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2PPT课件
《马说》ppt课件

讲授新知
二、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一句体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哪些句子体现了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liyonqiang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问,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 “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愤懑之情, 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同时表达了作 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liyongqiang
4.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样 的形象?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不识千里马 平庸浅薄 愚妄无知
作者厉声反诘执策 者,点明中心:其 真不知马也!
第一段揭示全文论点。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进一步从反
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
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
liyongqiang
当今社会,面对人才问题,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发
整体感知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哪一句提出了论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段写什么内容?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liyongqiang
3. 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用课文原句作答)
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
倍受侮辱
凄惨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墨剑飘雨
不以千里称 也
湮没无闻
结构梳理
提出观点
马
《马》ppt课件

在特效电影和动画作品中,马的形象经常被赋予 超现实的特点和创新的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视 觉上的震撼和惊喜。
06
马的未来发展
马的育种和遗传改良
总结词
通过科学的育种和遗传改良方法,提高马匹的品质、性能和 适应性。
详细描述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和基因组学,对马匹进行遗 传改良,提高其速度、力量、耐力和适应性等方面的性能。 同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马匹品种。
历史与文化的反映
在绘画和雕塑中,马的形象也反映 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审 美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
马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
1 2 3
冒险与传奇的伴侣
在许多史诗电影和传奇故事中,马经常作为主角 的忠实伙伴出现,一同经历冒险、战斗和传奇事 迹。
情感与成长的见证
在儿童电影和成长故事中,马经常作为主角的朋 友和导师出现,见证了主角的成长、变化和情感 历程。
详细描述
利用马匹作为动力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同时,马匹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 合理利用和管理马匹资源,可以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马匹还可以在休闲旅游、文化传 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神经系统疾病
马易患脑炎、脊髓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需注意马的饲养环境和护理。
马的保健和护理
定期检查
清洁护理
定期对马进行身体检查,包括体温、呼吸 、脉搏等指标,以及口腔、蹄部、皮肤等 部位的检查。
保持马舍清洁卫生,定期刷洗马体,保持 马的运动场地平整干燥。
定期驱虫
疫苗接种
定期对马进行驱虫处理,预防寄生虫病的 发生。
《马说》全国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 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 人,唐代散文家、诗人, 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 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 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 导者,是“唐宋八大家” 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 “文”,又称韩文公,作 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 里。
文体: 说,古
代的一种议论体 裁,用以陈述作 者对某些问题的 看法。“马说” 即谈谈马的问题、 说说马的问题。
比一比:你能找到多
少个关于马的成语。 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蛛丝马迹 指鹿为马 招兵买马 五马分尸 万马奔腾 天马行空 驷马难追 人仰马翻 兵强马壮 青梅竹马 千军万马 伯乐相马 ……
马 说
韩 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说”的文体特点。 2. 积累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中 重点语句的寓意 。 3. 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 受封建社会埋没和摧残人才的现实。
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不遇伯乐
贤才难遇明主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 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 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可惜韩愈怀才 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 无奈的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 乐不常有”的感慨。 如果你怀才不遇或遇到不如意的事, 你会怎么做呢?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 饲养,通“饲”
食不饱,力不足 Shí 吃 释疑
食之不能尽其材 Sì 喂养
1、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有怎样的关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马说》课件(共31张PPT)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有一定局限 性的。他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 寄托在封建统治着身上。暴露了他作为地主 阶级文人看不起下层劳动人民的心态。从 “奴隶人”的称呼上就可以看出。
作业
1.背诵全文。
2.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多 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呢?说说你的看法 并与同学讨论。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啊!
结构梳理
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无知
千里马埋没 “才美不外见”
(叙)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情)
“天下无马!” —天下真无马邪(议)
总结全文
本文通篇不离马,难道仅仅只是写千 里马吗?
明确:《马说》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 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 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 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 针砭和控诉。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课文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明确: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 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为千里马被 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
情和惋惜。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字词解疑
1 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比喻封建 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表达了作者 的愤慨之情。
第二课时
古文积累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饲”,喂
才美不外见
同“现”,显现、表现
马啊!
第三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 1.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不识千里马 平庸浅薄 愚妄无知
2.最后一段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3.它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读懂文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不经常有。
同“(只)”,只、仅。
本义为两马并驾,
引申为并列。
赏识人才的人
吃一次。 有时。
同“饲”,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容次量有单时位能,吃十下斗一为石一粮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
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同“现”,表现。 犹,尚且。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告,待了十年之久,最终还是怀着无限怨愤离开了长安。韩愈写
景 《马说》意是委婉地表白心迹,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第23_课《马说》课件(共25张PPT)

结语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写千里 马被埋没、受辱的遭遇,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讽刺了封建统治者及特权阶层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 的愚昧无知,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作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鞭,名词用作动 词,用马鞭驱赶
竭尽
通晓
拿 表修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方法
才能,才干
鞭子 面对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加强诘问 语气
其实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 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千里 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 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② 封德彝(568—627): 名伦,字,德彝,唐代官 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 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
——《资治通鉴•唐纪八》 治的人。④患:担忧。
韩愈的观点会导出千里马大概率会被埋没的结果,显然这 是他的激愤之言,切qiè肤之痛。《马说》为全天下被埋没的人 才打抱不平。
文体: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问题 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可夹叙夹议,也可先叙后议。
常以小见大,借讲寓言故事讲道理,或状写事物来托物 寓意。
朗读课文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
《马诗》(完美版)PPT课件

《马诗》(完美版)PPT课件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01课程介绍与背景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才华横溢而著称。
李贺的《马诗》共有二十三首,本课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首进行讲解。
《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所作,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对英勇善战、忠诚不二的马的赞美之情。
《马诗》简介及作者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马在唐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交通工具和战争利器,还是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元素。
唐代马文化丰富多彩,包括马术、赛马、马球等运动和马匹选美等活动。
唐代文化背景与马文化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感受唐代文化的韵味和马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习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结合多媒体手段如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02文本解读与赏析《马诗》原文朗读及注释原文朗读播放《马诗》原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注释详解对诗歌中的生词、难词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逐句解读对诗歌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赏析与主题思想探讨整体赏析对诗歌的整体结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将马比喻为龙、凤等神话生物,突出其神骏非凡的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燕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2日
下一页
3
人类驯养的马
2020年10月2日
天然野生的马
下一页4
小组合作交流
1、让我们深入字里行间,感受布 封对马的态度。 2、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我们一起交 流一下吧!
下一202页0年10月2日
5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 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 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0
关于马的成语或俗语:
心猿意马 车水马龙 害群之马 脱疆之马 盲人瞎马 马首是瞻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龙马精神 犬马之劳 汗马功劳 风马牛不相及 单枪匹马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2020年10月2日
1
2020年10月2日
马
布封
2
整体感知
1、在课文中,布丰先生写 了哪两种生存状态的马?
2、你最欣赏哪一种?找出 有关语句来读一读。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
(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
钉上蹄铁(肉体方面);(2)指马从思想上接
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202精0年10神月2日方面)。
6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 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 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棉毡等一 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 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 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 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天性丧失 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 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9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10月2日
7
假如再有依次选择的机会,让你 做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
2020年10月2日
下一页பைடு நூலகம்
8
2020年10月2日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1707—1788),人文主义 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 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 化的笔触描摹动物。用 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 的《自然史》。《自然史》 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 球形成史》《动物史》 《人类史》《鸟类史》 《爬虫类史》《自然的分 期》等几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