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杜甫《客至》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客至》。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古诗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的诗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诗的大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教师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教师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情感。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编写一段自己的感悟或评论。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6. 课堂小结: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5.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材料,包括诗文的打印副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和进行写作练习。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诗文例子来讲解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

《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练习一、情景默写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

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①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①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①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①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①将成家而致汝。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C.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D.长吾女与汝女7.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C.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D.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8.对选文第四自然段一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乎”,四个“也”字,五个“矣”字,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客至》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注。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醅:没滤过的酒1.依据题材,本诗最适合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A.送别类B.写景类C.状物类D.纪事类2.“互文见义”是一种前后两句互补互释的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此种修辞的一项是()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3.本诗是怎样描写待客场景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至①【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③。

肯④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①盘飧:盘盛食物统称。

①旧醅(pēi):隔年的陈酒。

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①肯:乐意。

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诗人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交谈的生活实感。

B.颈联实写待客之景,由于地处偏僻,家境贫寒,宴席并不丰盛,主人拿出陈年好C.尾联笔意一转,写邀邻翁助兴这一细节,令人想到了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真率纯朴的自然之乐。

D.这首诗善于运用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前两联写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村家真率之情。

5.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风格浅切平易。

”请结合诗句赏析其风格。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也写出作者当时的心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3. 教学目标:(1)理解《客至》这首诗的背景及作者杜甫的情感态度。

(2)品味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客人来访”这一主题有何感想?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客至》,理解诗的大意。

(2)教师提问:诗中的“客”指的是谁?诗人为何要写这位“客”的到来?3. 课堂讲解(1)分析诗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

(2)品味诗中的意象,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解析诗人的表达技巧,如用典、对比等。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诗中的“客”代表了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客至》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三、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课后复习《客至》,熟练背诵。

2. 写一篇短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客至》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课堂拓展与延伸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客人来访”的诗篇,与《客至》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客人来访”为主题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客至》的诗意和诗人的表达技巧,使学生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以及诗人通过对比等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比较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客至》 导学案

《客至》 导学案

《客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客至》所表达的情感。

2、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细节描写等。

2、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情谊和诗人的复杂心境。

理解诗歌中“宾至如归”的文化内涵。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世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落成后所作。

当时,杜甫历经颠沛流离,终于在成都有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居所。

在这个新环境中,友人的来访让他感到欣喜和温暖。

四、诗歌原文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五、诗句解读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两句描绘了草堂周围的环境,春水环绕,群鸥翔集。

“皆春水”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群鸥日日来”则以鸥鸟的相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

同时,也为下文客人的到来做了铺垫,以宁静的氛围烘托出客人到来时的喜悦。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两句是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从未因为迎客而打扫过,一向紧闭的蓬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诗人用“不曾”和“今始”形成对比,突出了客人到来的难得和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这两句写由于离市集较远,菜肴很简单,家境贫寒,酒也只是旧酿。

虽然物质条件简陋,但诗人真诚待客的心意不减,反而更能体现出主客之间情谊的真挚。

4、“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诗人询问客人是否愿意邀请邻居老翁一同饮酒,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展现了诗人热情好客、不拘礼节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邻里之间的和睦融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教案共3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教案共3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教案共3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教案1近年来,随着大学入学考试政策的变化,统编版高中语文也随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更新。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将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选修课程。

在这些选修课中,客至作为必修下册的一份选材,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篇文章就是针对客至这个选材,分享一份优秀的课堂教案。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客至这个选材的一些基本情况。

它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长诗,全诗共有三十四句,主要讲述了一个客人到访诗人家中的情景,通过客人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态和人民的苦难。

整首诗通篇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人文关怀,是杜甫诗歌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那么,在教授这个选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课堂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第一,要重视情感教育。

客至这个选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如对于友谊的珍视、对于世态炎凉的感叹、对于人生志向的思考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情感因素,并启发学生自身的情感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导向的课前小活动,如让学生讲述自己最感动的事情,或者写一封给好朋友的信等等,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情感化学习状态。

