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一)

合集下载

诗经古代诗歌中的情感之美

诗经古代诗歌中的情感之美

诗经古代诗歌中的情感之美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情感之美令人陶醉。

在古代诗歌中,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佳作,如《关雎》、《蒹葭》、《桃夭》等等。

这些诗歌中的情感描写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一、“思而不发,犹有所之;言而不行,犹有所存”这是《韩诗外传》中提到的名言,也是古代诗歌中情感表达的核心。

古人认为,思想和言语都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但是思想和言语都不足以完全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古代诗歌以情感宣泄为目的,通过词句、韵律、抒情手法等多种手段,营造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感氛围。

二、情感的多样性古代诗歌中情感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

有的诗歌表现出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如《关雎》中“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憔悴提短裾”之类的词句,透露着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有的诗歌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如《蒹葭》中“谁谓草木无情,予云栋梁有恒”,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等、不公正的不满之情。

有的诗歌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通过对桃花美丽而短暂的生命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和对家庭、生活的向往。

三、情感与文化的关系古代诗歌中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

古代诗歌中对爱情、友谊、家庭、社会等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思想以及文化的特征。

例如,诗经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大多温柔、柔美,反映了当时崇尚女性柔美特征的文化背景。

同时,古代诗歌也促进了当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后来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源头资源。

四、结语在古代诗歌中,情感是一种高度纯粹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情感的深入描绘和艺术化处理,不仅表达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也积淀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我们需要像古人一样,保持开放的心态,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情感之美,从中汲取思想和艺术的营养,促进我们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升华。

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内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内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内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情感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如爱情、友情、思乡、离别、人生哲理等。

这些情感在诗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之情等等。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也非常独特。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中国古典诗词还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含蓄、富有诗意的意境,让人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魅力,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让它在新时代继续发挥作用,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古代诗歌欣赏感受古代诗歌的情感与美感

古代诗歌欣赏感受古代诗歌的情感与美感

古代诗歌欣赏感受古代诗歌的情感与美感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人情感和美感的真实写照。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独特表达,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美感。

本文将从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意境描绘以及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诗歌的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情感与美感。

一、情感表达古代诗歌通过直接、具体的语言表达了古人的情感世界。

作者们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在古代诗歌中,作者们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比如,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句诗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黄鹤的喜爱,也展现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在看到这样的句子时,我们也不禁联想到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动和向往之情。

古代诗歌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通过这样的句子,王之涣表达了人生短暂和充满变幻的主题,让人深思自己的生命和未来。

此外,古代诗歌也描绘了丰富的爱情情感。

从《离骚》到《赠汪伦》,从《长恨歌》到《卜算子》,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爱情篇章。

这些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沉醉,也让我们对古代诗歌中爱情的情感和美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二、意境描绘古代诗歌以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一种想象力和艺术美感的享受。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独特的意象和意境。

古代诗歌常常运用自然景物来描绘诗歌的意境。

比如,宋代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写道:“广庭芳草,千里琼林。

”通过这样的描写,苏轼将秋天的美景和思念之情联系在了一起,让读者把自己沉浸在这美好的意境中。

古代诗歌还常常通过音韵、押韵等手法来表达诗歌的美感。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李白系之》中写道:“投猿径深巫峡长,猛虎歌喧夜壑寒。

”这两句诗通过韵律的抑扬顿挫和多次重复的音韵,创造出一种寂静而又动态的意境,让读者沉浸在音韵的美感之中。

从情感内容的角度写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征文

从情感内容的角度写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征文

从情感内容的角度写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征文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情感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从情感内容的角度来看,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表达中国古诗词的情感表达细腻而丰富,涵盖了人类的各种情感体验。

诗人们擅长运用各种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情感寓于字里行间,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通过描写雨后的清晨和询问侍女海棠花的状况,表达了作者对花儿的关切和惜春伤时的惆怅情绪。

二、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敬畏。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诗人以月夜为背景,抒发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同时也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三、深沉的爱国情怀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爱国情怀的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游的《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以悲壮的语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深刻反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人生哲理的感悟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诗人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将深刻的人生感悟融入诗句中,使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得到启示。

