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带上她的眼睛(省一等奖)

案例名称
带上她的眼睛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提供者
尉增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符合本单元注重训练学生的浏览速度的目标,让学生在能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加以概括。同时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和质疑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学生做笔记,掌握伏笔这一表现手法。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文中其它四处伏笔和照应之处。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文中多处运用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是为了表现小姑娘怎样的处境小姑娘的心态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相关语段回答问题。
身现绝境,心态却如此平静,小姑娘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朗读44、45自然段,看看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启发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
2、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引课明标
由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导入,引出科幻小说的概念。
学生平静的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在游览草原时,“我”和小姑娘面对同样的景色各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
2教师点明主旨:珍惜眼前的一切就是幸福的道理。
3图画结合,以富含哲理的语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各抒己见)
2在音乐和画面的感染下理解语句深刻的含义,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带上她的眼睛》创优一等奖教案

23 带上她的眼睛【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科幻小说。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浏览,学会扫视文段,从中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春节期间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让刘慈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很长,但学生对科幻小说都比较感兴趣。
本文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擅长埋伏笔,众多的伏笔让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抓关键词理清小说脉络,把握小说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
3.体会文中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文中的“她”是位怎样的小姑娘?(2)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贵有疑(1)本文曾获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你觉得它能获奖的原因是什么?(2)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眼睛”还能被人单独带走,跟着别人去旅行?没错!这个独特的想法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一)出示任务: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说说刘慈欣与科幻小说。
(二)预设:1.今年寒假很火的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是根据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进行拍摄的。
2.刘慈欣有一部很著名的作品是《三体》。
(三)大屏幕显示关于刘慈欣与科幻小说的介绍。
1.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
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魔鬼积木》等,中短篇《乡村教师》、《朝闻道》、《流浪地球》等。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2、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3、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重点: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难点: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品读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曾说科幻电影属于美国,未来属于美国,中国人只有历史,所以他们只会穿越到过去,但是今年过年档的贺岁片中有两部来自中国的科幻电影均在全球获得较高的票房,他们分别是《流浪地球》和《疯狂外星人》,尤其是《流浪地球》让西方人对我们中国人的科幻小说有了新的认识,这两部电影均是来自于同一个作家,那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短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2、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3、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三、资料链接:(一)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
(二)刘慈欣,科幻作家,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
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2017年《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2018年11月8日,他本人获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文字感受他人的视角,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在分析主人公性格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她的眼睛”的描述,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角度,深入探讨其性格特点。
-在写作手法的学习中,通过对比分析原文中的排比句式,让学生尝试仿写,逐步掌握这种修辞方法。
