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考研大纲-考研专业介绍-考研真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专业介绍-考研经验分享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专业介绍-考研经验分享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1.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机制。
西方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功能是通过收、支两方面发挥作用的。
从财政收入方面看,当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相应地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
税收减少导致总需求增加,因而将促使经济回升;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失业率下降,收入增加,税收会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从而起到抑制经济繁荣的作用。
从财政支出方面看,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具有自发稳定作用。
2.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政府执行财政政策是斟酌使用的,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
当经济出现总需求不足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政府支出、减少财政收入;相反,当总需求过热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等。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即潜在的国民收入对应的财政收入与政府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
是基于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而设立的。
以此为标准,可消除收入的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态势。
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是紧缩的,反之是扩张的。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利率,以便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是逆经济风向的。
主要有变动法定准备率、变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以及道义劝告、放宽信贷条件、放松抵押贷款数量和信贷配额等辅助性手段。
这些手段常配合使用。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考研大纲-考研专业介绍-考研真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考研大纲-考研专业介绍-考研真题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节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评估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指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但是,严格说来,二者是有所区别的。
社会指标体系通常是一个指标群,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将有内在联系的、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科学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类型社会指标体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通常是由政府利用公共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起来的。
由于能得到政府和各部门的协助,因而按此方式建立指标体系方法简便,成本也不算高。
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很强。
但是,该指标体系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映功能容易受领导人主观意志的限制。
同时,其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
(二)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是从一个总的或一系列的社会目标出发,逐级发展子目标,最终确定各项社会指标。
其特点在于具有明显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三)以某种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这一般是非官方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一些研究人员、学者根据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假说,将社会现象编制成指标体系,并用他们的理论来说明这些指标。
二、建立综合性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建立综合性社会指标体系,特别是建立中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可行性原则,既尽量利用现有指标,避免大规模重新搜集;(2)可比性原则,即注意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指标的可比性;(3)准确性原则,即应认真核实指标的来源及其准确程度;(4)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5)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6)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建立不同层次指标体系的原则。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英格尔斯的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曾经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十项指标,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识字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所占的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平均每个医生的服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多少人口有一份报纸。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考研经验分享-考研大纲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考研经验分享-考研大纲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四章、通货膨胀理论一、名词解释1、消费物价指数:衡量通胀率的一种方式,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角度来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幅度。
通常,消价指数是通过假定某些重要的消费品在基期价格为100而测算出来的每一年价格上涨幅度。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由于总需求表现为货币数量,因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2004年):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动的主要包括工资和利润推动。
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如果超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速度,则会对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压力。
4、价格调整方程:以Yt表示t期的总需求,Yf表示潜在的产出量,同时注意到总需求增加与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则价格调整方程可以表示为:πt=πte+h(Yt-Yf)/Yf。
简化的价格调整方程表明,当总需求高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存在使价格上涨的压力;当需求低于潜在产量时,存在使价格下跌的压力。
5、收入指数化:实践中形成工资上涨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出现之后,工人以此为理由要求增加工资。
如果工资的上涨超过通货膨胀率,那么就会形成新一轮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为此,经济学家建议执行收入指数化政策,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
比如,政府规定,工人工资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
收入指数化可以是百分之百指数化,即工资按物价上升的比例增长,也可以是部分指数化,即工资上涨的比例仅为物价上升的一个部分。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1、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如何利用制造衰退来逆转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大都与过度的需求有关,因而降低通货膨胀率最有效的方法是人为地制造一次经济衰退。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享-专业介绍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享-专业介绍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六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大致了解即可何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工作定义及其类型)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对于社会工作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
综合起来看,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向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帮助,使其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上述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1)社会工作是其主体为增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而展开的一项自觉自愿的非赢利性的社会公益活动;(2)社会工作是以那些不能维持正常社会生活而又需要他人帮助的个人和群体为服务对象的;(3)社会工作用社会整体利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作为其基本目标。
二、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互助和救助行为,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
就此意义而言,社会工作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
现代社会工作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
1601年,英国女王伊莉莎白颁布“济贫法案”,这是社会工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
此后,社会工作在欧洲大陆和北美的一些国家都有所发展,并出现了专业组织。
到了20世纪,社会工作内容的扩大和社会工作组织与社工人员的剧增,使得社会工作教育逐步成为一项重要事业。
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学中,已经设立社会工作系或学院,社会工作学成为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
中国的现代社会工作事业,大体上起步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解放后,社会工作的研究和教育一度中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又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社会工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就其最主要的而言,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1)恢复功能;(2)协调功能;(3)稳定功能。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介绍-考研真题-专业课笔记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介绍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1.简单的经济关系1)两部门经济的假设经济分析纳入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的两部门经济社会中。
