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课件第1单元 第2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2课 雨巷 (共39页)

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本诗的意象美吗?
•美(运用象征、形象传情)
整体感知(思考与讨论)
• 作者为什么设“雨巷”为背景?为什么要想象出一位丁香姑娘, 而不是牡丹姑娘? • 雨与巷的组合,小巷幽深潮湿,冷清狭窄,暗示现实的黑暗,恰 是诗人徘徊苦闷心情的最佳归宿。 丁香姑娘象征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丁 香姑娘”是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也表现了诗人空虚、幻 灭和感慨的心境。
•雨巷、丁香花、丁香一样的姑娘、 油纸伞、篱笆墙
雨巷
江南的梅雨时节,烟 雨朦胧,雨与巷的组 合,小巷幽深潮湿, 冷清狭窄。恰是诗人 破坏苦闷心情的最佳 归宿。怀着渺茫希望 的“我”在雨巷里徘 徊不前,让人不禁发 问“我”期待什么?
丁香
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形状 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 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外形单薄 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 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 姑娘”。
感知课文
•表现诗人对理 •撑着油纸伞,独 自 想,人生和美 好事物的追求。•彷徨在悠长、悠
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 巷, • 撑着油纸伞 • 像我一样, •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 冷漠,凄清,又惆怅。
• 表面上是说姑娘,实际 上是在说诗人自己。 他因为理想难以实现, 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 怅的。
希望
•诗人继续追寻着 丁香一样的姑娘.
雨巷里的故事
• 时间:暮春 (凄婉 哀伤) • 地点:小巷(悠长 幽深 寂静 ) 情景:细雨 ( 空蒙 迷离 ) • 道具:油纸伞 ( 复古 怀旧 神 秘) • 故事: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 香姑娘 • 人物:丁香姑娘:美丽 忧郁 哀怨 凄 • 我:惆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峨日朵雪峰之侧

2与0前19一年诗秋节人的教宏版峨阔(与2日0“1嚣9新朵鸣教”相雪材对)峰照高,中在这语里青文,必海“修可1怜海教”学与北课“默件藏享:”族两第个一自词单甚元治具第分州2课量内。峨日,朵雪是峰祁之侧 (共1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题目解说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这他是的一 诗个以意张象扬绵生密命的在长深句重起,困简境句单中非说的来亢常就奋是见凝长“我,练惊感异,悟于和太“激阳情这跃融入是于山凝海我重”。、此壮刻美的仅意象能之中征,服将饱的经沧高桑度的情了怀、”古,老开“阔的此西部刻人”文背和景、“博仅大的”生命两意个识,词构成协调的整体。 2①01视9年听秋结人合教,版画暗(面2壮0示1阔9新。了教材多)重高中意语文思必:修1教这学高课件度:第并一非单元“第2一课 览峨日众朵雪山峰之小侧”(共的14张“PPT绝) 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
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
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
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共14张PPT)
题目解说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这他是的一 诗个以意张象扬绵生密命的在长深句重起,困简境句单中非说的来亢常就奋是见凝长“我,练惊感异,悟于和太“激阳情这跃融入是于山凝海我重”。、此壮刻美的仅意象能之中征,服将饱的经沧高桑度的情了怀、”古,老开“阔的此西部刻人”文背和景、“博仅大的”生命两意个识,词构成协调的整体。 2①01视9年听秋结人合教,版画暗(面2壮0示1阔9新。了教材多)重高中意语文思必:修1教这学高课件度:第并一非单元“第2一课 览峨日众朵雪山峰之小侧”(共的14张“PPT绝) 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
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
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
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2诗两首

写作背 《景雨巷》
1927 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戴望舒 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 后他隐居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了 全国,革命转入低潮。
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了大革 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忧郁、苦闷,诗人便写下了 这首《雨巷》。
二、阅读思考 1.《雨巷》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 读完《雨巷》,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有怎样的情感体验? 3.《雨巷》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形象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4.《再别康桥》这首离别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直接体现这一情感的诗节有哪些? 5.《再别康桥》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别之情?