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通过描写登高远望的景象和对病中的孤独,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艰辛和命运多舛的无奈。

五、永恒的爱情主题爱情是中国古诗词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诗人们用丰富的笔触描绘出各种爱情场景和情感体验。

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中,“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美在深情——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

美在深情——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

[ 关键词 ] 情感美; 友情; 亲情; 爱情; 教育
中图分 类号 : 9 . Hl4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2—8 1 (0 0)2— 10- 2 17 60 21 1 06 0
往越 来越少 , 友 , 别是 知心 朋友越 来 越少 。而 自私 、 朋 特 自
对外汉语专业师资培养特别是对韩汉语的师资培养在国内尚属首例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可供借鉴的还缺乏先例优势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使专业特色更加突出鲜明在优势空间内大有作为是对韩汉语专业建设和努力的方向
语文学刊
21 第1 0 0车 2期
美 在 深 情
— —
古典诗词 中的情感 美
。 陈 红 萍
( 潢川幼儿 师范学校 , 河南 信 阳 4 5 5 ) 6 10
[ 摘 要 ] 诗词是抒情的艺术, 诗篇中那浓浓的“ 诗情” 是诗词之所以为诗词的重要特征, 亦是诗词能打动
读者的基础, 诗词之 美, 美在 深情 。作为读者 , 只有被诗情“ 感动” 才能真正体 会到 作品 中的情感之 美、 , 诗词之 美。 因此 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 体悟诗词 中的情感之 美, 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 育 , 这是 中职语 文教 师在 古典 诗词教学 中的重要任务。
是人生一大幸事 , 但有相聚就有离别。临别赋诗 , 歌颁发谊 ,
道声尊重 , 达无 限的离情 别绪 就成 了友情 诗 中的主要 内 表
容 。如 大 家熟 悉 的 《 城 曲 》 渭 : 渭城 朝 雨 渑轻 尘 , 舍 青 青柳 色新 。 客
劝君 更进 一 杯 酒 。 出阳 关 无故 人 。 西
在古典诗词 中, 写情名篇 多不 胜数 , 最值得我 们关 注是

古诗词的美感

古诗词的美感

古诗词的美感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美感,引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共鸣。

它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优雅、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以下从词句的美感、意境的美感以及情感的美感三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的美感。

一、词句的美感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和精妙的构思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组合,以达到传达作者意境的效果。

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几个简洁的词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宁静、幽远的美感。

古诗词中的字词,往往朴实而含蓄,极富意境。

二、意境的美感古诗词通过词句的组合与意境的塑造,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感。

它能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生动性和富有情感的画面当中。

比如《青玉案·元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些描述令人感受到冷清、寒冷的气息,同时也使人体验到浪漫、唯美的意境。

古诗词还通过对情感的抒发,打动人心、触动心灵,使读者感受到情感的美感。

古诗词中常常表现出作者深邃细腻的情感,使读者在接触到这些词句时,不禁泛起共鸣之情。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对别离与思念的描写,唤起读者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共鸣,使人感受到情感的深度与美妙。

总之,古诗词以其独特的美感,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以简洁凝练的词句、多样的意境以及深情的抒发,打动人心、触动心灵。

古诗词的美感不仅体现在对词句的挑选和意境的营造上,更体现在对情感的表达与共鸣中。

它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并激发起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正是由于古诗词的美感,使得它在千百年来一直享有盛誉,并被人们不断传颂。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5篇材料)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5篇材料)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5篇材料)第一篇: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五种情感:即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

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这种崇高伟大的情感美,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幸福、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情感?《现代汉语词典》说:“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只要是正常的人,他就一定有情感。

只要有情感,他就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表达。

中国古典诗歌就是古代人们抒发情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工具。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

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

我们在阅读中国古典诗歌时,往往能够感到真挚情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

这种真挚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沉的爱国情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

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孕育了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人。

他们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精神,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

他们留下来的无数诗篇,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

如明代杨继盛所作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这是诗人面对死亡高唱的充满凛然浩气的爱国壮歌。