2)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2.均衡产出的概念1)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2)均衡产出的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3)均衡收入的形成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反之,若产出小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就要扩大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均衡收入3.投资等与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也可用i=s表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1)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叫边际消费倾向,即:MPC=Δc/Δy或MPC=dc/dy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即:APC=c/y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
3)非线性消费曲线的特点第一,消费曲线与450线的交点上,c=y;在该交点左下方的消费曲线上,c >y;在该交点右上方的消费曲线上,c<y。
消费曲线第二,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都是相应的APC,消费曲线上任一点或任一段弧的斜率值都是相应的MPC,且同一收入水平上有APC>MPC。
第三,消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曲线越来越平缓,表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4)线性消费曲线的特点第一,由于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故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或任何一段弧的斜率都相等,都等于不变的边际消费倾向。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专业介绍-考研大纲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专业介绍-考研大纲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名词解释1、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入的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即R0=R1/(1+rC)+…+Rn/(1+rC)n。
式中:R为一项资本物品的价格;R1,…,Rn分别为该项资本物品在未来使用期内所有的预期收益;rC为该项资本物品的边际效率。
由于它反映了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估计,因而也被称为预期利润率。
2、投资函数:即投资随利息率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可表示为I=I(r)。
对于一项资本品而言,如果其边际效率超过购买该项资本品所需支付的利息率,那么它就会被用于投资。
因此,一个经济的投资取决于利息率,并与之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3、IS曲线:将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若储蓄函数为S=S(Y),投资函数为I=I(r),则IS曲线为S(Y)=I(r)。
由于均衡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呈反向变动,故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据称,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故人们会对其产生偏好。
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分为交易、谨慎或预防和投机动机。
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同向变动,示为L1(Y);后一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利息率呈反向变动,示为L2(r)。
这样,货币需求可记为:L=L1(Y)+L2(r)。
5、流动偏好陷阱:当利息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处于高点,人们就会出售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蒙受损失,此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向于无穷。
6、LM曲线:将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和收入的组合描述出来的曲线。
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决定均衡利息率。
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对应关系就是LM曲线:L1(Y)+L2(r)=m。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专业介绍-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享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专业介绍-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享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六章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特征、集合行为是重点)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一、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会互动必然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社会互动并非只是在面对面的场合才发生,存在着间接互动;(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研究社会互动的理论至少有以下几种:(一)符号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所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意愿标志。
符号沟通是将人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主要指标。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符号沟通”进行社会互动和角色扮演。
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如下:(1)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这种意义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现出来;(3)人之行为的意义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另一方面,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互动过程中确定的;(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5)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一是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另一个是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经验分享-专业介绍-考研大纲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经验分享-专业介绍-考研大纲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节社会的类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马克思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标准,提出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类型是: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并预见将会出现共产主义社会。
后来,人们进一步将社会基本形态概括为五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为其初级阶段)。
二、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区分在社会学史上,不少社会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的类型作了各种区分。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诸种:(一)伦斯基的社会类型划分美国社会学家根据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将社会区分为以下各种类型:①狩猎的与采集的社会;②畜牧的社会;③初农社会;④农业社会;⑤工业社会。
(二)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分很多社会学家根据整体社会结构的差异,把社会概括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尽管在具体用词上有所不同)两个基本类型。
比较著名的,如滕尼斯提出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区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社会组织形式的差异。
又如,杜尔克姆从分工的特点上区分了机械团结的社会与有机团结的社会。
我国社会学家还进一步发展了区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理论,提出了转型社会的概念,认为: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有一种社会过渡形态,即转型社会,它兼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
由于这一过渡时期要经历较长的时期,所以也构成了一种特定的社会类型。
目前的中国社会,基本上就属于转型社会。
(三)其他有关社会类型区分的观点对于不同社会进行类型化概括的努力始终在继续。
刘易斯?亨利?摩尔根曾将社会区分为未开化的、野蛮的和文明的三种类型;奥古斯特?孔德也曾将社会区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主义阶段;当代一些社会学家还以工业社会为中心,区分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等社会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行政管理考研大纲-考研专业介绍-考研真题人大公管学院行政管理考研620学科基础—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节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评估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指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但是,严格说来,二者是有所区别的。
社会指标体系通常是一个指标群,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将有内在联系的、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科学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类型社会指标体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通常是由政府利用公共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起来的。
由于能得到政府和各部门的协助,因而按此方式建立指标体系方法简便,成本也不算高。
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很强。
但是,该指标体系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映功能容易受领导人主观意志的限制。
同时,其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
(二)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是从一个总的或一系列的社会目标出发,逐级发展子目标,最终确定各项社会指标。