-对于情感体验的内化,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她”的角度去感受故事,通过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了《带上她的眼睛》这一章节。通过这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过不同的世界?”我发现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大家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文字去感受和表达他人的视角。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文章中“她的眼睛”这一细节的描写兴趣浓厚。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分析,大家逐渐理解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主人公的情感和性格。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尝试仿写并分享了自己的成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小说内容。
2.梳理文章情节。
3.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
4.懂得生活的美好在于发现。
教学重难点1.探究文章谋篇布局的巧妙。
2.懂得珍惜生活,发现美好。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交流、讲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很高兴和你们相逢在春天的课堂上。
看着你们像春天一样欣欣然张开的眼睛,老师好喜欢。
上天给了我们美丽的眼睛,让我们看世界的美好。
可是,我们眼里的世界美妙与否,却取决于我们心灵的眼睛。
这节课,让我们跟着文中的我,带上她的眼睛,去看看她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设计这样的导语,一则为了紧扣课题,二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尤其是这样一篇情味浓郁的文章,更要注重开始就激起学生美的情趣。
二、检查预习1.老师听写检查字词预习。
找学生上黑板听写“点缀”“凸现”“心有灵犀”,指学生批改后老师强调“缀”的翘舌音,“凸”的笔顺,“心有灵犀”的意思。
对于七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不能忽略。
2.老师提问学生读标题时产生的疑问,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昨天预习课文时,老师要求大家对标题提问,再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我整理了一下,集中在这几个问题。
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自己解决了没有。
“她是谁?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谁带上她的眼睛?到了哪里?眼睛怎么能带走呢?”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文章介绍传感眼镜的重点句。
设计意图:这样一篇长的文章,情节复杂,必须学生充分预习,整体感知内容要点。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作者设计标题的时候,往往与内容主旨相关。
学会对标题发问,带着标题读课文,不仅可以快速感知课文,还可以教会学生一种阅读的技巧,找到读懂一篇文章的快捷入口。
题目都是布置学生预习时,学生提出来后教师整理的。
从学生中来的问题,更容易检测出他们的自我阅读水平。
教师检查提问,帮助了学生再次感知小说的主要内容。
屏幕显示的介绍传感眼镜的文字,是这篇科学幻想小说的一个关键幻想点,需要强调一下。
初中语文七下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下《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篇小说是一篇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全文通过动人的故事将“科学"幻想”“小说"三大要素集合在一起。
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理解并体验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伟大价值;尝试并逐步学会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培养自己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那么在执教本课时必须将单元目标和课文本身有效地结合起来。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体知识所知还比较单一,对于文章本身先关注其故事性、人物性、然后才是文章本身。
因此在本课执教时可以强化文体意识,引导他们认识悬念这一叙事手法。
二、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把握小说主要情节。
2.了解本文的叙事手法:悬念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文悬念,伏笔,体会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难点感悟文章主旨,珍惜日常平凡的生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出示作者介绍,请学生揭开谜底并补充。
他,是一位工程师兼作家,笔耕不辍,获奖无数。
他,在2015年,凭借《三体》获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震惊全世界。
他,粉丝无数,遍布海内外,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
他,创作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2019年被搬上银屏,票房突破46亿。
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将中国的科幻作品推向了世界级的水平,被国人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
——刘慈欣(二)认识文体科幻小说将科学和幻想结合起来,以符合科学常识和科学原理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而非为所欲为地妄想。
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三)“她的眼睛"1.阅读前23段,说说你在初次阅读时产生的疑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2019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热映,取得了中国影史票房排名第二位的佳绩。
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但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该片被推荐为中小学生观看的影片。
《流浪地球》的作者就是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文本构思的妙处。
2.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进行写作实践。
3.理解小说中小女孩的人物形象,感受人性的崇高和伟大。
【教学重难点】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3.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师:他是一个理科生,他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他用科幻这个神奇的羽翼,在小说的王国里驾轻就熟、纵横驰骋。
他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
2019年开春,根据他的同名作品改编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好评如潮。
他就是中国科幻小说之王刘慈欣。
师:他的《三体》《流浪地球》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但这篇《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了科幻小说圈的盛誉,斩获多个大奖,但在知名度上却不高。
究竟是这篇小说被高估了呢?还是一颗沧海遗珠,等待更多读者的发扬和推荐?今天我们就共同开启这一趟探寻真相之旅。