前二句极力渲染浩然正气,意在说明“天地有正气”。

杨继盛本来就是个刚直不阿、胸怀浩然正气的人,仕进后更以忠直敢谏著称。

他力主抗击北方鞑靼人的侵入,因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被贬狄道县典吏。

仇鸾伏诛后,诗人复官,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弹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迫害入狱。

在长期监禁后,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杀害。

这首诗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认为就义便是报国的尽头,临刑前他想到的是“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浅析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浅析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浅析古典诗词的情感美摘要:情感美即诗歌的思想感情之美。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

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优秀的古典诗词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人受到熏陶与启迪,表现了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

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美在健康,美在真实,美在深刻,美在含蓄。

关键词:情感美古典诗词艺术形象1 美在健康指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的内涵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读后能使人受到教育,产生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灵魂的净化。

能够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以其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炎黄子孙珍贵的精神食粮,让人百读不厌。

古典诗词主要选取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等题材,表达诗人建功报国的志向、忧国伤时的情怀、思乡怀人的愁思、歌咏山河的情感。

从古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那颗火热的爱国心,那种强烈的爱国情。

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诗人的保家卫国的决心,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报国无门的悲伤,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抒发了诗人山河沦丧的痛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让我们感受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旷达胸怀……这种爱国志、报国情,永远是中华民族壮大富强的精神支撑,使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受到这种理性情感的启迪和激励。

而古诗中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的诗歌多为歌颂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真挚感人。

如李清照、孟浩然、柳永等人的诗。

2 美在真实艺术中的情感要真,因为只有真情才能铸真景。

真挚浓烈的情意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情感。

任何优秀的古典诗词都是作者内心独特的意愿与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内心深处涌出的吟唱,是真挚情愫的倾吐,是真切感觉的结晶。

比如柳永的《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离的痛苦,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一)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五种情感:即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

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这种崇高伟大的情感美,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幸福、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情感美
什么是情感?《现代汉语词典》说:“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1]只要是正常的人,他就一定有情感。

只要有情感,他就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表达。

中国古典诗歌就是古代人们抒发情感的一个最为有效的工具。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

陆机在他的《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2]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也说:“诗者,吟咏性情也”。

3]我们今天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下来的那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无不感到这种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憾人心的力量。

这种真挚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沉的爱国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民族,也是一个深深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

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孕育了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诗人。

他们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爱国精神,是华夏历史上动人心魄的精神文明之花。

他们留下来的无数诗篇,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

如明代诗人杨继盛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这是诗人面对死亡高唱的充满凛然浩气的爱国壮歌。

前二句大笔挥洒,极力渲染浩然正气,意在说明“天地有正气”。

杨继盛本来就是个刚直不阿、胸怀浩然正气的人,仕进后更以忠直敢谏著称。

他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改兵部员外郎,力主抗击北方鞑靼人的侵入,因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被贬狄道县典吏。

仇鸾伏诛后,诗人复官,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弹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迫害入狱。

在长期监禁后,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被杀害。

这首诗最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并不认为就义便是报国的尽头,临刑前他想到的是“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即活着未能斩除佞臣、尽到报效国家的责任,死后要继续用自己的忠魂实现报国之志。

后二句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炽热无比的爱国热情,至死不忘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二、浓烈的思乡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炎黄子孙有着浓重的思乡情结,而思乡情结就是爱国情结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连故乡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国。

思乡念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她蕴涵着对故乡亲友的挚爱,对故乡山水的依恋。

古代诗人写有太多的游子诗,抒发着各不相同却又极为相似的故乡之情。

这些诗歌不追求奇特新颖的构思,更不要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深情的语句,写出远客思乡的殷殷深情。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月分外明亮,也特别清冷。

对于孤身在外的人来说,最易触动旅思之怀,感受到客居的萧条,年华的易逝。

凝望着明月,更易使人想起故乡,思念亲人。

大概正是此情此景感染了李白,他挥毫写下了《静夜思》这首具有浓烈思乡之情的诗歌。

三、执着的男女情
男女情爱,本是人类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在我国古代数量繁富的诗歌遗产中,爱情诗占了很大的比重。