其特点在于具有明显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三)以某种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这一般是非官方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一些研究人员、学者根据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假说,将社会现象编制成指标体系,并用他们的理论来说明这些指标。
二、建立综合性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建立综合性社会指标体系,特别是建立中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可行性原则,既尽量利用现有指标,避免大规模重新搜集;(2)可比性原则,即注意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指标的可比性;(3)准确性原则,即应认真核实指标的来源及其准确程度;(4)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5)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6)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建立不同层次指标体系的原则。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英格尔斯的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曾经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十项指标,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识字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所占的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平均每个医生的服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多少人口有一份报纸。
(二)生活质量指数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旨在比较各国的生活质量水平。
它包括了三项基本指标:成人识字率、活产婴儿指数、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
(三)人文发展指数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的人文发展指数,旨在比较和衡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发展水平,即发展是否有利于扩大人的选择机会。
该指数通过三个指标计算而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
(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社会指标体系由24个西方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经提出了一个与生活水平评估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
它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总目的,大体上包括了15个领域的33个计量指标。
第四节社会预测一、社会预测概述(一)社会预测的含义社会预测是指从社会现象的既有状态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现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利用客观资料和主观经验,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综合或建立模型、进行实验等手段,对社会现象未来发展变化的方向、性质和程度进行预计和推测。
(二)社会预测的类型根据社会预测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宏观预测、中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根据社会预测涉及时间的不同,可以区分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根据社会预测结果之性质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三)社会预测的意义社会预测活动几乎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悠久。
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和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社会预测变得更为重要。
特别是对于我国有计划的社会现代化过程而言,社会预测是其本质的要求。
最后,社会预测是社会学研究的功能之一。
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学只有能够科学地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才能表明自己的应用价值,才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社会预测的基本原理社会预测的基本原理包括:(1)惯性原理;(2)类推原理;(3)相关原理;(4)概率原理。
三、社会预测的方法(一)定性预测方法主要包括:(1)历史——逻辑方法,实际上是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社会预测问题上的具体应用;(2)德尔菲法,也叫专家意见法;(3)头脑风暴法,即采取按照一定规则召开的、鼓励创造性思维的专家会议形式,搜集预测意见;(4)主观概率法;(5)比较法;(6)交叉因素影响法;(7)调查预测法;(8)直观法,等等。
(二)定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1)回归分析预测法;(2)时间序列预测法;(3)增长曲线预测法;(4)动态仿真模型预测法,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大专业考研必读信息(公共管理学院部分)一、人大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概况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科类专业见长的名校,公共管理大类更是其王牌专业,不论是在师资配置、学术水平、教学质量,还是在学生素养、社会认可度等诸方面,都属国内一流水平。
整个人大,招收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院有五个,每一个学院都有其特色,人大公管考研具体情况可以咨询育明乔老师/扣扣:二零三二柒〇柒三玖玖。
育明教育独家为大家整理出了具体的学院和专业分布情况:二、人大各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及各方向考研招生实际录取人数序号院系招考专业1公共管理学院①12040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方向)②120404社会保障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④1204Z1公共财政与政策⑤1204J1城乡发展与规划⑥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⑦1204Z2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2教育学院①120401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专业②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3社会与人口学院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4劳动人事学院120404社会保障5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1204J2可持续发展管理三、人大管理学专业近五年分数线序号院系招考专业2015年2014年2013年1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行管理论与实践方向)10人10人11人社会保障3人2人4人土地资源管理6人4人5人公财政与政策14人8人10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人1人2人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4人4人4人城乡发展与规划2人5人7人2教育学院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11人2人11人教育经济与管理3人0人8人3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5人5人5人4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17人19人24人5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可持续发展管理4人7人8人四、人大近三年报考内地学术性研究生的报录统计序号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12015505090903502201450509090350320135555909035542012606090903605201160609090360五、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类专业初试科目、参考书及解析(一)初试专业科目年份学院报名总人数录取人数统考推免合计2014年公共管理学院9206141102教育学院358232346社会与人口学院297393675劳动人事学院8394090130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704126672013年公共管理学院853*******教育学院73221436社会与人口学院283354176劳动人事学院7697851129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482939682012年公共管理学院8815668135教育学院53211839社会与人口学院292344190劳动人事学院8345264116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50353671(二)初试参考书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院系招考专业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科目备注公共管理学院120401行政管理(行管理论与实践方向)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中国政府与政治,外语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社会学120404社会保障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外语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社会学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综合(含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法学、土地估价),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Z1公财政与政策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J1城乡发展与规划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城乡发展与规划,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卫生经济学,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社会学1204Z2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0-学科基础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外语学科基础含管理学、经济学620-学科基础(管理学)《管理学基础》(主要)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20-学科基础(管理学)《管理学》(第七或第九版)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20-学科基础(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20-学科基础(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20-学科基础(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概论》朱立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导论(第三版)》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概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概论》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三)参考书目育明解析专业课一: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管理学——A《管理学---罗宾斯》07版09年都行,分别就是09版是19章,把07版的19-20章合并了,同时09版的没有小测验。
B《管理学——方振邦》这个书是人大老师的,很好,和罗宾斯的有60页左右不同,稍微对照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