二、解读标题,概括情节:师:首先我们要清楚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预设:①他是谁?②眼睛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带走?③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呢?三、设置情景,深入探究: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
好的标题能够带给我们疑问和思考。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本次教学的课文是《带上她的眼睛》,作者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XXX。
这是一篇新课文,也是XXX的作品首次入选初中语文教材。
作为一篇新兴的科幻小说,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案可资借鉴。
因此,我们将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结合另一篇科幻小说《金星人之谜》,共同寻找作者精心设置的伏笔和照应之处,并学会作旁批。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感受两位作者奇特的想象与巧妙的构思,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研究中一课一得,真正收获知识能力的“干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寻找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并学会作旁批。
同时,我们也要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为科学而献身的人性之伟大。
这是本次教学的难点,需要大家认真思考。
在课前的谈话导入中,我们询问了同学们对两篇小说的喜好,并明确了它们都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的特点是科学与幻想完美结合交相辉映。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理解两篇小说的文体和题材。
在活动一中,我们将进行个性批注,寻找“十面埋伏”。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构思和想象力,进一步感受小姑娘和外星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为科学献身的人性之伟大。
带上她的眼睛》曾获得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其构思巧妙是获奖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第2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初读时,我并没有在意,但在第43段时,有这样一句话:“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
心痛之余,我情不自禁地把刚才的感受作为旁批写了下来。
这时,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种表现手法叫做伏笔。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伏笔的定义——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目标】1.抓住“草原”“落日六号”“透明地球”等关键词,把握小说的情节。
2.体会女地航员坚强乐观、勇敢善良、珍爱自然、大义大勇的精神品质。
3.理解珍惜目前能看到的,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幸福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想象奇特、谋篇布局的妙处。
2.培养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情境导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最佳选择。
一位宇航员利用传感眼镜把所看到的景象、所触碰到的感觉传输给了远方神秘的地航员。
地航员会为日落陶醉,也会为错失一次日出而神伤,对于宇航员早已熟视无睹的一切平凡事物都有着“神经质般的”多愁善感。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跟随刘慈欣欣赏《带上她的眼睛》。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显(tū)蔚.蓝(wèi)合拢.(lǒnɡ)吟.唱(yín)孤.零零(ɡū)(2)解释词语。
闲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安慰:安顿抚慰。
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和动物行动缓慢。
吟唱:吟咏歌唱。
合拢:合并;包围;围拢合在一起;闭合。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原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
现泛指彼此的心意相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2.作者简介。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3.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就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其三要素是“科学”“幻想”和“小说”。
4.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第一部分(1—5段):故事的开端,“我”带着一位年轻女地航员的眼睛去旅行,她要到起航前去过的地方看看。
第二部分(6—23段):故事的发展,“我”带着小姑娘的眼睛在草原上欣赏花草和月光。
第三部分(24—44段):故事的高潮,“落日六号”的失事经过和她在地心坚强乐观地工作。
第四部分(45、46段):故事的结局,“我”受到“她”的感染与影响,对她崇敬不已。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1.地航员小姑娘:(1)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热爱自然,单纯可爱。
(2)夜里我刚睡着,她就通过眼睛叫醒了我:“请带我出去好吗?我们去看月亮,月亮该升起来了!”——欣赏月亮,热爱自然。
(3)“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敏锐的感受。
(4)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 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环境恶劣,孤独寂寞。
(5)“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生存空间狭小,生活时间将很长,突出了她一人生活在地心的悲戚孤独。
(6)“……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
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
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2.“我”:(1)我在草原上漫步,很快来到一条隐没在草丛中的小溪旁。
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我蹲下来把手伸进溪水,一股清凉流遍全身。
——乐于帮助别人。
(2)当一天的劳累结束后,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那淡淡的诗意,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黄昏时站在天桥上,看着夜幕降临城市……——受到了她的感染,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渐渐懂得了珍惜能看到的,也逐渐热爱自然。