课文探究·雨巷
1.第一节中“油纸伞”“雨巷”两个意象有什么特点? 在诗中有什么 作用? “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雨巷”是悠长、 寂寥的。两者结合,为全诗创设了一个低沉、凄清的感情基调。
2.第二节,诗人希望逢着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什么样的特征?诗 人为什么用丁香比喻她? 从“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等诗句来 看,诗人希望逢着的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美丽的外表、芬芳的 气息、忧愁的心情。 用丁香比喻姑娘,是因为“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这位 “丁香一样的”姑娘实际上是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一种美好而又朦胧 的理想的象征。
内容小结
现实
(第一节)
轻轻的走 作别云彩
依依不舍
再
金柳
别
青荇
康 寻(2~6节) 清潭
桥梦
星辉
夏虫
康桥景色
秀美
首尾呼应
现实
2022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郭沫假设以巨人的慧眼和胆识,高瞻远瞩。他目睹了“五四〞浪涛对几千年封建 沉渣的洗劫和吞噬,“不断的毁坏〞吧!同时,他预见了一个崭新纪元即将到来, “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吧!他凌空吼叫,助威助兴。这种磅礴的声势和着人民 革命势如破竹的狂涛汹涌而前,不可阻挡!“五四〞的开展和功绩,根本不能否认或 忽略时代号子的摇旗呐喊。没有精神支撑的任何一种行动,都将是软弱和失败的!而 郭沫假设,无疑是时代的号手,精神的战士!时代的前行,历史的前行,需要力!这 个力当然是以人民革命的巨力为核心,但无可置疑地也需要号子的声威、号子的伟力、 号子的感召!试想如果没有一个时代号子在前面和着时代的脉搏,放号呐喊,那么, 有什么能够把历史的车轮更快地向前推进呢?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抗战开场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郭沫假设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 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 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 ‘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成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 会效应。郭沫假设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 很大。
太阳哟!你请永远照在我的面前,不使退转! 太阳哟!我眼光背开了你时,四面都是黑暗! 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 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诗歌照成些金色的浮沤! 太阳哟!我心海中的云岛也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了! 太阳哟!你请永远倾听着,倾听着,我心海中的怒涛!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雨巷》精品课件(共37张PPT)

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雨巷:是现实的阴冷、灰暗、压抑的外化;也是诗
人追求美好的心路历程的象征。
丁香花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 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 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 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 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 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戴望舒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 人。1932年参加施 蛰存主编《现代》杂 志的创作,并成为 30年代“现代派” 诗人群体的领袖。
望舒是神话传说 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纯洁而温柔,多情又 潇洒。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 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 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 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 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3)沉淀 · 积淀 两者都含有沉下来、积聚的意思,但陈述的对象不同。 “ 沉淀”比喻凝聚、积累,既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 于具体事物。 “积淀 ”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用于文化、知识、 经验等抽象事物。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中国年”开幕式暨庆祝晚会将集中向俄罗斯人民介绍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沉淀/积淀)和当代艺术精品。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 就是让人有种哀怨, 凄凉的氛围。
丁香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美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哀怨彷徨
我
迷茫.孤独.苦 闷.忧愁
1、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客观 物象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课再别康桥 (共55张PPT)

调整语序的作用,主要是强调。 连用三个“轻轻的”突出了宁静,表 现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不 忍心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轻缓的抒 情基调。
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悄悄 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其中“ 正如我轻 轻的来”一句中的“轻轻的”传达的是一种 “故地重游”的欣喜,另两个“轻轻的”抒 发的则是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得不离 开康桥的无限惆怅之情。诗人初来时的欣喜 对其离别时的眷恋与惆怅起着反衬的作用, 使之更加突出。
1、听录音,跟读(3分钟) 注意:语速、语调、感情
感受音乐美:
听读全诗,划出韵脚,感受全诗的音乐美。
ai: “来”,“彩”;ang:“娘” , “漾”; ao:“摇” ,“草”; ong:“虹”,“梦” ; e:”溯“,”歌“
押韵,回环复沓,旋律优美 ao:”萧“,”桥“; ai:”来“,
“彩”
——音乐美
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 底招摇; “招摇”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这体现了徐志摩一种什么样的情结?
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 在水底招摇; “招摇”一词为什么 用得好?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 心做一条水草”。这体现了徐志摩一 种什么样的情结?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澜里/放歌。
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悄悄 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其中“ 正如我轻 轻的来”一句中的“轻轻的”传达的是一种 “故地重游”的欣喜,另两个“轻轻的”抒 发的则是诗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得不离 开康桥的无限惆怅之情。诗人初来时的欣喜 对其离别时的眷恋与惆怅起着反衬的作用, 使之更加突出。
1、听录音,跟读(3分钟) 注意:语速、语调、感情
感受音乐美:
听读全诗,划出韵脚,感受全诗的音乐美。
ai: “来”,“彩”;ang:“娘” , “漾”; ao:“摇” ,“草”; ong:“虹”,“梦” ; e:”溯“,”歌“
押韵,回环复沓,旋律优美 ao:”萧“,”桥“; ai:”来“,
“彩”
——音乐美
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 底招摇; “招摇”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这体现了徐志摩一种什么样的情结?
