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4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4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 2. A1型题A.皮毛B.肌肉C.筋D.骨E.脉1.脾主身之A. B. C. D. E.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有”主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是指A. B. C. D. E.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目B.舌C.口D.鼻E.耳3.诸脉者皆属于A. B. C. D. E.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为宗脉之所聚”者指A. B. C. D. E.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难经》E.《素问》5.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6.标志着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确立的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六淫B.七情C.痰饮D.劳倦E.疠气7.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8.既是外感因素又是易于流行的邪气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9.具有善行数变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病因10.具有重浊黏滞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病因A.目B.舌C.口D.鼻E.耳11.“为心之苗”者指A. B. C. D. E.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2.“为气出入之门户”者指A. B. C. D. E.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B.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C.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13.冲脉的功能是(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经络14.跷脉的功能是(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经络A.母病及子B.传其所胜C.子病犯母D.传其所不胜E.以上均非15.肝病传胆的传变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6.肝病传心的传变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肝B.心C.脾D.肺E.肾17.“生痰之源”指的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8.“贮痰之器”指的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阴B.阳C.阴中之阳D.阳中之阴E.阴中之阴19.色泽鲜明为病属于A. B. C. D. E.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0.色泽晦暗为病属于A. B. C. D. E.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角音B.羽音C.徵音D.宫音E.商音21.属五行中”金”的音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2.属五行中”水”的音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肝B.心C.脾D.肺E.肾23.“气血生化之源”指的脏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24.“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脏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五脏A.赵献可B.张景岳C.吴又可D.李中梓E.吴鞠通25.提出瘟疫的病因为”异气”的医家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6.《瘟疫论》的作者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五脏B.六腑C.肢节D.气血E.经络27.人体的中心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8.联系全身组织器官的是A. B. C. D. E.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行血B.统血C.藏血D.纳气E.主气29.心的功能为(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五脏30.肝的功能为(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五脏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B.动极镇之以静C.阴在内,阳之守也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31.可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阴阳学说32.可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阴阳学说A.善病鼽衄B.善病胸胁C.善病洞泄寒中D.善病风疟E.冬季善病33.《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长夏是( )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34.《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秋季是(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A.疾病治疗的目的B.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C.论治的前提和依据D.疾病恢复的途径E.以上均不是35.辨证是()。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A. 五行学说B. 阴阳学说C. 八纲学说D. 脏腑学说2.中医基本理论中,阳对应的属性是?A. 寒B. 热C. 阴D. 湿3.中医基本理论中,病因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六淫B. 五劳七伤C. 精神因素D. 饮食不当4.中医中,人体的防御系统被称为?A. 免疫B. 抵抗力C. 气虚D. 抗生素5.中医中,主要用于养生的方法是?A. 针灸B. 推拿C. 草药D. 饮食调养6.下面哪一种中药性质味道偏寒凉?A. 附子B. 生姜C. 人参D. 枸杞7.中医理论中,脉搏的数量和质地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情况?A. 中药的煎煮时间B. 病情的变化C. 饮食的调节D. 灼烧伤的程度8.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之一?A. 望诊B. 问诊C. 听诊D. 切诊9.中医中,主要通过哪些方法辨识病情?A. 洗澡B. 摸诊C. 闻诊D. 拉诊10.中医基本理论中,气血的生成与哪一脏腑的功能相关?A. 心脏B. 肺脏C. 肾脏D. 肝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描述万物变化。
阴阳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进行划分的。
阴阳学说的应用包括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维护身体健康。
2.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来描述和分析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的原理包括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应用于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选择等方面。
3.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学说的原理和应用。
【答】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体器官为基础,研究脏腑之间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脏腑学说的原理包括脏腑功能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它应用于中医诊断、辨证施治和养生等方面。
大专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大专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