(3)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被小姑娘的行为深深地感染,赞颂小姑娘的优秀品质。
3.主任:明确:话语不多,沉着冷静,关心下属,富有同情心、爱心。
(二)小说的两条线索是什么?明确: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
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又同在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
(三)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本文记叙了“我”带上了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底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员的“传感眼镜”去四处游玩,她永远留在了地底下继续探索的故事,赞颂了她勇于探索、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珍惜一切的精神品质。
三、写作特色这篇小说有哪些写作特色?1.科学与幻想并存。
小说在对“落日六号”的细致刻画中,作者没有因大段的叙述而出现科学依据单薄或逻辑思维缺乏严谨的敝拙,而是以绚丽的想象为外衣,以地质科学(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等)与航天技术(飞船、雷达、中子材料与中微子通信系统等)为依托,通过专业术语与精确数字对探索失事经过进行了清晰周密(“落日六号”如何潜入地底,怎么运作,如何失事,现处状态等)的描绘,展示出一种悲壮的宏伟大气,表现出科学的内涵。
而这样的想象,又让我们明确地感受到,它是一种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异于西方科幻。
同样宏大瑰丽的想象,作者的写作笔法来得朴实。
作者在浓厚的技术味儿里,体现出漫无边际而汪洋恣肆的奇特想象,作者选择日常、普通的角色(“我”),以质朴的文字来支撑情节的曲折起落,完成整篇小说的表达,用文字来支撑情节的曲折起落,完成整篇小说的表达,在故事节奏中贯穿紧张生发震撼,在人物选择中表现出生的激情,而后都归于明白(叙述),止于朴素(用语),又延绵于厚重(主题)。
宏大世界反衬出生命的孤独而弱小,这样的强与弱,无可奈何与深重痛苦中,渗透出对宇宙的敬畏。
简洁的笔法与奇幻的想象本身的对比在本文的运思遣字中相得益彰。
2.第一人称,视角独特。
作者采取的是一种内聚焦的叙述视角,借文中“我”的眼睛来展现在这样一个科幻世界完美背景中的悲剧故事,使得全篇的“我”的所见所闻有理有据,深切感人,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可信性。
作为事件的亲身参与者,“我”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能提供更多的细节,并且更精确,并且期间有“我”作为亲历者的直观感受。
例如“我”刚见到眼睛的主人时,感觉是“在肥大的太空服中,显得很娇小,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生动直观地表述了“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女孩的第一印象,这种不同于“上帝的视角”的写作视角,能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四、拓展视野《三体》刘慈欣加盟百度“凡尔纳计划”科幻世界成真可期2016年4月1日,百度宣布启动“凡尔纳计划”。
此计划邀请了百度尖端科学家与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加入,包括著名的《三体》作者刘慈欣。
“凡尔纳计划”力求用开创性的科学手段实现脑洞大开的科学幻想,从而改变世界。
天马行空的幻想究竟会与严谨精密的科学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相信这是不少人好奇的问题。
凡尔纳笔下的科学奇迹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等作品中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及科学缜密的思考。
凡尔纳笔下的科学幻想无异于科学的预言。
他作品中的想象——如潜水艇、直升机、霓虹灯、导弹、坦克等,在20世纪几乎全部成为了现实。
这位世界科幻小说之父用时间验证了自己的名言:“一个人能够想象出来的东西,另一个人都能把它变成现实。
”而这,正是百度创建“凡尔纳计划”的初衷——让科技更具想象力,将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未来科技变成现实。
科学与科幻的印证互进“幻想照进现实”,这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并不罕见。
1968年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步》中轻薄可交互的电脑,俨然就是现如今的平板电脑;1985《回到未来》电影中看似在当时不可能的3D显示、指纹识别、可视电话如今早就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科学与科幻似乎一直都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印证互进,缺一不可。
前一阵子,《三体》的横空出世,更是引发了世界性的科幻狂潮,三体中大量“过硬”科学理论及科学构想,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难想象,未来将会是一个科幻作品跨越式进步的时代,而科学也将在科幻狂潮的席卷下,激发出更多的可能。
百度“凡尔纳计划”的诞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从凡尔纳计划看科学愿景百度“凡尔纳计划“已邀请吴恩达、刘慈欣、陈楸帆、David Brin、刘宇昆、姚海军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及未来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及科幻作家,作为首期凡尔纳计划的特别顾问团。
计划成员将不定期会晤,围绕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议题进行推进研究。
在全体成员脑洞大开的“凡尔纳计划“中,科幻作家与科学家的合作并不拘泥于形式。
比如,当某种高新技术在应用前,科幻作家可以提前介入,设想应用场景、用户体验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常规的封测相比,科幻作家能以更感性、更审美的角度去构建场景,甚至使产品、技术带有故事性和人物设定感。
当科学幻想与科学技术融为一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幻想的神奇以及科技的魅力。
该顾问团不接受申请,只邀请全球最具威望的科幻作者与科学家,每年仅邀请5-7名新成员加入。
目前,“凡尔纳计划“研究的课题主要是人工智能领域。
例如,百度将利用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不仅拥有学习能力,更有个人化的情感沟通能力。
像科幻作品中体现的那样,使机器人拥有灵魂,让科技不再冰冷。
而科幻美好的未来生活,也将不再是人类的终极梦想。
通过百度“凡尔纳计划“,世界上最会幻想的科幻家将与最顶尖的科学家组成一个最值得期待的团体,进行着富有创造力的科学碰撞,谁又能说,未来有什么想法人类不可能实现呢?五、本课小结被困在地底下的女宇航员再也无法看到地面美好的世界,所以她珍惜能看到的每一个画面。
我们感悟到:在困境中渴望光明,这是人的本性。
既然我们还能自由自在地在这片辽阔无垠的天空下游玩,那么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再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作者难道只是为了写出女宇航员被困地底的可怜而写这篇小说吗?当然不是。
作者更多的是想表达对那些无法看见世界的美的人的怜悯和对那些不珍视现在一切的人的愤怒。
上帝给了我们双眼,我们就有义务好好使用它们。
我们既然可以朝气蓬勃地活在这世上,就证明了我们拥有洞察世界的能力。
毕竟,对于那些永远都无法触及光明的人,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说这个世界黯然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