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世界的气候学案

合集下载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设计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设计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设计第一章:气候的基本概念1.1 气候的定义解释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其变化规律。

强调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具体气象现象。

1.2 气候的构成要素介绍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气候要素。

解释各要素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1 热带气候介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分析热带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2.2 温带气候介绍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分析温带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2.3 寒带气候介绍寒带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强调寒带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气候变化的原因3.1 自然因素解释地球的运动、火山喷发、海陆分布等自然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强调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3.2 人为因素介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砍伐等。

强调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

第四章:气候变化的影响4.1 生态系统的变化解释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物种分布的变化等。

强调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4.2 环境的变化分析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土壤湿度、极端天气事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强调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3 人类社会的影响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人类健康等社会领域的影响。

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社会责任。

第五章: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5.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介绍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减排措施。

强调个人和集体的努力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5.2 适应气候变化解释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改善基础设施、调整农业种植模式等。

强调适应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

5.3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介绍国际气候变化协议和政策,如巴黎协定等。

强调国际合作和政策制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第六章:气候与人类活动6.1 气候对人类居住的影响分析气候对人类居住地点的选择、建筑风格和设计的影响。

世界的气候教案

世界的气候教案

世界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气候分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气候分布的地理特征及成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呢?(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2.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找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三)课堂讲解1.讲解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举例说明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成因。

(四)案例分析1.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典型气候类型的特征及成因。

2.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五)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汇报展示:每组选取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六)课堂小结2.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世界气候分布示意图。

2.选择一种气候类型,查阅资料,了解其成因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案例、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环保意识。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同学对气候成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自主学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价4.环保意识:100%的学生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气候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地图识别并描述主要气候类型。

2.学生能够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学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学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学案第四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本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热带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和热带沙漠四种气候的分布地区、气候特点以及自然景观。

其中,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的气温降水图较难区分,需要通过比较才能掌握。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亚热带的几种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需要让学生理解“亚热带”一词,并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温带和寒带以及高山高原气候。

本节内容较多,应以热带气候类型为重点,亚热带气候让学生重点掌握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同时配有相应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将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1.记住四种热带气候的名称;2.掌握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3.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是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教学难点是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预任务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阅读教材图4-31至4-42,完成相应的表格,包括景观名称、对应地名、气候特征、气候名称和气候分布。

第二部分是阅读教材87页至89页,完成相关的题目,包括科学家划分气候类型的依据、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地区、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和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地区。

预诊断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根据图示判断气候类型分布在哪个区域,答案是热带。

第二个问题是根据图示判断气候特征,答案是全年高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此气候类型是热带气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预反馈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展示交流1、小组内交流,交流预中遇到的问题。

双成新学案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双成新学案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运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①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②冷暖和③干湿变化。

3.分类:④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现代气候变化(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⑤变暖。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⑥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⑦CO 2。

思考19世纪以来,大气中CO 2浓度增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答案 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 2使大气中CO 2浓度增加;②人类大量毁坏森林,使植物吸收CO 2的量减少。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 海平面上升⎩⎪⎨⎪⎧ 原因:⑧冰川融化和海水⑨热膨胀引起海水上涨后果:改变⑩海岸线,淹没⑪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2. 影响农业生产⎩⎪⎨⎪⎧ 有利影响:使⑫积温增加、生长期⑬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⑭干旱加重,造成⑮供水不 足,作物减产3.影响水循环思考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你能做哪些预测呢?答案 冰川范围缩小;中纬地区变干旱,农田退化成草原;高纬地区能够生长作物等。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多使用⑳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21公共交通工具。

4.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探究点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探究活动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灭顶之灾”离我们并不遥远,据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59厘米。

图示为“目前格陵兰岛冰川崩裂图”和“全球变暖影响示意图”。

材料二近年来,世界多个地区遭遇了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带来的各种灾害。

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冬季北半球的强烈寒流和暴风雪、夏季罕见的酷热和洪水;2011年我国南方各省的持续干旱;2012年我国多地的特大暴雨。

世界气象组织目前表示,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旱涝等极端天气事件有增多趋势。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学案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学案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2、会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3、能在图中识别每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复习重难点】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难点: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复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及课本4-26至4-57插图,自己填写下表: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注:①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被称做“地球之肺”。

②斑马、长颈鹿、角马、狮子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大代表动物。

注:①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子较小,表面为蜡质层。

②地中海气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上。

注:①温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的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影响。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部自然景观差异巨大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不同的影响,降水有多到少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为温带森林、森林草原、温带草原、半荒漠、温带荒漠。

