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谜

合集下载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

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

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星球系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可以猜测,地球决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

11《宇宙生命之谜》课件(共25张PPT)

11《宇宙生命之谜》课件(共25张PPT)
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对宇宙生命之谜的探讨,激发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 探索精神。
课后作业
作业一
请运用所学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可以单用一种,也可以多 种一起使用。
作文二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收获。
作文三
思考如果宇宙中存在其他生命,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下节课进行讨论。
2、分析问题
从理论和实际探 索深入分析。
3、得出结论
尚下本文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 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1、列数字
2、作比较
3、举例子
4、分类别
课文小结
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宇宙生命之谜”,从理论推测到对火星的探索,最后得出人们仍在继 续探索的结论,介绍了宇宙生命之谜的相关内容。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主旨是通过对宇宙生命之谜的探讨,激发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 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文章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从理论推测到对火星的探 索,最后得出人们仍在继续探索的结论,鼓励读者关注宇宙生命的奥秘。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文章蕴含的情感
整体感知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作者介绍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张申碚和赵晓梅,他们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作品通 常旨在教育和启发年轻学生,通过科学和文学的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宇宙的奥秘。在《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中,他们通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 合理的想象,带领学生走进宇宙探索的奇妙世界。
写作背景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天文学的 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深度。作者在这样的时代 背景下创作了这篇课文,目的是向 小学生介绍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 激发他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小学教案设计《宇宙生命之谜》

小学教案设计《宇宙生命之谜》

小学教案设计《宇宙生命之谜》《宇宙生命之谜》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文章既介绍了科学家对宇宙生命问题的探索历程,又有科学理论的阐述,还有对某些现象的推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接触到科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材首先通过提出问题“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

接着,课文详细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生命存在的条件,如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等。

在阐述过程中,作者列举了火星的例子,详细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以及目前探测到的不适合生命存在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即通过对比、分析数据等方式来得出结论。

最后,课文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谜、尚、氧”等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沧海一粟、抵御”等词语。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中的科学分析部分,学习作者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阐述观点的方法。

-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知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并学习运用相关的说明方法。

- 理解课文中关于生命存在条件的阐述,以及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分析。

- 例如,在讲解生命存在需要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这一条件时,可以结合地球上不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像北极熊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热带雨林中的生物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

《宇宙生命之谜》PPT优秀课件

《宇宙生命之谜》PPT优秀课件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到达三百 至四百摄氏度,……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 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 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列数字具体说 明这些星体不 具备生命存在 的条件。

列举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 王星冥王星这是举例子的说明 方法。
10 宇宙生命之谜
RJ·六年级上册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对 宇宙了解多少?
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没有边际没有尽头,没 有开始和终结。目前人们认识到的是银河系,银河 系之外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 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太阳系是银河系的 一个普通星系。
银河系是一个螺旋星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 有受到太阳的引力束缚天体的 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按距 离太阳远近有: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 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 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 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 阳系小天体。
侧重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 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
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
通过实地( 考察),我们准备今晚在一个山洼里宿营。 学校定期(考查)同学们的学习成绩。
词语积累
描写很微小的四字词语: 沧海一粟 微不足道 九牛一毛 不值一提 秋毫之末 微乎其微 小巧玲珑 涓埃之微 立锥之地
会写字
谜嫦娥尚摄倾 揭斑燥磁御陨倾
多音字
奔 bēn(奔跑)(奔腾)
bèn(投奔) (疲于奔命)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伙子奔( bēn )跑了一 百多里路,专门前来投奔( bèn )红军。
sì(类似)(类似)

shì(似的)
类似( sì )这种这道题的解法,老师好 像讲过似( shì )的,只不过我记不起来了。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精讲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精讲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宇宙生命之谜》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自然段1):介绍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自然段2—9):详细描述了人类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研究历程。

这部分从宇宙的无限性出发,提出了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然后分析了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接着,这部分重点探讨了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三部分(自然段10):总结全文,指出人类一直在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这样的章节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生命的研究历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奥秘。

同时,文章也激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文章赏析《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其赏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文章以“宇宙生命之谜”为题,紧扣主题,通过提出疑问、分析条件和得出结论的方式,层层递进地探讨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

这种结构使得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易于读者理解。

文章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探讨生命存在的条件时,作者列出了四个必要条件,这些条件都是基于科学知识和研究得出的。

同时,文章在描述太阳系其他行星时,也采用了科学数据和客观事实,使得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文章还采用了设问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文章开头,作者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然后在后文中逐一分析了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情况,最终得出结论。

这种设问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引导读者主动思考。

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文章在描述火星自转和公转时,使用了“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等具体数据,这些数据准确地反映了火星和地球在运动方面的相似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

《宇宙生命之谜》探索教案一、引言1.1 介绍宇宙生命之谜的概念宇宙生命之谜是指人类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生命起源的探索和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广阔性。

1.2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展示宇宙图片、视频或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兴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生命的起源是什么?”等。

1.3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将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过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将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介绍人类对宇宙生命探索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通过望远镜、探测器等工具进行观测和探测的方式。

2.2 生命存在的条件讲解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水、适宜的温度、大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生命条件与宇宙中其他行星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2.3 生命起源的假说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假说,如原始汤假说、外星生命起源假说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假说的合理性和证据支持。