以下是一份大专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单位是()A. 细胞B. 脏腑C. 经络D. 气血答案:B2.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则,其核心思想是()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康复为主D. 护理为主答案:A3.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与“木”相对应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是指()A. 病原体B. 抗病能力C. 遗传因素D. 环境因素答案:B5.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阴阳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排斥B. 相互依存C. 相互独立D. 相互转化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答案:ABCD7.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A. 外邪侵袭B. 情志内伤C. 饮食不节D. 劳逸过度E. 遗传因素答案:ABCDE8.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以下哪些属于“火”的性质?()A. 热B. 燥C. 凉D. 湿E. 寒答案:AB三、简答题9. 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辨别出疾病的性质、病因、病位和病势,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一原则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和灵活性,旨在恢复和增强人体的自然治愈能力。
10.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
答:“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是中医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指的是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例如木生火、火生土等;相克则是指一种元素能够克制另一种元素,例如水克火、火克金等。
(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1—3试卷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一)试题一、名词解说 ( 每题 2 分)1.异病同治:是指不一样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出现了同样的病机和同样的证,因此采纳了同样的治疗方法。
2.奇恒之腑:包含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在形态上多为中空器官,因此类腑,但其功能类脏,主储藏精气,与六腑转变水谷有别,故称为奇恒之腑。
3.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及所产生的各样保护健康的能力,包含自我调控,适应环境,抗病祛邪和恢复自愈的能力。
4.因人制宜:是指同样的疾病,因年纪,性别,体质等特色,拟订适合的方药的治疗原则。
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五行的特征,先人称“木曰曲直”,“土爰稼穑” 。
2.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天生之本。
3.足三阳经的走向为重新走足4.费神过分可耗伤精血,损害元气。
5.标本理论在治疗上的应用有: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6.“治未病”包含预防和防变两个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中医学理论系统形成的标记是( A)A. 《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C )A. 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3.震怒致使咳血,属于( D )A. 木克金B. 木乘金C.金克木D.木侮金4.划分脏与腑的主要依照是( C )A. 解剖形态构造B.散布部位不一样C.生理功能特色D.经脉阴阳属性5.“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 ( B)A. 心主血脉B.心主藏神C.心为阳脏D.心脉相连6.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C )A. 脑B. 三焦C.胆D.脉7.治疗多尿,常用益气之药的机理是( B)A. 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载气8.少阳经主要行于( B)A. 面部B.侧头部C.脸颊部D.头顶和头后部9.孙络是指 ( B)A. 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渺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10.饮食要素对体质有显然影响,嗜食肥甘厚味之品易形成( A)A. 痰湿体质B.阴虚体质C.阳虚体质D.血瘀体质11 六淫中“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C )A. 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12.湿邪的性质是 ( B)A. 开泄B.重浊C.呆滞D.干涩13.情志内伤,最易损害哪三脏( D )A. 心肺脾B. 心脾肾C.脾肾肝D.心肝脾14.疾病转归取决于( D )A. 阴阳消长B.阴阳转变C.虚实转变D.邪正盛衰15.实证的病机是 ( B)A. 邪盛正虚B.邪盛正不虚C.正虚邪不盛D.正胜邪退16.民风内动与何脏关系较为亲密( C )A. 心B. 脾C.肝D.肾17.阴损及阳的病理状态是指( A)A. 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B. 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C.阴虚为主D.阳虚为主1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合用于( D )A. 实寒证B. 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19.男女异诊,老小异治是指( C )A. 因时制宜B.就地取材C.因人制宜D.以上都是四、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起码有两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依据为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化津D.气能摄津E.津能载气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经络系统的组成是A.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筋、皮部B.经脉、络脉、经筋、皮部C.经脉、别络、经筋、皮部D.经脉、经别、经筋、皮部E.正经、奇经、经别、皮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致病后可导致肢体屈伸不利,头身疼痛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少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是A.面额部B.头顶部C.头后部D.头侧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5.以下不属于燥邪致病特点的是A.燥性干涩B.易伤津液C.燥易伤肺D.易阻遏气机E.凉燥病证与温燥病证不同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6.被称为”一源而三歧”的经脉是A.督、任、冲B.督、冲、带C.任、冲、带D.督、冲、阳维E.带、阳维、阴跷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7.手厥阴心包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前缘E.上肢外侧后缘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8.疠气与六淫邪气最主要的区别是A.发病与季节有关B.发病与地区有关C.病情重笃D.发病急骤E.传染性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9.在发病过程中,邪气为A.决定是否发病B.决定着疾病的性质C.发病的决定因素D.发病的重要条件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0.致病后引起人体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湿E.火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1.六淫邪气致病出现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与哪种邪气关系密切A.风B.暑C.湿D.燥E.寒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2.以下不属于暑邪致病特点的是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易耗气伤津C.易生风动血D.暑性升散E.暑多挟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3.关于经络的生理功能描述错误的是A.经络中运行的气血,简称为经气B.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4.劳神过度易伤A.心肝B.肝肾C.脾肾D.心脾E.脾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5.促使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病理因素是A.正邪相争剧烈B.正虚邪恋C.正气衰竭,邪气独盛D.正气不足,邪气亦衰E.邪去而正不复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6.下肢内踝上八寸以下内侧前缘分布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厥阴肝经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7.六淫邪气中纯属外邪的是A.风B.寒C.暑D.湿E.火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8.致病后可见干咳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的邪气是A.风B.暑C.湿D.燥E.寒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9.手三阴经的走向为A.胸走手B.手走头C.头走足D.