第三节: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 在水底招摇; “招摇”一词为什么 用得好?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 心做一条水草”。这体现了徐志摩一 种什么样的情结?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澜里/放歌。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雨巷》精美课件(共27张PPT)

象征手法:美好理想的象征
丁香姑பைடு நூலகம்的
美丽高洁——
理想的美好
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
哀怨彷徨——
丁香姑娘的
飘然离去——
理想的幻灭
象征 雨巷中的我 怀着憧憬与追求 孤独彳亍的彷徨者
丁香般 的姑娘
渺茫、难以实现 的 美好理想
重叠与反复
重叠:重章叠句,是指不同的段落中语句基本相同,只更改少数字 词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 强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国风·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 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
现代诗派
因施存蛰主编的《现代》文学月 刊而得名,鼎盛于二十世纪三十 年代中期,其理论核心是象征主 义,代表人物戴望舒
雨巷
--戴望舒
• • • • • •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 • • • • • • • • • •
1.《雨巷》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意象是什 么?有何特点?
油纸伞
复 古 、 怀 旧 、 神 秘 、 迷 蒙
丁香: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 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易凋 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 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 熟知的意象之一。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内容小结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何苦伤心流泪?”表现了诗人的同情、惊疑、思索,反映了诗人在 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残风”隐指反动势力。 以拟人修辞手法写红烛因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表现了诗人自己怀着 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而痛哭流 涕。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资料链
接
诗集《红烛》
1922 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他仍对文学
念念不忘。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浓烈的思乡之情,更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由此创作
出大量的爱国诗篇。
1923 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知识卡
片
新月派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
《新月集》影响。成立于1923 年,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内容小结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何苦伤心流泪?”表现了诗人的同情、惊疑、思索,反映了诗人在 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残风”隐指反动势力。 以拟人修辞手法写红烛因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表现了诗人自己怀着 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而痛哭流 涕。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资料链
接
诗集《红烛》
1922 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他仍对文学
念念不忘。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浓烈的思乡之情,更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由此创作
出大量的爱国诗篇。
1923 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 文必修1教学课 件:第 一单元 第2课 红 烛 (共19张PPT)
知识卡
片
新月派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
《新月集》影响。成立于1923 年,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积淀 流淌 契合 B.积聚 流淌 吻合 C.积淀 流露 吻合 D.积聚 流露 契合
解析:选 A 积淀:积累沉淀。积聚:积累聚集。流露:(思 想感情)不自觉地或含蓄地表现出来。流淌:液体流动。契合: 符合。吻合:完全符合。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 )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
斑斓.(lǎn)
笙箫.(xiāo)
荡漾.(yànɡ)
解析:选 B A.篙—ɡāo;C.彳—chì;D.斓—lán。
2.下列各句中画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作者多年_______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 ___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___,充满了纯朴的 人情美。
3.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雨巷”和“丁香”两个 主要意象?
[提示] “雨巷”,即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 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 征。“丁香”,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往往用来代表孤高、 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 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 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 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A.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③②⑤
B.②③⑤①④ D.②①④⑤③
解析:选 B 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到新诗,注意 “它”“同时”等词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 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和《沙扬娜拉》。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人称 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 个新的纪元”。
4.怎样理解《再别康桥》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提示] ①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这首诗告 别的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 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②诗人为离 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 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 离别时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③独具特色的意象 选择。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 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一种清 新感。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 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 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 20 世纪初,已成强弩 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
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
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C.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重的文学样式。中国古 代称不合乐的为诗,称合乐的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2课堂.巩固演练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荇.(xìnɡ)
长篙.(hāo)
漫溯.(sù)
满载.(zài)
B.笙.箫(shēnɡ)
撑.开(chēnɡ)
哀.怨(āi)
颓圮.(pǐ)
C.寂.寥(jì)
彷.徨(pánɡ)
彳.亍(cì)
河畔.(pàn)
D.凄婉.(wǎn)
笙.箫.( shēnɡ )( xiāo ) 浮藻.( zǎo )
寂寥.( liáo )
凄婉.( wǎn )
巷巷 巷. .口 ..悄然
qiāo qiǎo
泥泥 泥. .泞 古
ní nì
载下 刊载 载. .
