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道运石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长城的传说】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

【长城的传说】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

【长城的传说】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整理了一些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

长城的传说——“玉门关”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

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

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

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赶路。

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

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

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

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

”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

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

咕噜咕噜,方盘镶玉。

”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

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

”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

”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的传说——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 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 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 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 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 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 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 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 滑行运输,结果十分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 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 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务必参拜的地方。
小作者用比 喻修辞描述 昆明湖静得 像一面镜子, 绿的像一块 碧绿的圆盘, 形象生动地 表现了昆明 湖的美丽。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
分之三,约220公顷。昆明湖多美呀!静得像一面镜
子,绿的像一块碧绿的圆盘,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
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湖周围的堤岸上有
多座不同式样的石桥,有一座石桥一直通到湖心岛,
颐和园有名的景点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介绍 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
开头扣题, 交代了圆明 园的地理位 置和特点, 引出下文
过渡段,引 出下文对长 廊、佛香阁、 昆明湖和十 七孔桥。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有728米长, 被分为273间,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了“吉尼 斯世界纪录”。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共有 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 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怎样把这些传说写进我 们的习作里呢?

关于长城的资料

关于长城的资料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传说故事(1)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

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

长城的故事传说

长城的故事传说

长城的故事传说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1、兵临城下《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元·无名氏《范书》第一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成语故事《水浒传》第六二回:“如是留得卢员外性命在世,佛眼相看,不忘大德;但有半米儿差错,兵临城下,将至濠边,无贤无愚,无老无幼,打破城池,尽皆斩首。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一折:“倘若挟冤记仇,须贾,你觑者,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2、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万里长城冰道运石的故事

万里长城冰道运石的故事

万里长城冰道运石的故事
在修建万里长城的过程中,运石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冰道运石成为了了一种非常艰苦但有效的方法。

在冬季,长城修建者们在运石的路面上铺上一层冰,以便石头可以在上面滑行。

他们将石头放在冰道上,然后利用杠杆和滑轮等工具,将石头滑到需要修建的地方。

这种运石方法非常辛苦,因为冰道很容易破裂,导致石头滑偏或者滑翻。

同时,在运石过程中,修建者们还要承受寒冷的天气和冰道的危险。

尽管如此,冰道运石成为了修建万里长城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它的效率比传统的搬运方法要高得多。

这种运石方法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加快了修建长城的进度。

后来,为了纪念修建长城的英雄们,人们在长城附近修建了一些庙宇,供奉着他们的神位,并且将冰道运石的方法也传承了下来。

每年冬天,人们会在长城上举行冰道运石的比赛,以纪念这些英雄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

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次习作,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选择一 处你感兴趣的介绍给别人。
第十页,共五十一页。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习作 内容 (xízuò)
本次(běn cì)习作是写自己感兴趣的世界文化遗产。
说明文
第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阅资料 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关于黄山,有一个美丽(měilì)的传说。
黄山,古代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 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们根据它的颜色又称为“黟 山”。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改叫“黄山”了呢?据说是因为黄帝 和浮丘公、容成子三人曾在此炼丹而得名。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 的地方(dìfāng),人们就叫它“黄山”了。黄山七十二峰中就有以 三位仙人命名的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一页。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写作提纲
你想要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
化遗产呢?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 思(ɡòu sī),编写好写作提纲。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一页。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习作(xízuò)提纲要求
1.要介绍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shén ? me) 2.打算从哪几方面介绍? 3.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4.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一页。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起 说特 (yīqǐ)

万里长城:历史悠久、长度惊人、
工程浩大、建筑(jiànzhù) 高超
西湖:湖光山色、文物古迹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一页。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 把世界文化遗产 介 (wén huà yí chǎn) 绍得具体、有趣呢?