足走腹E.腹走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0.具有”离、合、出、入”循行特点的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筋D.十五别络E.十二经别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1.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悲则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乱E.气消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2.肾中精气化生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3.以下影响发病的因素不属于外环境的是A.气候因素B.精神刺激C.地域因素D.生活环境E.精神状态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4.六淫邪气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是A.风B.寒C.暑D.湿E.火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5.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6.暑邪伤人见气短、乏力的表现,是由于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邪伤人,损伤脾胃C.暑易夹湿,气机不畅D.暑邪伤人,损伤津液E.暑性升散,最易耗气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7.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喜则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缓E.气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8.瘀血的病症特点,哪种说法不准确A.刺痛B.胀痛C.出血D.瘀斑E.痞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9.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恐则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乱E.气消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0.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怒则A.气上B.气下C.气消D.气结E.气缓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1.饮食五味失宜,引起”脉凝泣而变色”的是A.多食咸B.多食酸C.多食苦D.多食甘E.多食辛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2.能够主管音声、言语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清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3.饮食五味偏嗜,引起”骨痛而发落”的原因是A.多食咸B.多食苦C.多食酸D.多食甘E.多食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4.瘀血所导致的出血特点是A.血色浅淡B.血色暗红,或有血块C.血色鲜红D.伴有腹部胀痛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5.可引起二便失禁、骨酸痿软、遗精等表现的情志异常是A.过度悲伤B.过度愤怒C.突然受惊D.喜乐过度E.恐惧过度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6.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可由气的哪项功能减退引起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7.手厥阴经络于A.胆B.胃C.小肠D.膀胱E.三焦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8.关于气和血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气为血之主E.血为气之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9.火热邪气的致病特点是A.炎上B.开泄C.黏滞D.凝滞E.升散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0.饮食五味偏嗜,引起”皮槁而毛拔”的原因是A.多食咸B.多食苦C.多食酸D.多食辛E.多食甘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1.饮在胸胁,咳逆引痛者称为A.痰饮B.支饮C.悬饮D.溢饮E.留饮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2.治疗血虚证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3.关于气与津液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气虚导致津液停滞称水停气滞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4.导致病证虚实的主要机制是A.气血的盛衰变化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5.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太阳B.足阳明C.足少阳D.手少阳E.手太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6.关于六淫致病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B.既可单独又可两种以上侵袭人体C.既可相互影响又可相互转化D.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E.脏腑功能失调亦可产生六淫邪气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7.足少阴经络于A.胆B.胃C.大肠D.小肠E.膀胱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8.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的是A.十五别络B.十二经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奇经八脉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9.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是气的哪项功能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50.以下不属于寒邪致病特点的是A.寒为阴邪B.易伤阳气C.寒性重着D.寒性收引E.寒性凝滞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A.心B.肺C.脾D.肝E.肾2.气机的含义为: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B.髓C.脉D.胆E.命门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A.肺B.脾C.肾O.三焦E.肝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
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脉B.胆C.脑D.骨E.髓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载气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惊B.喜C.怒D.悲E.恐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A.分清别浊B.吸收水谷精微C.形成粪便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E.排泄糟粕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假热象B.实寒证C.很重的虚寒证D.寒热错杂证E.真热假寒证三、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语声高亢B.呼吸微弱C.语音低怯D.呼吸气粗E.呼吸有力2。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B1型题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1.易引起腠理疏泄开张的邪气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易引起筋脉收缩牵引的邪气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心B.肝C.脾D.肺E.肾3.主疏泄的脏器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主闭藏的脏器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心B.脑C.五脏D.经络E.肾5.有机整体的中心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6.有机整体的联系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卫气B.谷气C.清气D.营气E.元气7.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8.三焦所通行之气是指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寒者热之B.实则泻之C.虚则补之D.补气生血E.损其有余9.说明阴阳对立的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0.说明阴阳互根的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气逆B.