第二,要重视文化背景。

客至这个选材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背景和文化符号。

其中包含了当时社会的众多问题,例如陋巷贫穷的人民、腐败无能的官员、离散无依的士人等等。

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相关的课堂讨论。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在组内分别分析选材中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并分别从历史、社会、人性等背景来进行讨论。

第三,要重视多元文本。

客至这个选材本身就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教师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掘更多的多元文本,比如画册、音乐、电影、广告、微博等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选择一些与选材相关的多元文本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从多元角度进行综合性学习和思考。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精选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精选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精选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精选练习一、情景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客至》中写村庄清新优美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至》中表达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至》中写招待客人的菜肴和酒都很简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鸥”“曾”“蓬”“飧”“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二、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

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D.《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

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三篇)

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三篇)

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三篇) 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篇一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揣摩高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行。

2、揣摩高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从业缘起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了落魄返乡的青年。

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意所动,最终承受了这份差事。

2)信客生涯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

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担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患病无端的猜疑;带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无奈卸却差事。

3)转业之后人们最终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

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赔礼。

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进而升为校长。

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许多。

2、依据情节,归纳信客品行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通达事理3、主题本文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和善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二、研读赏析1、在构造上,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的明线主要叙写了老信客的从业生涯,交代老信客的命运是一条暗线。

这样写既突出了重点,又表现了老信客对信客的深远影响。

2、怎样理解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对老信客的态度是怜悯和欣赏的。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信客职业道德和优秀品行表现出来的。

老信客的行为同样从不同侧面起着表现主题的作用。

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2023年《客至》教案客至教案设计篇二特别的职业造就特别的品行和素养。

信客任劳任怨。

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

事情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与羞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至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理解诗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

思维发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文化传承:背诵
自学自测
一、作者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其为杜少陵。

又因官至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

二、创作背景
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

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

三、原诗呈现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
【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陋。

【飧(sūn)】:熟食。

【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

【醅(pēi)】:未过滤的酒。

【肯】:正、恰。

【呼取】:叫过来。

四、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题材的诗?
自研自悟
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干什么?诗中哪些词语有所暗示?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3.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自练自提
对比阅读《客至》和《宾至》两首诗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宾至》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延客之状,居幽而地僻,访客稀少,且自己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

B.颔联写惊讶之情,此宾因杜甫文幸名闻海内前来拜访,让诗人受宠若惊。

C.颈联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重复,也使得诗句平仄协调。

D.尾联写送客之意,诗人真诚致歉,表达不舍之情,并邀请贵客重来。

E.全诗写“宾至”,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

2.《客至》的颔联写主客对话,表达了主人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3分)
3.《宾至》一诗写出主人当时怎样的生活状态?(3分)
4.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4分)
客至答案:
整体感知:田园山水诗
1. 一位正在家中准备设筵迎客的农家老翁。

打扫、开门、准备酒菜、招呼。

但见、扫、开、肯与……呼取……
2.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记事诗。

从作者的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可以看出作者喜客的心情。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寓情于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寂寥心情。

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互文。

承上启下。

颔联将笔触转向庭院,并点题。

前句不仅说不常来客,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更说明两人交情之深厚,为后面的酣畅欢快作了铺垫。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无”和“只”两字,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情。

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

以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交代,当然是来了。

1.B项,“受宠若惊”错。

D项,“诗人真诚致歉,表达不舍之情”错。

2.乐享安逸(恬淡)生活;内心孤独寂寞;对客人到来的喜悦。

评分建议:一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3“幽栖地僻”表现交往少;“老病人扶”表现年老多病;“百年粗粝”表现生活贫苦。

评分建议:一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4.《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突出场景的欢快热烈,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宾至》尾联写希望客人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去看花,暗含送客的意味,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冷傲。

评分建议:每点分析、态度各1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