冰道运石的作文

冰道运石的作文

冰道运石的作文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件特别有趣且令人惊叹的事情,那就是冰道运石。

这事儿得从老家盖房子说起。

当时家里准备新建一间宽敞的大瓦房,材料啥的都备得差不多了,就差几块大石头做基石。

可这石头采下来容易,运回来难呐!那几块大石头,每块都得有个几百斤重,靠人力搬,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就在大家都愁眉苦脸的时候,村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爷出了个主意——利用冬天的冰道来运石头。

这可真是个新奇的法子,大家心里都没底,但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看呗。

说干就干,我们先找了一处平缓的山坡,从上到下泼了好多水,就等着水冻成冰,形成一条天然的滑道。

那几天,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天天都去瞅几眼冰道冻好了没。

终于,冰道大功告成!那冰面亮晶晶、滑溜溜的,看着就觉得刺激。

接下来就是把大石头搬到冰道顶端了。

这可费了我们九牛二虎之力,几个壮劳力喊着号子,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才把石头挪到了指定位置。

准备工作就绪,真正刺激的时刻到了!我们把石头小心翼翼地推上冰道,只见那石头“嗖”的一下就冲了出去,速度快得惊人,那一瞬间,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既紧张又兴奋,眼睛紧紧盯着石头,生怕它跑偏了或者出啥岔子。

石头在冰道上飞驰,带起了一阵冰渣子,就像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士,一往无前。

可没一会儿,问题来了,这石头跑得太快,眼看就要冲出冰道了!大家急得直跺脚,好在有几个机灵的,赶紧拿了些粗树枝横在前面,好歹让石头减缓了速度,重新回到了正道上。

就这样,石头一块接一块地顺着冰道滑下去,虽然中间也有几次小惊险,但总体还算顺利。

等石头都运到了山下,大家都累得瘫倒在地,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但脸上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你瞧瞧,这冰道运石,多有意思!既不用费太多力气,又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回想起来,当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每个人都出了力,每个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那种团结的氛围,真的让人心里暖暖的。

如今,老家的房子早已盖好,稳稳地立在那里。

而那次冰道运石的经历,也成为了我记忆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当想起,都会忍不住会心一笑。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5篇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5篇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5篇篇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名胜古迹的作文500字春秋淹城名胜古迹的作文500字春秋淹城在这里,看过春秋战争的硝烟,看过盛唐的歌舞升平,看过宋元的繁华盛世。

在这里,穿越数千年的篇章,尘世的喧器,静静地伫立在那儿,像一位睿智的长者。

这就是伫立在祖国大地上的美丽的淹城。

淹城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这儿的城门是完全对称的构造,左右是两潭深色的水,不时有金鱼在游动,中间是通道。

灰色的城墙正中央,用了一种漂亮的字体,上面写着“春秋淹城遗址”六个大字。

进入城门,是古代石板的路面和各种古代的建筑。

稍向里去便可以看到三块牌坊,来自不同的年代,有着各自的小故事,其中一块是乾隆皇帝表彰功臣的,一块是贞节牌坊,还有一块不得而知。

在那附近是宽阔的河面,上面有一座拱形的桥骄傲的立在那儿,一条完美的弧线从天空中划过,略带一些女孩的温柔和羞涩,瞬间融化了游人的心情。

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淹城除了有古色古香的称号,还富有愉快天地的称号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淹城只能参观古代的建筑,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里不仅可以参观古迹,还能体验了解古时的生活战争和刺激游戏。

有的讲述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小故事,有的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生活,有的讲述了那时打仗经历,有的却是飞天观景,水中嬉戏,高空垂落。

淹城是一座知识的城池,一座快乐的城池,静听淹城穿越历史的足迹,静听历史穿越天际的回响。

篇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高米山的传说在丰润县城的东南方十多里处的银城铺(过去的土垠)北,有一坐小山叫高米山,高米山是一座从四面平旷坦荡无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一座孤山,它与众山不同的是不但山体小,而且山上草木不生光秃一片,站在县城的城墙上向其望去,如同是镶在县城东南方大平原上的一粒高粱米,所以人们便把它称为高米山。

正因为高米山不但山体小而且山上草木不生,所以它不能与之西南秀美的车轴山相媲美,更不能与之西北腰带山相比之壮观,它羞涩与沟壑之间,身藏与百禾之中而独自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道运石历史典故
冰道运石历史典故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

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

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冰道运石历史典故】
1.木人石心的历史典故
2.历史典故:木人石心
3.晏子赎越石父的历史典故
4.冰山难靠的成语历史典故
5.李冰锁龙的历史典故
6.「历史典故」
7.三石六斗芝麻官的历史典故
8.请君入瓮历史典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