zài zǎi
二、容易写错的字
河pàn 畔 挑xìn 衅
yōu 悠 长 生死yōu 攸 关
斑lán 斓 无耻lán 谰 言 波lán 澜
sù 溯 源
shuò
朔
风
hāo 蒿 草 长ɡāo 篙
三、贴心记住的词 1.寂寥:寂静,空旷。 2.漫溯:随意、悠然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 3.斑斓: 绚丽多彩。 4.颓圮: 毁坏,破败。
四、名句名篇默写
写出诗文中的上句或下句。 1.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2.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 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丁香般的惆怅 。
语文 必修1 RJ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第2课 诗两首
1课前.识记基础
2课堂.巩固演练
1课前.识记基础
一、容易读错的音
惆.怅.( chóu )( chànɡ )
漫溯.( sù )
沉淀.( diàn )
斑斓.( lán )
青荇.( xìnɡ )
撑.着( chēnɡ )
长篙.( ɡāo )
颓圮.( pǐ )
3.怎样理解《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提示] 绘画美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 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 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 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绘画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 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 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绘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 立体感。
2.《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提示]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 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 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 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 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 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 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 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解析:选 A 积淀:积累沉淀。积聚:积累聚集。流露:(思 想感情)不自觉地或含蓄地表现出来。流淌:液体流动。契合: 符合。吻合:完全符合。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组是( )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
斑斓.(lǎn)
笙箫.(xiāo)
荡漾.(yànɡ)
解析:选 B A.篙—ɡāo;C.彳—chì;D.斓—lán。
2.下列各句中画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作者多年_______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 ___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___,充满了纯朴的 人情美。
3.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雨巷”和“丁香”两个 主要意象?
[提示] “雨巷”,即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 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 征。“丁香”,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往往用来代表孤高、 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 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 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 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A.①④②③⑤ C.①④③②⑤
B.②③⑤①④ D.②①④⑤③
解析:选 B 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到新诗,注意 “它”“同时”等词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 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和《沙扬娜拉》。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人称 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 个新的纪元”。
4.怎样理解《再别康桥》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提示] ①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这首诗告 别的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 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②诗人为离 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 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 离别时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③独具特色的意象 选择。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 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一种清 新感。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 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 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 20 世纪初,已成强弩 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
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
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C.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重的文学样式。中国古 代称不合乐的为诗,称合乐的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2课堂.巩固演练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荇.(xìnɡ)
长篙.(hāo)
漫溯.(sù)
满载.(zài)
B.笙.箫(shēnɡ)
撑.开(chēnɡ)
哀.怨(āi)
颓圮.(pǐ)
C.寂.寥(jì)
彷.徨(pánɡ)
彳.亍(cì)
河畔.(pàn)
D.凄婉.(wǎn)
笙.箫.( shēnɡ )( xiāo ) 浮藻.( zǎo )
寂寥.( liáo )
凄婉.( wǎn )
巷巷 巷. .口 ..悄然
qiāo qiǎo
泥泥 泥. .泞 古
ní nì
载下 刊载 载. .
zài zǎi
二、容易写错的字
河pàn 畔 挑xìn 衅
yōu 悠 长 生死yōu 攸 关
斑lán 斓 无耻lán 谰 言 波lán 澜
sù 溯 源
shuò
朔
风
hāo 蒿 草 长ɡāo 篙
三、贴心记住的词 1.寂寥:寂静,空旷。 2.漫溯:随意、悠然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 3.斑斓: 绚丽多彩。 4.颓圮: 毁坏,破败。
四、名句名篇默写
写出诗文中的上句或下句。 1.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2.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 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丁香般的惆怅 。
语文 必修1 RJ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第2课 诗两首
1课前.识记基础
2课堂.巩固演练
1课前.识记基础
一、容易读错的音
惆.怅.( chóu )( chànɡ )
漫溯.( sù )
沉淀.( diàn )
斑斓.( lán )
青荇.( xìnɡ )
撑.着( chēnɡ )
长篙.( ɡāo )
颓圮.( pǐ )
3.怎样理解《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提示] 绘画美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 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 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 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绘画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 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 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绘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 立体感。
2.《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提示]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 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 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 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 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 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 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 了诗歌的抒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