注:①苔原气候主要植被是苔藓、地衣、低矮耐寒的灌木丛。

②冰原气候几乎没有植物生长。

③高山高原气候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特色。

【达标测验】1、读“某三地各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分配图”,回答问题⑴写出ABC三地的气候类型A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

⑵A气候主要的分布在_____附近,气温的年较差比较____ 。

⑶B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⑷C地位于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

⑸影响A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影响C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C 气候主要分布于大陆的___ 岸。

⑹C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这种气候在我国的分布地区是。

2、(2006.青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该地在____半球(南、北),判断依据是⑵A地对应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为_____图(甲、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学案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三、学习难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2012年将达70亿。

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

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2006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表并分析:(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

这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各地是_________(均衡、不均衡)。

(三)思考:1.人口的增长速度要与_____、_____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否则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2.目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一方面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请说明你理由:学习任务二:世界人口的分布知识准备:由于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通用7篇)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

从图3.22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达标检测: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世界的气候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世界的气候_教学设计_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引入
读图,发现不同自然景观的区域气候要素的差异,做好学习准备
堂动课活
一、分析气候特征
活动1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活动2.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阅读教材图文及辅助的参考资料,总结热带、温带、寒带气候题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世界的气候地理第二篇世界地
【目标解读】
1.应用气候成因分析的一般方法,建立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北半球为例);
2.应用气候成因分析的一般方法,理解和阐释一些非地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学会应用气候资料,判读气候类型并分析气候成因。

【自主学习】
1.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
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
气流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降水多;气流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降水少。

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湿润,降水多;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降水少。

2.描述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1)气温: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2)降水:冬夏降水、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冬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
3.世界气候分布
(1).模式图(北半球为例):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气压带、风带、冬夏季风、洋流性质,填出气候类型名称。

2.结合教材P24-25,理解每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会准确描述每种气候的特征,能正确判读各类气候所对应的统计图表等
【合作探究】
2.赤道穿过东非高原,但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分析其原因。

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4.总结归纳下列三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分布地区,并对比这三组气候类型的异同。

(1)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3)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归纳】
形成气候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巩固练习】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分布状况图(图1),回答
1-4题。

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甲地的气候成因是 ( ) A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B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 .受信风带的影响
D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
3.甲地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 .水稻、油菜、茶、柑桔 B .冬小麦、棉花、花生、梨
C .在小麦、甜菜、亚麻、苹果
D .油橄榄、椰枣、柑橘、葡萄
4.甲地可能是 ( ) A .上海 B .罗马
C .巴黎
D .芝加哥
下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 )
A .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两岸
B .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 .甲在内陆乙在沿海
D .甲、乙同处于温带大陆东岸
6.甲气候类型区盛产的作物是 ( )
A .棉花
B .甜菜
C .葡萄
D .甘蔗
读下图,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7-8题。

100 200 300 400 降水量mm
10
20
30 气温℃



7.从气候条件考虑,不.适宜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B.水稻种植业C.乳畜业D.园艺业
8.四个地区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是()A.甲B.乙C.丙D.丁
图12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13表示在不同纬度的四地垂直竖立高度相同的旗杆,正午时旗杆顶点的影子周年变化范围示意图。

完成9-10题。

(双项)
9.图13中,由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而形成和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别()
A.m和b B.n和c C.s和t D.d和e
10.图12中d地区的影子与图13中对应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
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11-12题。

气温(℃)降水量(mm)地点纬度
一月七月一月七月全年
①23°08′13.3 28.4 40.0 210.0 1614.1
②39°48′-4.7 26.0 2.6 196.0 682.9
③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1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 ④——西经130度附近
12.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13.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埃及的亚历山在、伊拉克的巴格达、我国的拉萨和上海四城市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气候却有明显的差异。

(1).判断图中的“气温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将亚历山大、巴格达、拉萨、上海四城市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序号后:① ② ③ ④
(2).读“亚历山大等四城市位置简图”及“气温曲线与隆水量柱状图”,比较四城市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4、读下表回答
(1)甲地属于 气候类型,乙地属于 气候类型
(2)乙地一月受 气压控制,气候特点是 ,
七月受 带的影响,气候特点是 。

(3)甲地所属气候类型在北美洲分布在 沿岸,在南欧分布在 沿岸地区。

15、读“某地气候要素图”(其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气候类型是 。

一月 七月 甲地
气温(0
C)
13.9 26.0 降水(mm) 113.9 0 乙地
气温(0
C)
23.4
13.1
降水(mm)
7.0
183.0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3)气候特征是;所处自然带是;该地盛产的水果有、,木本油料作物是。

(4)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

16.读甲、乙两国水系图及气候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两国水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2).试分别说明两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