爱情诗在古代民歌中非常发达,从《诗经·国风》、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到唐代民间曲子词、明清民歌,歌唱爱情的篇章往往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在文人诗歌方面,上自屈原的《九歌》、汉魏六朝古诗,下至唐诗、宋词、元曲,爱情诗的数量也是很多的。

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真挚动人。

它们表现了古人对爱情的强烈追求,爱情得到满足时的愉悦和欢乐,更多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
生离死别引起的忧伤和痛苦。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爱情诗中,写得最好、最感人的是那种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死不渝、永不分离的爱情追求为内容的诗篇。

如汉乐府诗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全诗一开头,这位女子就向天发誓,表明了她与“君”的相爱关系,并希望他们之间的爱情永远不中断,不衰竭。

为了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她象放连珠炮一样,一口气列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反面说明她“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执着追求。

只有高山成为平地,江水干涸不流,冬天雷声隆隆,夏季雪花飘舞,天地合为一体,她才与心爱的人断绝感情。

而这五种情况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自然她与“君”的爱情也就不会“绝衰”了。

诗中出现的各种景象相互之间并无联系,但在表达爱情的坚贞这条线上,却美妙地串成了一个抒情形象的整体。

读了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直爽、活泼而深情的女子活脱脱地站在我们面前。

她对爱情的追求是那么至死不渝,纯洁热烈;誓言是那么干脆利落,不假雕饰。

这种纯属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人感到痛快淋漓,并深受感染。

男女情爱的美好归宿,便是结为夫妻。

有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从根本上亵渎了神圣的爱情。

因为夫妻互爱是人世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家庭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基本的道德关系之一。

夫妻情笃是家庭和睦的核心内容,夫妻感情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

在我国古代的夫妻关系中,虽然受到男尊女卑的影响,但人们还是以相敬如宾,伉俪情深,富不易妻,白头偕老为美德,鄙弃那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以及忘恩负义的卑劣行为。

在古代大量的爱情诗中,有不少描写夫妻恩爱的诗篇。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一首一往情深、缠绵真挚的怀人诗。

诗起笔即妙,题为“月夜”却不写作者自己看到的“今夜长安月”,而从千里之外落笔,以一“独”字见出两地相思。

就表现手法来说,可谓一箭双雕。

不说自己思念之苦,反关心妻子遥忆之悲,伉俪情深,溢于言表。

“独”字更是意味深长,夫妻离散,两地相隔,故谓“独”,这是第一层义;儿女未谙世事,不知思父,不懂得母亲望月的心情,故谓“独”,这是第二层义。

颈联描写妻子独自望月的形象。

云鬟雾湿,玉臂生寒,可知站立良久,心往神驰。

尾联“双照”反结“独看”,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希望。

在充满悲哀的日子里,只有希望才能给人以生存下去的慰藉。

双照之下犹带泪痕,正是悲喜交集、痛定思痛的景象。

诗人写情如此,真称得上是力透纸背。

四、美好的朋友情
友谊是人生旅途中激人奋进的伴侣,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友谊是人生的需要,是朋友之间的高尚的情谊。

它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关系到人际和谐,国家安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离不开友谊,事业离不开友谊。

友谊是信任理解,是无私奉献,是高尚人格的体现。

真正的友谊是人与心灵相通的亲密的关系,在一起时要相互激励,远离时要扬其善名,快乐时要与其共享,患难时则要共生死。

这种友谊的特征是,在思想上互相帮助,在品行上互相砥砺,在学问上互相切磋,在事业上互相支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

在中国文学史上,歌颂这种高尚真挚友谊的诗歌不胜枚举,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时所作的一首抒发真挚友谊的诗歌,诗中表现了对王昌龄的深切同情。

诗的前两句道出时间、环境及事件。

时间是暮春,环境是飘飘扬扬的杨花和音似“不如归去”的杜鹃叫声,这一切带给人的无疑都是悲凉。

在这种氛围里,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且已过五溪,岂不更令人忧伤?
后两句是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诗人把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让这颗愁心随着风。

和着月,伴着不幸的友人直到夜郎西。

因远隔万里,不能相见,而诗人的情感又那么强烈,难以抒发,难以寄托,只有通过千里可共的明月来“遥有此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