气脱C.气滞D.气虚E.气陷11.发汗后,大汗不止,神倦肢冷,其病机称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2.劳倦后,少腹胀满重坠,其病机称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血虚B.血瘀C.血寒D.血热E.气随血脱13.血液循行迟缓、不畅或停滞可称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4.血行加速甚至出血量多鲜红的可称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语音嘶哑B.语音重浊C.声高息粗D.声微息弱E.语言流利15.属于阳实证的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6.属于阳虚证的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心肺B.心脾C.脾胃D.脾肾E.肝肾17.思虑过度最易损伤的脏器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18.饮食失宜最易损伤的脏器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邪盛正虚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19.重病后的恢复期多属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0.病后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症的称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六淫B.七情C.痰饮D.瘀血E.劳倦21.易于”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邪气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2.易于”病位固定”出现肿块疼痛出血的邪气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23.易导致气血阻滞不通、疼痛的邪气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4.易导致血行加速导致出血的邪气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实寒证B.虚寒证C.实热证D.虚热证E.寒热错杂证25.属于阳偏衰的证候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6.属于阳偏胜的证候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气逆B.气滞C.气陷D.气虚E.气脱27.情志抑郁两胁胀痛,其病机多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28.不耐疲劳乏力肢困,其病机多属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卫气B.营气C.宗气D.精气E.元气29.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0.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31.其性”凝滞”者的邪气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2.其性”黏滞”者的邪气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心B.肺C.脾D.肝E.肾33.最易产生内湿病变的脏器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4.最易产生内风病变的脏器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正治法B.从治法C.逆治法D.补虚法E.反佐法35.真热假寒适用的法则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6.风寒感冒适用的法则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重阴必阳B.重阳必阴C.阳失依附D.阳不摄阴E.由阴转阳37.亡阴后迅速亡阳的主要病机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38.亡阳后迅速亡阴的主要病机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相乘B.母病及子C.子病及母D.相侮E.母不生子39.肺病影响及肾属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0.“水气凌心”属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E.燥邪41.易出现荨麻疹,瘙痒发无定处的邪气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2.易出现湿疹,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气血同源43.治疗瘀血病证时常配以补气行血药物的理论依据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4.治疗血虚时常配以补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气能生血B.血能养气C.津血同源D.津能载气E.气能行血45.“血为气之母”指的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6.“夺汗者无血”指的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47.瘀血崩漏适用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48.气虚胀满适用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A.反治法B.治未病C.正治法D.标本兼治E.三因制宜49.既病防变属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50.“虚则补之”属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被称为“中精之府”的是()。
A.脉B.骨C.胆D.胞宫E.脑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胆、胃的生理功效。
2.胃的特性是()。
A.喜燥B.喜满C.喜润D.喜升E.喜运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胆、胃的生理功效。
3.六腑生理功能的共同特点是()。
A.传化水液B.传导糟粕C.传化水谷D.泌别清浊E.排泄水液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脾与胃的关系。
4.“州都之官”是()。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小肠、大肠、膀胱的生理功效。
5.胆汁生成主要依靠的物质是()。
A.肝之余气B.肾中精气C.水谷之气D.肺之宗气E.心之营气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胆、胃的生理功效。
6.部位三焦总的生理功能有()。
A.化生卫气B.传化水谷精气C.水液运行的道路D.布散精微E.化生营气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焦的生理功效。
7.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三焦B.六腑C.脏腑D.经脉E.肺脾肾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津液。
8.上焦的生理特点是()。
A.主气的生发B.喜润恶燥C.通行元气D.原气之别使E.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正确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三焦的生理功效。
9.“泌别清浊”属于()。
A.胃的生理功能B.大肠的生理功能C.小肠的生理功能D.肾的生理功能E.膀胱的生理功能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小肠、大肠、膀胱的生理功效。
10.大肠的功能是()。
A.排泄胆汁B.主和降C.化物D.传导E.受盛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小肠、大肠、膀胱的生理功效。
11.“主液”的腑是()。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小肠、大肠、膀胱的生理功效。
12.“主津”的腑是()。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小肠、大肠、膀胱的生理功效。
13.“水谷之海”是()。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胆、胃的生理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A.寒邪 B.湿邪 C.其性数变 D.其性凝滞 E.易致疮疡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津能载气 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
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
A.惊 B.喜 C.怒 D.悲 E.恐
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
A.分清别浊 B.吸收水谷精微 C.形成粪便 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E.排泄糟粕
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热象 B.实寒证 C.很重的虚寒证 D.寒热错杂证 E.真热假寒证
三、X型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
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
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