮煮的过程,以使得竹叶更加柔软便于包裹食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教室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内容:一、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具体内容如下:(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二、与妈妈一起包粽子(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
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三、诗歌朗诵(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__同学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家长和学生齐诵(诗歌内容附后)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六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编写日期:2024年5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食物,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 粽子的制作方法3. 端午节的食物和饮品4. 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食物,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实践: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强调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制作粽子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对民族自豪感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认识。
教学资源:1. 端午节相关资料。
2. 粽子的制作材料(如糯米、粽叶等)。
3. 展示用的道具和器材。
教学建议:1. 提前为学生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2. 在讲解端午节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展示个性。
4.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使班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教学准备1. 收集端午节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 准备足够数量的粽叶、糯米、红枣等制作材料。
3. 准备绳子、剪刀等制作工具。
4. 准备展示用的桌子和展示用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回顾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重点讲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粽叶飘香话端午”某小学2024年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粽叶飘香话端午——某小学2024年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粽叶飘香话端午二、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活动时间:2024年6月5日(端午节当天)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教室五、活动对象:全校学生及教职工六、活动内容:1.端午节知识讲座活动前期,邀请专家为学生进行端午节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端午节的由来、习俗、诗词等,让学生对端午节有更全面的了解。
2.包粽子大赛(1)比赛分组:以班级为单位,每班选拔5名选手参赛。
(2)比赛规则: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粽子包制,粽子数量不限,质量越高、速度越快者获胜。
(3)评委: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组成,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
3.端午节主题绘画(1)活动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主题绘画创作。
(2)作品要求:绘画内容需与端午节相关,如粽子、龙舟、屈原等,形式不限。
(3)评选方式:由学校美术老师组成评审团,对作品进行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
4.端午节文艺表演(1)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文艺表演,包括舞蹈、歌曲、诗朗诵等。
(2)节目要求:节目内容需与端午节相关,充分展现节日氛围。
(3)评选方式:由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节目。
5.端午节美食分享(1)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制作端午节美食,如粽子、绿豆糕等。
(2)分享方式:将美食摆放在指定区域,全校师生共同品尝,共享美食快乐。
6.端午节主题班会(1)活动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端午节主题班会。
(2)活动内容:分享端午节的故事、习俗,进行端午节知识问答等。
七、活动组织及分工1.活动策划:学校教导处2.活动组织:各班班主任、家委会3.活动宣传:学校宣传部门4.活动现场布置:学校后勤部门5.活动摄影摄像:学校摄影摄像团队6.活动安全保卫:学校保卫处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传统,让粽叶飘香,话端午,共度美好时光!注意事项一:安全第一解决办法:活动前要反复强调安全事项,尤其是包粽子、烹饪美食等环节,确保使用安全的工具和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粽叶飘香话端午节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20xx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
二、活动意义: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特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三、活动过程
1.第一主题:端午祭屈原主题班会
具体时间:6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
具体要求:
(1)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屈原及他身上体现的高贵品质。
(2)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摘抄屈原辞作,通过班会课进行朗诵宣读。
(3)班主任需通过制作敬屈原的课件,和学生一起赏辞忆故事。
(4)通过主题班会感受祖国传统节日文化,到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目的。
2.第二主题:端午识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草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
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艾蒿,以驱邪祛毒。
具体时间:6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
具体要求:
班主任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采摘艾草,做成标本,了解艾草在端午节的'特殊用途。
1、标本尽量完整,在报纸或书中安放:叶片向左右两侧分开摊平,小部分叶片可叶面朝下,叶背朝上,皱缩的叶片要展平,后压干,过1-2天换换纸,以便吸取标本体内的水分。
2、当标本七、八成干时,将它安放在A4纸上,做到整齐、匀称、美观,像一幅图画。
3、做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学名或俗名)、科属、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者等,标签的大小通常是120×70(毫米),贴在A4纸的右下角。
4、用另一张A4纸做标本说明卡,自行设计版面,内容包括:标本名称、科属、生活环境、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与端午节的渊源等,并注明班级和姓名。
5、将两张A4纸背对背整合,然后压膜。
3.第三主题:端午节班级包粽子
具体时间:6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具体要求:
班主任带领学生在活动之前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学生一起包粽子。
班级总体要求:
1、班主任假前认真布置此项活动,申明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自主选择和适当调整的原则下,将学生有机分为三个大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活动,保证每个主题都有10个以上的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