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材料与解析: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秦议帝号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①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②,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丞相绾③、御史大夫劫④、廷尉斯⑤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⑥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为‘制’,令为‘诏’⑦,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他如议。
‛制曰:‚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⑧,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⑨,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解读】商周的天子称“王”,诸侯称“公”。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王”。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中国后,秦王嬴政对于原先的王号感到不过瘾,认为王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便决定称“帝”,于是让臣下议其帝号。
丞相等以为古有三皇之说,泰皇最贵,便建议以泰皇为号。
嬴政意犹未尽,决定兼取三皇与五帝之号,号曰“皇帝”。
意在表明,不仅他在现世间至高无上,最为尊贵,就是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相比,他也是最为伟大,最为尊贵。
在这次议帝号过程中,秦王嬴政做了以下决定:①今后以“皇帝”为号。
其意即如上述。
②他本人称“始皇帝”,以后即以世计数,二世、三世……传之无穷。
意思是,他的帝统,千秋万世,不得改变,也不会改变。
③今后皇帝的命令,称为“制”“诏”,皇帝自称“朕”。
这三字为皇帝所专用,他人不得使用。
④废除谥法。
其实质是严禁臣下议皇帝,以突显皇帝的至高无上。
秦始皇死后,其臣下果然没有为他加谥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学思之窗”
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皇帝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易产生暴政从而激化阶级矛盾
有何作用?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A 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唯上幸许。
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的决策失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2.概况(设置、任免方式)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误。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材核心)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3)从材料二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1、时间:BC221年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C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皇权至上(核心)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 相互配合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37张PPT)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想一想: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全国?统一 的经过怎样?意义如何?
1、秦统一的条件
3、统一的经过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秦灭六国计谋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37张PPT) 远交近攻二步行, 打败削弱再灭亡,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秦
前222年
十年统一顺民心。
秦赵
齐秦前221年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想一想: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根据教材两段材料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材料1:教材P10学思之窗故事。 材料2:教材P10第1自然段第1、 2句话。
前228年
秦
魏秦
韩秦 前221年
前225年
前230年
定都咸阳
秦楚前223年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西 到 陇 西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质课件(共36张PPT)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 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 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 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 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 性相媲美。
秦长城遗址
同学们, 你们听说 过孟姜女 哭长城的 故事吗?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dan)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 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 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后 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 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 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 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 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 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56年在秦
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 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主要内容
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 爵位 “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 卖”、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 伍连坐”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 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
他的功绩不包括〔〕A. 灭六国,统一天下B. 统一文字、货币C. 开场推行郡县制D. 修长城,抵匈奴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3.“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场,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三公九卿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4.夏曾佑曾评价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秦皇之政〞是指〔〕A. 察举制B. 分封制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5.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_、__和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②“五尺道〞③长城④边防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如今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势力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握有至高无上的势力和威严B.承当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7.假设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展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8.以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络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课

消极作用
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后就走向了极端,极 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 的进步。
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 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 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 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安 禄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山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 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弊:造成了“三冗”的危机局面 ①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②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③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局面。
元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元朝在地方开创行省制度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参知政事 分行政权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三司使
分财权
枢密使
分军权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 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兵,则天下自安矣。”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中朝:皇 帝侍从、 秘书任尚 书令、侍 中,参与 军国大事 决策。尚 书令权力 日显重要。
削弱相权
汉朝的中、外朝制度 皇 帝
外朝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以丞相为 首三公九卿组成。 且布衣为相。
名师精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人教版教材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建设。
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过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的标志,也可以说本课就是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始。
因此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历史学习和其他途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秦朝历史、秦始皇等都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历史评判能力。
但是学生也是才接受高中历史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还不是熟悉,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说出秦统一的历史背景、皇帝称号的由来、皇帝制度的内涵,了解秦朝主要官职和地方郡县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能列举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正确评价秦始皇。
2、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的态度和方法通过识图和分析材料,了解秦皇帝制度和中央官职的内容和特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及与分封制的异同点,从而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的、全面的评价秦始皇功过。
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研读分析,强化——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
四、重点难点重点:皇帝制度的简历、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五、教学环境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本课的板书设计、历史图片、材料解析题的文字材料。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结合问题探究,分组讨论法,列表归纳法,设问导思,讲述法相结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想必大家已经积累了高一历史第二课的知识点,同时也不要忘了及时做好历史的练习题。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位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4、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5、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利: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地方】实行郡县制影响: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6、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用,而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练习题1.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解析:从材料中的颂词来看,秦始皇封禅是从维护皇权的角度来显示皇帝的威严,C项最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
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
度
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
的 形 作用影响 成
影响
积极影响 华民族的形成;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 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朝后期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阶级矛 消极影响 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
世而亡。
刚才歌曲中作者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
灭六国,统一天下。 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魄。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根据教材第一目,概述秦 朝建立的背景。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周幽王被 杀,西周灭亡。B.C.770年,周平王 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结合课文分析,小组讨论秦朝可以 建立的原因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总 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形成背景 秦的统一
秦
皇帝制度
①确立皇帝称号; 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④皇权至上。
朝 具体内容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中 央
郡县制 郡高于县,郡守、县令(县长)
集
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
权
的措施 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等。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 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 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 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 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 堪夸!秦始皇,人在此,夺了万 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 我如何叱咤! ”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 切受制于中央。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皇帝制度 二、三公九卿制度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下列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些特征?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三、影响
积极: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
2、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有利于一系列重大工程的修建,促 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
封建社会末期,束缚了生产;容易形成暴政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相同点: ①性质: 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诸侯国数量减少,联系加强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历史潮流
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兼
并
六 国
秦 咸阳
公元前221年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北至长城
西
到
东
陇 人口达2000万 到
西
东
海
南到南海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第2度课的秦建朝中立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指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独裁的政权 组织形式,体现在地位终生制和皇位世袭制 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
国关家系最高:权地力方集于权一于身中,央从,决中策央集到权行于使皇军帝政财
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
点那是么地,方秦政朝府中在央政治集、权经的济制、度军有事哪方些面没呢有?
县
有秩有、秩三、老三、老啬、夫啬、夫游、徼游、徼里正
乡
里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相同点: ①性质:
②目的: ③作用:
不同点:
分封制
划分标准 权力来源 与中央 的关系
影响
郡县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探究活动】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什么
重要影响?
(结合P11课文及“本课要旨”讨论)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
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皇郡 帝县 直长 接官 任皆 命由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
役。
秦朝从中央到
地方金字塔型官
皇帝
僚机构示意图
中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九卿
郡守
郡
县令、县长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显示出
权力不可转移 地位不可僭越
皇帝
御史 (牵制) 丞 大夫 (统率) 相
监
(统率)
察
诸卿
太 尉 (虚设)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②目的: 巩固自己统治 ③作用: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权力来源 世袭产生,有封地
皇帝任免,无封地
与中央 的关系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 周王的命令,但诸侯国有 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 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 对服从于中央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P10《历史纵横》
(1)法律: 颁布秦律,通行全国。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文化:统一文字 (4)交通:修建驰道,开通灵渠。
(5)民族: 修筑长城,徙民实边。
✓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郡县制
历史沿革: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商鞅变 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秦统一以后全国范 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