三、教学内容3.1 宇宙生命的探索方法介绍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观测、探测和实验来寻找宇宙生命。

引导学生了解望远镜、探测器、实验室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2 宇宙生命的迹象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些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如微生物化石、有机分子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迹象的可能性和意义。

3.3 宇宙生命的未来研究方向介绍科学家们未来对宇宙生命的研究方向和计划。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宇宙生命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能够掌握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

4.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测、探测和实验。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宇宙生命的迹象和证据。

4.3 思维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生能够思考宇宙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在其中的角色。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学生对宇宙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研究成果的理解。

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生命起源的假说的分析。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精选3篇)《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前段时间,对天文爱好者来说发生了一件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火星大冲”现象,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人们为什么对火星如此关注呢?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

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0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三、深入阅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1)宇宙是无限的(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4)太阳系中惟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1)朗读课文(2)总结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

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对宇宙生命存在的探索和研究。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分析科学家们对宇宙生命存在的不同观点和论据。

(3)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思考。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到保护地球和探索宇宙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宇宙生命存在的探索和研究。

2. 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科学家们对宇宙生命存在的不同观点和论据。

3. 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和存在条件,如地球生命的特殊性和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学生对宇宙生命存在的探索和研究的思考和讨论。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2)学生对宇宙中生命形式和存在条件的理解和推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文本或多媒体材料。

2. 与宇宙生命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模型等教学资源。

3. 教学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展示宇宙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引发学生对宇宙生命之谜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如填写思维导图或回答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不同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有关火星的资料。
积累拓展
•完成课后练习五
• 没有。(1)从生命存在的条件上看,对天体的要 求是严格的。科学家几乎排除了太阳系中的其他 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2)人们至今未在地球 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茫茫宇宙,从人类的技 术和发展上看,发现其他星球上的生命难度十分 巨大,具有不可知性。
3.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运用 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第七段将火星与地球进行对比,说明火星上生 命难以存在。
• 3.第六段运用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 近距离观测的事例,否定了人们对意大利科学家 观察到的现象的猜测,更有说服力。
四、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体会本文用语准确 的特点。
1.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2.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 几个条件:… 3.大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4.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 1、至今尚未:限制了时间段,指到现在为止还从来没有
2.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有什么作用?
•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 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 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使 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3.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 能有生命存在?
• 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 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 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 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 就没有生命;
• 1.第③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让我们知道 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请 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
• (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 (2)必要的水分 (3)适当成分的大气
• (4)足够的光和热。
2.地球之外的太空中究竟是否还有
其他生命存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 谈你的观点。
• 有。(1)从理论上看,宇宙是无限的,肯定有与 地球类似的行星,可以猜测,地球不是有生命存 在的唯一天体。(2)科学家在一些陨石上发现有 机分子,说明太空中可能存在生命。
沧(cānɡ)海一粟(sù)
课堂互动探究
1.这篇课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有什么作 用? 3.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 能有生命存在? 4.科学家探索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5.为什么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 在,仍然是一个迷?
1.这篇课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 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 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 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 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探求结论
• 首尾呼应。好处:本文紧紧围 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可使文章 结构紧密,内容完整,强调主 题,加深印象。
说明方法及语言
• 一、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除、比较、引述等方法, 使结论更为严严谨准确。试各举一例分析说明。
• 1、课文第四段,运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 星球排除出去,得出了符合条件的只有火星,科 学性更强。
宇宙生命之谜
张申碚 赵晓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本文中的段首语句,往往对全段内容 具有提示、概括作用。阅读时,画出 这些语句,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文章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 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 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 的谜。
读读写写
•揭 嫦娥 猜测 能源 分析 轨道 纵横
•写法探究
•1.第③段用先 后 的方法,让我们知道有生 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请用小标题的 形式写出来。
•(1)
•(2) (3)
•(4) •2.地球之外的太空中究竟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 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
•3.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运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 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 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
• 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 源。
4.科学家探索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 ①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 • ②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
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 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 ③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 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 系列的分析测试。
•斑点 枯萎 干燥 稀薄 磁场 抵御
•培养 沧海一粟
揭(jiē)
嫦(chánɡ)娥(é)
猜(cāi)测(cè) 能源(yuán)
分析(xī)
轨(ɡuǐ)道
纵(zònɡ)横(hénɡ) 斑(bān)点
枯(kū)萎(wěi) 干燥(zào)
稀(xī)薄(bó) 磁(cí)场抵(源自ǐ)御(yù)培(péi)养

5.为什么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 在,仍然是一个迷?
• 一是科学家的探测只证明火星表面没有生 命存在,而未探测出火星岩层中有无生命 存在;
• 二是科学家通过对落到地球上的一些陨石 的分析发现太空有有机分子存在,所以, 科学家仍然相信“在太空中存在着生命”。 因此,文章最后说“地球之宇宙生命之 迷”。
找到,准确地表达了人们对宇宙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止。 • 2.至少应有:限制了符合生命存在条件的数量,说明这
四个条件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 • 3.唯一还可能:表明火星是太阳系中唯还可能存在生命
的星球,因为它符合生命存在的条件,但是否有生命存
在还只是具有可能性,需要进一步的科学验证。 • 4.所有这些:限制范围,指上文经过科学家考察得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